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斯太尔汽车参数这么受欢迎?,

阿尔特研究报告:汽车设计龙头,业务版图持续扩张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李恒光)

1.独立设计公司阿尔特公司概况

阿尔特是中国首家上市的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全链条 设计能力的企业。作为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阿尔特开创 了国内独立汽车设计公司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和发动机/动力总成研发制造的先 河,是我国极少数具有汽车平台研发及应用经验的独立汽车研发企业,也是我国首 家披露进行滑板底盘研发与集成制造前瞻布局的上市公司。获得过 2018 中国创新 力企业 100 强、亚洲(行业)十大创新力品牌、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等荣誉。公 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整车研发、动力总成研发制造,能够覆盖汽车 设计开发的全过程,是我国技术领先的全栈式汽车研发解决方案供应商。

从公司发展历程来看,阿尔特公司创立于 2007 年 5 月,两年后正式进军新能源汽 车产业,于 2012 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0 年 登陆 A 股创业板。近年来公司注重多元化建设和产业上下游的延伸,在 2021 年 8 亿定增项目的推动下,加快布局智能汽车研发能力的步伐,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 平台。目前公司参与研发车型近 400 款,总销量超过 1000 万量,与 60 多家客户建 立合作关系,与十余家整车汽车集团持续合作超十余年。

公司控股股东及股权情况:股权相对分散。公司前十大股东股权之和为 34.15%,宣 奇武先生及其配偶刘剑女士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共计 15.12%股权。实际控制人持股 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股东,控股权较稳定。但如果后续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股份 的比例下降,或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不断提升,可能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控制 力减弱,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给公司业务或经营管理等带来一定影响。

股权激励到位,激发团队协作能力。阿尔特分别在 2011 年、2015 年、2020 年三次 实施股权激励。2011 年阿尔特投资以零对价向弘润昊远等 7 个员工持股平台转让其 所持阿尔特有限共计 7.73%的股权,激励数量占当时总股本的 7.73%;2015 年由实 控人宣奇武、刘剑以及张立强等五位核心员工以每股 1.51 元的价格进行认购,共向 被激励对象发行 2038 万股,占激励后发行人总股本的 11.73%;2020 年 8 月,公司 上市后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合计激励 520 万股,占激励后发行人总股本的 1.7%。

公司近五年营收和净利润保持增长趋势,短期波动不改成长性。2017 年至 2021 年, 营收复合增速达 23.86%,2021 年营业收入 12.72 亿元,同比增长 54.96%,归母净 利润 2.05 亿元,同比增长 85.12%,得益于汽车市场的回暖以及公司陆续签署的在 手订单的加持,公司营收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毛利率水平较为稳定,平均毛 利率维持在 30%左右,超行业平均水平,且新能源汽车设计毛利率高于燃油车,随 着结构切换毛利率将稳中有升。2022 年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新项目签约和 已有项目交付验收进度有所放缓,叠加高基数,公司营收同比有所下滑。

2.打造“设计研发+零部件制造+前瞻布局”业务布局

公司业务已基本覆盖从汽车商品企划到生产准备的所有重要环节,目前公司业务主 要分为研发业务、制造业务和前瞻布局。各业务模块围绕整车研发展开,相互间具 有较强的互补性、协同性、关联性、共生性。在保持现有业务竞争力的同时,公司 还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对未来的认知,通过内部研发孵化、内外部 联合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积极布局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前沿技术或项目,不断 自身增强市场竞争力。截止目前在 A 股市场上还没有完全对标的企业,作为行业“独 苗”受投资者关注度较高。

从业务结构来看,研发业务仍是营收贡献主力,制造业务贡献力不断增加,辅以前 瞻布局孕育市场。在以研发业务为核心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核心零部件等制造业务, 研发业务和制造业务都存在着持续高增长。2017 年至 2021 年毛利率维持在 30%以 上。分业务结构来看,来自专业技术服务业的收入达到 12.05 亿元,占全年营收的 94.74%,同比增长 49.31%,制造收入为 6690 万元,同比增长 387.35%,当前处于 量产爬坡阶段,有望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2.1.整车设计业务:国内领军企业,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强劲

阿尔特公司研发业务包括平台研发、整车全新研发和整车改款研发。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整车全流程研发为核心,以核心模块深度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研发业务布局。公 司研发业务在手订单饱满,仍是公司最主要的业绩贡献力量。整车研发业务量稳步 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研发业务发展表现强劲。

平台研发:面向乘用车及商用车的平台研发及基于平台的电子电气架构、SOA 架构和智能化关键软硬件研发。平台的研发主要是将整车底盘、动力系统、车 身下部等系统在底盘基础之上进行有机的组合和优化,实现整个平台能够进行 参数的调整而适用于轿车、SUV、MPV 等多级别车型。汽车研发平台化能够大 幅缩短汽车研发周期,大力提升零部件利用率,对汽车生产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公司已具备为客户提供整车电子电气 架构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在功能架构、物理架构方面的开发能力,并倾力 研发新一代整车电子电气架构。

整车全新研发: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公司业务重心已从为燃油汽车提供全新 研发和改款研发转移到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传统的燃油汽车整车全新研发 业务内容包括商品企划、造型创意、工程可行性分析、工程设计、性能开发、 SE 同步工程、样车试制及管理、样车试验及管理八个业务模块。新能源汽车全 新研发业务内容除包含上述八大业务模块外,还增加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驱 系统、电控系统、电源系统、电子电气架构、SOA 架构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模块 设计研发。

整车改款研发:公司整车研发业务基本涵盖了汽车开发的全流程,在进行全新 研发车型过程中即可同步推出改款方案,根据改动幅度及改动位置情况,涉及 的业务与全新研发会有部分重合。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 为客户提供一车多款定制化方案,让消费者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根据客户性 质不同,可分为汽车生产企业定制、经销商定制和个人客户个性化定制。

纵观行业,整车设计是汽车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汽 车设计是一辆汽车开始生产前的第一步,也是一辆汽车的灵魂所在。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计算机辅助设计就已经进入汽车外形设计领域,CAD 的运用不但降低了人 力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而且能够保证设计精度,降低设计开发成本。一款汽车 设计的好坏,首先看车体结构,好的车体结构和材料的使用,可以提供足够的刚度 和强度来支撑底盘和动力系统发挥更好的性能,保证汽车的通过性和行车品质。电 动汽车整车开发流程与燃油车基本一致,主要有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数据冻结、 工程样车试制试装、工程样车试验、制造工程开发、生产准备、达产审核、零批量 生产等。

公司的客户群体优势显著,合资、自主、新势力全面合作。阿尔特的客户既包括大 众、奔驰、本田、日产等国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也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北 汽集团、陕汽集团等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同时,国内许多合资汽车生产企业也 是公司的长期合作客户,如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本田、长安铃木 等。在新兴造车领域,阿尔特先后为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车和家、爱驰汽车等多 家新兴企业开发了多款纯电动汽车。这些“造车新势力”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和生产,对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投入较大,这也是阿尔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设计业 务收入增速惊人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公司客户覆盖范围较广,近两年客户结构 保持合资、自主和跨界新造车势力平均三等分,客户结构较好。

需求端推力一:新势力不断入局,其设计需求将推动汽车设计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对所造的新能源汽车的外观要求一 般都比较高以迎合市场的颜值要求,但大多数新型汽车品牌都缺乏整车设计开发能 力,加之对量产速度的高要求,往往选择将汽车设计业务外包出去,更多依赖于有 丰富设计经验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阿尔特成功在 2016 年拿到蔚来汽车的设计订 单,并在之后陆续拿到小鹏、天际、合众、威马等长期客户的订单,在 2020 年深度 参与理想汽车已上市车型“理想 ONE”的整车设计及相关方案的确定,同时还为滴 滴、美团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开发专用新能源车型,抢占了新能源汽车及造车新势力 的市场先机。

2020 年开始新一轮科技企业入局造车新战场。国内、外科技企业纷纷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领域,阿里、上汽、张江高科联手打造智己汽车;百度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 2022 年 6 月集度发布首款机器人概念车 ROBO-01;小米 2021 年 3 月入局,今年 8 月公布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目标是 2024 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第 一阵营;华为联手北汽、广汽、长安打造高端子品牌,后续有望进一步拓展奇瑞, 3 年不造车承诺即将到期;滴滴、美的、京东、联想等企业都尝试拓展汽车业务布 局。

需求端推力二:新能源车型加速推出、更新迭代更快,改款开发需求增加。随着电动化渗透向纵深推进,各家车企纷纷加快 NEV 产品推新节奏。根据工信部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披露数据,2020 年新上公告 NEV 乘用车产 品多达 385 款,2021 年达 414 款。同时新能源时代下整车改款开发加快,由于电池 技术、智能化技术迭代很快,每一个技术应用都需要新的车型来搭载和改款,所以 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改款开发现在相对燃油车大幅增加。

需求端推力三:汽车消费人群持续年轻化,同时女性用户购车比例逐年增长, 外观设计因素重要性提升。在 2019 年消费者购车最为看重外观设计,占比达 15.6%,远超于安全、配置和价格, 经历了 2020 年的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更为看重汽车的安全性,但相比 2020 年,2021 年消费者对于外观和动力性需求仍有所增加,增幅分别 为 2.9%和 2.5%。此外新车已购用户年龄结构也逐步向年轻用户发展,30 岁以下的 年轻用户的比例从 2017 年的 19.1%增加到 2021H1 的 30.4%,增幅为 11.4%,年轻 势力的增加将提高外观占比的份额,另外女性购车占比不断攀升,“她”经济不容小 觑,追求个性与时尚的风格也将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

行业规模测算:第三方独立设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别。我们根据从全新车型整车设 计所需费用维度来估算设计行业市场容量的测算方法。在国内汽车设计行业范围内, 单一车型全新设计、开发、试验的整车设计费用一般在 2~3 亿元,2021 年国产乘 用车上市新车车型近 238 款,根据 2021 年度全新上市车型数量计算出汽车整车设 计业务总需求为 476~714 亿元,按一款全新车型的开发周期 2-3 年保守测算,分摊 到 2021 年度汽车设计行业的费用需求为 159~357 亿元。假设未来全新车型上市数 量以 15%-30%的增长率平稳增长,第三方独立设计公司提供的设计服务占比份额以 15%-30%之间的保守估计,经测算可得,2022 年第三方独立汽车设计公司的市场规 模超百亿,随着单车整车设计费用和独立设计公司服务比例的逐步提升,第三方独 立设计公司的市场空间仍将不断拓展。

作为独立第三方设计公司存在的优势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整车厂自研的设计机构主要依靠所属车企的研发支出开展业 务,虽然该类设计机构具有较为成熟的整车开发流程和产品技术标准,但往往 具有较为局限的设计风格,大多数仅适用于车企内部的汽车,服务对象较为固 定,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独立性较强。相比其他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的设计服务,汽车设计公司涉及 的业务模块更多,且各个业务模块孤立性不大,在提供设计服务的同时具有更 加灵活的机制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专业性更强。汽车设计公司在造型创意、工程设计等模块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从设计团队的人才组成可以体现出设计公司的专业人才很多,在汽车由原本的 代步工具转变成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实体写照来看,设计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成本 之间的性价比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经验丰富。汽车设计公司拥有丰富的整车设计经验和数据库积累,数年的 经验数据积累更能彰显设计公司的专业性,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具有差异性,同 时在设计费用上比汽车零部件附属设计机构和国外汽车设计公司更低。

汽车设计市场主要竞争者:国内汽车设计行业拥有一定规模及发展潜力的本土独立设计公司屈指可数。目前我国汽车设计市场竞争者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整车厂自行经营或控股的设计及研发机构,也即依附于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设计机构,代表性企业有泛亚技术中心、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等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设计机构,也有依附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研发设计机构,比如延锋汽车和佛吉亚中国等;第二类是独立于整车制造商的独立设计公司,可以同时为不同的整车制造商提供设计服务;第三类是国外设计品牌在国内设立的分支机构。阿尔特在技术水平人才规模、品牌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2017年-2021年,营业收入在三家国内主要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阿尔特的优势:1、国内极少数覆盖整车研发全产业链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大多数 国内的整车设计公司主要是做从造型创意到投产支持,基本上都没有试制供应商管 理、试验和验证环节。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储备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截至 2021 年末,公司 2021 年研发投入 1.5 亿元,同比增长 83%,研发人员 1,424 人,占比达 78%。公司拥有 875 项专利及 28 项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 37 项,实用新型专利 826 项,外观设计专利 12 项。专利同比增长率达到 28.30%,其中发明专利同比增长达 到 32.14%。

3、拥有丰富的设计研发经验及绑定大量优秀设计人才。已为超过 60 家 客户成功研发接近 300 款车型,积累了丰富的整车设计工艺及项目管理经验,构建 了强大的产品数据库,为新车型开发提供整车和产品的重要技术资料。同时,还签 约了百余位国内外知名汽车创意大师及工程领域资深专家来保障公司的前瞻研发 设计能力,在美国洛杉矶、意大利都灵、日本东京、北京和上海设立五大造型创意 中心。

阿尔特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业务利润贡献增加。根据 2021 年年报,新能源汽车整 车研发设计实现营业收入 100967.08 万元,同比增长 63.74%,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79.36%,占销售毛利率比例为 82.86%。公司签署的研发业务订单额达到 26.43 亿元, 年度签署额创历史新高,截至 2022 年 4 月,公司存量的研发业务订单总额为 18.48 亿元,其中公司与该某国际品牌汽车制造公司客户在连续十二个月内签订日常经营 合同累计金额达到 4.53 亿元,标的内容为进行新能源车型开发相关工作的委托,且 公司与该国际整车客户的合作模式,未来有望在与其同体量的另一国际整车客户上 得以复制。

2.2.零部件制造业务厚积薄发,有望成就第二增长曲线

为什么设计公司阿尔特要去布局零部件业务?其一、公司具备核心动力总成技术基因。公司董事长宣奇武是清华大学汽车系 毕业之后去了长春一汽技术中心工作,然后再去日本留学获得九州大学博士学 位,之后在三菱汽车是负责新技术和动力总成项目,三菱汽车在中国国内的所 有动力总成项目、合资项目都是他在负责,所以阿尔特从创业阶段就具备设计 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的技术能力,从 5 年前已经开始培育新能源动力总 成和燃油车 v6 发动机的动力总成。

其二、拓展零部件制造业务有利于公司拓展汽车设计服务产业链,满足客户对 于整车匹配的需求。汽车设计公司将设计服务产业链延伸,打造下游零部件领 域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将设计能力优势最大化,为客户提供一揽 子设计方案和产品交付,进入整车厂零部件供应体系,提高客户黏性;另一方 面则通过深度服务并绑定客户,不断反馈和匹配客户需求,加速产品设计迭代,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设计能力的市场竞争力。

其三、顺应汽车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的需求。目前全球范 围内一流的汽车设计公司,如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奥地利 AVL、加拿大麦格纳、 爱达克等都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和制造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和业务布局。 为了保持在汽车设计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缩小和国外顶尖设计公司的差距,提 高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能力非常关键,除了零部件业务,公司还在尝试布局 整车 ODM 业务。

公司零部件制造业务核心产品包括新能源动力总成、V6 发动机和混动系统。研发 制造业务是公司基于多年的整车研发优势,从专注研发向研发+制造模式的深度拓 展。经过多年的技术优势积累,公司已成为我国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开展 V6 发动机、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动力系统核心产品研发制造的领航者。研发制造的产品主要 聚焦 V6 型燃油及清洁燃料发动机,增程式等混合动力系统,减速器、耦合器、增 程器单品及集成式新能源动力总成等汽车动力系统相关核心部件。2021 年零部件研 发制造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为 6448 万元,同比增长 363.59%。

核心产品之 V6 发动机。阿尔特为国内首家外销 V6 发动机的企业,未来将重点聚焦商用车混动市场。阿尔 特多年深耕 V6 发动机,子公司菱特动力是国内首家独立对外销售 V6 汽油发动机 的企业,国内整车厂仅一汽和长城在自研自供 V6 发动机。第一代产品于 2020 年随 北汽 BJ80 批量上市,截至 2022 年 6 月 BJ80 V6 版本累计销量 1126 辆。公司第二 代产品也于今年 5 月点火成功,采用米勒循环,配置缸盖集成排气歧管、高滚流比 气道、可变截面增压器等技术,能同时兼顾传统噢动力驱动、新能源混合动力驱动 等应用方向,可以使用汽油、天然气、甲醇、氢气等不同燃料。

首款汽油版发动机 最大功率 260kW,最大扭矩 510N·m,可满足国六 b 排放法规。我们知道,乘用车 电动化正处于加速渗透的阶段,今年单月 NEV 渗透率一度达到 30%,因而该产品 在乘用车领域未来发展空间有限,反观商用车领域,纯电动卡车续驶里程短、充电 时间长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导致商用车电动化推进较慢,相比之下,混动车型可 以有效弥补续驶里程不足和充电时间长的短板,同时又兼顾传统动力系统与电动系统的优势,因而是现阶段的更优选择,阿尔特的二代 V6 发动机重点发力市场也将 是商用车混动领域,有望在明年年底量产。

新能源动力总成:主要包括减速器、耦合器、多合一动力总成。减速器是单级变速器,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广泛。变速器是传统燃油车的核心部件 之一,主要用于配合离合器,确保汽车正常起步,以及在车速变化中通过档位切换 (变速比)使得发动机稳定处于工作转速。新能源汽车仍需要减速器,主要作用是 降低转速、提升扭矩,以电动汽车为例,其电机本身即可以使车辆正常行驶,若增 加变速器对于驾驶性能改善效果有限,还会增加成本;但若由电机直驱,对于过载、 中高速、爬坡等要求较高的工况,输出到车轮的扭矩可能过小,若使用高转速、大 扭矩的电机,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目前纯电动汽车多使用减速器配合电机工作。目 前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串联、燃料电池多采用固定速比的单级变速器(减速器) 配合电机工作的方案。

减速器、耦合器等新能源动力总成研发制造业务平稳发展,市场竞争优势显著。2022 年年中,耦合器总成(DHT)是国内首个采用电磁离合器的 DHT 产品,由阿尔特团 队自主研发和制造,通过多平台严苛的台架试验和整车搭载验证,产品的高性能和 高品质已得到充分的验证。产品采用串并联混动构型,根据整车需求在纯电驱动、 串联驱动、并联驱动、发动机直驱的混动工作模式中自动切换,具有结构简单、执 行可靠、NVH 性能好,传动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最大限度实现了经济性与动力 性的平衡。本产品的主要优势有:型谱化:可以满足型谱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等多方面需求,最大程度降低成 本;也可根据不同客户要求,匹配不同的发动机、电机等,满足各主机厂对整 车性能的要求;

低噪音:公司引进了世界领先的传动系统设计、开发、制造一体化专用软件, 并自主设计开发了四电机试验台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大量的设计验证 和试验验证,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齿轮结构及参数,保证在各工况运转下齿轮 低噪音,NVH 性能表现优异,给予用户静谧的品质体验;高效率: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在保证润滑需求的基础上,减少润滑油量,从而 降低齿轮运转时因搅油而引起的功率损失;

轻量化:结合国内外专家多年的设计经验和 CAE 仿真分析,合理设计壳体和齿 轴结构,在保证零件强度、刚度、模态、NVH 的前提下,进行轻量化设计,从 而降低产品重量;可靠性:按照严谨的设计开发流程进行,且采用系统且先进的试验规范进行验证,可满足各种工况下的可靠性需求。耦合器的齿轮、轴、花键、轴承、油封等零件经过缜密的计算校核及严苛的寿命试验,总成寿命可达25万公里以上。离合器:自主研发、验证的电磁离合器采用电磁力作为离合器结合的推动力,回位弹簧(50万次以上的疲劳要求)作为离合器断开的动力元件,具有可靠性高、响应迅速、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一系列优势。

随着现有订单的充分放量和潜在订单的落实,零部件业务未来有望成就公司业绩第 二增长曲线。四川阿尔特 2016 年成立,2017 年即获得本田的减速器定点,并在 2018 年开始量产减速器,阿尔特的减速器具备结构可靠、快速定制化、开发周期短、系 统性能好的优势,持续为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量产供货;德国大陆定点的减速器预 计量产时间在 2023 年;上汽通用五菱定点的 DHT 变速箱总成在 2021 年完成样件 的研发、试制和试验工作,于 2022 年 6 月正式量产;柳州菱特 V6 发动机除为北汽 小批量供货外,也在开拓其他客户,并且正在开发二代 V6 发动机,目标是搭载商 用车混动发动机;未来还有成都倍力特的增程式发动机配套,合计订单规模在 60 亿 左右,生命周期为 4 年。随着现有订单的充分放量和潜在订单的落实,预计公司零 部件业务 2022 年、2023 年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2.3.外延式发展助力开启升级之路

目前公司在汽车智能化发展重要趋势的正向开发平台(含滑板底盘)、混动系统项目 及智能汽车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SOA)等方面均已完成布局。正在探索以研发成 果参与客户销量分成等新型盈利模式,并有望在 2022 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业务 链后延方面开展整车 ODM 探索。

2.3.1.滑板底盘成技术趋势,阿尔特抢占市场先机

滑板底盘的特点是上下分体式开发,简单来说就像四驱车车身和底盘是相对独立的, 因此只要预留电气和车体接口,同一底盘可以更方便地做成各种车型,车辆的操作 则依靠线控技术,方向盘、踏板等不受空间限制可以随意安放,能够进一步缩短车 型的开发周期,甚至可以让汽车制造企业彻底将底盘外包,以更少的资金、更短的 周期、更低的门槛造出新车型。

滑板底盘最初的概念来源于 2002 年,通用汽车发布的 Hy-wire 氢动力线控底盘概念 车,后随着 Canoo、Rivian 上市以及悠跑科技的融资,“滑板底盘”概念再次引起市 场热议。滑板底盘成为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因有两个:对车企来说,一方面 滑板底盘可以大大缩短汽车研发周期,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车企能将更多精力投入 个性化诉求更强的座舱;另一方面滑板式底盘能够结合线控技术,融合打造出全新 的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推动未来实现自动驾驶发展。

滑板底盘的技术分析:对于智能化的车辆,“滑板底盘”要成为独立模块,还必须做 好线控功能、能源管理、驱动管理、车身状态管理、电子电器架构及软件平台的封 装与对接等。滑板底盘与电动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可以实现底盘和座舱的完全分 离,即只有滑板底盘自身也可以驱动行驶。从系统上讲,相比传统底盘是由传动系 +行驶系(轮毂电机)、转向系+制动系(线控系统)、驱动系(包含三电系统的电池 /底盘一体化)五部分组成,可以将滑板底盘简单定义为:滑板底盘=非承载式车身 +电池/底盘一体化+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具体来看:

非承载式车身:拥有独立的车架,由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装在车架上,车架与车身之间通过弹性元件连接,由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装在车架上,车架上有用于固定车身的螺孔以及固定弹簧的基座的一种底盘形式。即车辆在受到应力时由底盘的大梁车架来承受,车身不受力。可将动力系统全部置于汽车底盘的框架中,这样不仅可以在设计初期降低总体布置的难度,还可以使车身的重心转移、质量减轻。

2、CTC 电池车身一体化,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电池集成技术路线经历了 CTM-CTP-CTC 的发展路线。CTM(传统电池包 Cell to Module):是由电芯组 成模组再组成电池包,电池包下部与车身地板组装。CTP(Cell to Pack):电池 集成方案取消模组结构,由电芯直接组成电池包,电池包电池包集成到车身地 板上作为整车结构件的一部分。CTC(Cell to Chassis):直接将电芯成在地板 框架内部,将地板上下板作为电池壳体,是 CTP 方案的进一步集成,使用地板 的上下板代替电池壳体和盖板,与车身地板和底盘一体化设计。

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线控转向(Steer-By-Wire)取消了传统转向系统中方向 盘与转向执行器间的机械连接,主要由路感器反馈、转向执行、控制器及相关 传感器等部分组成。线控制动系统(Brake-by-Wire)执行信息由电信号传递, 相对来讲制动压力相应的更快,进而刹车距离更短更安全,车辆操控性更好。 在技术层面,与传统的机械制动方式相比,线控制动的最主要特点是:1.反应 更快,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刹车;2.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3.能量回收能力强, 将刹车过程中摩擦产生的能量都有效利用,延长续航里程;4.有备用制动系统, 提供冗余功能。

市场前景:滑板底盘短期主要应用前景在商用车。乘用车上底盘都是整车企业主导 开发,是车辆的价值量核心,车企不会外包给第三方,滑板底盘目前不合适乘用车 的生产和供应商体系,另外乘用车去掉机械连接后的安全冗余没有解决,成本也比 较高。在物流车或一些专用车上,底盘可以直接外购,由第三方的底盘公司提供, 再针对不同场景对座舱和车厢等进行改造定制,以满足不同的运载需求。这个领域 电芯企业可以与底盘企业联合开发 CTC 底盘,然后供给有需求的车企,如宁德时 代于 2021 年联合苏州新越、上海适达成立苏州时代新安,布局商用车电动化底盘。

阿尔特为什么会做滑板底盘?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公司创立 20 余年在不断研发 车型的过程中底盘能力和底盘的数据都得到了很好地积累。其二是在新能源时代, 未来更多智能化和核心的技术会在底盘上进行模块化的集中,包括整个转向、操控、 域控,还有智能化、无人驾驶以及能源和一些控制的集成。作为整车研发企业,阿 尔特很早就捕捉到了这种趋势,并早早布局了滑板底盘。

投资成立壁虎科技。阿尔特于 2022 年 2 月投资的深圳壁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 司则重点是基于滑板底盘技术和产品,在城市物流、商务、家庭、共享出行等领域 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这也是 A 股中首家披露完成滑板式底盘公司工商注册的上市 公司。14%(阿尔特 10%,实控人宣奇武 4%)的持股比例凸显出独立第三方整车设 计地位,反映公司定位第三方整车设计企业的中立性,通过技术赋能新平台将进一 步巩固其整车设计龙头地位,由单一项目型企业向平台整合型企业迈进。

壁虎科技创始人背景深厚。壁虎科技法定代表人是刘江峰先生,是手机界的风云人 物,曾历任华为高级副总裁、荣耀事业部总裁,酷派集团 CEO 等多项职位,后创办 多点 Dmall(2015 年创立,2019 年退出股东名列,2020 年多点公司获得 C 轮 28 亿 元融资),黑鲨科技(2017 年成立后分别获种子轮及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星 投资、小米科技等)、优点科技(2017 年创立,2019 年获阿里 7 亿元 B 轮投资)等 公司,创始人的深厚背景为壁虎科技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另一位核心人员彭 锦洲曾出任华为荣耀副总裁、Fiil 耳机 CEO、锤子科技总裁。

阿尔特将在技术层面和资源层面多方位赋能壁虎科技。阿尔特可以利用多年在线控 底盘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路径规划及定位技术等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经 验积累,为参股公司壁虎科技提供整车研发、线控底盘应用等技术层面的赋能,同 时在客户资源及其他资源上也能实现向壁虎科技的共享导流。公司从 2019 年开始 关注并进行滑板底盘相关技术研发工作,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额研发投入,2022 年第 一季度研发投入 3282 万元,占营收比重高达 15%。

2.3.2.发布SOA软件开发者平台,前瞻布局智能化

基于对未来汽车市场的前瞻判断,阿尔特会将在项目承接和自研中积累的核心技术, 有选择性的进行独立产品化延伸。新能源智能化平台开发业务主要包含服务平台 (SOA 架构、SOA 开发者平台及开发工具等)、智驾平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 智舱平台(智能座舱等)、智控平台(动力域控制器、智控平台控制器、智控平台 PLUS 控制器、区域控制器等)及智能网联终端等软硬件开发。 服务平台:阿尔特于 2022 年 8 月 9 日发布 SOA 开发者平台,为软件开发的不 同阶段,不同开发者的使用需求,提供相应开发工具和开发模块(有 ARXML 工具、AP 开发工具套件、场景管理工具、测试工具)。基于 SOA 平台,开发者 可以自由开发出海量的服务和应用,通过测试验证后上架;用户可以自由订阅 服务,实现用车千人千面。

智驾平台:主要业务方向聚焦于提供 L3 级以上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目前该 业务已经具备为客户提供车型智能化升级服务,包括行泊集成式控制器产品 DCU 开发;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APA(自动泊车)、 横纵向控制等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产品导入设计、测试验证以及量产产品的配 套供货等。智舱平台:基于芯驰 X9HP 国产 SOC 的面向中高端用户智能座舱软硬件系统 已经基本完成了一期规划的设计开发与测试任务,这款智能座舱已经完成了销 售业绩零的突破。智控平台:重点推动多品类域控制器的产品化延伸,研发动力域控制器、智控 平台控制器、智控平台 PLUS 控制器、区域控制器共四个系列的矩阵式产品。

3.对标麦格纳,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麦格纳国际公司(Magna)成立于 1957 年,麦格纳诞生于一间车库中,从小规模的 冲压产品起步,不断发展。到六十年代末,麦格纳的销售额已超过 400 万美元。到 了七十年代,麦格纳分权化管理的文化初具雏形,销售额达到 1 亿美元,年平均增 长达 38%。八十年代,麦格纳加速发展,进军汽车座椅领域,开始采用反应注射成 型(RIM)工艺生产保险杠,在仅仅十年的时间里,麦格纳的销售额达 10 亿美元, 增长了 9 倍。九十年代,麦格纳具备了整车制造能力,销售额超过 90 亿美元,年 平均增长达 22%。过去二十年中,麦格纳通过多次重点收购实现了有机发展,为市 场推出复合材料尾门,引领后视摄像头产业,并加速发展动力总成系统业务。如今, 麦格纳成为了年销售额达 360 亿美元的公司,是汽车领域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拥有 161000 名员工。

3.1.对标一:覆盖整车设计全产业链,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麦格纳国际公司(Magna)成立于 1957 年,作为全球最多样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 商,整车设计与研发业务覆盖从平台研发、内外系统设计到工程试验的全产业链, 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品涉及各种车辆内饰系统、外饰系统、电子系统、座椅系统、 闭锁系统、金属车身与底盘系统、镜像系统、车顶系统和动力总成系统等方方面面 的设计、工程开发、测试。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服务,较早打造领先于竞争对手的 核心优势。

对比国内阿尔特,提供全流程的整车设计研发服务。阿尔特是国内唯一覆盖整车研 发全产业链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业务领域涉及商品与生产技术规划、造型创意、 工程可行性分析、工程设计、同步工程、投产支持、试制、试验八大流程模块,在 整个中国独立汽车设计行业中,区别于大多数提供从造型创意到投产支持服务的设 计公司,产业链拓展至试制、试验阶段,拥有最长产品研发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客户分布均匀且丰富,覆盖民营、中外合资及造车新势力,与大客户关系密切。

3.2.对标二:从设计转向设计+制造,突破成长天花板

麦格纳通过自研与合资不断丰富零部件品种,零部件业务为其重要支撑业务。麦格 纳自成立以来不断适应车辆功能升级趋势,零部件制造业务涉及闭锁系统、镜像系 统、内饰系统、外饰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众多领域。零部件配套支持 2017 到 2019 年 67%的全球新上市车型,涵盖几乎所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麦格纳 2021 年营收 中 83%来自零部件业务,贡献了 86%的 EBIT。

对标麦格纳的零部件主业,阿尔特开始切入零部件制造领域,从设计向制造延展。 公司当前布局的核心零部件都是从设计业务的某一些环节提炼出来客户所需要的、 技术门槛大的、有前瞻性的产品,包括新能源动力总成、V6 发动机和混动系统,经 过多年的技术优势积累,多款核心零部件已得到车企和市场的认可,公司已成为我 国独立汽车研发企业开展 V6 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动力系统核心产品研 发制造的领航者。公司 2020 年开始披露零部件营收,当年为 0.14 亿元,2021 年同 步增长 364%至 0.64 亿元,在手订单持续积累,2022-2023 年将持续爆发式增长。类似麦格纳在不同历史阶段布局相应零部件产品,当前智能化浪潮 下阿尔特开始战略布局 SOA 软件和智能硬件产品。

3.3.对标三:对外投资拓展业务布局

麦格纳从模具公司起步,以汽车零部件为核心,通过自研与合资并购不断拓展其业 务范围等业务,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在 20 世纪 80 年代通过并购拓展了汽车塑 料零件、汽车座椅、A 级金属冲压件等新产品领域,同时原有业务的零部件品种进 一步丰富。90 年代,受益于模块化外包与全球化生产趋势,经历了大规模的欧洲扩 张,收购了一些欧洲的汽车系统供应商,通过并购搭建了汽车零部件平台化能力以 及具备了整车装配能力。从 2010 年起,开始进入“扩张嘉年华”时期:

2010 年,并购巴西最大汽车座椅供应商 Resil Minas 公司,完善自身座椅系统, 扩大麦格纳在南美的市场占有率。2012 年,收购德国 Vogelsitze 公司,扩展座椅产品阵容,进军商用车以及公共 交通运输系统领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德国市场的地位。2014 年,收购总部位于美国的闭锁零部件配套厂 Techform 集团公司,巩固铰 链、门锁干和其他封闭产品业务,拓展美国市场。2020 年,收购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座椅供应商宏利智信(HLZX),以此来扩大在中 国的座椅能力;与美国新兴EV制造商Fisker签订关于平台和生产的正式协议; 同意与韩国 LG 电子在 EV 动力总成领域设立合资公司 LG Magna e-Powertrain, 推动公司在电气化动力总成市场的发展。

麦格纳近年来动力总成的收购,围绕未来出行而展开。业务布局涉及自动驾驶、电 动化、智慧出行、 轻量化四大领域,而这四大领域与未来出行密不可分。自动驾驶 领域的产品包括基于视觉技术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高分辨率汽车雷达 ICON RADAR、域控制器和高度集成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电动化产品主要包括适 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模块化、可扩展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等;智慧出行产品包 括可重构座舱平台、智能进入系统、镜像系统等;轻量化产品包括材料的研发及车 身及结构上的轻便化设计。这将推动麦格纳出行科技的发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 力。

对比阿尔特的对外投资前瞻布局,整合资源拓展新的领域。2021 年,参股公司株式 会社 BEAT POWER 设立全资自公司倍力特,致力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 销售;2022 年,先后投资壁虎科技和阿尔特数字科技,聚焦滑板底盘技术进行战略布 局,不断拓展新领域研发实力。参考麦格纳的成长轨迹,在战略方向上不断投资、 收并购将成为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

3.4.对标四:尝试整车ODM,打通设计-零部件-整车制造全流程

麦格纳素有汽车业界“代工皇帝”之称,代工实力强劲。在全球 27 个国家拥有 344 家制造设施和 93 个产品开发、工程和销售中心,目前麦格纳已累计生产了涵盖 30 种不同车型的共计 370 多万辆汽车。2017 年,麦格纳单凭代工生产获得的营业收入 就达到了 30 亿美元,是实至名归的“全世界最大的没有自己品牌的汽车制造商”。

麦格纳代工车型包括诸多世界知名的豪华畅销车型,大部分是由麦格纳斯太尔 (Magna Steyr AG & Co KG)位于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工厂生产。该工厂属于 麦格纳国际的子公司,这家公司并不生产属于自己的汽车,而是根据合同为其他公 司开发和组装汽车,近几年年产量均在 20 万辆左右,其最主要的生产产品是奔驰 G 级,从 1979 年第一台 G 级到现在奔驰 G 级一直在麦格纳斯太尔工厂生产。除此之 外,麦格纳斯太尔还代工过大众 T3、Jeep 大切诺基(1992-2004)、萨博 9-3 敞篷版、 克莱斯勒300C(2005-2010)、迷你 Countryman(2010-2016)等,这些车由各自的 品牌研发,麦格纳斯太尔只负责生产组装。目前斯太尔还生产宝马 5 系、捷豹 I-PACE 以及宝马 Z4和丰田Supra两款姊妹车型。

对比阿尔特,尝试收购造车资质切入 ODM 领域,打通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全流程。 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企业如蔚来就采用 OEM 代工模式,整车 ODM 模式将为整车 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对于阿尔特而言,如果是轻度代工,即车企负责采购阿尔特仅 负责组装制造,收入也至少上亿;而如果重度代工,供应链和原材料均由阿尔特采 购,则项目收入规模将非常巨大。切入整车 ODM 有望将公司的设计业务和零部件 业务彻底打通,进一步提高公司整套方案解决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3-10-31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