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危!比没有足够锂资源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撰文|宋雨婷  

“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  

以上是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的部分内容。  

一则重磅文件的发布,让环保、氢能、锂电池等板块走强。  

供应开始紧张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池,直至造成了锂电池产业迅速扩张,更多企业投身到锂电池领域研究。  

其中,宁德时代预计到2025年,产能将提升至590GWh;中航锂电到2025年,产能规划目标为500GWh;蜂巢能源到2025年,目标为200GWh;国轩高科则计划在2023年,实现80GWh年产能;比亚迪预计在2022年,包括“刀片电池”在内的总产能达到100GWh。  

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3年超过100万辆,而截止2021年十月份,国内当期的新能源车零售就已经超过213万辆。  

数据显示,2015年至到2020年,我国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从16GWh增长至63.6GWh,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如此急速的扩张是否代表我们有足够的锂资源来满足未来的电池生产呢?答案当然是没有。  

11月2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被业界称为“锂电池之父”的英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汉姆(M.StanleyWhittingham)表示,未来五至十年内,全球锂资源会被消耗殆尽,接下来锂电池的成本可能会上升。  

事实上,不用等五到十年,现在的电动车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原材料匮乏的危机。目前,锂矿供应吃紧导致下游企业生产面临限制。而在锂电池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11月1日,电动车巨头特斯拉与赣锋锂业签署供应合同,未来三年,赣锋锂业将向特斯拉供应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  

浪费是危险的信号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到了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接近80万吨。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钴、锂材料的消耗也在增加,如果这些材料不能循环利用,将是很大的浪费。因此,考虑对锂材料进行循环利用,以及寻找新的电池材料,将会变得十分重要。  

但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一直没有得到规范,据新华社记者今年稍早前一篇调查报道显示,被不正规回收的锂电池,只有部分会卖给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大部分流向小作坊,而小作坊把铅极板留下、酸液直接倾倒,不仅利用率低,而且使环境污染加重,甚至造成人员伤害。  

11月1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同时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两大文件。  

工信部为锂电池制造列出多项技术标准,例如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不低于180瓦时/公斤,电池组不低于120瓦时/公斤。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充放电1000次,且寿命期限内电池容量不低于80%等。  

不仅如此,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在产品前端设计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锂离子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综合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  

这意味着,国家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关注重点从“量”转向“质”。即可以有效抑制低端动力电池厂能无序扩张、把控企业技术领先,也利好正规电池回收产业,形成良性循环。【iDailycar】

2021-11-25

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