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50%份额 欧盟突出阴招“封杀”

电动化时代,中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相信全世界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除了坐拥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消费市场、最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外,还占据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可以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制造中心就在中国。

这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据整车成本的40%至50%,动力电池厂商甚至可以直接左右各家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产品力以及交付情况。

所以,欧美想要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光开始对中国新能源车企设置准入门槛,也开始对动力电池厂商设置准入门槛了。

最近,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了“欧盟新电池法”,这项法令旨在加强电池及废旧电池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欧盟理事会在当天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表示,新规将适用于所有电池,包括废旧便携式电池、电动车电池、工业电池等,旨在通过监管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来促进循环经济。

根据该法规的要求,自2024年开始,未来新的电动汽车(EV)电池、LMT 电池和容量大于 2kWh 的工业电池,都必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以及数字电池护照才能进入欧盟市场,而且相关的动力电池企业到2027年必须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这被业界视为未来新电池进入欧盟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了欧盟以外国家的所有电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这其中,针对的最大目标无疑就是中国。

7月12日,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3年度全球动力电池科创力坐标报告》。报告显示:从全球竞争格局看,中国是动力电池最大的技术来源国和目标市场国,全球约74%的专利申请来源于中国,20家中国企业入选全球科创领袖TOP50,占比第一。

从产能来看,2022年,中国的电池产能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占全球电池产能的77%,在世界十大电池制造商中有六家来自中国。预计中国在电池制造方面的优势将持续到2027年,占全球电池制造能力的69%。

从市占率来看,汽车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为517.9GWh,其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6个席位,总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4%。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以35%的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一,比亚迪以16.2%的全球市占率名列第二,中国电池厂商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超50%。

不仅如此,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们还在加快出海的步伐。据统计,中国11家电池企业在海外进行规划布局,其公布的项目达31个,公布规划产能近600GWh,公布投资金额超2600亿元,而且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布局在欧洲。

而欧洲又是中国电池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62.6%。其中,中国出口至德国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的总金额为272.97亿元,超过了出口至美国的224.7亿元。

作为现代汽车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欧洲当然既不愿意自家的汽车市场不断被中国企业抢占,更不甘心在电动化时代丧失汽车工业的主导地位。如果说此前欧洲各个国家从新能源补贴、禁燃等政策上开始想办法将中国整车拒之门外,那么《欧盟新电池法》就是想从电动车产业源头遏制中国企业。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所谓的碳足迹指的是电池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尽管我国已经在电池产能和市占率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如果以碳足迹的要求来计算回收率,情况就未必乐观了。

“电池产品的碳足迹已成为欧美监控下一步的重点,而中国作为电池生产大国,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明显落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曾公开指出。降碳也因此越来越成为国内电池企业的“必修课”和新竞赛。

而另一项要求“电池护照”,则是要求电池厂商向公众公布更多的关键信息,比如电池产品性能参数,核心参数如循环寿命等异常敏感,或者是电池的主材元素成分等等。换言之,电池产品的各种隐私数据信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泄露,被欧洲的对手拿去研究,或是成为法规制裁的证据。

虽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均已从矿端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系统、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提前布局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等领域,并率先垂直整合。但不可否认的是,明年《欧盟新电池法》正式启动生效,而且美国、日本等国也将陆续推出关于碳贸易的政策和制度。到那时候,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们顺风顺水的日子或许就要过去,真正的考验才会来临。(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2023-07-16

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