为什么汽车香水的味道会受到用户青睐?,

从古代香文化,看中华文化的自信力,为何古代文人墨客爱熏香?

中国的英文单词为China,意思是瓷器。西方之所以用这个单词来称呼我们,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瓷器这个词比较能够代表历史悠久的中国,如果换做是绘画雕塑等,就不够特别。事实上,和瓷器一样作为我国独有文化符号的还有茶文化以及香文化等。

在《西厢记》里面,以香作媒,张生与崔莺莺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而唯一女帝武则天为尼期间所得的少林香方,和苏大学士苦守七年的绝世香品,更是为人称颂。我国的香文化历史极为悠久,保守估计也要在春秋时期以前。

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何对用香这种行为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发展成为了一种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呢?这背后究竟是何种力量在推动?古人尤其是文人墨客偏好的熏香与西方的香水文化又存在哪些区别呢?

熏香

香草美人:朴素而高雅的追求

想要探究香文化为何能够在我国在传统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一席之地,就要从香文化的起源时期开始分析。

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作品可以说影响了后来的无数文人墨客,与《诗经》一起成为了我国诗词散文大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宝库。

而屈原除了在文学上面的天赋以外,能够受国人尊敬,并且成为文人墨客几千年来的偶像,一个重要原就在于屈原本人高级的品质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屈原的作品中,有一种意象反反复复地出现,那就是香草和美人。香草美人被一些人恶搞解读为爱情意向,还有人以此来揣测屈原和楚王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这就纯属是没文化了。

屈原

香草在屈原的作品里经常被作为高洁的品质的比喻,而美人这种意向更多的是屈原的自比,也就是说在屈原这里,香草美人就是美德和拥有美德的人,这里就可以窥见香文化之所以在古代文人墨客那里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一点原因。

饮食男女都是人最基本的欲望,喝想喝好喝的吃想吃好吃的,看也是想看好看的,闻自然也是闻最香的,所以无论是否有文化积淀,只要不是有啥特殊癖好,对于气味儿自然是越香越好,区别只在于是喜欢浓香还是淡雅的清香罢了。

而高洁的品质与品德高尚的人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如果要选择一种意向在文学作品里隐喻的话,也必然是大家喜欢的事物,也就是美景、良辰、香草美人、流水高山等。

因此可以得知古代人对香的喜爱绝对不是单纯的对香味本身的追求,也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

香草

可是喜欢香气和香味绝对不是中国人的专属,无论在哪个国家,人们都会对特别好闻的气味推崇无比,所以香文化能在中国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并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还有另一种层次的原因。

首先,在人种特质上,中国人有一点和任何国家的人都有很大不同,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华民族是靠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从血缘上讲,中华民族和其他国家的民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腋臭也叫做狐臭,是由于人类腋下腺体分泌旺盛而出现的一种特殊气味,其实作为动物身上会散发出独有的气味儿是很正常的,没有狐臭和腋臭的反而是少数,但是中华民族却偏偏进化出了一种极为特殊的体质——多数没有狐臭。

据统计,大洋洲的土著只有30%没有狐臭,白人只有10%,没有黑人只有0.5%没有,而中国却有90%以上的人没有狐臭,哪怕是在狐臭相对不那么严重的东亚也是首屈一指。

这就导致了对于香味儿的追求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们本身就不需要用香味来掩盖身上的味道。

所以在追求香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值,哪怕是无法遮盖体臭的淡香也能有一席之地,而国外更多的是把香味儿作为掩盖体味儿的一种手段,因此在用香上更讲究实用性。

也就是说,甭管你的香味儿有多么的高雅,有多么的清淡,只要盖不住我身上的臭味儿,那就没有市场。所以虽然香草美人是全人类共同的朴素追求,但在中国这里却由本能的朴素追求,逐渐上升为了一种高雅的志趣,导致了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

熏香如何成为一种文化?

不过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解释香文化为什么能够在我国连续好几代传递而生生不息,甚至直到清末时期,香文化在文人墨客中都还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

如果仅仅解释香文化是因为对于香草等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我们这里从朴素的本能上升为高雅的志趣而形成的,未免有些太过于简单粗暴了,所以要对朴素追求到底是怎么上升为高雅致去进行深入的解释。

书接上文,屈原等文人雅士为香文化在这片土地萌芽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一手推动的。香文化绝对不仅仅只是熏香,还包括香具、香谱、香料、香席等一系列内容,就像喝茶要讲究茶道、 茶宠、茶具一样。

之所以要把追求香味这件事搞得越来越复杂,这和其背后的推动者所在的阶级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会想办法找出一些事物来区分高低贵贱,以此来显示自己生活和地位的优越,而如此繁琐又昂贵的熏香行为自然是和品茶一样,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优先选择。

不过这样一来,又有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被文人雅士选中的是香文化,而不是其他什么文化呢?

很简单,这和我国古代读书人对于品德极为重视有关,看过史书和一些古典小说的人都知道,一些古代名人在面临失败时都会表示:我虽然愚钝,可是忠心可鉴,又或者是:我虽然志大才疏,但是在德行上绝对无亏。

香和品德以及后来的生活气息之间的关联,逐渐让这种文化开始出现下沉,一开始香文化在文人雅士之间被品鉴的时候,多数都会和文学等不识字的老百姓难以感同身受的文化现象结合在一起,所以无法下沉。

熏香

但是当香味儿开始和生活气息挂钩时,这种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在楚文化中焚香更多的是用来驱虫,而作为权贵阶级标榜自己独特性的一种符号,香文化渐渐开始和金钱,地位脱离了关系,甚至有“名士贫而必焚香”的说法。

最终形成了有钱的就“行必香车,居必香室,衣必香衫,饮必香露,闲必香薰,佩必香囊”,没钱的则是焚焚香,寄托一下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忧愁,同时欣赏一下自己孤傲高洁的品质。

香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在传播出去的过程中把中国人的美好形象也一并输出到了海外。

比如日本就是当今香文化保留得最好的国家,而我们却因为战乱以及不重视让香文化在我们这个发源地渐渐销声匿迹,因此现在我们十分有必要重新重视香文化,通过考古的方式,让我们的这一伟大创造,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熏香

香文化的发展和其重要意义

香文化的起源其实十分偶然,它来自于远古时代,当时我们的祖先用燔木生烟时发现了焚烧时产生的香气,从而开启了祭祀使用焚香的习俗。

而儒家又将用香与君子的秉性和道德品质联系在了一起,正所谓“香气养性”,这一观念将香文化从一种祭祀习俗变成了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标志。

熏香在王宫贵族间流行开来之后,逐渐被固定下来,并且为此专门制定了宫廷礼制。两汉时期用香一事在皇宫内是有着一套严格而标准的流程的,并且《汉官仪》记载臣子在向皇帝奏事前要“口含鸡舌香(丁香)。

这是为了防止大臣的口臭熏到皇帝,侍女还要拿着香炉在旁边焚香,进一步让环境条件得到升级。隋唐以后香文化也和茶文化、书法文化等吃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红利,逐渐系统化、复杂化,细分成了多个分支,还有了学问家。

熏香

在此之前的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让香文化逐渐有了商业价值,从而使得香文化的衍生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香文化的繁荣。

或许是出于替学子考虑的目的,唐朝在举行科举考试时,考场上也要进行焚香。

这种不断的繁荣使得香文化开始向外和向下扩展,就像前文所说,唐朝的强大让其他国家开始以我们为师,向我们学习,随处可见的香文化自然也成了学习的对象,而和生活的关系以及香文化本就在日常生活中起源的特点也让香文化开始出现下沉。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香文化中的香具也逐渐扩充。

在《红楼梦》中就有对明清香文化的描述,贾宝玉第一次对男女之情有兴趣,就是因为他在秦可卿的房间里闻到了香味,并且被这种香味深深的吸引,从而做了一个春梦,在梦里他和警幻仙子第一次尝试了男女之爱,并且在当天晚上和袭人强行初尝了禁果。

熏香

佩戴香囊和焚香在古代之所以是一种高雅的爱好,是因为香和品德高尚等概念的绑定,同时这些香料的原料本身也是被人们视为美好事物的。

香文化现如今的复兴整体上还算是比较好的,只不过仍然存在生产厂家使用的原料不规范、不安全等问题,而且在复兴香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可以因循守旧,一种文化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复兴香文化复兴的也是内容,是那种对于道德高尚的追求和对典雅智趣的推崇,至于到底用什么香具,用什么香料,则全凭现代社会的人民群众自己的喜好。

熏香

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想要瓦解一个民族,只要抽掉男人的脊梁和血性,拿走女人的廉耻和善良,经济落后了,十几年就能追上,社会风气坏了,几代人也难以修复。”

因此复兴香文化复兴的是古人对于德行的推崇,复兴那种“有德者居之,何陋之有”的自信。

参考资料

<1>范雨嘉 香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播

<2>潘亦辰 中国传统香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3>于洁 魏洁 文人香事

<4>杨宁舒 传统香文化悄然复兴

<5>刘安鲁 闻香怀古——品味中国沉香文化。

<6>凌晓蕾 闻香识玉人——从宝钗黛玉看中国古代文人的“体香”雅趣

2023-11-01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