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v式货车的最大承载能力是多少吨?,

上汽大通MAXUS十年海外历程回看:十年“中国制造”突围欧美百年制造业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首度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此后几年出口总量有所回落,2017年虽重新站上百万辆台阶,却始终徘徊于这个水平线止步不前。时间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引发全球制造业动荡,唯有中国市场处变不惊,加上欧洲环保政策日益严苛,新能源汽车需求日益走高,中国汽车品牌爆发前所未有的“出国潮”。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9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68.5万辆,同比增幅98%。这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在单月实现市场占有率超过10%,仅比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10%晚了半年。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近一年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都在持续走高。

很多人说这是正赶上了海外市场政策风口,但事实却比机遇更有说服力:以上汽大通MAXUS为例,其在海外热销的产品不局限于眼下大热的新能源系列,旗下皮卡、轻客、MPV等均成绩斐然,深耕当地市场时间最长达十年,可见成果的取得绝非偶然。

截至目前,上汽大通MAXUS业务遍布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12万辆,占总销量的25%。今年1—10月海外累计销量41189辆,同比增长142%。欧洲、美洲市场批量订单分别破2万和3万辆。

从2014年4月,首次取得爱尔兰订单,实现国内轻客出口欧洲“零的突破”,到2016年1月,260辆V80交付爱尔兰国家邮政,成为首家获得欧盟政府批量采购的中国汽车品牌;从初入发达国家市场时的举步维艰,到忠实客户戴夫实现330万公里驾驶里程的“奇迹”,再到今年6月,德普达快运(以下简称“DPD”)购入750辆新能源汽车,刷新英国最大单笔中国新能源汽车订单纪录⋯⋯上汽大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为用户赋能,实现突破。今年7月,5000台车辆批量出口欧洲,创下中国品牌轻客车型出口欧洲最大批量纪录。眼下,海外的大街小巷和全球巨头企业中都能见到上汽大通产品的身影,为全球各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改变。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感受到上汽大通过去十年的稳扎稳打。而这张海外销量的成绩单,其意义也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品牌力与服务力,更展示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追赶西方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无所畏惧、乘风破浪的决心与毅力,为擦亮“中国制造”名片不断蓄力。

立足发达市场,“大通就是要做难做的事情”

9月23日,上汽集团透露“十四五”目标,其中上汽商用车板块整车销量要超越1000亿元,旗下上汽大通和其分量颇重的海外业务均被寄予厚望。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提出:“无论怎么风吹雨打,大通海外业务每年要实现20%增长。”

底气从何而来?2011年上汽大通品牌成立之初,就制定了“重返欧盟”的战略布局:首款产品V80上市时便同时登陆国际市场。同年全球化战略初具雏形,经销商网络在大洋洲、亚洲、非洲等落地,当时上汽大通进一步布局海外时就明确目标:立足于欧洲,辐射全球。

目前上汽大通的海外销量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英国、挪威等发达国家占比超过80%,完全紧跟这一战略规划。

之所以有这样的布局,蓝青松表示:“我和大通团队说,我们就是要做难做的事情,好进入的海外市场陷阱多,难做的市场标准高、没陷阱。”

对此,上汽大通海外事业部深有体会:“虽然发达市场看着门槛比较高,但是用户都比较理性,价格也比较坚挺,只要产品切入市场足够精准,产品品质足够稳定,就能打开缺口。”

明确市场需求,后来者也可以居上

“打开缺口”现在说起来似乎轻巧,但从实践角度看,如何才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上汽大通如何破解发达国家市场的“珍珑棋局”?

时间回到十年前,上汽大通是第一家率先进入发达国家的中国汽车品牌。当时的海外市场,前有大牌国际汽车品牌高高在上,后有日韩汽车品牌的先发优势,同期又没有其他中国品牌经验可以借鉴。面对发达国家市场的高要求和文化差异,如何打开市场,一切都是未知数。

可以看到,从2011年V80登陆国际市场,到2014年4月首次获得爱尔兰订单,实现国内轻客出口欧洲“零突破”,只看历经时间,就可见从零到一的艰难。

当时有报道指出,为了取得完美亮相,上汽大通在进入市场前会先通过深度调研,按照人均GDP的高度情况,分为主流和非主流市场。在此基础上,他们用更形象的比喻,做进一步划分:“土豆市场”“河豚市场”“鸡肋市场”和“仙人掌市场”。

其中主流市场的“土豆市场”和“河豚市场”均是指市场潜力大、预测未来一年内轻型商用车销量超过10万辆的地区。区别是,“土豆”法律法规不严格,市场维护成本一般,“河豚”法规严格,进入难度较大。而非主流市场的“鸡肋”和“仙人掌”则代表市场潜力较小的地区。

做了明确市场划分后,上汽大通就根据当地市场情况以不同形式进入市场,拓展经销商网络。“例如,在澳大利亚,上汽大通就与当地最大经销商支持及控股的ATECO合作,网络渠道不断下沉。在智利等地也是如此。”当时有报道如此写道。

这样因地制宜的做法延续至今。今年疫情期间,上汽大通针对各个地区制定了营销策略。首先,拉美地区,把原本计划三季度进行的促销活动提前到一季度,开年冲刺抢占市场份额。其次,针对南北半球季节差因素,第一季度趁着南半球夏季气候疫情相对可控,优先保障市场供应。

察觉到国内疫情后快递物流车快速增长后,上汽大通迅速在智利与澳洲等地大量引进物流车。意料之中,今年一季度智利和澳洲等地城市物流需求量快速增长,在澳大利亚市场,仅仅4月份,上汽大通MAXUS G10新增订单销量就达到550辆,V系、G系销量合计达到近千台,创造新的纪录。

看到三菱调整战略、双龙国际公司重组和法国公司的日本5级供应商芯片断供等事件后,上汽大通也果断“见缝插针”。针对“三菱事件”,上汽大通制定了一个承接三菱潜在用户的目标方案,针对日本供应商芯片断供事件,及时预判日本供应的趋势。

就是这样不断制定方案,在细节处挖掘机会,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才有了目前上汽大通卓越的销量成绩。

企业拥抱用户,用户才会拥抱企业

要让用户点头,仅靠战略布局、抢占市场是不够的,最终还要真正落实到产品。

今年6月10日,欧洲第二大物流集团DPD购入750辆上汽大通新能源汽车,刷新英国最大单笔中国新能源汽车订单纪录。这并非是疫情之下海外公司的“退而求其次”:相比起传统中国品牌的低价策略,上汽大通产品价格比竞品雷诺贵,与大众基本持平,仅比奔驰便宜7%。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区别于传统的以“低价”打开市场,上汽大通的售价反而远高于国内:在挪威,EV90 Van车型、EUNIQ 5纯电版等均比国内售价贵了近一倍。英国V90售价为24万至28万元。相较于国内,除了因驾驶习惯等差异做出的调整,品质没有区别。

从DPD、英国皇家邮政、FedEx到全球各大快递巨头,越来越多优质用户对上汽大通产品点头,背后是对其产品力的认可。

以DPD为例,相比竞争对手奔驰Sprinter 10立方米容积与990千克承载量,上汽大通MAXUS EV90容积11立方米,承载量达1160千克。更关键的是,奔驰电池电量为55度,EV90提供72度和88度两种电池电量,更能满足DPD“仓到仓”更长续航里程的运输场景。而更重要的是,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可根据喜好个性化定制想要的车辆,真正做到大规模个性化造车。

得益于上汽大通开创的C2B模式,用户们可以轻松与企业共创。而这一模式,本身就是上汽大通对自身和整个汽车行业的颠覆,也让C2B成为独属上汽大通的名片。上汽大通深知,随着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C端与B端均无法真正触及用户的真正需求,只有通过C2B的智能交互平台,从产品定义前期就与用户实时交流互动,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

因此,上汽大通MAXUS在全行业率先提出了:用户驱动,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产品和生活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公司愿景,突出了用户驱动的核心,明确了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数字化直联,用户参与全价值链的数据化互动和决策,形成有温度的相互认可关系,为消费者打造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以用户为驱动,实现企业平台化转型和组织流程再造的经营理念。

在实践中,上汽大通清醒地认识到,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基于云/大数据的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为汽车行业推行C2B大规模个性化造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要想实现“用户共创”,必须具备成熟的技术储备。2019年,上汽大通MAXUS南京工厂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上汽大通是全球首家入选工业4.0“灯塔工厂”名单的中国整车企业。经过前几年C2B的洗礼,上汽大通培养起来一支数千人的数字化团队。如今,已经全部进入数字化管理领域,为整个商用车板块内的协同运营提供了支撑。

上汽大通表示,啃下海外市场,对技术团队的成长也受益匪浅。“如果产品完成了技术认证,就意味着我们比竞争对手更早完成了技术储备,实现产品的梯度转移。在此过程中,大通更磨练出一支技术能力更强的工程师团队。”

日前,上汽大通用户共创中心在上汽大通企业园区内正式揭幕,消费者可直接参与汽车产品定义、设计、研发与落地的全流程,成为品牌的共建者。上汽大通始终坚信,只要企业真正拥抱用户,用户也一定会拥抱大通。这点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会例外。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王成浩

专题

来源:作者:丁楠

2023-10-04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