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薪资怎样?,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薪资待遇

谭旭光:从潍柴到重汽,他和国企改革杠上了

谭旭光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编者按

心无旁骛攻主业,他的“血液中流着发动机的柴油”。

改革步伐永不停,他把改革的基因注入潍柴和中国重汽。

他是谭旭光,个性鲜明、敢拼敢闯、斗志昂扬的传奇企业家,勇于担当、改革创新的知名“帅才”。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潍柴,对话当事人、采访见证者,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实实在在的国企改革者。

1998年,老国企潍柴经营陷入危局,谭旭光掌舵后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尔后起死回生。21年来,谭旭光说他的“血液中流着发动机的柴油”,心无旁骛攻主业,他把改革的基因注入潍柴。而今,潍柴的改革基因又在向中国重汽转移。

清醒

掌舵中国重汽

不改革死路一条

4月15日,刚从日本出差回来的谭旭光,在中国重汽连续开了四个会。他重申,中国重汽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再不抓紧时间,重汽2-3年就会全军覆没。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重汽存在的问题,“肝病有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三个阶段,我们现在就属于重度脂肪肝阶段,即将要转向肝硬化,迅速扭转还是有可能的。”

4月16日,在潍柴科技展馆内,谭旭光回答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有关人事改革的提问时,用“不改革死路一条”概括了问题的严重性。

去年9月1日,谭旭光正式被任命为中国重汽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有人将这称为“背叛者”荣归。谭旭光回到重汽,像是一条鲨鱼混进了沙丁鱼群,迅速搅起了改革的浪潮。

2月10日,中国重汽集团举行新聘干部专题党课暨2019年绩效合约签字仪式。会上,谭旭光对重汽动了“人事改革第一刀”。64名主要领导干部经过公开竞聘正式上岗,这次公开竞聘和调整涉及279人次,是中国重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后,中国重汽“正部级”职务数从143个减为95个,减少了1/3、共计48个。“改革非常成功,第一轮改革全面完成,中层干部竞聘公开透明。”他说。

重新掌舵“老东家”,谭旭光对中国重汽抱有的期望值也很高。中国重汽近两年的净利润在9亿元左右,谭旭光在上任讲话中定下了利润的“小目标”,要实现利润100亿元。

中国重汽今年一季度的表现颇为不俗。公告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亿元至3.29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

魄力

让潍柴起死回生

亏损国企一路狂奔

谭旭光作为改革的拓荒者,二十多年前就率先带领潍柴完成了国企市场化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和成功典范之一。市场导向、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务实担当、永争第一……这些都是谭旭光21年来给一家亏损的国企打上的标签。带有这些基因的潍柴,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路上一路狂奔。

1998年6月19日,从37岁的谭旭光掌舵潍柴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和“国企改革”杠上了。1992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迈入深水区,但潍柴始终没有迈入市场的大门。1998年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潍柴账面亏损3亿元,负债3.6亿元,账面上只有8万元,1.36万名职工已经6个月没有发出工资。

经过调研后谭旭光发现,当时潍柴直属单位53个,总共1.36万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仅3656人,仅仅是总人数的零头。一个不过300人的专业工厂,管理人员就多达四五十人。“1个人的活3个人干,3个人的饭5个人吃”。此外,这个巨额亏损的企业,接待费用却高达550万元。

谭旭光首先启动了“三定”改革(定岗、定编、定员),将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作为改革的第一步。3年间,潍柴在岗职工总数由1.36万人减至8000人,减幅达41%。随后,潍柴脱离险境。

“谭总很有魄力,只要说出来一定做到。他当时说要把工资发出来,没有多少人信他,但是,他还真把工人的工资给发出来了。”今年54岁的王世杰1985年进入潍柴工作,现在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装备技术服务公司模具钳工、首席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泰山产业领军人物,他经历了当时的困难期。

王世杰不知道的是,当时潍柴处在破产边缘,银行都不愿意放款。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谭旭光一整天堵在银行门口等行长,费尽口舌才贷款1000万元,让员工恢复信心。

去年,潍柴实现营收2360亿元,近20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利润为139亿元。

疯狂

对发动机像疯子

他总爱给人泼冷水

谭旭光改革者的作风,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

谭旭光在中国重汽的讲话一经网络曝光便广受关注,潍柴员工说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他的讲话和做事风格一直都是这样,谈问题做事情很务实。

潍柴动力发动机研究院机械开发工程师、刚刚从美国回来的孙楠楠说,麻省理工的教授在谈到潍柴时用了“Crazy”(疯狂)一词,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的不断创新、大手笔的跨国并购……的确,“疯狂”是用来形容潍柴最合适的词汇。这个评价与谭旭光对自己的评价如出一辙,他对发动机的执着追求,也像疯子一样。

作为一名机械开发工程师,孙楠楠参与的发动机研发有很多,成果也很多,但是谭旭光会经常给研发人员泼冷水。每隔半年,谭旭光就会邀请一家创新型企业的老总来潍柴看看,不是要看潍柴又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要“批评”,把潍柴做出的发动机批评一番,给研发人员泼泼冷水,让他们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危机意识。

这种危机意识,谭旭光也带到了中国重汽。在成为重汽掌门人后,谭旭光在中国重汽集团召开的第十七届八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说,重汽长期缺少压力和危机感,对自身要求不严,没有时时刻刻把企业的发展、职工的真正需求放在心里。同时,也对重汽的干部提出要求,要求增强忧患意识。每一位同志,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感,都要有发展企业、造福企业的使命感。

激情

一天当两天半用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在潍柴动力2号工厂,机器飞转。厂长王健介绍,当天2号工厂的生产计划一共是785台发动机,而2号工厂拥有一天生产915台发动机的最高纪录,去年一共下线了21.3万台。王健算了一笔账:不到2分钟,就有1台发动机下线。

精力旺盛、富有激情的谭旭光,给潍柴带来了一种特殊文化。

在潍柴车间里,随处可见的三个标语:“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一天当两天半用”“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这三句话也是谭旭光经常挂在嘴边的。

“一天当两天半用”,讲的是潍柴的效率文化,并不是要不停地加班,而是要提高效率。“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讲的是潍柴的激情文化,大家都要有目标,都要去争第一。从前常说“责任、沟通、包容”,近年来常提“一天当两天半用”“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潍柴的企业文化一脉传承,职工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

2016年5月,一次会议给孙楠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会议开到下午1点多,我们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会议结束后,谭旭光接着去赶飞机,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当时我就在想,谭总的精神和能量怎么会这么大。”

谭旭光语录

■很多人说我大胆,其实不是,我胆很小。

■改革不是要解雇工人,是要把不干的、有惰性的人淘汰。

■我从来没找到幸福的感觉,因为我每一次提出的目标实现后,幸福都是短暂的。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每天莺歌燕舞、鲍鱼鱼翅,其实我经常在会场吃盒饭。

■我一年和家人吃饭不到10次,一年回家看两次父母,一次是八月十五,一次是大年三十。

董事长、CEO……除了这些头衔,谭旭光身上还有无数标签,“谭大胆”“职业疯子”“飞人”……他是怎样看待这些称呼的?面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谭旭光袒露心声,道出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谈外号

其实胆子很小

但做事一定要成功

记者:有人称您为“谭大胆”,您自己对这个称呼是怎么看的?您有没有小胆的时候?

谭旭光:其实我胆最小。大家没搞明白,什么叫胆最小呢?大家回过头去看我这二十年,做的所有事情,没有一件事情是失败的,背后一定是胆子最小的。

“谭大胆”的来源是在2005年我们收购湘火炬的时候,我国第一次在资本市场拍卖上市公司,有二十几家参与,这里面的故事惊心动魄,而且有很多鲜为人知。我邀请大家去看一看周梅森当时写的一本书,叫《梦想与疯狂》,是以我为原型来写的。讲的是资本时代的到来,资本的力量是无限大的,把我描绘得淋漓尽致。当时拍卖的时候,有人出6个亿,有人出8个亿,我们就出了10个亿,当时很多人说我是个疯子,是在搅局,所以大家说我是谭大胆。

其实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潍柴的今天就是靠当年拍下了湘火炬,买下了西安的法士特变速箱和汉德车桥,也就是现在拥有的动力总成。发动机已经是心脏,发动机加动力总成那就是心胆肝肺,缺一样都不行。这些年我们靠着动力总成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竞争力更强了。

其实在我的每一次决策中,都是严格按照国有企业的流程决策,重大并购中,像收购意大利法拉第集团,当时我的中介机构都是两套,中间是屏蔽的,律师会计师投行都是两套,然后从两套中来评价和分析。

很多人说我大胆,其实不是,我胆儿很小。因为对我来讲,国有企业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必须要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我在国有企业做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当然这个要求很高。一个是做事要成功,一个是做事要干净,一个是做事要靠团队,这是我的三大法宝。

谈幸福

我的幸福是短暂的

看到的永远是危机

记者: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您觉得幸福吗?

谭旭光:我们这一代人跟年轻人有差异,我们知道贫穷是什么,知道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理念就是拼搏。光埋怨不行,要靠拼命学习和努力,幸福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得到的。

一直以来我就一个信念,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外国投资者、华尔街的大佬问我,你们中国的经济要出问题了?我说:“告诉你们,中国的经济永远不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就不叫中国了。这是对国家的信念,这就是我的灵魂。”

要把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要把潍柴做好,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房地产我不懂,我就是做装备制造,做发动机。我的目标就是解决国家发动机的短板,那我的梦想就实现了。

我从来没找到幸福的感觉,因为我每一次提出的目标实现后,幸福都是短暂的。于是我又提出新的目标,再追求,我一直是不断地追求。身边有一名老友说,“老谭,你就是不断地造梦追梦圆梦再造梦,人家是圆完梦以后就算了,你是再造梦,我不知道哪一天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哪一天又干了什么。”

谈改革

到中国重汽半年

给职工发了两次奖金

记者:您所上任之处,都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您如何看待改革中的反对声?

谭旭光:山东重工经过10年的发展,非常健康。我上任中国重汽以来,面对的问题非常多,甚至有一些极其有风险的问题,但中国重汽如果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改革和发展是互为条件的,通过改革实现突破,带动发展,又通过发展进一步推动改革。在改革中为什么会有杂音?这是因为触及了一小部分人或者说极小部分人的利益。中国重汽改革非常成功,第一轮改革全面完成,中层干部竞聘公开透明,节省了请客费、送礼费,大家不高兴吗?把阴暗面变成了透明面,暗箱操作的改革一定不会成功。

改革不是要解雇工人,是要把不干的、有惰性的人,通过改革淘汰下去。通过改革,把能干的、想干的提拔重用,还要给工人多发奖金。我到中国重汽半年,给职工发了两次奖金。春节发了2000元,三月份超额完成任务,一人发了2000元,大家欢呼雀跃。

谈家庭

一年见两次父母

和家人吃饭不到10次

记者:您一天工作多长时间?一年当中,陪伴家人的时间又有多少?

谭旭光:我一年最多飞行过40万公里。一年回到潍坊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一年和家人吃饭不到10次,一年回家看两次父母,一次是八月十五,一次是大年三十。人就是这样,要干成事就要心无旁骛,背后肯定也有付出。

我的家人全力支持我的事业,从来没有给我添乱,没有掺和到企业的事情中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家庭生活。有的企业家整天想东想西,这样的企业肯定干不好,哪有时间干企业。我这些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发动机事业中来,现在我们从发动机做到动力总成,从动力总成做到整车,从中国做到了世界,这个过程走了20多年。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每天莺歌燕舞、鲍鱼鱼翅,然而并不是,其实我经常在会场吃盒饭。我15日在中国重汽,从早上8点半开会开到晚上12点。你们适应适应我,我也适应适应你们,这就是我的工作。

我也不知道一天工作多少小时,回家就睡觉,起来就工作,飞机上批文件,下飞机就开始工作。我觉得很幸福,人也很充实,当一个人执着地去干一件事,不断地成功,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的成功不单是我的努力,很重要的是有政府的生态支持,有我们的团队支持,有我们员工的理解,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谭旭光趣闻:

潍柴招博士他亲自“面试”

下属打给谭旭光的电话,从来没有报告生产的。谭旭光就是管人、管创新,还有体制机制的理顺。

不过,在潍柴员工眼中,谭旭光又有另外一面,他特别重视人才引进。

他出差回来,会在深夜时分到工厂里与一线员工聊天,问问他们的吃住情况、工作情况。每年的“新员工座谈会”结束后,他身边总会围着一群“80后”“90后”。

今年36岁,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陈文淼博士现在已经是潍柴动力总裁助理、潍柴青年科学家、新科技研究院院长。陈文淼在博士期间一直做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方面的研究课题,而潍柴是陈文淼的就业选择之一,在正式签约之前,陈文淼已经到潍柴与相应的技术领导做了交流。不过,当时也有不少企业向陈文淼伸出了橄榄枝。

2009年12月,陈文淼在准备毕业答辩时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谭旭光约他见面聊一下。“我当时就有些蒙,从来没听说董事长要亲自见面的,我同学中也没有这样的先例。”陈文淼说。

当时谭旭光在北京出差,活动的间歇有半小时,“聊天的核心就是介绍潍柴当前的情况,他对潍柴的发展有极其清晰的目标和路线。”陈文淼说,“他的自信心和感染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越是高水平的人才,谭旭光越要亲自把关,而潍柴也常常开博士座谈会,谭旭光最常问的就是,晋升通道是不是通畅,大家的能力是不是都发挥出来了。他也常常参加一年两次的技术营销对接会,听听研发人员最近有什么新的发现。

记者手记:

“老谭”的话十年后能否兑现?

一直把“问题意识”挂在嘴边的谭旭光,在鼎盛之时看到了危机,也发现了时机。“新能源将成为未来全世界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在第八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上,谭旭光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转换趋势作出自己的判断。

新能源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挪威、荷兰为2025年,德国和印度为2030年,法国到2040年……海南省是我国第一个制定停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为2030年。

潍柴制定了“2020—2030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一千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中的国际化强企。

谭旭光说,在可预期的30-50年内,柴油机是不可取代的。看得出来,潍柴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传统的燃油机业务,一条就是代表未来的新能源业务。潍柴对于新能源的布局可谓大手笔。计划投资500亿元,在潍坊建设山东最大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再造一个千亿级的新潍柴。

“在氢燃料发动机方面,我们跟加拿大氢燃料电池提供商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成为它的第一大股东,已经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潍坊落地。昨天我到现场去看,已经生产了100多台,最大功率做到120KW。”4月16日,在嘈杂的潍柴二号工厂内,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徐宏告诉记者。目前,在潍坊已经有两路公交车,即55路、65路共30台车用上了氢燃料电池。

稻盛和夫认为企业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是通过夜以继日地钻研,从而拿到“智慧宝库”的钥匙,实现脑海中描画的场景。到2030年,潍柴的目标是新能源业务收入达1000亿美元。

谭旭光经常说,“老谭说过的话没有不兑现的”。这次,“老谭”说过的话是否依然可以兑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师胜 张玉岩

2023-10-26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