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人才网站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销量猛增,人才断档,中国车企在海外狂飙还有后劲吗?

抓住华系车出口的最佳“窗口期”


近两年,中国汽车产业出口迎来了“高光时刻”,华系车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迭代的数字化技术、规模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矩阵,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品牌销量TOP20中,中国品牌占10席,占据半壁江山;车型榜TOP20中,中国新能源车也“独霸天下”,15款车型来自中国。今年上半年,中国以214万辆的出口数据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同比增长75.7%。

与之相伴发生的是,中国汽车“走出去”正在从“产品出海”升级为“产业出海”。近年来,上汽、长城和吉利等整车出口的增加带动了汽车全产业链出口的加速,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产业链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据亚仕龙汽车科技数据,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从2021年的755.77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810.89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出海也正面临着诸多阻碍。近日,法国拟推动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借此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以减少对欧盟本土电动汽车企业的威胁;美国众议院两个委员会正在对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展开调查……

每一种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事多磨更需要不断努力。面对越来越卷的国内市场,以及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强烈诉求,从“走出去”到“融进去”再到“向上去”,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不二选择。7月26日,围绕中国汽车出海的热点话题,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汽人)召开了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工作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共话中国汽车产业的出海之道。



掌握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钥匙


为了深入探讨车企海外业务开展的制胜关键,会议特邀“国际化企业家”——福耀玻璃前CEO、亚仕龙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小稚来现场分享经验和智慧。

作为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的常务副主席,刘小稚是中国海归汽车圈的名人,她的国际人脉非常有价值。诸如之前,曹德旺与刘小稚的联手,促成福耀玻璃与通用汽车合作,让福耀玻璃顺利迈向全球化。如今,刘小稚也非常乐于为其他中国民营企业家“联姻”“链接”,为他们的全球化助力。

在她看来,中国汽车出海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越来越卷的国内市场,车企们必须将赛道转向了海外市场,出海远征是我国汽车产业大势所趋。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如何顺利出海,她提出了一些“锦囊妙计”以及可供学习的实践案例。

她指出,确定目标市场是关键的第一步。目前,中国、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上汽车行业消费最发达的地区。但对于出海战略,中国车企走出了两条路径:向南,以比亚迪、长城、奇瑞、长安、吉利、哪吒为代表,它们进入汽车产业相对不太发达的东南亚市场,把相对先进的造车技术带到当地,提升出口体量;向西,以“蔚小理”、极氪、岚图等为代表,它们进入汽车产业更为发达的欧洲市场,用市场反馈证明自己的实力。

刘小稚与大家分享了在北美、东南亚和欧洲布局的优缺点。虽然北美是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在全球销量中占比20.9%,汽车配套产业完善,但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劳动力成本高(墨西哥除外),市场竞争挑战大,建议车企慎重考虑。

与北美相比,欧洲市场也较大,在全球销量中占比17.7%。欧洲供应链相比日韩系更为开放、市场更加开放,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环保观念,且充电基础设施较完善。不过,出海企业也需要面临欧洲严苛的合规监管要求和较高的合规门槛,以及大众、宝马、奔驰等本土品牌的强力竞争,且劳动力成本高。

再看东南亚,优点十分明显,如离中国近,可以借助中国的供应链;人口年轻化,工资水平低,除新加坡外,最低工资标准不超过250美元/月,大致相当于国内2015年水平,平均工资与国内相比低40%左右。其缺点是供应链不完整;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成本优势小;技术工人缺乏,劳动者强调工作生活的平衡,普遍不愿意加班。

刘小稚认为,上汽在欧洲市场的成功值得借鉴。目前上汽集团旗下MG品牌已进入 28 个欧洲国家,服务网点超过 830个,2023年欧洲将晋级上汽首个“2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日系车在泰国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学习。她认为日系车之所以称霸泰国市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产业上,泰国是日本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投资及贸易伙伴,日本车企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在泰国建立合资公司,设立生产线,实现了本土化运营;二是产品上,日系车质量可靠,性价比更高,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良好的声誉,泰国市场也不例外。

她强调,零部件出海需要跟随客户,比如中国供应商跟随特斯拉前往墨西哥建厂就是在抓住一个好机会。值得强调的是,相对于海外新建工厂,并购是更快的方式,但也有弊端。因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均胜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值得车企参考。

此外,产品力是根本。在畅销海外的车型中,比亚迪的ATTO 3(元PLUS)亮眼,在泰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地,都是销冠车型,海外市场的售价高于国内,ATTO 3在不少国家依然畅销,表明它具备充分的竞争力。而这种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就是品牌溢价的来源



企业出海,人才先行


刘小稚呼吁,车企要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到国际化企业的转变。在从企业国际化到国际化企业的征途中,她提出了“事为重,人为先”的观点。

在客户、产品和成本优化等关键成功要素之下,组织架构模式和人才是根本。企业要在海外目标市场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才团队,招聘和培养具有当地市场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员工,适应当地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她还分享了中国出海企业在萌芽期、启动期、建设期、成熟期四个不同阶段人力资源工作重点。

既然企业出海的成败在于人,那么企业如何适应企业战略出海的需要排兵布阵、组建国际化人才队伍?会议邀请中汽人资深研究员黄晓静为大家带来了《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及人才现状研究》的解读。

对于“车企对海外业务如何‘集权’与‘放权’”这个热点问题,黄晓静指出,当前中国车企全球化发展正迈入全新阶段,组织管理模式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总部管控有利于企业基于业务发展阶段进行差异化管理,区域放权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

经中汽人调研分析,处于产品出口阶段的车企海外各区域业务基本都处于起步期,这类企业大多采用全面职能管控模式,主要职能依靠原总部/业务公司来开展,例如蔚来、比亚迪。处于对外投资阶段的车企在部分海外市场已形成较大业务规模,处于发展期,这类企业大多采取关键职能授权模式,部分重要能力(如研发、制造等)仍依靠集团总部或所属业务公司平台,例如奇瑞、上汽。

开辟海外市场,组建团队是第一要务。那么目前车企国际化人才招聘有怎样的需求呢?

黄晓静指出,从招聘总体需求看,营销服务类相关岗位是当前车企需求度最高的岗位,占总体招聘岗位的35%,其中销售岗需求(26%)远高于售后岗(9%)。其次,规划岗也是当前需求度较高的岗位,占总体招聘岗位的20%。

她解释,虽然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汽车企业数量多,汽车品牌更多,单一车企的出口量并不高,且海外市场份额尚不稳定。加大对外投资是现阶段中国车企不谋而合的决定,与此同时“哪个市场更值得优先布局”和“如何快速打开市场”成为摆在车企面前的两大难题。

相较于对外投资阶段车企,产品出口阶段车企对于销售岗和规划岗的需求更高,合计占比超过50%,这类企业现阶段的核心诉求是“获得入场券”,成功进入并打开目标市场。而对外投资阶段车企对于后台支持相关岗位需求明显高于产品出口阶段车企,前者占比为28%,后者占比为16%,前者现阶段的核心诉求是“修炼升级”,打通阻碍份额增长的各个堵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热门岗位的资深人才在海外并不多,可谓凤毛麟角。目前全球汽车人才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自主和外资品牌的差距缩小,自主品牌需要的人才,外资品牌也需要,所以全球汽车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自主品牌在海外未必能招募到合适的人才。

那么车企如何获得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呢?企业去海外建设基地,到当地招聘、培养人才是一种解决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车企要聚焦于人才自主培养,在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相同文化的人相对来说更稳定,对企业也会更认可。

本次会议由专注前沿科技人才、提供中高端猎寻与外包服务的上海择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择仕)提供特别支持。为助力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国际,择仕COO Wendy Mu从国际化人才服务角度带来了详细分享。据Wendy介绍,择仕致力于成为高科技人才服务的综合人力资源头部公司,拥有人才标签定位法、高效搜寻的百万活跃人才库和专家团,以及人才适应性培训、择仕“会客厅”等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培训和交流的需要。

2023-10-22

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