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C车有哪些独特之处?,张海臣唱永年西调

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 史谈a

编辑 | 史谈a

前言

中国皇家园林是指由皇权所拥有的皇家园林,包括以帝王为主体的各类皇家园林,以及以皇室贵胄为主体的私家园林。

它包括皇家、官府、寺庙、王府等,其中包括一大批为政治、军事服务,而在建筑上又结合了园林艺术的皇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是封建帝王为享乐、统治国家和供其举行隆重庆典而修建的私家园林,它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水乳交融,它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是非常独特的。

园林与建筑相结合

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建筑艺术的影响,建筑和园林的关系,历来被人们视为一对“孪生”姐妹。

二者关系紧密,如以园为景的建筑,往往依附于园林而存在;反之,若以园为景的建筑,也会因与园林相协调而得到更大发展。

它们往往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互为点缀,在平面上和立面上相映成趣、互相映衬,形成建筑与园林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的关系。

在园林中不仅可以看到大量的建筑群体和建筑群,而且还可以看到大量的山水风景,,建筑是园林的基本要素,园林则是建筑的艺术再现。

在皇家园林中,建筑是主体,是园林的核心和灵魂。建筑既要有丰富的造型,还要有较大的体量和较大的空间。

它既要与自然山水相呼应,又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体量和体量之间的对比。

由于建筑在整体空间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园林中也可以将它视为独立于自然山水之外的空间。

因而,在皇家园林中,建筑往往是自由灵活地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严格”形式。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也可以将它独立于自然山水之外,还可以与其他建筑共同组成园林中不同的景观环境。

以山为中心

中国皇家园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以山为中心,以水为纽带,使自然山水渗透到皇家园林的各个角落。

皇家园林在选址上一般都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中国古代园林的选址不仅注重自然地理条件,而且在造园时还注重以山为中心,围绕山的空间布局。

皇家园林在选址时不仅要考虑自然地形,还要考虑建筑的空间组合和景观效果。

在人工造园中,也将山作为重要的空间要素来组织布局,通过对山形、山势、地势的处理来创造自然山水环境,通过人工山水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

此外,在中国皇家园林中还可以看到大量的自然山水景物,如在假山上建亭、阁、塔、桥等建筑来模拟山水景象,在山前植花栽树,使山呈现出“四时之景不同”的变化。

在园林中,通过对山石的点景,使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外,中国皇家园林在建筑和山水景观的相互衬托下,更显出其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和布局上的疏密有致。

中国古代园林多为“借景”之作,而不是对自然山水的简单复制,在造园时,对于景观之间的对比和协调很重视。

如园中有一组由“亭”与“水”构成的组合,亭位于水面上,四周有栏杆围合,为园景提供了空间上的层次感;而在假山上建造楼阁则打破了山水之间的界限,使人有“移步换景”之感。

“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媚”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对山水结合方式和手段的生动概括。

注重山水的自然美

在古代,山水风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灵物”,人们通过“观山则情溢于山,观水则情溢于水”的审美心理来欣赏山水风景。

皇家园林自然也不例外,他们从自然中取材,创造出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意境,我国皇家园林中有一种“造园法则”,这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天开”指的是园林要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家园林中的山水,不是由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设计创造出来的,而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

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历史之美、艺术之美和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可以说,中国皇家园林在某种程度上是将自然山水景观与人为人工造景巧妙结合起来,他们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把它们作为园林中的题材,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园林意境。

由于皇家园林的建造目的是为了满足帝王的享乐,因而皇家园林的建筑往往不太讲究建筑本身的实用性,而是着重于其审美价值,追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如北京颐和园中有一组名为“春山”的建筑群,就是在天然山水景色基础上经过人工堆筑而成的。

这种以人工山水作为背景,突出表现自然山水景物,并将其巧妙地揉入园林空间之中的造园手法。

不仅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统一、建筑艺术与自然风景相统一的和谐美,而且还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欣赏游览。

对称与均衡

皇家园林对称与均衡的特点体现在建筑上,对称与均衡是中国古代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

在建筑上,以中轴线为核心形成左右对称,而在园林中,则是以中轴线为轴心形成中心对称,这样形成了“中而偏”的特点。

这种“中而偏”的形式和“外而正”的形式在中国皇家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颐和园,它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了中轴对称、南北均衡、多中心点对称等形式。

中轴对称的形式使颐和园的布局既严整又变化,这种对称的布局形式既不失庄严,又富有变化,使颐和园的建筑显得华丽典雅。

颐和园的中轴线是从万寿山开始,通过长廊、佛香阁、排云殿和苏州街等建筑,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这种对称式的布局形式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思想,又表达了中国古代帝王追求“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

借景与对景

“借景”是指皇家园林在处理山水时,运用园林中的天然景物和建筑所构成的景观,借以衬托、突出山水风景,达到“移步换景”的目的。

园林中的建筑多是为了扩大空间,一般都会将风景作为辅助,所以在皇家园林中也会将一些风景景物作为借景的主体。

皇家园林中的景色大多为自然景色,而借景的景观大多为人工创造出来的美景,所以借景和对景是中国古代园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造园手法。

通过借景与对景,可以增加园林空间和风景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们在游览时看到更多的风景。

与“借景”相反,在中国古代园林中也有“对景”这种手法,通常被称为“对山”或“对景诗”。

这种手法是指皇家园林中,根据自然山水的实际情况,将周围的景物当作“山”来处理,并用园林建筑进行衬托。

皇家园林中对景的景物一般是一山一景,或者是一山多景,由于山水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所以在对景时要采用不同的角度、方位来表现景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移步换景”的目的。

“对景”这种造园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中非常常见,例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一种常见的形式——“对山”,就是将一个山体当作一个独立的景观来对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景观。

与借景和对景相比,对景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造园手法。

建筑与山石的完美结合

中国皇家园林在造园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建筑与山石的完美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以三段式为主,即中轴对称式、左中右并列式和围合庭院式。

由于受这种布局形式的影响,在园林中山石、花木和建筑相互搭配、相互衬托,使园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同时,由于在建筑上把山水风景的意境引入到园林中来,使山水景色更加具有生气。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面积很小,仅有20公顷左右,却是由叠山、理水、建筑等多种造园要素构成的一个大山水园。

在这些要素中,叠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山水景物的一种点缀,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入到山水意境之中去。

通过叠山可以使风景有变化、有层次,使之产生无限深远的意境,在昆明湖中,共有10座山峰,其中有5座是假山,另外4座则是真山。

这些假山和真山的组合,不仅使得昆明湖更加具有变化,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昆明湖来说,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假山与真山的组合。

例如玉带桥旁边有一座小岛,岛上建有一座小亭,名叫“观妙亭”。

人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湖岸上的小岛和山上的小亭;而在湖对岸则可以看到玉带桥和湖上的小亭。

整个景色一览无余,如果不是远处有一座小山,人们可能就会以为这里就是昆明湖了。

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

在我国园林艺术中,自然和人工是一对矛盾,一方面,自然景观的美,主要来源于自然美,而人工美也是靠自然美来衬托和补充的。

另一方面,人工园林的建造与园林艺术要为自然景观服务,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可以看到自然美和人工美相结合的例子。

例如,日本的松谷亭和北京的北海白塔就是如此,这两个地方都是模仿中国古代的建筑样式建造的,其中有许多是人工建造而成的。

但是它们都是以自然美为基础并受到自然风景的影响,这也说明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美和人工美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许多著名的山水游览胜地,都是自然风光和人工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如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西湖十景等。

例如,拙政园中有一片用太湖石堆成的小丘,上面有亭台楼阁等建筑,这就是人工建筑和自然风光结合而成的景致。

又如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白塔,这也是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一个例子。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国古典园林中自然美和人工美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从本质上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美为主的,而人工建筑则是以人工美为主的。

结语

皇家园林的发展与整个封建历史和时代的社会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帝王到百姓,都在它身上投入了巨大的感情和心血。

皇家园林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与整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同时,它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体现。

皇家园林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建造的,它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在建筑、山水、花木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总体上看,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对世界园林艺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皇家园林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侯仁之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

《明清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研究》,郭哲明著,北京: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07年版。

陈素庆,《中国园林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2023-10-16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