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同价!奇骏e-POWER“低头”,合资品牌迎来黄昏!

5月22日,东风日产奇骏e-POWER(配置|询价)正式上市。虽然看似是一场普通的新车发布会,但是在宣布新车售价时,产品售价却引发了行业的热议。作为一款混动车型,奇骏e-POWER不仅标配四驱系统,而且起售价仅需18.99万元。

单从价格来看,日产奇骏e-POWER的售价几乎与自主品牌的混动车型持平。这一切都预示着,汽车市场原有的秩序体系和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秩序开始重新构建。

跨入2023年后,很多人都有留意到汽车行业内爆发的“价格战”,但是却很少人发现,乘联会公布的SUV销量排行榜上前十五的车型已经发生了巨变。

回顾2022年,SUV市场的格局还是比较固化,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各占半壁江山,丰田RAV4(配置|询价)、本田CR-V等车型仍是热销车型。

不过,2023年1-4月的SUV销量排行榜上,排在前十的车型中,合资品牌仅剩宝马X3、本田CR-V两款车型。

剩下的八个席位,除了特斯拉Model Y以外,均为自主品牌。其中,比亚迪宋1-4月的销量几乎是本田CR-V同期销量的四倍。

SUV市场是中国过去十年里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巅峰时曾占据整体乘用车市场45%的份额。在那段黄金岁月里,日系、德系品牌凭借着“双车”战略,令销量迎来井喷式增长。

除了SUV市场以外,合资品牌在其他燃油车细分市场的销量表现也是突飞猛进。

可惜的是,仅仅过了十年,日系、德系的SUV产品销量便出现疲态,曾经引以为豪的“双车”战略也显得有些后继乏力。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自于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方向的变化——电动化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3.05%,同比增长81.48%。按照这一增长速度,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意味着,在汽车市场整体新车销量不出现大变动的情况下,传统燃油车的规模将会继续以百万辆的速度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全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为49.6%,主流合资品牌仅为4.3%。

作为合资品牌在华最具优势的市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合资品牌最后一块阵地也开始失守!

一直以来,在同级别车型的前提下,合资品牌的产品价格始终在自主品牌之上。合资品牌的高溢价能力,建立在品牌深耕市场多年的“基础”上。

所谓的基础,即合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技术沉淀、经典车型、品牌历史底蕴等。

其中,技术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由技术塑造的品牌形象,一旦建立,那么对品牌形象进行长期自我维护。

与此同时,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等核心技术在内,几乎都掌控在外资车企的手中,建立起坚固的技术壁垒。

对于起步晚的自主品牌来说,无论多么努力,都难以在燃油车技术上媲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只有另辟蹊径,例如新能源汽车领域。

尽管丰田、本田、日产等国外车企很早就对混动技术、纯电动车技术开展研发工作,但是却并没有展现出如燃油车一般的优势。恰恰相反,自主品牌却借助着电动化这股“东风”完成了逆袭。

在电动化的影响下,汽车市场格局开始重塑:

一是上述提及的,自主品牌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正在SUV市场上攻城略地,不断挤压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

二是由本田飞度、大众POLO(配置|询价)主导的小型车市场,已经被比亚迪海豚、零跑T03等车型所取代;

三是合资品牌在轿车市场的颓势日益明显。

面对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以及“技术光环”被削弱,合资品牌“高人一等”的产品价格难以维持。为了保证自身的市场的地位,合资品牌也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事实上,合资品牌很清楚的意识到,要想保住销量基本盘,只有打破自身原有的价格体系。

因此,“油电同价”成为了合资品牌短期内抗衡自主品牌的手段。那么“油电同价”能够为合资品牌的销量带来哪些变化呢?

无论在任何时代,购车主力都集中在30万元以内。对于这部分消费者而言,在同等价位下,对产品进行横向对比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合资品牌在产品战略上采用“油电同价”模式后,将会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与自主品牌展开贴身搏斗。

可惜的是,合资品牌此时的“油电同价”战略在现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强,因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势”。经过了几年时间的积累,自主品牌所积攒的并不仅仅只有产品口碑,而是在零部件供应体系、价格体系上都进行重构。

自主品牌走强,合资品牌走弱,这一趋势已经在各个细分市场上显现。

回顾汽车市场近4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几乎贯穿着整个发展轨迹,只要是合资品牌的产品,基本上都可以获得高溢价、高销量。

但从2014年开始,当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开始,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发生了变化。

合资品牌对我国的能源战略不以为然,始终坚守着传统燃油车领域。合资品牌在战略方向上的失误,也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发展时机。当合资品牌反应过来时,已经为时已晚。

2023年第一季度,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分别为4.5万辆和1.4万辆,销量同比下滑25.7%和66.1%。合资品牌式弱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的身上。

换句话说,趋势的力量足以改变整个车市的格局。

当年曾主导全球汽车近70%产量的通用和福特,在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后,日系和德系快速取代了美系品牌的地位。同样是在趋势的助力下,自主品牌也在逐步取代合资品牌的地位,进而掌握市场的话语权。

面对颓势,合资品牌不得不为自身进行辩解,例如“大象转身,无法一蹴而就”。

不可否认,大象转身固然困难,需要重构原本的供应链等体系,但从“油电同价”、“油电同智”、“价格下探”等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旧时代的“王者”在面对自主品牌的挑战时,也不得不放低姿态,选择低头。

当然,“低头”并非坏事。就好比此次奇骏e-POWER上市,以及不久前全新一代君越上市,在意识到品牌无法继续“躺赢”时,快速对战略进行调整,产品也随之赢得市场的认可。

“合资品牌诸神黄昏,自主品牌百花齐放”,几乎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旋律。面对中国市场加速变革,除日产等车企以外,其他车企是否也愿意放弃原有的“地位”,以务实的态度看待市场的变化,这一点有待后续观察。

2023-05-26

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