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混凝土能够施工多少面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4

1.1 施工图纸 4

1.2 某广场二期C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1.3 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4

2.工程概况 5

2.1建筑项目总体概况 5

2.2建筑概况特征表 5

2.3结构工程概况 6

2.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耐久性要求及强度等级 8

2.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点 9

2.7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0

3.施工部署 12

3.1 施工节点计划及工程量特征 12

3.2 混凝土的供应方式 22

3.3 混凝土浇筑方式 22

3.4 施工流水段划分图 22

4.施工准备 24

4.1 技术准备 24

4.2 混凝土技术要求 25

4.2.1 混凝土性能要求 25

4.2.2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26

4.2.3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误差要求 27

4.2.4 混凝土的运输 27

4.3人员准备 27

4.3.1管理人员 27

4.3.2劳动力安排 27

4.3.3人员要求 27

4.4 主要机具及材料准备 28

4.4.1 主要使用的机械 28

4.4.2 其它工具及材料 28

4.4.3 试验用各种器具 28

4.5 现场准备 29

4.6交通组织 29

5.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33

5.1大体积混凝土工艺流程 33

5.2 混凝土进场检测 33

5.2.1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 33

5.2.2 混凝土粘聚性检查 33

5.2.3 混凝土保水性检查 33

5.3 混凝土运输 34

5.3.1 混凝土场外运输 34

5.3.2 混凝土场内运输 36

5.3.3 混凝土地泵选择 36

5.3.4 混凝土泵的布置 36

5.3.5 泵输送管配管布置 36

5.4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8

5.4.1 浇筑方法的选择 38

5.4.2 混凝土的浇筑 38

5.4.3 混凝土的振捣 41

5.4.4 泌水处理 42

5.4.5 混凝土表面的处理 43

5.4.6 混凝土的养护 43

5.4.8 C1号楼核心区基础筏板基础降温措施 43

5.4.9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46

6.混凝土主要技术措施 50

6.1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控制措施 50

6.2 混凝土裂缝防控措施 50

6.3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51

6.3.1 混凝土泵送要求 51

6.3.2 泵送过程中注意事项 52

6.3.3 泵送结束清理工作 52

6.4 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措施 52

7. 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53

7.1 混凝土质量要求 53

7.2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54

7.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4

7.4 技术资料的控制 55

7.5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55

7.6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和制做 56

7.7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57

8. 成品保护措施 61

9.后浇带处理 62

10.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62

11、应急预案 63

12.附件 64

12.1 热工计算 64

12.2覆盖计算 66

12.3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计算程序 67

12.4基础底板测温点布置图 81

1.编制依据

1.1 施工图纸

序号

专业

图名

图号

1

结构

某广场二期C区工程结构施工图

结施

2

建筑

某广场二期C区工程建筑施工图

建施

1.2 某广场二期C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 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编 号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

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4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T50080-2002

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50081-2002

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13

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1999

10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2011

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12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28-86

13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2011

14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15

《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

16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

JGJ56-1984

17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2006

1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院令第279号

2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本工程±0.000绝对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13.738m。

2.工程概况

2.1建筑项目总体概况

项 目

内容

项目名称

某广场二期C区工程

建设单位

某房地产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某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建筑功能

办公、商业、娱乐、餐饮及酒店

2.2建筑概况特征表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

342360.02㎡

地下建筑面积㎡

90682㎡

裙房建筑面积㎡

84480㎡

塔楼建筑面积㎡

167198.02m2

建筑高度

裙楼

裙楼高度

21.10m

层数

4层

塔楼

C1#檐口高度

99.65m

22层

C2#檐口高度

76.95m

17层

C3#檐口高度

83.05m

22层

C4#檐口高度

79.95m

21层

C5#檐口高度

76.55m

20层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防火等级

一级

楼面

花岗岩楼面、抛光地砖楼面、环氧树脂楼面、防滑地砖楼面、大理石楼面

屋面

保温隔热屋面:1级防水屋面

顶棚

乳胶漆顶棚、预留装修面层、吸声顶棚、金属板顶棚、防火板顶棚

内墙

乳胶漆墙面、腻子墙面、吸声墙面、面砖墙面、石材墙面、抛光砖墙面

外墙

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铝板幕墙

坡道

细石砼坡道、细石砼防水坡道

门窗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无框玻璃门、木夹板门、木质(钢质)防火门、玻璃外门、防火卷帘门、无框落地窗

砌体

加气混凝土砌块:地面以上隔墙;

陶粒混凝土砌块:地下室隔墙;

地下室底板

4+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地下室侧面

4+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裙楼屋面

3+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裙房外墙

1.0mm厚水泥基防水涂膜

室内防水

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面撒黄沙

2.3结构工程概况

2.3.1结构总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4

抗震设防等级

剪力墙为一级

5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6

基础形式

钢筋混凝承台基础

7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一类

地上部分

二a类

卫生间等潮湿部位

二b类

地下部分、室外露台部分

8

钢筋类别

HPB300级、HRB335级、HRB400级

2.3.2、地下室概况

地下室墙、柱、梁、板概况表

地下室层号

楼面结构标高(m)

层高(m)

板厚(mm)

-3

-14.85

4.7

150、120

-2

-10.15

4.7

150、120、250

-1

-5.45

5.4

120、150、250

地下室混凝土墙和柱(不包括塔楼地下室部分的墙和柱)

内墙厚度(mm)

200、250、400、600

外墙厚度(mm)

600

墙体钢筋主要规格

C25、C22、C20、C18、C16、 C14、C12

砼抗渗等级

基础底板C40(P10);临土外墙C60(P10)。

柱主要截面尺寸(mm)

500×500;600×1000;700×700;750×750;800×800;900×900;1000×1000;1000×1200;1000×1600;

柱主筋规格

C32、C28、C25、C22、C20、C18、C16

墙、柱砼强度

C60P10、C35P10、C35

地下室梁、板

板钢筋规格

C14、C12、C10、C8

梁主要截面尺寸(mm)

100×300;200×400;200×500;200×600; 250×400;250×550;250×600;;300×400;300×500;300×550;300×600;300×700;300×750;300×800;300×1530;300×1600;300×1700;300×2750;350×500;350×550;350×600;350×700;350×800;400×600;400×650;400×700;400×800;400×1000;400×1450;500×800;500×1000;

梁钢筋主要规格

C36、C 32、C25、C22、C20、C16、C14

梁、板砼强度等级

C35、C40(除塔楼部位以外的首层梁板砼标号)

2.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耐久性要求及强度等级

2.4.1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4.2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2.4.3混凝土强度等级

序号

构件名称及范围

强度等级


备 注

1

灌注桩

C30


/

2

CFG桩

C25


/

3

基础底板垫层

C15


/

4

防水保护层

C20细石



5

筏板基础迎水面及集水池壁

C40


抗渗等级P10

本工程基础采用桩筏板基础,裙房采用抗浮桩,塔楼采用CFG桩。C1楼核心筒筏板厚度均为2.40m,塔楼基础1.7m厚,裙房地下室基础筏板厚度均为1.4m,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P10,防水等级为一级。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裙房整个基础底板面标高均为-16.25m,塔楼基础底板-16.55m,核心区域-17.25m,整个筏板面积约为32000m2,底板混凝土方量总计约5.1万m3。

大体积混凝土区域:根据《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作了如下定义: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积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以及外界约束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外,大体积最重要就是如何控制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展。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混凝土原材料品质的差异较大,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就不是单纯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构造要求、混凝土配合材料组成和其物理力学指标,施工工艺、养护方法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因素。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范畴,特别是C1楼核心筒基础2400mm厚筏板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重点区域。

2.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点

2.6.1本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安济杯”,对结构构件几何尺寸要求准确,整体表面平整、颜色均匀,观感良好,无空隙、龟裂、离析等缺陷。

必须连续浇筑,确保无冷缝,同时控制砼绝热温度,防止砼出现冷缝,严格控制搅拌站的配合比,同时项目部技术组对大体积砼浇筑后测温记录,确保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不超过25℃,对砼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作出曲线图进行分析,对超过要求的部位,要严格进行控制,进行岩棉被覆盖,多覆盖。

2.6.2 建筑物超长、超宽,最大长×宽为260.5m×158m。

采用后浇带划分跳板式施工,浇筑一个区,下个区浇筑不与本区相连。

2.6.3 构件截面尺寸大:基础底板2400mm厚,外墙600mm厚;局部高度12.8m,最高14.8m。

10区暨C1楼。基础大底板厚度达到2.4米,整个区域平面面积约3353平方米,混凝土量达到6254m3。连续浇筑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人力比较多,同时浇筑的时间也相当长,浇筑过程中不得出现冷缝,一次性形成难度高。

确保一次性浇筑成功,如遇中间砼供应不上,需要与搅拌站加及时联络,初凝时间加大,天气炎热,现初凝时间为2.5小时,需要搅拌站调整初凝时间为6小时。

2.6.4 工期紧:±0.000以下基础结构建筑面积约9.6万㎡,计划于2014年7月底完成地下结构,本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节点预计为2014年6月至2014年7月,根据廊坊当地的气候及气象特点,部分混凝土的浇筑正好处于雨季季节。

雨季施工重点对雨季进行防范,加大雨季措施,下雨时,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防止砼受雨水影响工程质量,具体见后应急预案。

2.6.5 工程量大,需要搅拌站专线生产、供应混凝土,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均衡一致,基础筏板的施工作业面大,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且工程处于市中心,如何连续浇筑为重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泵车、砼搅拌车的停放以及砼浇筑施工期间的施工现场以及场外交通组织困难,需作好周密的施工组织及管理工作。

2.6.6桩基对底板混凝土收缩的约束不一样,因此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造成影响,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内部毛细孔裂缝,达到防渗自密实的设计效果,是施工的难点与关键。

2.6.7 结构设计耐久年限为50年,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2.7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特点编制施工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并成立大底板砼浇筑指挥小组,进行实时动态调度,确保大底板浇筑顺利。为了防止混凝土的有害裂缝的发生,同时有效控制表面裂缝的发展,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方法上拟采取整体斜向分层浇筑、分层捣实的方法(但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冷缝),同时在混凝土内掺加优质高效抗裂膨胀剂方法,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低热化的水泥、掺加优质粉煤灰和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初凝,增长混凝土的散热时间,同时降低混凝土的出管温度,加强混凝土养护,以达到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少混凝土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开展。

(2)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捣必须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组织,根据由后浇带位置划分施工段,按施工顺序先后完成,确保每段混凝土能一次性连续顺利浇捣完成。

(3)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按后浇带位置划分13区。

(4)优化配合比,控制水泥用量,选择低收缩率、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适当加大粉煤灰用量,混凝土中掺入高性能微膨胀剂,减少混凝土自收缩,混凝土粗骨料尽可能选用温度线膨胀小的石灰骨料,形状以碎石为佳,粒径在5~40mm左右;

(5)设置后浇带或加强带减少混凝土自由收缩长度,控制收缩量;

(6)底板施工,实时监控内部温度,及时改进养护措施。

(7)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和工艺标准,改善混凝土密实度,保证表观质量。

(8)混凝土细骨料采用含泥量较低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5~3.2;混凝土水灰比宜在0.4~0.6,碎石含量在40%,终凝时间在12~20h,塌落度在16~20cm;

(9)地下室拆模时间不宜少于7~10d,墙体浇筑后应从顶部设水管喷淋,模板拆除后继续养护14d以上;

(10)地下室顶板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外墙应及时回填。

3.施工部署

3.1 施工节点计划及工程量特征

施工

区段

部 位

总图示位置

轴线位置

工程特征

1区

1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

2区

2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

3区

3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

4区

4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

5区

5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

6区

6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

7区

7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

8区

8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

9区

9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

10区

10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核心区2400mm.

11区

11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

12区

12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塔楼基础1700mm厚

13区

13区基础筏板


裙房基础筏板1400mm厚。

后浇带

后浇带




3.2 混凝土的供应方式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为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选择离施工现场近、交通便利、质量稳定、质量体系通过认证、服务信誉好的大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对搅拌站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考察或直接指定厂家进料,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混凝土要求专线生产、运输。

为保证本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供应,择优选择三家有资质与生产能力的预拌砼供应站作为本工程混凝土供应。泵站的资质及相关资料将在混凝土浇筑前上报监理审查。

本工程拟定三家混凝土泵站采用配比相同的混凝土,当分块所述泵站不能及时供应,则另一家搅拌站将作为备用应急。形成24小时4000立方米的供应能力,以保障商品砼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混凝土浇筑前,与搅拌站落实好相关的供料计划,“定线定机定车定人”,确保混凝土供应及时。

3.3 混凝土浇筑方式

3.3.1基础筏板底板混凝土采取有后浇带事跳仓浇筑,以轴网为单位,梅花状布置,每个单位分层、放坡连续浇筑,放坡率1:10,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同时按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浇注外墙导墙300mm高,拟定施工外墙导墙700mm高。体积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分皮分层斜坡式浇捣,使用振动器应快打慢拔,平面呈梅花状,间距不大于500cm,振动器在每一插点时间以砼表面呈水平,以不出现水泥浆、不再冒气泡,不显著沉陷为度,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振动插入时应深入下一皮砼内5~10cm,以达到复振效果,且应在震动棒上做好标记,以免过分深入下一皮砼内,影响砼的质量。在砼布料时,应预先做好样棒,以控制每皮砼的布料厚度,且应严格按施工方案所示方向进行布料。在振捣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以免造成振捣不密实、漏振等情况。

3.3.2地下室外墙分三次浇注,每层浇注在梁底下200mm,其余与顶板同时浇注。

3.3.3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主要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配备10台混凝土HBT80型拖式柴油泵(多预备一台应急,共9台),每台实际输送速度30m³/h。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合汽车泵进行浇注,局部也可塔吊配合料斗进行混凝土浇注。

3.4 施工流水段划分图

设计已考虑在底板设置了多条温度及沉降后浇带。整个地下室分为13个区。具体划分情况详见下图:

3.5 施工组织

3.5.1 在施工技术上,提前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等考虑,采用综合性的措施,有效克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3.5.2 加强内部协调,各部门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的办法。施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有足够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搞好各项工作。

现场成立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供应的各项组织事宜。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的施工协调总负责人,各区项目副经理及材料员、试块员、混凝土浇筑期间的值班人员以及混凝土供应商委派的现场负责人。混凝土浇筑前将根据浇筑的具体时间安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的名单及值班计划,并上报监理单位。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利浇筑,组织并确定充足的劳务班组,备齐劳务人员。每块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为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行24小时换班施工。每根泵管按二班制配备劳动力。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委派专人到搅拌站定点监督混凝土的生产与供应,并及时反馈信息给施工现场,协调现场的混凝土供应与施工。

我项目部将由项目经理作为总的施工协调负责人,各分区的项目副经理为区块负责人,项目部安排管理人员值班,负责浇筑、收料、车辆指挥等,试块员负责试块、坍落度测试,材料员与拌站联系沟通,若干人负责监督钢筋、模板、浇筑、收头、养护,若干人负责监督地面交通组织等。

3.5.3 提前做好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部门、政府有关部门的外部协调,确保施工保质保量连续施工完毕。

3.5.4 提前与交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做好浇筑时混凝土运输车辆的协调管理工作。

3.5.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应躲开交通高峰期,尽量安排在傍晚开始浇筑。

3.5.6 现场配备完善的对讲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有问题及时传达、沟通、解决。

3.5.7 提前与供电部门联系,确保重点工程施工用电。为防止突然断电,预备备用电源(4台柴油发电机),一旦现场停电,立即进行现场发电,保证混凝土浇捣的顺利进行。

3.5.8夜间施工要保证有足够的照明。

4.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 施工前组织专业工长、技术人员及现场混凝土施工负责人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4.1.2 施工前组织参加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培训,要求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对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防控措施以及解决办法。

4.1.3 浇筑混凝土前,技术部门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部位,对专业工长、施工班组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进行方案交底,专业工长在方案交底的基础上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4.1.4 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和混凝土浇灌申请书报相关部门审批。

4.1.5 建立施工责任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施工。混凝土罐车进场后,由现场专业工长收集、填写混凝土运输单,其余资料由现场试验人员收集并转交技术部相关人员。

4.1.6 依据现场引入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和标尺将底板标高引测至基坑边,用红三角标识,标出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

4.1.7 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

4.1.8 现场设置标养室,标养试块及时存入标养室养护。

4.1.9对混凝土浇筑前的裂缝控制计算,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期技术准备的关键工作。

在本工程站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后附热工计算),估算出可能产生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并估算内部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如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将采取措施调整混凝土的出机和入模温度、降低水化热温升值、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提高抗拉强度或改善约束等技术措施,直至将应力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1.10提前做好测温点平面和竖向布置,并绘制测温点平面布置图。做好测温管的预留、预埋,确保测温工作正常进行。后附测温点布置图。

4.2 混凝土技术要求

4.2.1 混凝土性能要求

混凝土性能技术要求: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2.1.1 混凝土坍落度及初凝、终凝时间要求

序号

类别

坍落度要求

初凝时间要求

终凝时间要求

1

非耐久性混凝土

180mm±20mm

6-8小时

10~12小时

2

耐久性混凝土

150mm±20mm

6-8小时

12~12小时

3

自密实混凝土


6~8小时

12~12小时

4.2.1.2 混凝土其他要求

4.2.1.2.1 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

4.2.1.2.2混凝土总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³。

4.2.1.2.3混凝土水胶比宜为0.4-0.6。

4.2.1.2.4混凝土中掺加的粉煤灰质量等级为一级。

4.2.1.2.5混凝土拌合物最高温度不超过大气温度且不大于30℃。

4.2.1.3 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砼供应单位应根据合同要求,确保砼拌合物中各种原材的质量及比例。各种原材试验,水泥、外加剂的备案书,以及施工配合比、混凝土开盘鉴定等资料都由预拌混凝土单位提供,为了防止碱骨料反应,还需由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提供各种原材的碱含量报告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碱骨料反应计算书,以便更好地控制混凝土质量。

4.2.1.4 根据设计对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委托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试配。根据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级配、含泥量和外加剂等进行混凝土试配,搅拌站应严格按配比中的原材、外加剂等进行选用,不得改变原材性能、产地,同时每三个月对原材进行送检复试,并将复试结果报送项目经理部。项目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单位审查认可。

4.2.1.5 混凝土浇筑的输送主要采用混凝土地泵输送的方式,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除了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耐久性等之外,还要满足管道输送的要求,即要求有良好的可泵性。

4.2.2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4.2.2.1 水泥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O 42.5,最终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应以混凝土配合比为准。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保留水泥厂家备案书、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及水泥3天、28天的试验报告,现场混凝土6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

4.2.2.2 砂

选用中砂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的要求,含泥量不大于1.5%,泥块含量不大于1.0%,细度模数为2.4以上,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保留砂试验报告。

4.2.2.3 石子

粒径5mm~40mm的级配机碎石,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的要求,针片状石子不大于10%,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量不大于0.5%,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保留碎石试验报告。

4.2.2.4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内掺入的微膨胀剂、泵送剂、防冻剂等外加剂,除应要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外,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保留备案书、使用说明、性能指标、试验报告和复试报告。

4.2.2.5 矿物掺合料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的规定,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来确定。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保留矿物掺合料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复试报告。

4.2.2.6拌合用水

预拌混凝土使用的水,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必须使用洁净的饮用水(自来水)。

4.2.3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误差要求

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的要求,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无误。

4.2.4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送过程中,通常的搅动转速为2~4转/分钟,整个运输过程的搅拌总转数应控制在300转以内。

4.3人员准备

4.3.1管理人员

序号

部 门

责 任 人

管理职责

1

项目经理


总控施工组织、施工进度

2

生产经理


总体调度

3

工程部


负责具体实施

4

技术部


负责技术支持

5

质量部


负责施工质量检查

6

安全部


负责安全生产

4.3.2劳动力安排

序号

工 种

人 数(三班组)

备 注

1

混凝土工

200

混凝土作业

2

架子工

150

架子作业

3

抹灰工

80

混凝土表面找平、压光

4

木工

200

模板

5

钢筋工

450

套丝、后台加工、绑扎等

6

试验工

10

相关试验

7

混凝土养护工

20

混凝土养护等

8

混凝土测温工

6

混凝土测温

9

电工

6

负责现场供电维护

4.3.3人员要求

4.3.3.1管理人员:施工经验丰富、管理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

4.3.3.2施工人员:素质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管理完善,听从指挥。

4.3.3.3试验工: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具备相应的试验工作资格。

4.4 主要机具及材料准备

4.4.1 主要使用的机械

序号

机具名称

数量

计划进场日期

1

塔吊TC5013

1台


2

3

4

塔吊TC5513

2台


3

4

塔吊TC5518

1台


4

塔吊TC6012

2台


5

塔吊TC6013

1台


6

塔吊TC6020

2台


7

混凝土地泵(型号HBT80)

10台


8

50型插入式振捣器

40根


9

30型插入式振捣器

4根


10

平板振捣器

6台


11

圆盘式电抹子

5台


12

发电机

1

150KW

4.4.2 其它工具及材料

铁锹、铁盘、木抹子、小平锹、水勺、水桶、胶皮水管、标尺(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电闸箱、串筒、溜槽、彩条布、塑料薄膜、保温棉被等。

4.4.3 试验用各种器具

序号

器具名称

数 量

用途

1

混凝土坍落度筒

6套

测定坍落度

2

100×100×100抗压试模

100组

普通混凝土试块制作

3

抗 渗 试 模

60组

抗渗混凝土试块制作

4

砂浆试模

15组

砂浆试块制作

5

振动台

3台

试块制作

6

天 平

2架

土工试验

7

盘 秤

2台

土工试验

8

取土环刀

3套

土工试验

9

电 炉

2台

土工试验

10

水银温度计(-30~100℃)

150支

大气及混凝土测温

4.5 现场准备

4.5.1 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钢筋隐蔽检查工作,钢筋支撑马凳、垫块安装就位,检查保护层厚度,核实预埋件,水、电管线、盒、槽、预埋孔洞的数量、位置及固定情况。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装严密,边角柱加固可靠,各种连接件安装牢固,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办好隐蔽检查施工记录和预检手续。

4.5.2 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5.3 现场所需的各种小型机具(如振捣棒、木抹子、铁锹等)都已到位。浇筑用上人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4.5.4 混凝土地泵和塔吊正常运转,保证垂直运输,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照明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4.5.5 地泵到位,运转良好,配套的砼运输车数量充足,保证砼的连续浇筑。

4.5.6场内运输道路平坦,避免车辆拥挤堵塞。加强现场指挥和调度。清理场内闲杂车辆及人员,在进出场口设置交通协调人员,负责协调罐车的进、出场以及罐车与社会车辆关系。浇筑场内设置交通指挥人员,负责指挥进场罐车的走向、错车、停车。浇筑场内设置调度人员,负责安排进场罐车停靠在正确的泵位(按泵编号),以防出现窝泵、抢泵、错泵的情况。

4.5.7 现场配备完善的对讲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有问题及时传达、沟通、解决。

4.5.8 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的堵挡工作、钢板网分块已作好,止水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安装就位。混凝土正式施工前,浇灌申请书已经得到监理的签字批准。

4.5.9轴线尺寸、标高等均经过检查,验收完毕。标高控制线已按要求设置完毕。

4.5.10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联系工作,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4.5.11施工前混凝土专业工长带领班组操作人员熟悉工作环境,确定振捣位置,必须保证各部位能够按计划顺利下放振捣棒。

4.5.12浇筑申请得到批准,汇同监理、技术、质量部门对第一车混凝土进行质量鉴定。

4.5.13计量器具、试验器具、振捣棒等检验合格。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具备完好的绝缘手段。

4.6交通组织

本工程场内道路沿基坑周边布置。其中北侧道路狭窄车辆无法行驶;南侧施工道路离基坑边缘5m范围内不允许重车行走且为单行,东侧道路宽度只能倒车单向行驶,主要的重车行走在行走集中在南侧及西北角、西北角入口的道路,即南侧道路及东北角、西北角入口道路将是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浇筑期间的主要蓄车道路,其中东北角入口浇筑蓄车道路为和平路,西北角入口浇筑蓄车道路为西北角入口临时道路,南侧蓄车道路为永丰道。

工地大门:基坑东南角北永丰道马路位置(大门1)、南侧永丰道位置(大门2)、东西角通永丰道(大门3)以及西北角(大门4),东北角(大门5)各设置一个大门。根据本工程场地周边道路条件,原则上大门1、2、3、4、5可进可出。

车库基础施工阶段运输平面布置图

5.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5.1大体积混凝土工艺流程

泵机试运转→搅拌站供货→核实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混凝土运输单→检查混凝土质量、坍落度→输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输送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抹面→扫出浮浆、排除泌水→养护→测温→成品保护。

5.2 混凝土进场检测

5.2.1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

5.2.1.1 现场要作好到场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到技术部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审核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与送达现场的混凝土运输单上的配合比以及强度等级、所要求的坍落度是否一致,然后再根据配合比单上的坍落度进行检测。

5.2.1.2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应使用坍落度桶(坍落度桶下口直径为200mm,上口直径为100mm,高度为300mm,呈喇叭状,桶壁厚度不小于1.5 mm。捣棒为直径16 mm,长600 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砼坍落度检测步骤如下:

5.2.1.2.1润湿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在两边的脚踏板上,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5.2.1.2.2把略加翻拌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的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约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并均匀分布,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穿透本层至下一层表面。顶层混凝土应高出筒口,顶层插捣完后,应刮去多余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5.2.1.2.3清除筒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的提起坍落度筒,整个提高过程应在5~10秒内完成。从装料开始至提坍落度筒整个过程不应超过150秒。

5.2.1.2.4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差,即为该混凝土坍落度。若坍落度筒提离后,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应重新取样测定。如第二次仍出现该现象,则说明该混凝土和易性差,应记录备查。

5.2.2 混凝土粘聚性检查

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如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者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差。

5.2.3 混凝土保水性检查

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果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保水性差;如果无稀浆或只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保水性良好。

5.3 混凝土运输

5.3.1 混凝土场外运输

本工程商品混凝土场外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由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运至工地现场。选用搅拌站应距现场15公里以内,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场外运输,要求每辆罐车的运输、浇筑和间歇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混凝土从拌筒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罐车运输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因间隔时间过长而使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冷缝。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运距7Km。生产能力1500m3/d.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运距13Km,生产能力2000m3/d.

某混凝土有限公司:运距15Km,生产能力3000m3/d.

5.3.2 混凝土场内运输

混凝土场内运输以混凝土地泵为主,车载泵为辅,另外为防止混凝土泵堵管,业可配合塔吊接力浇筑,防止出现施工浇筑冷缝。墙体、柱施工时,采用布料杆在操作面上接力进行浇筑,布料杆、混凝土泵管立在结构面上或者穿结构时,要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5.3.3 混凝土地泵选择

本工程基坑较深,而且施工面积较大,混凝土地泵选用HBT80型地泵。

5.3.4 混凝土泵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场地条件,拟定在南北两侧各布置7台混凝土地泵,西侧设置2台混凝土,地泵处设置沉淀池、B级电闸箱及临水管道,支泵场地要求坚实平整,应符合地泵运行规程要求。

5.3.5 泵输送管配管布置

5.3.5.1 在基础施工阶段混凝土地泵安装应远离槽边,并平行于槽边放置,防止冲力扰动边坡,为减少阻力,尽可能选择135°大弯头。

5.3.5.2 便于管道清洗、故障的排除和装拆维修的方便。

5.3.5.3 输送管无龟裂、无凸凹损伤和弯折,接头严密,有足够强度,可快速装拆。

5.3.5.4 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小于15m,并在混凝土泵机Y形管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根部设置截止阀,以防混凝土拌合物反流。

5.3.5.5 混凝土输送管道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弯管和锥形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5.3.5.6 混凝土输送管道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水平泵管每隔2m用钢管搭设支架固定架立,以便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

5.3.5.7 混凝土输送管水平转弯处必须要进行加固。


5.3.5.8 地下结构施工时,在底板(楼板)上搭设工具式脚手架。竖向泵管与脚手架连接牢固,弯管处用钢管夹紧。

5.4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5.4.1 浇筑方法的选择

每个分仓选用斜面分层浇筑,利用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形成斜坡,避免混凝土输送管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提高泵送效率,简化了混凝土泌水处理,保证上下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并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情况,利用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施工,预先规定各个泵的运输能力、流水段和浇筑顺序。明确分工、互相配合、统一指挥。保质保量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5.4.2 混凝土的浇筑

5.4.2.1基础底板浇筑

5.4.2.1.1为了加快浇注速度,将1400/1700厚基础底板按施工段施工,利用分层、分段、分条、薄层推进,缩短施工时间,防止混凝土初凝。每个施工仓均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高度以尺杆衡量,1400/1700mm厚底板按500mm厚分层到顶,斜面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斜率为1:10,流淌部分应及时跟踪振捣,避免冷缝。拟在筏板厚度范围内@6m设置钢丝网拦截混凝土,避免因混凝土中断,出现大面积冷缝。

每根泵管至少有4台振动机负责配合振捣,振动机移动间距为400mm左右,流淌部分应及时跟踪振捣,避免冷缝。

5.4.2.1.2将所有泵管支设到位,浇筑时各排输送管定点,各负其责,以同一坡度(1:6~1:10),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

5.4.2.1.3利用泵管或泵管前连接的软管在底板上皮钢筋的表面上直接布料,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的前提下,利用软管左右移动,作扇形状散布混凝土,尽量使入模混凝土散布面积大以增加散热与热量交换。

5.4.2.1.4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本工程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混凝土,现按1.7m厚筏板、每层浇筑500mm厚进行考虑,图中①层浇筑混凝土方量为71.25m³,②层浇筑混凝土方量为213.75m³,③层浇筑混凝土方量为356.25m³,④层浇筑混凝土方量为476m³,⑤层以后均为476m³。因现场采用3台地泵进行砼浇筑,每台泵每小时的泵送量为35m³左右,故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小于6小时。

5.4.2.2基础地坑内混凝土的浇筑

5.4.2.2.1根据大面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流淌速度的范围,需提前进行地坑内混凝土的浇注,并振捣密实。将地坑混凝土浇筑至与大底板平齐,与基础底板混凝土部分交接严密。

5.4.2.2.2对较浅的地坑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当基坑底板混凝土浇筑成后,紧接着浇筑坑壁,电梯基坑的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厚度为1700,砼总量为100m³,一小时内可以浇筑,满足初凝前浇筑要求。

5.4.2.2.3较深的地坑浇筑时,采用间歇浇筑的方法,其模板做成整体式并预先架立好,先将地坑底板浇至与模板平,待坑底混凝土流动性不大,可以承受坑壁混凝土压力时,再浇筑地坑坑壁混凝土,要保证底与壁接触处的质量。间歇时间在2h左右。

5.4.2.2.4专人检查地坑底板混凝土状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大面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

5.4.2.2.5坑底浇筑顺序由长度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推进,或由两端向中间浇筑。坑壁应形成环行回路分层浇筑,并根据坑壁的长度采用单向循环或双向循环浇筑。

5.4.2.2.6地坑侧壁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对称浇筑的方法,确保侧壁受力均匀。

5.4.2.3地下室外墙导墙混凝土

地下室外墙随底板一起浇筑高于基础底板700mm的导墙,导墙上口设置钢板止水带。将导墙的吊模安装好后,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在靠近外墙底板混凝土浇筑一定面积后,待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外墙导墙混凝土。

5.4.2.5.2混凝土输送: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分段浇筑,主要采用地泵输送,辅助塔吊接力,必要时可配汽车泵协助浇筑,避免出现冷缝。也可采用串筒或溜槽的方式输送。

5.4.2.6混凝土地泵的位置

考虑基础底板面积较大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和泵的输送距离,地泵沿基坑周围布置,南侧5台地泵,北侧1台地泵,东侧1台地泵,西侧布置2台地泵。

墙体砼最后基础全部浇筑完毕后进行浇筑,底板砼放脚量为150m³,1.5小时可以浇筑完毕,且砼未达到初凝,再对外墙进行连续浇筑,确保底板砼与墙体砼应力均匀。

5.4.3 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浇筑入模后,必须振动捣固,密实成型,结构密实,使拌合料的颗粒之间以不同的震动加速度发生液化,破坏初始颗粒之间不稳定平衡状态,骨料颗粒依靠自重达到稳定位置,游离水分挤压上升,气泡逸出表面,混凝土最终逐渐达到密实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5.4.3.1 浇筑时,每条泵管配备足够的振捣棒。使混凝土自然缓慢流动,然后全面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流水段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解决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5.4.3.2 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为宜,消除两层之间接缝,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可在振捣棒距端部550mm处绑红皮筋作为深度标记。

5.4.3.3 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震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秒,使混凝土表面不显著沉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每个流水段应设专人指挥振捣工作,严防漏振、过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的现象产生。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填满振捣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5.4.3.4 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避免漏振。振动器移动间距为500mm。

5.4.3.5 振捣时注意保持振捣棒与模板间的距离。

5.4.4 泌水处理

混凝土拌合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分上升,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形成泌水,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增加,产生大量浮浆,硬化后使面层混凝土强度底于内部的混凝土强度,并产生大量容易剥落的“粉尘”,混凝土在采用分层施工浇筑工艺时,必须清除泌水和浮浆,否则会严重影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粘结能力,影响钢筋和混凝土握裹强度,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在浇灌振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泌水,由于混凝土为一个大坡面,泌水延坡面流至坑底,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渗移,最终集中在基坑顶端排除,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浇灌方向,从顶端往回浇灌,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并有意识的加强两侧模板处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使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使最后一部分泌水汇集在上表面,派专人随时将积水清除,并用扫帚将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不断排除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抗裂性能。

大体积砼浇筑泌水处理示意图

5.4.5 混凝土表面的处理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其表面水泥浆较厚,为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在混凝土浇筑到底板顶标高后要认真处理,初步按标高用铝合金大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收水后,再用木抹子搓平两次,以闭合收水裂缝,然后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5.4.6 混凝土的养护

5.4.6.1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现有害裂缝。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不大于25℃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大于20℃,混凝土降温速率小于2℃/d。

5.4.6.2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湿的目的。保湿使混凝土在强度发展阶段,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5.4.6.3 本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夏季采用浇水并覆盖一层塑料布加双层保温棉被的养护形式,达到保湿降温的养护目的。

5.4.6.4 在基础底板上铺放塑料布后进行浇水养护,保证塑料布内外湿润。塑料布应叠缝铺放,以减少水分的散发。

5.4.6.5 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5.4.6.6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h内加以覆盖。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4.8 C1号楼核心区基础筏板基础降温措施

由于C1号楼核心区筏板基础厚度H=2400mm,拟采取以下降温措施,降低水化热。

降温管直径48X2.8@1500,位于筏板H/2位置。如图所示:

5.4.8.1降温管水源

采用水泵从靠近C1号楼南侧基坑集水坑取水,利用水的高程从基坑顶部接入筏板基础降温管。

5.4.8.2 排水路径

利用现有电梯基坑及基坑降水管进行降排水,通过多次循环,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5.4.9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5.4.9.1测温意义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其面积大、厚度大,内部水泥水化热高且又不容易散失,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变大,温度应力也相应变大,如不加以控制必然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因此,通过测温工作了解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并根据测温结果指导混凝土外部的保温、保湿等工作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对保证混凝土的后期质量和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重要的意义。

1)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内外温差过大,在混凝土施工及养护过程中进行温度监控。现场温度监测从混凝土浇筑开始,到温度趋于稳定为止。监控应连续,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升、将的速度调整监控频次,混凝土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

2)监测方法:本工程基础底板温控实行预留孔洞、温度计实测的方法,控制砼本身内外温差,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3)温控测点布置原则:

1.根据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在各底板的四角、中部及落深区用方管设置测温点,每测点分别在砼厚度的不同深度布置测点(即砼表面、砼中部、基础底部),根据规范要求测量混凝土外表温度的测温管布置在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测量混凝土底面温度的测温管布置在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

2.真实反映混凝土块体的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布置原则。

3.以温度后浇带和结构后浇带的分格块来布点,温度监测点以最先浇筑的分格块为测温区。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点呈平面布置;

4.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的温度以混凝土底表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沿浇筑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布置。

5.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5.4.9.2.2根据上述布置原则,基础底板共布置40个点。编号分别为1#-40#,每个监测位置沿板厚度方向分别布置3个测温点,由上至下的编号分别为1-1、1-2、1-3,2-1、2-2、2-3---- 40-1、40-2、40-3。后附测温位置布置图。

5.4.9.3.3在测温区域中心设置1个环境温度测温点,专门负责该区域的大气环境测温。

5.4.9.4 测温管理制度

5.4.9.4.1设置专职测温工及技术管理人员,测温工应将当日测温表项目填写完整并签名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使管理层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不得少于三孔)掌握测温记录值。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和检查测温记录的真实性,以及确认是否增加覆盖或采取其它措施。

5.4.9.4.2监测周期的前7天,派专人每隔2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8~15天,每隔4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15天后每隔6h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

5.4.9.4.3 测温终止条件:连续48小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0℃。

5.4.9.5 测温仪器的选择及预留方法

5.4.9.5.1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选用测温管加温度计的测温方式,测温管采用30方管,露出混凝土面150mm,方管底部包裹严实。

5.4.9.5.2将测温管按上图距离预先固定好,严禁与钢筋接触。管口用塑料布包裹好,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堵管。

5.4.9.5.3测温时将水银温度计依次插入测温管中,每次静置不少于30秒后取出,读数并做好记录。测温完毕后将管口及时包裹好,防止进水及其他杂物。测温过程中温度计不应接触测温管管壁,且与管底的距离以10mm为宜。

5.4.9.6测温过程中若发现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大于25℃,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应立即通知技术部及工程部,做好保温调节处理。

附表一: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测温部位




养护方法


测温方式


测温时间

大气

温度

(℃)

入模

温度

(℃)

孔号

各测温

孔温度

(℃)

t中-t上

(℃)

t中-t下

(℃)

t气-t上

(℃)

内外最大

温差记录

(℃)

裂缝

宽度

(mm)

年、月、日、时





















































































测温孔布置图:

见附图

审查意见:

技术负责人: 专业施工工长 测温员:

监理工程师:


6.混凝土主要技术措施

6.1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控制措施

6.1.1 地下室处于潮湿环境,为避免其发生碱集料反应,编制具体的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严格选用碱含当量低于0.6%的水泥、砂石、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等材料,确保混凝土碱含量低于3kg/m3。

6.1.2 混凝土配合比投入使用前,提供相应混凝土碱含量的评估结果。

6.2 混凝土裂缝防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水性、危害严重,必须加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开裂主要是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引起的,所以采用适当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和温度变化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就可避免出现裂缝。这些措施包含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包括选择混凝土组成材料、施工安排、浇筑和养护保温等。

6.2.1 优选混凝土各种原材料,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改善混凝土抗拉性能。

6.2.2 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6.2.3 采用补偿收缩的方式,抵抗混凝土收缩。

6.2.4 按照设计要求留置好后浇带,并做好施工缝处理。

6.2.5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夏季不高于大气温度且不高于15℃,当气温超过35℃时,必须加冰搅拌。

6.2.6 浇注振捣过程中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

6.2.7 及时排除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泌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抗裂性能。

6.2.8 混凝土进行二次抹压,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6.2.9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保证振捣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严防漏振及过振。

6.2.10混凝土浇筑后做好保湿保温养护,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减低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有害裂缝产生。

6.2.11 健全施工组织管理,在制订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落实组织指挥系统,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层层落实,确保顺利实施。

6.3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6.3.1 混凝土泵送要求

6.3.1.1 混凝土泵启动后, 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混凝土缸及输送管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经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应输送适量的同标号水泥砂浆进行对混凝土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在料斗中砂浆未完全泵完时,料位在搅拌轴以上时,加入混凝土料,开始泵送混凝土。

6.3.1.2 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处于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油压变化应在允许范围内;待泵送顺利,各方面情况都正常后,才可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6.3.1.3 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

6.3.1.4 正常泵送时,泵送要连续进行,尽量不使停顿,遇有运转不正常情况时,可放慢泵送速度。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应降低泵送速度,保持连续。当必须停泵时,料斗中应保持足够混凝土作为间隔推动管路内混凝土之用。混凝土入泵时,在进料斗上,放置网筛并派专人监视。

6.3.1.5 短时间停泵,再运转时要注意观察压力表,逐渐地过渡到正常泵送。

6.3.1.6 长时间停泵,应每隔5分钟开泵一次,使泵正转和反转各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中的搅拌器,使之搅拌3~4转,使管内混凝土蠕动以防止混凝土泌水离析。

6.3.1.7 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保持充满水以备急需。

6.3.1.8 后接泵管应提前用水或砂浆湿润内壁。

6.3.1.9 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6.3.1.10 应对混凝土泵进行保温,以保证入模温度。

6.3.2 泵送过程中注意事项

6.3.2.1 前端软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1m。

6.3.2.2 当开始或停止泵送混凝土时,应与前端软管操作人员取得联系。

6.3.2.3 当移动浇灌位置时要完成反向泵送4~5个行程。停泵超过5分钟时,应将前端软管的混凝土排出。

6.3.3 泵送结束清理工作

6.3.3.1 泵送将结束时,应估算混凝土管道内和料斗内储存的混凝土量及浇捣现场所欠混凝土量,以便决定入泵混凝土量,防止浪费或亏方。

6.3.3.2 泵送完毕清理管道时,采用空气压缩机推动清洗球。先安好专用清洗水,再启动空压机,渐进加压。清洗过程中,应随时敲击输送管,了解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当输送管内尚有10m³左右混凝土时,应将压缩机缓慢减压,防止出现喷爆和伤人事故。

6.3.3.3 泵送完毕应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布料器和管道,拆下的泵管按不同规格分类码放。

6.4 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措施

6.4.1 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是,流动性大、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的关键是通过掺外加剂、粉煤灰、超细矿渣,精心设计配合比,使混凝土拌和物的屈服应力尽量小,实现大流动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塑性粘度,使骨料悬浮于水泥浆中,实现自密实,同时满足泵送要求。

6.4.2 掺高效减水剂,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解决好两对矛盾:粘聚力与流动阻力的矛盾;大坍落度与泌水、分层、离析的矛盾。

6.4.3 以粉煤灰、超细矿渣为掺和料,利用其颗粒效应和形态效应,提高拌和物的变形性能,增加粘聚力,增强密实程度,提高抗离析能力。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保护环境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混凝土水化引起的早期自收缩有时达到混凝土总收缩的50%,因而对于早期(甚至在初凝后)养护不当的高性能混凝土,常出现早期开裂。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早期湿养护;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减小混凝土总收缩值。由于矿物掺合料具有优异的火山效应、“微珠”效应和填充密实效应,选用I级粉煤灰和S95级的矿粉双掺来配制混凝土,利用“双掺”的超叠加效应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微孔结构、空隙数量,达到自密实的效果,同时也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

6.4.4 确定先进合理的配合比。通过反复试验,解决好水泥、碎石、中砂、水、掺和料、外加剂6种组分的掺量比例,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作用,配制符合规范要求的免振混凝土。

6.4.5 满足工程设计强度、防渗、抗冻要求,具有高性能、高耐久性。

6.4.6 满足泵送工艺的要求。新拌混凝土减少坍落度经时损失。具有大流动性、和易性好、可泵性能好,在运输泵送过程中。

6.4.7 新拌混凝土具有较强的均匀性、填充性。骨料均匀分散,悬浮于水泥浆中,不离析、不分层、不泌水。具有自由流动,自密实的功能,充实在模板空间,形成致密结构。

7. 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7.1 混凝土质量要求

本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按照《安济杯奖评审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

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mm)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0

尺量

独立基础

10

柱、墙、梁

4

2

垂直度

层高

4

经纬仪、

吊线尺量

全高

H/1000且≯15

3

标高

层高

±5

水准仪、尺量

全高

±15

4

截面尺寸

基础宽、高

±5

尺量

柱、墙、梁宽、高

+3,-2

5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塞尺

6

角、线顺直度

3

拉线、尺量

7

保护层厚度

基础

±5

尺量

柱、梁、墙、板

+5,-3

8

楼梯踏步板宽、高

±3

尺量

9

电梯井筒

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10,-0

经纬仪、尺量

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15

10

预埋件、管、预应力筋支撑中心线位置

3

拉线、尺量

11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8

尺量

12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3

尺量

外露长度

+5,-0

7.2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7.2.1 根据流水段划分、分层浇筑厚度和间隔时间、混凝土浇筑用量向搅拌站提出全面技术质量要求,签订混凝土技术合同,包括水泥品种、砂石粒径要求、外加剂品种要求、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等级、方量、坍落度、水灰比、砂率等要求。并且事先要检查配合比,现场作开盘鉴定,根据交通状况和浇筑混凝土速度及时调整坍落度。

7.2.2严格执行《预拌混凝土国家标准》(GB/T14902-2003)中有关商品混凝土的管理规定。

7.2.3 预拌混凝土所用水泥、骨料、水、掺合料、外加剂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应具备相应的准用证和复试报告。外加剂还应有产品说明书。

7.2.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出场时间、进场时间、开始浇筑时间、浇筑完毕时间等关键时间。

7.2.5 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氯化物、碱含量不超标。

7.2.6 预拌混凝土必须具有混凝土配合比和质量合格证。

7.2.7 预拌混凝土必须在现场进行坍落度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实测的混凝土坍落度180mm与要求的坍落度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20mm。

7.2.8 进场的预拌混凝土厂家应及时提供混凝土的相关资料,并及时上报技术部。

7.2.9 混凝土必须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试块,并进行标准养护和试验,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的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结果,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抗渗试验必须符合要求。

7.2.10 混凝土振捣应密实,表面及接茬处应平整光滑,不得出现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

7.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3.1 建立健全施工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

7.3.2 浇筑前应做好隐检对于预埋件要加强固定措施防止位移,浇筑完成后严禁剔凿。

7.3.3 进场的混凝土罐车每车必须带有本车混凝土资料,注明工程名称、浇筑部位、混凝土强度、配合比、坍落度、运输车号等。

7.3.4 混凝土到场后都必须做坍落度检测,坍落度现场检测不合格应退回,严禁私自处理。详细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资料要求真实、准确。

7.3.5 对不合格的车次(如小票标注不清、自行涂改、与本车次对不上的),要拍照片或录像,并记录车号、退场时间,并存档。

7.3.6 车辆进场后由工程部门派专人(配带标记)指挥调度,并在小票上加盖名章,记录时间,收集小票。

7.3.7 严格控制下料高度,浇筑混凝土前要在钢筋上标上醒目的标高控制线也可在振捣棒上作上标记(每隔50mm一道,以控制下料的高度)。

7.3.8 对于电梯基坑洞口处要两边同步下料,不允许从一边赶,防止基坑洞口发生偏移。

7.3.9 顶板要用2m大杠刮平,木抹搓实,机械抹子压光,不能留有抹子印和脚印。

7.3.10 严格控制新旧混凝土接茬时间,认真计算分层混凝土的用量,根据估算出的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完成的混凝土量,计算出均匀供应的速度。

7.3.11 对于楼梯、电梯、变电、水池等部位,都要设置醒目的标高轴线,以及与轴线相关的位置控制线,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都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7.3.12 对接茬部位要求事先将上部浆皮剔掉露出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7.4 技术资料的控制

混凝土技术资料必须齐全,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收集,归档,混凝土主要技术资料有:

①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②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③混凝土开盘鉴定;④混凝土坍落度;⑤混凝土施工记录。

7.5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7.5.1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数量

7.5.1.1 按《施工试验计划》中所确定的类别(如标准养护、结构实体检验、拆模同条件、抗渗等)、部位、留置组数。见证取样部位及数量应与监理协商确定。

7.5.1.2 严格按试验计划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管理。加强试验人员岗位责任,做到试验真实、可靠,数量、部位准确,不漏项,不缺项。

7.5.1.3混凝土试块必须按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取样按试验计划执行,其强度评定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其余同条件试块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留置。混凝土试块留置要求详见下表。

分类

养护条件

试块用途

养护时间

备注

强度

试块

标养

标养强度

标准养护至28d

/

强度

试块

同条件

拆模、拆支撑强度

估算至可以拆模、拆支撑强度时

/

外挂架受力点强度

估算至允许施工外挂架强度时(7.5MPa)

/

结构实体

达到600℃·d且大于14d小于60d

/

同条件转标养

同条件28d后再标养28d

掺防冻剂的混凝土

抗渗

试块

标养

抗渗性能

标准养护至28d

/

同条件

同条件转标养

同条件28d后再标养28d

掺防冻剂的防水混凝土

7.6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和制做

每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在标准养护室的操作间制作试块。坍落度和资料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制作试块。混凝土试块制作使用100mm×100mm×100mm的试模,抗渗混凝土采用ф175×ф185×150mm圆模,使用振动台振动。

7.6.1 试块制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7.6.1.1 制作试件前检查试模是否完好,并将试模清擦干净,在其内壁涂以一层脱模剂。

7.6.1.2 为消除混凝土在从现场运送到操作间的过程中,粗骨料受重力影响在混凝土浆体中游离所产生的粗骨料与混凝土浆体之间离析的现象,现场取样应使用专门容器提取样品,运送回操作间。

7.6.1.3 混凝土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3/4之间取样,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的1.5倍,但不少于0.02 m3。

7.6.1.4 混凝土送回操作间后,倒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垫板上,用铁铲拌合三次,再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

7.6.1.5 装料时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

7.6.1.6 振动时应把试模靠拢,防止试模在振动台上自由跳动。随着振捣,当试模内混凝土不完全充盈时,应及时添加混凝土。

7.6.1.7 振动时间不宜过长,混凝土表面出浆即可,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7.6.1.8 混凝土试块应在试样取回操作间后15分钟内制作完毕。

7.6.1.9 试块成型后静置片刻,临近初凝时将表面压光。试块成型后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应在室温为20±5℃情况下静置一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7.6.1.10 拆模后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养护时,试件应放在架上,彼此间距应为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淋刷试件。

7.6.1.11 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即应覆盖表面,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7.7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7.7.1 试块标准养护:标准养护试块应在标准养护室养护。养护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以上。在现场标养室养护7天后,转移到试验室标养室进行养护。原则上应养护28天,再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如果试块存储量过大,则最少标养7天后,将试块装入聚苯板保温箱送试验室继续标养。

7.7.2 同条件试块的养护:同条件养护试块应放置在现场相应部位,要保证养护条件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相一致。同条件试块在现场要严格管理,在每层设一规格为600mm×600mm×500mm(长×宽×高)试块同条件养护钢筋笼子,试块放入同条件试块笼中,并上锁保护。并在笼子上设标签,标明同条件试块部位。

大体积砼质量保证措施见下表:

序号

控制要点

具体措施

1

原材料

水泥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引起的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及后期降温现象。为此在施工中应尽可能采用中低热水泥,水泥采用水化热低水泥,要求水泥的比表面积小于350m2/kg;水泥的碱含量小于0.6%;水泥的水化热3天小于265kJ/kg,7 天小于300kJ/kg,建议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对其进行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比表面积、烧失量、碱含量、水化热、三氧化硫、不溶物等进行检验,结果必须全部合格。筏板混凝土用水泥的进场温度要求小于60℃,从而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底板混凝土最终温度。

2

骨料

1、碎石要求粒径为5~40mm 连续级配且含泥量小于1%;要求采用的细骨料为含泥量小于2%的中砂,。

2、砂、含泥量<2%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0.381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但砂率不宜过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

3、骨料的碱活性指标附后满足国家标准采用低碱活性的骨料。骨料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不得混入粉煤灰、水泥和外加剂等粉状材料。骨料入场后先存入大棚内,不能直接露天堆放。

3

掺合料

1、在混凝土中可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以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延迟水化热释放的速度,放热峰也较推迟减少温度应力,减小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的冷接缝的可能性。

2、掺合料选用II级粉煤灰或矿粉,细度不大于4500m2/kg。要求细度(0.045mm 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2,需水量比不大于95%,氧化钙含量不大于2.5%且体积安定性合格。矿物掺合料在运输与存储中,要求设明显的标记,以防止与水泥等其它粉状材料混淆。

4


外加剂

外加剂采用高效减水剂,采用的外加剂28 天收缩率比小于120%。使用前必须先做试验,不得出现假凝、速凝、分层或离析现象。

5

要求搅拌站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或者地下水。

6

配合比设计

1、加强与混凝土供应单位的沟通,要求拌站在配合比设计中,适量减少水泥用量,提高粉煤灰、矿粉含量,参加合适的减水剂、外加剂,减小水化热。

2、细骨料选用细度模数2.50~3.2左右的中粗砂,砂率在42%~45%之间,在满足可泵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用小值,减少收缩变形,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粗骨料选用粒径为5~40mm连续级配。

3、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使用合适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水泥水化放热速率,以减少水化热。

4、掺加粉煤灰和矿渣粉活性混合材料,替代部分水泥,能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小水化热,延迟峰温出现的时间。

5、凝结时间要求初凝为6-8小时,终凝为10-12小时。

6、在高温季度,预冷却骨料,使混凝土拌合物保持较低的入模温度。

7、在配合比设计中充分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既要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又要降低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巨大热量。为降低水泥反应水化热,设计采用P.O.42.5水泥,掺加大量粉煤灰以降低单方水泥用量,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同时粉煤灰可消耗混凝土中部分碱,可有效预防碱-集料反应。在配合比设计中掺加混凝土膨胀剂,根据掺加膨胀剂混凝土补偿收缩原理,利用自身的补偿收缩减小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的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同时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要求,掺加膨胀剂还可以推迟混凝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7

外掺技术

掺加具有一定活性的矿物掺和料,即在混凝土内掺加一定量的Ⅱ级磨细粉煤灰或磨细矿粉,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磨细矿粉或具有一定活性的Ⅱ级磨细粉煤灰取代一部分水泥,不但可以降低单方水泥的水化热防止出现温度裂缝,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增大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加入掺合料还可以降低拌合物中的C3A 的浓度和碱的浓度,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现象和坍落度损失,抑制混凝土中的碱—骨料反应。此外使用磨细矿渣粉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不仅可以取代部分水泥减少因水泥生产而消耗的能量和资源,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因工业废渣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有保护环境的作用。

8

和易性

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泵坍落16~20cm,严禁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加水,控制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天气变化时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及时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小于6 小时,坍落度经时损失1 小时小于20mm,2小时小于40mm,不离析、不泌水。

9

入模温度

为了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产生温度裂缝,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夏季施工时避免阳光对砂、石的直接照射。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原料温度,混凝土中石子比热较小,但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石子所占重量最大,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石子温度。在气温较高时,为了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使砂石温度升高,可以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棚,除此之外,搅拌运输车罐体、泵送管道的冷却也是必要的措施。

10

生产运输

1、搅拌站在生产混凝土时要严格执行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开盘前应对搅拌楼的所有计量设备进行校验,确保计量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白天或夜天)、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情况,及时适当地对原配合比(水胶比)进行微调,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混凝土不泌水、不离析,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

3、炎热的天气时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防止出现温度裂缝。

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每次清洗后注意排净料筒内的积水,以免影响水胶比,同时还要注意将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控制在1 小时内(根据天气及路程计算),以免坍落度损失过大,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5、确保混凝土的连续供应,防止间隔时间过长混凝土出现冷缝,影响基础的质量。浇注大体积混凝土前对混凝土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勘察,绘制行驶路线图,制定应急方案,确保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运输车辆不会受交通的影响。

6、现场要合理安排调度混凝土运输车辆及混凝土浇注的人员,防止混凝土运输车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入模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致。

11

养护

为了防止混凝土因内部温度过高产生温度裂缝,保证混凝土在一定时间温度、湿度的稳定,使胶凝材料充分水化,前期主要是潮湿养护,可防止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在后期降温阶段要减少表面热扩散,缓慢降温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提高抗拉性能,防止裂缝产生。养护时间要求不少于14 天。

8. 成品保护措施

8.1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在下层已拆模混凝土结构上粘贴塑料布(墙体通长,柱子四周满贴),长度至地面为止,将上层漏浆引流至地面,保证下层混凝土不受污染。

8.2 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管,随时清理上层浇筑时流下的漏浆。

8.3 混凝土拆模前,必须按程序填写拆模申请单,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同条件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批准签字后方可拆模。

8.4 模板拆除时动作要轻,防止磕碰混凝土,尤其注意构件棱角部位。

8.5 混凝土柱拆模后在柱角混凝土部位使用废旧模板制作护角予以保护,并在柱子设置防护围栏,防止被磕碰破坏。

8.6 现浇混凝土楼梯,混凝土成形后应临时封闭,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在踏步阳角安装用旧模板作的阳角护角,保证楼梯踏步阳角的完整。

8.7 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在水平构件上集中堆重物。

8.8 楼面不允许存放带棱角的材料构件以及易污染的油、酸、漆类化学物品。

8.9 搭设模板支撑脚手架时,应在脚手架立杆下部安装通长脚手板。

9.后浇带处理

1.本工程后浇带设计有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温度伸缩后浇带部位采用比相应结构部位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伸缩后浇带在主体结构浇筑两个月后合缝;沉降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封顶后合缝。膨胀后浇带按照设计要求限制膨胀率≥3×104,干缩率≤3×104,在浇注至膨胀后浇带时,由于混凝土膨胀剂含量不同,必须将混凝土分开浇注,膨胀带浇注采用地泵浇注,并在膨胀带两侧用双层钢板网分开。必须设置止水带(BW止水条)

2.后浇带及膨胀带的位置依据结构施工图留设,不得随意更改,为保证其位置正确性,基础底板施工时,在砼垫层上弹出后浇带位置线。

3.由于后浇带搁置时间较长,为了控制其锈蚀程度,保证其受力性能,在底板后浇带全部覆盖预制混凝土盖板,并用防水砂浆勾缝,外侧抹灰,防止施工垃圾、施工用水和施雨水进入到后浇带,也便于施工人员通行。

4.在底板每流水段砼浇筑过程中,砼浆通过隔离钢丝网流入后浇带内,而底板筋的贯穿给后浇带的后期清理带来困难,处理方式是在后浇带处设置排污沟,后浇带交叉处设200×200×200集水井,使砼浆通过排污沟流入集水井后抽出,处理技术要点:

a) 设置:一般在后浇带交叉处设置;

b) 集水井设置在后浇带交叉处,集水井内防水必须随着底板垫层防水一起施工。

c) 赶浆:在浇筑底板砼完成后,用高压水枪在后浇带内往集水井方向冲洗,使得砼浆随水一起流进集水井,用污水泵抽出,冲刷应在初凝后0.5h进行。

10.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0.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10.2 建立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设专职安全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次浇筑混凝土施工前,专业工长都应对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书面签字。

10.3 混凝土泵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做到必须定机定人,设立安全操作牌。发生堵管时,必须设专人监护,防止在拆装管时突然启动泵机。

10.4 混凝土浇筑时,所有带电机具必须由专业工长派专人检查,振捣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设专人整理电线和振捣器,防止电源线破损漏电。

10.5 临空、临边施工作业时,作业面四周设1.2m高牢固可靠的防护栏杆。竖向管搭接时,避免交叉作业,注意作业面范围内人员的安全。

10.6 混凝土泵固定位置处,应设置沉淀池,将洗刷混凝土泵的污水经沉淀后排入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随意流淌。施工中的落地灰应及时清理。

10.7 夜间施工必须配备足够照明设施,使用布料机作业时必须具有稳固的措施,出料口用拖拉绳控制,防止扶管人员跌倒和被钢筋扎伤。

10.8 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现场安全管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

11、应急预案

1、组织信息措施

1)施工现场成立临时指挥小组,由项目经理孟俊玲担任组长,常务经理王勇担任副组长,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工作,要求指挥小组人员精明能干,有独立作业能力,遇事不慌、当机立断。

2)人员分配

施工期间建立管理人员倒班制度,保证混凝土浇筑期间现场不低于4名管理人员,及1名电工。

作业班组倒班制度,要求混凝土班组长合理分配作业人员倒班时间,避免疲劳作业,且保证现场作业人员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混凝土班组长在每个作业小组中设立小组长,保证现场沟通及指挥。

3)通信

项目管理层将管理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和现场值班管理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下发到混凝土班组长,由混凝土班组长传达到每班作业小组小组长手中。混凝土班组长将混凝土作业小组倒班安排及小组长名单及联系方式上报到项目经理或常务经理。由项目经理或常务经理传达到每个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以便于双方沟通协调。

混凝土浇筑期间项目安排1名管理人员到搅拌站管理协调,保障混凝土质量及供应。同时混凝土搅拌站安排一名调度住现场,便于与搅拌站沟通顺畅。

指挥小组人员、混凝土班组长、搅拌站负责人员、值班管理人员、电工及现场作业班组小组长应保证24小时手机开机,通讯顺畅。

2、天气变化

1)本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段主要在6月份。由于工作量大,每次浇筑需要连续24小时以上,现场每天准备防暑降温药品、绿豆汤、饮用水,以及中暑应急药物,保障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时有充足的补给,避免中暑,发现中暑人员立即现场救治,做到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2)项目部与当地气象局做好沟通,保证未来浇筑时段不会出现中到暴雨,如果不具备条件,宁可拖延浇筑日期,绝不仓促上阵。现场备足彩条布10000㎡,雨具300套,及保温材料,塑料薄膜10000㎡,污水泵10台,保障在出现小到中雨天不间断浇筑。

3、混凝土供应

1)项目部联系3家混凝土搅拌站作为本工程混凝土主要供应,和备用供应,一旦混凝土搅拌站发生问题,备用供应可以保障现场混凝土供应。施工前对各个搅拌站做好交底,统一配合比及原材料。

2)交通保障,混凝土供应路线选择车辆及人员稀少道路,切勿以最短路径为优,提前草拟3条以上供应路线。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该车司机立即通知混凝土搅拌站及项目部指挥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立即启用备用路线。

3)如遇到施工冷缝,处理采用钢筋锚筋的方法进行处理,锚筋钢筋同底板砼钢筋采用固定式双向锚固,锚固满足一个锚固长度,间距500,梅花形布置。

4、混凝土浇筑

1)施工机具,每次混凝土浇筑现场混凝土泵车备1台以上,混凝土泵管备1套,振捣棒备用5-10条,保证现场施工机具出现问题,立即启用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正常运行。

12.附件

12.1 热工计算

12.1.1 C40混凝土热工计算

A、C40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410kg

砂子:785kg,含水率为3%

石子:945kg,含水率为2%

水:150kg

粉煤灰:75kg

外加剂:10.3kg

膨胀剂:40kg

B、气候情况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市年平均气温为12℃ ,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4.7℃ ,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6℃。


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50 mm,雨量最多是6-8月为70~80% mm。


市年平均风速为 2.1 m / s,4月风速最大,为3.5m/s,7月风速最小,为0.5m/s。

根据调研某市当地的气象状况,6月份当地平均最高温度26℃、平均最低温度15℃,平均大气温度20.5℃。混凝土原材料中水、水泥、外加剂的温度可以达到平均大气温度12.3℃,砂石等骨料的温度取最高温度16℃。为了计算简便,粉煤灰、外加剂等的重量均计算在水泥的重量内。

12.2覆盖计算

采用覆盖一层塑料布,当接近临界值时采取覆盖一层岩棉被的保温措施。

假设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T0=26℃

室外平均气温:Ta=27℃

每立混凝土水泥用量:mc=410Kg

每立混凝土粉煤灰用量:F=75Kg

混凝土浇筑厚度:h=1.7m

1、计算混凝土绝热温度

其中: mc=410Kg

G=375J/Kg

m=0.384

经计算可知:Tmax=410x375/0.96x2400=66.73℃

2、不同龄期混凝土内部温度可按下式估算:

Tt=Tmaxק+T0+F/50

§---与龄期块体厚度、施工方法等有关的系数

F---粉煤灰用量,取75Kg/m3

T0---混凝土入模温度,取26℃

根据上式并参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估算本工程内部温度Tt最大值出现在浇筑后第三天,如下表:

日期

龄期

3

§

0.74

Tt

56.8

因Tt -25=56.8-25=51.8℃>25℃,故需保温。

3、混凝土保温养护需要覆盖的材料及厚度选择:

设用岩棉板保温,其导热系数0.14W/(m·K),属易透风的保温材料,取K=2.6

保温材料的厚度,由下式得:

δ=0.5h*λi (Tb-Ta)*K/λ(Tmax-Tb) 计算

δ=0.5*1.8*0.14 (25-20)*2.6/2.3*(66.73-25)=0.012米=1.2厘米

式中:δ—保温材料厚度

h—混凝土实际厚度

λi—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选用岩棉板进行保温,取0.14

Tb—混凝土表面温度(℃)

Ta—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取20℃

K—传热系数修正值,取K=2.6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

Tmax—计算得砼最高温度℃

故知,用1.2cm厚岩棉板覆盖保温可控制裂缝出现。

12.3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计算程序

《大体积混凝土计算程序(V4.0)》说明 2013.5.20

1.本计算表格是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编写的。

2.大体积混凝土的计算,是较为烦琐和复杂的施工计算工作,本计算表格按照规范推荐的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在输入相关的数据后,利用Excel软件出色的拖放计算功能,可以迅速地计算每天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及相应龄期的有关参数,以达到事前掌握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变化规律和施工过程控制温度和收缩应力的目的。

3.表中黄色框内的数据,由计算者填入,从一个工作表将数据复制并粘贴到另一个工作表时,要注意采用“选择性粘贴”,并选择“数值”进行粘贴。

4.计算时,应按表1、表2、表3、表4、表5的顺序逐步进行。

表1、混凝土内部温度计算

龄期(天)

胶凝材料用量(kg/m3)

水化热总量(kJ/kg)

混凝土比热(kJ/kg.℃)

混凝土质量 密度(kg/m3)

最终绝热温升(℃)

降温速率(℃)

混凝土内部温度(℃)

浇筑温度(℃)

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Tm(℃)

2







36.81



3

410

375

0.96

2400

66.73

2.00

34.81

26.00

60.81

4

410

375

0.96

2400

66.73

2.00

32.81

26.00

58.81

5

410

375

0.96

2400

66.73

2.00

30.81

26.00

56.81

6

410

375

0.96

2400

66.73

2.00

28.81

26.00

54.81

7

410

375

0.96

2400

66.73

2.00

26.81

26.00

52.81

8

410

375

0.96

2400

66.73

2.00

24.81

26.00

50.81

9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23.31

26.00

49.31

10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21.81

26.00

47.81

11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20.31

26.00

46.31

12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18.81

26.00

44.81

13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17.31

26.00

43.31

14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15.81

26.00

41.81

15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14.31

26.00

40.31

16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12.81

26.00

38.81

17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11.31

26.00

37.31

18

410

375

0.96

2400

66.73

1.50

9.81

26.00

35.81

19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8.81

26.00

34.81

20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7.81

26.00

33.81

21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6.81

26.00

32.81

22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5.81

26.00

31.81

23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4.81

26.00

30.81

24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3.81

26.00

29.81

25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2.81

26.00

28.81

26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1.81

26.00

27.81

27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0.81

26.00

26.81

28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0.19)

26.00

25.81

29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1.19)

26.00

24.81

30

410

375

0.96

2400

66.73

1.00

(2.19)

26.00

23.81

说明:最终绝热温升=水泥用量×水化热量/0.96/2400;混凝土内部温度=前一天的混凝土内部温度-降温速率;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浇筑温度。

表2、收缩当量温差计算

龄期(天)

最终收缩量ε0

e-0.01t

1-e-0.01t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

各龄期收缩值

收缩当量温差Ty(℃)

2

3.24*0.0001

0.98

0.02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08

0.80

3


0.97

0.03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12

1.19

4


0.96

0.04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16

1.58

5


0.95

0.05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20

1.97

6


0.94

0.06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23

2.35

7


0.93

0.07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27

2.73

8


0.92

0.08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31

3.10

9


0.91

0.09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35

3.47

10


0.90

0.10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38

3.84

11


0.90

0.10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42

4.20

12


0.89

0.11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46

4.56

13


0.88

0.12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49

4.91

14


0.87

0.13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53

5.27

15


0.86

0.14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56

5.61

16


0.85

0.15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60

5.96

17


0.84

0.16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63

6.30

18


0.84

0.16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66

6.64

19


0.83

0.17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70

6.98

20


0.82

0.18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73

7.31

21


0.81

0.19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76

7.64

22


0.80

0.20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80

7.96

23


0.79

0.21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83

8.28

24


0.79

0.21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86

8.60

25


0.78

0.22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89

8.92

26


0.77

0.23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92

9.23

27


0.76

0.24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95

9.54

28


0.76

0.24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098

9.84

29


0.75

0.25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101

10.15

30


0.74

0.26

1

2.05

1.036

1.16

0.93

1

0.552

0.86

1.3

0.874

1.007

1.24

0.000104

10.45

说明:各龄期收缩值=ε0×(1-e-0.01t)×M;收缩当量温差=各龄期收缩值/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表3、弹性模量计算

龄期(天)

混凝土28d弹性模量(N/mm2)

掺合料修正系数β

e-0.09t

1-e-0.09t

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

3

31500

0.99

0.76

0.24

7379

4

31500

0.99

0.70

0.30

9428

5

31500

0.99

0.64

0.36

11301

6

31500

0.99

0.58

0.42

13012

7

31500

0.99

0.53

0.47

14576

8

31500

0.99

0.49

0.51

16006

9

31500

0.99

0.44

0.56

17312

10

31500

0.99

0.41

0.59

18506

11

31500

0.99

0.37

0.63

19597

12

31500

0.99

0.34

0.66

20595

13

31500

0.99

0.31

0.69

21506

14

31500

0.99

0.28

0.72

22339

15

31500

0.99

0.26

0.74

23101

16

31500

0.99

0.24

0.76

23796

17

31500

0.99

0.22

0.78

24432

18

31500

0.99

0.20

0.80

25014

19

31500

0.99

0.18

0.82

25545

20

31500

0.99

0.17

0.83

26030

21

31500

0.99

0.15

0.85

26474

22

31500

0.99

0.14

0.86

26879

23

31500

0.99

0.13

0.87

27250

24

31500

0.99

0.12

0.88

27589

25

31500

0.99

0.11

0.89

27898

26

31500

0.99

0.10

0.90

28181

27

31500

0.99

0.09

0.91

28440

28

31500

0.99

0.08

0.92

28676

29

31500

0.99

0.07

0.93

28892

30

31500

0.99

0.07

0.93

29089

说明:各龄期弹性模量=混凝土弹性模量×掺合料修正系数×(1-e-0.09t)

表4、综合温差计算

龄期(天)

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Tm(℃)

台阶式降温差(℃)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Ty(℃)

台阶式收缩当量温差(℃)

综合降温差(℃)

2



0.80



3

60.81


1.19

0.39

0.39

4

58.81

2.00

1.58

0.39

2.39

5

56.81

2.00

1.97

0.39

2.39

6

54.81

2.00

2.35

0.38

2.38

7

52.81

2.00

2.73

0.38

2.38

8

50.81

2.00

3.10

0.37

2.37

9

49.31

1.50

3.47

0.37

1.87

10

47.81

1.50

3.84

0.37

1.87

11

46.31

1.50

4.20

0.36

1.86

12

44.81

1.50

4.56

0.36

1.86

13

43.31

1.50

4.91

0.36

1.86

14

41.81

1.50

5.27

0.35

1.85

15

40.31

1.50

5.61

0.35

1.85

16

38.81

1.50

5.96

0.35

1.85

17

37.31

1.50

6.30

0.34

1.84

18

35.81

1.50

6.64

0.34

1.84

19

34.81

1.00

6.98

0.34

1.34

20

33.81

1.00

7.31

0.33

1.33

21

32.81

1.00

7.64

0.33

1.33

22

31.81

1.00

7.96

0.33

1.33

23

30.81

1.00

8.28

0.32

1.32

24

29.81

1.00

8.60

0.32

1.32

25

28.81

1.00

8.92

0.32

1.32

26

27.81

1.00

9.23

0.31

1.31

27

26.81

1.00

9.54

0.31

1.31

28

25.81

1.00

9.84

0.31

1.31

29

24.81

1.00

10.15

0.30

1.30

30

23.81

1.00

10.45

0.30

1.30

合计


37.00


9.26

46.65


由表1复制


由表2复制



表5、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龄期t(天)

混凝土弹性模量E(N/mm2)

大体积混凝土长(L)(mm)

大体积混凝土厚(H)(mm)

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变形刚度(CX)(N/mm2)

修正系数 β=(CX/H/E)1/2

βL/2

Cosh(βL/2)

外约束系数(R)

综合降温差(℃)

松弛系数(H)

外约束拉应力(Mpa)

各龄期外约束拉应力(Mpa)

混凝土28天抗拉标准强度(Mpa)

各龄期混凝土抗拉标准强度(Mpa)

抗裂安全系数(K)

2










0.186






3

7379

60790

2400

0.03600

4.51E-05

1.37

2.10

0.52

0.39

0.193



2.20

1.31


4

9428

60790

2400

0.03600

3.99E-05

1.21

1.83

0.45

2.39

0.201

0.024

0.024

2.20

1.54

63.66

5

11301

60790

2400

0.03600

3.64E-05

1.11

1.68

0.40

2.39

0.208

0.027

0.051

2.20

1.71

33.64

6

13012

60790

2400

0.03600

3.40E-05

1.03

1.58

0.37

2.38

0.209

0.028

0.079

2.20

1.84

23.30

7

14576

60790

2400

0.03600

3.21E-05

0.98

1.51

0.34

2.38

0.210

0.029

0.108

2.20

1.93

17.89

8

16006

60790

2400

0.03600

3.06E-05

0.93

1.47

0.32

2.37

0.212

0.030

0.138

2.20

2.00

14.50

9

17312

60790

2400

0.03600

2.94E-05

0.89

1.43

0.30

1.87

0.213

0.024

0.162

2.20

2.05

12.64

10

18506

60790

2400

0.03600

2.85E-05

0.87

1.40

0.28

1.87

0.214

0.025

0.187

2.20

2.09

11.17

11

19597

60790

2400

0.03600

2.77E-05

0.84

1.37

0.27

1.86

0.223

0.026

0.213

2.20

2.12

9.94

12

20595

60790

2400

0.03600

2.70E-05

0.82

1.36

0.26

1.86

0.231

0.027

0.240

2.20

2.14

8.90

13

21506

60790

2400

0.03600

2.64E-05

0.80

1.34

0.25

1.86

0.240

0.029

0.269

2.20

2.16

8.01

14

22339

60790

2400

0.03600

2.59E-05

0.79

1.33

0.25

1.85

0.249

0.030

0.299

2.20

2.17

7.25

15

23101

60790

2400

0.03600

2.55E-05

0.77

1.32

0.24

1.85

0.258

0.031

0.330

2.20

2.18

6.59

16

23796

60790

2400

0.03600

2.51E-05

0.76

1.31

0.23

1.85

0.266

0.032

0.362

2.20

2.18

6.02

17

24432

60790

2400

0.03600

2.48E-05

0.75

1.30

0.23

1.84

0.275

0.033

0.396

2.20

2.19

5.53

18

25014

60790

2400

0.03600

2.45E-05

0.74

1.29

0.22

1.84

0.284

0.035

0.430

2.20

2.19

5.09

19

25545

60790

2400

0.03600

2.42E-05

0.74

1.28

0.22

1.34

0.292

0.026

0.456

2.20

2.19

4.81

20

26030

60790

2400

0.03600

2.40E-05

0.73

1.28

0.22

1.33

0.301

0.027

0.483

2.20

2.19

4.55

21

26474

60790

2400

0.03600

2.38E-05

0.72

1.27

0.21

1.33

0.477

0.042

0.525

2.20

2.20

4.18

22

26879

60790

2400

0.03600

2.36E-05

0.72

1.27

0.21

1.33

0.493

0.044

0.569

2.20

2.20

3.86

23

27250

60790

2400

0.03600

2.35E-05

0.71

1.27

0.21

1.32

0.508

0.045

0.614

2.20

2.20

3.58

24

27589

60790

2400

0.03600

2.33E-05

0.71

1.26

0.21

1.32

0.524

0.047

0.660

2.20

2.20

3.33

25

27898

60790

2400

0.03600

2.32E-05

0.70

1.26

0.21

1.32

0.539

0.048

0.708

2.20

2.20

3.10

26

28181

60790

2400

0.03600

2.31E-05

0.70

1.26

0.20

1.31

0.555

0.049

0.758

2.20

2.20

2.90

27

28440

60790

2400

0.03600

2.30E-05

0.70

1.25

0.20

1.31

0.570

0.051

0.808

2.20

2.20

2.72

28

28676

60790

2400

0.03600

2.29E-05

0.70

1.25

0.20

1.31

0.591

0.052

0.860

2.20

2.20

2.56

29

28892

60790

2400

0.03600

2.28E-05

0.69

1.25

0.20

1.30

0.611

0.054

0.914

2.20

2.20

2.41

30

29089

60790

2400

0.03600

2.27E-05

0.69

1.25

0.20

1.30

1.000

0.088

1.003

2.20

2.20

2.19

合计









46.65








由表3复制








由表4复制







说明:;温度应力=线膨胀系数/(1-0.15)×综合降温差×各龄期弹性模量×松弛系数×外约束系数。

12.4基础底板测温点布置图

2023-10-01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