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吉利和沃尔沃大树,极星为何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近几年,随着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汽车品牌也越来越多,但人们似乎对极星这个品牌有点陌生。其实,它是在2017年,由吉利与沃尔沃共同出资,成立的一个全新的独立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其在成立之初,就将定位高端新能源品牌,成为该市场早期的入局者之一,可谓是“出身显赫”,在当时,也是赢得了少不了消费者们的目光。只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极星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市场热度甚至都不如一些造车新势力。

水土不服

其实极星自出生以来,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旗下的Polestar 2(配置|询价) 在欧洲市场不管是销量还是用户口碑都是比较不错的,曾在2022年9月,就在总人口只有1500万的挪威和瑞典市场,月销量突破了千台,并且还有上涨的趋势,而在整个欧洲高端纯电年度排行榜中,Polestar 2更是以32241辆的销量排名第四。而在2022年的北美市场,Polestar 2一共卖了9864辆。

但是来到中国市场,似乎有点水土不服,2021年极星全球的总销量为2.9万辆,其中在中国的销量为2048辆,仅占全球销量的7%,2022年极星在全球的销量为5.15万辆,但是官方并未公布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但据相关人士透露,极星在当年的中国上险量仅为1700辆左右。2023年的第一季度,极星的全球总销量为12076辆,第二季度的全球总销量为15765辆,但与2022年一样,极星还是没有公布中国市场的销量,不公布肯定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作为“星二代”的极星,当然不好意思拿出来炫耀。而基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该公司也将预定全年8万的销量目标,降为6~7万辆,按照目前的表现来看,极星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与它的同门师弟比起来,却也显得黯淡无光,领克和极氪的品牌成立时间比极星更短,但是前两者,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其中,在2021年成立的极氪,也是定位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成立仅一个月后,极氪首款车型极氪001就正式发布。在2022年极氪001就交付了71941辆,且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并持续蝉联“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可以看出,不管是在知名度和销量上,只是一个极氪就可以碾压它的大哥极星。

越卖越亏

糟糕的市场业绩,也换来了不太理想的财报,根据数据显示,极星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总营收为5.5亿美元,但不及市场预期的5.7亿美元,净亏损为900万美元,而且极星在这一季度的主要市场份额是在英国、美国、德国和瑞典,营收占比分别为28.79%、20%、9.52%和9.13%,而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仅为1.4%。在第二季度,极星营收为6.85亿美元,而其中也是依赖于英国和瑞典市场,而美国和中国的营收却有所下滑,净亏损也达到了3.0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28亿美元。至于为何会亏损加剧,官方回应是公司的软件开发延迟和市场竞争加剧。

而毛利率方面,极星在2022年毛利率是4.9%,预计2023年毛利率仍维持在该水平。相比之下,2022年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毛利率分别是10.4%、11.5%和19.4%,毛利率比它高的这三家新势力,除了理想挣钱了,其它还在不断亏钱,可见,极星造车也确实没挣到什么钱。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极星在全球的销量虽然是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遇到了卖的越多亏损越厉害的困局。

模糊的品牌定位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极星目前有四款车型在售,分别是起售价高达145万元的Polestar 1(配置|询价)、起售价为29.98万的Polestar2,售价区间在69.8~79.8万元的Polestar 3(配置|询价)和售价区间为34.98~53.38万元的Polestar 4,其中,作为极星的首款车型Polestar 1,145万元的价格无论是放在当时还是放在现在,就是一个没人会买的价格,注定不是走量车型,当然,极星也极有可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高端定位。

但是Polestar 2的起售价却跌破了30万元,这次的对标对象无疑是特斯拉Model 3,上文提到Polestar 2在国外还是过的相当滋润,但是在中国市场,同等价位之下,比它知名度高销量好的车比比皆是,那么,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它们是更愿意选择知名度更高,销量更好的电动车品牌,还是选择存在感极低的极星呢?显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来到2023年,Polestar 3和Polestar 4相继推出,但是售价又重新回归高端定位,而这次对标的品牌又变成了保时捷Macan EV。虽然Polestar 3的国内价格比海外价格已经降低了18~28万元,但也已经逼近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天花板了。在如今全球最“卷”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极星3从产品力上来看并没有能够碾压竞争对手的亮点,这也让如此的高价备受质疑,甚至在发布会上就有媒体直接看衰这款车的前景,而Polestar 4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价格是决定品牌定位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极星这几款车型的价格差异太大,很容易造成品牌和车型定位混乱,并不利于后续车型的推出。况且,极星在国内还未充分树立起高端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并不高,面对国内的竞争对手,极星根本没有多少胜算。对于国内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种又高端又小众的品牌,就很难被列在选购的范围之内。

“拖延症患者”

除了品牌定位不清晰之外,极星还在新车交付上磕磕绊绊,原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交付的Polestar 1,却在2020年3月才完成交付,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大半年,而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Polestar 2在2019年4月就已经推出,最终在2020年7月才开始交付。

前不久,还处于预售期的Polestar 3也没能幸免。极星方面表示,由于沃尔沃汽车公司针对纯电平台必须做进一步的软件开发和测试,所以,Polestar 3的生产将从最初的2023年年中推迟到2024年第一季度。至于同属新车的Polestar 4,也是遥遥无期。

严重的“拖延症”,对于电动车市场发展十分迅猛的中国市场来说,就很容易错失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况且,极星的车型数量本来就相对较少,交付时间还被屡屡“放鸽子”,仅靠本就产品力不足的Polestar2来单打独斗,势必让极星在中国市场不会有大的作为。

高频率换帅

而就在品牌还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星反倒是频繁地换帅。

据了解,极星中国区首任负责人是原沃尔沃高管沈峰,但他没任职多久就离开了极星,并加入了蔚来汽车。随后,沃尔沃汽车亚太区产品部副总裁吴震皓接替沈峰,出任极星中国区掌门人。也就是吴震皓在任期间,推出了Polestar1和Polestar2两款车型,同时定下了对标特斯拉的打法,但仍未给极星带来更高的曝光度,那时的极星依然是一个小众品牌。

时间来到2020年3月,吴震皓又被调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极星中国“一把手”的位置又由高竑接任,他曾是大众集团(中国)负责集团销售规划的高级总监,但是,这个外来者也没能让极星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仅一年后内森·福肖被任命为极星中国和亚太区总裁,于2021年4月1日起全面负责极星中国和亚太区业务。接着就到了2022年8月,原凯迪拉克品牌全国销售总监及事业部负责人冯旦接任内森·福肖,成为极星中国区的第五位负责人,从此扛起了极星在华发展的大任。

由此不难看出,极星在中国市场的管理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企业成立6年换了5位掌舵者,如此高频率地“换帅”,比极星汽车的更新换代还快,这是汽车行业还是极其少见的,因为他们每个人对市场的态度、决策或许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管理团队极其不稳定,所以极星品牌在中国市场没什么作为也就不奇怪了。

糟糕的产品体验

除了频繁换帅,极星本身的产品体验也存在很大问题,难以匹配其豪华高端的定位。

在Polestar 1上市之后,2022年极星在美国市场召回了66辆Polestar 1,召回原因是车辆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充满后温控系统可能失效,存在发生火灾的风险。

在2020年,Polestar 2在欧洲交付后,又有不少欧洲车主接连曝出Polestar 2在行驶中会有“趴窝”风险。为此,极星汽车宣布在欧洲市场召回所有涉及已交付的2200辆新款Polestar 2,同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极星又连发两次召回,2021年,极星再次召回2031辆Polestar 2。虽然,产品召回在汽车行业内是普遍现象,但多次被召回的Polestar 2均是因动力电池能量控制模块等核心零部件有严重缺陷,这就不免让外界对极星的造车能力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在2022年,J.D.Power 发布了汽车质量报告(美国地区),报告中显示特斯拉以226分排名倒数第一,而极星以328的得分排名倒数第二。同时还被《消费者报告》评为十大最不可靠纯电车型之一。

除了质量,在售后方面也难以令用户满意,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位Polestar 2车主在发生事故后导致电池包受损,送去检修时,4S店表示,由于底盘件受损以及电池板向内凹陷,所以,只能更换整个电池组,费用总计54万元。但车主在购买Polestar 2时的实际开票金额只有24.9万元,这就相当于电池组的售价已经足够让用户重新购置一辆全新的Polestar 2了。虽说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费用整体偏高,但也没有高到这么离谱的地步,由此也暴露了极星在售后管理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进一步影响了极星的品牌声誉。

除了质量和售后以外,糟糕的用车体验也是极星难以立足国内的又一大因素。因为极星最初走的是全球化路线,所以,在产品的各方面设计上都是出于全球化市场的考量,完全忽视了对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就比如在车机系统上,搭载的还是谷歌的车载系统,即使极星在后期和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企业在车载系统上也都有合作,但在操作逻辑上并不符合国人用车习惯。

在今年上海车展时期,极星中国区的掌门人冯旦曾说过,极星在中国市场既没有销量也没有品牌,这是客观情况,是极星走过的一些弯路,也是极星交的一些学费,所以接下来极星在中国市场要先做品牌再做销量。然而,从一系列的市场反馈来看,冯总上任一年以来,极星的品牌建立依然是毫无起色。

全球裁员

在中国的销量跟不上节奏,质量问题又频发,售后也是不尽如人意,而且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所以,极星又不得不考虑缩减运营成本。

5月12日,极星官方宣布,其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并冻结招聘,在近期的财务会议上,也已经向员工通报了即将进行的裁员计划,但没有透露此次裁员计划所涉及的部门。对此,极星官方给出的回应是“基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正在寻求控制成本”。其实也能理解,造车本就是非常烧钱的行当,在惨淡的业绩之下,只有裁员才是资本家控制成本的最佳方式。但同时,也折射出极星现在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车叔总结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极星出身“名门望族”,但这个“星二代”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始终难言乐观。品牌定位模糊,产品体验一塌糊涂。最终成了老百姓买不起,有钱人看不上的伪高端品牌。同时,伴随着国内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逐渐崛起,行业的竞争也必然会加剧,这就让极星未来的生存空间又会被进一步被严重挤压,如果极星还不能在品牌力和产品力上下功夫的话,恐怕很难在中国市场寻得突破的机会,而冯旦也或将成为极星中国销量低迷的又一个“背锅侠”。

2023-09-25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