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华为加持的问界:逐梦还是短暂辉煌?

相信每个用过华为手机的朋友都曾经被余大嘴的遥遥领先所洗脑,2022年,华为发布了和小康合作的品牌“问界”,从发布开始就一路高歌猛进,遥遥领先于同行,尽管问界汽车在2022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上市仅仅5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月销量破万,并在9个月内完成了7.5万辆的交付量,但在2023年,其销售势头似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今年上半年AITO问界的销量只有23000多辆,相较于余承东曾经宣称的年销30万辆的目标,实际表现显得不尽如人意。后来调整目标为十万辆,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年销售10万这一目标恐怕也难以达成。8月份,各家新势力都公布了上月的销量数据,据塞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披露的数据显示,问界7月份的销量仅为4240辆,相比上月暴跌了25.19%。今年以来只有一个月销量突破5000辆,相较于去年可谓天壤之别。

对于问界销量的下滑,余承东也是想尽了对策,早在今年3月,问界的宣传海报上开始使用了华为文字logo以及“华为菊花标志”等,车辆上也开始出现“HUAWEI问界”的标识,无不潜意识的告诉消费者这是华为造的车,但仅仅过去两天时间,任正非再度重申华为的不造车,严查滥用华为商标做宣传的情况。这场华为造车的闹剧就匆匆结束。本想借着华为商标进一步打响问界的品牌知名度,但华为内部坚定不造车的理念,似乎又为问界的前程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问界的销量为什么持续下滑呢?

价格体系

问界卖不好,价格其实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今年初随着特斯拉的降价,问界也跟随特斯拉降价3万元,但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确呈现出了激烈的竞争态势,各家车企都非常的卷,不同品牌纷纷推出各类新车型,同样定位于中型SUV的深蓝S7(配置|询价)和零跑C11的售价仅为15万左右,这两款车在尺寸、空间、动力参数和配置方面与问界M5(配置|询价)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也具备增程式混动和纯电动两种动力系统,问界同样作为一家新势力品牌,售价却高达25万起步。

不可否认的的是,问界在华为的加持下带来了许多独特的优势。鸿蒙座舱作为华为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系统,在UI设计、流畅度和操作逻辑等方面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准,但这些功能不经过长时间的体验和感受,是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产品的优势,话又说回来,对于没有华为手机的用户来说,鸿蒙车机的体验可能并没有显著的领先优势。毕竟,在智能座舱的基本交互和功能方面,各家车企的水准都差不多,难以形成绝对的技术碾压。谁又会因为一套流畅的车机系统,去多花10万块呢?

产品力问题

不仅仅售价的问题,问界在产品的上也出现了问题,问界M7(配置|询价)的产品力的确面临了一些挑战和质疑。在中保研测试中出现A柱弯折的情况,引发了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购车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这样的测试结果不免影响消费者对该车型的购买信心。

其次,第三排的乘坐空间较为局促,不够宽敞舒适对于多数家庭购车而言,乘坐空间的舒适性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需要经常搭载多人的用户来说,第三排的乘坐空间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产品的问题,也反映在了销量上,问界M7今年第一季度的总销量只有4293辆,甚至不足其他品牌同类型车型的单月销量多。

急剧扩张引发的问题

华为凭借其庞大的线下手机销售门店网络实现了汽车销售渠道的快速扩张,问界汽车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已经拥有上千个销售点遍布全国。然而,快速扩张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频发。在销售培训方面,由于铺店速度过快,一些销售人员的素质可能有些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体验和对品牌的印象。相比于销售的问题,更能重要的是不同渠道间的互相内耗导致一系列问题。

问界1000多家门店中,其中200多家是由塞力斯组织建设的,其他900多家是由华为的手机渠道经销商所改建的,不同销售渠道之间发生利益冲突和竞争关系是在所难免的。例如,某些体验门店可能会试图争夺金融贷款和保险业务这些挣钱的大头,而用户中心也可能劝体验门店的客户转向自己这边订车,导致内部竞争,影响整体销售和服务效率。特别是随着销量下滑,产品库存的出现,华为可能需要将库存转移到用户中心,以应对市场销售情况,但用户中心为了销量,会把价格进一步的降低,问界也就没有办法在定价上做到全国统一,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被割了韭菜。

总结,问界汽车销量下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竞争、产品力、价格竞争、销售与服务等多个方面。问界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出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度,不然,在车圈这么激烈的竞争中,纵使有“华为”光环的加持下,也会被逐渐的边缘化!

2023-08-05

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