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这道难题,理想给出高压和超充桩,这是抄了谁的作业?

今年的上海车展,虽然理想没发新车但关注度也不低。

它发布的只有一套补能方案,和一些新车规划。先说规划,1款超级旗舰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也就是说理想未来会有5款纯电车型,并且都使用上高压架构,也就是最近几年比较火的800V架构。

理想汽车在这次上海车展上,发布的信息很多,但多数都是“补课”性质的,毕竟从0到1的阶段它靠的是增程式车型撑起来的;转战到纯电这条赛道之后,补能环节上要补的功课还有不少。至于最核心的电池层面,它没有选择自研(目前新势力乃至其他传统车企,自研电池的不多),而是选择了主流的宁德时代,搭配的也是热销产品的麒麟电池。

那这次理想汽车公布的纯电补能方案,究竟“补课”补的如何?能不能给用户一个不错的体验?

800V超充和麒麟电池,补能真的好?

理想汽车之所以一开始选择增程式汽车的原因,一方面是开发相对于电车更简单、省成本,另一方面是这种动力模式,可以很大程度规避电动车初期带来的“里程焦虑”问题。但,现阶段转向纯电市场之后,理想汽车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在电池的选择上,它们选择了麒麟电池,而这个电池的一个看点就是具备4C快充能力,理论上可以在15分钟内充到100%。关于电池的信息不多说,麒麟电池应用的车型,目前用上麒麟电池的量产车有极氪009(配置|询价)。

那么配合麒麟电池使用的,是理想的一套800V超充(注意不是800V高压架构)。

延展一个问题,理想的纯电车型依旧会是400V平台。理想全部用400V中压架构的话,会有400V电机电控,400V电池(大概率是两块串联,充电电压也能800V),400V PTC、 空调 ,400VOBC、 DC/DC、 PDU。但车上所有的电器架构运行还是以400V中压运行,整个电气架构的效率转化并没有提升,而是提升了一定的充电效率。

优点,是用低成本获得了800V充电的属性。

如果,全都换成800V架构,在短期来看,是需要对高压器件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充分验证,验证周期较长,而且需要投入的验证成本会比较高,但这能够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短期内成本肯定会上升,无论是原材料、试验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好处就更多了,续航里程更真实、用碳化硅可以提升续航里程。

但就是成本不可控,从研发到生产,这一套下来的成本不低。这对于短期内需要几款纯电车来撑市场的理想汽车来说,不是最优选择;所以用最短的时间成本、最低的零部件成本,做出800V充电电压,消费者应该也不是不能接受。

然后,是理想官方宣称的“10分钟,充到400公里续航”。根据官方宣称,超充桩最大功率可以达到480千瓦,理论上是可以达到这个充电效率的,前提是同一场站内,没有更多的车来同时充电,而是会根据“柔性分配”平衡匹配没一台车的充电功率。所以就是理论上可以10分钟充400公里续航,硬件上是支持的,有800V充电电压也有液冷超充桩能输出480kW功率,但就是不能同时扎堆太多的车。

如果按照目前理想的节奏,一个超充站只提供1个4C超充桩+3个快充桩(2C),那这个普及力度可不算高;然后,这些超充桩大部分都会分布在各省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2025年大概有3000座以上的覆盖率,覆盖90%国家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线城市。至于城市内部能分配到多少这样的超充站,暂时没有更多细节公布。

估计理想对第一代纯电车的信心也不是特别足,或者出于成本、电网配套兼容性(但有柔性分配,不应该有这种担忧)的考量,每个场站只配1根4C超充桩确实有些看不懂。

也打算上智能化,有必要吗?

在蔚来的换电站装上芯片之后,理想的超充站也打算加入四颗摄像头和一枚算力128TOPS的智能感知芯片,能实现智能交互、智能运营和智能安防。看完发布会之后,我可以承认它确实用低成本解决了充电慢这个问题,但这个功能看上去有些鸡肋。

很好理解蔚来在换电站上加入雷达、高算力芯片,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协调不同驾驶员驾驶车辆完成换电的时间,以保证在场站与车辆互联的前提下能达到更高效的换电时间。但,一个超充站加上算力芯片能发货多大能力,这是值得后续继续关注的问题。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中智能交互的可能性。

其一功能,通过交互来引导车辆驶入场站并且规范停入车位。其二功能,或许是根据前来充电的车型剩余电量来分配使用电桩情况,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它每个场站只有1根4C超充桩,按理说这属于是较为“稀缺”的资源,前期的理想纯电车型少的话,不影响使用体验,但如果过1-2年之后,品牌车型逐渐变多,来场站充电的话,那只有1根4C超充桩显然是不够用的,试想一台车剩余50%的电量,另一台车剩余70%的电量进场之后,理论上来说50%电量的车型更需要4C超充桩,这个时候或许“智能运营”的功能就会起到作用。

这么猜想也不无道理,首先,这种超充站就算放到2025年的普及力度也不算大,仅有3000座左右,而且是全国。那,按照一座1根超充桩的话,且理想汽车两年内不更新超充站电桩比例的话,那仅有3000根。

而且,这些充电站,大部分的分配区域是高速服务区,这个使用场景的需求是可能有用户面临较为极限的续航里程(例如还剩余30%左右或者更低的电量)前来充电,这个时候电桩的按需分配,才能给用户带来好的充电体验。

至于这个功能能不能实现,该怎么做决策,还挺期待的。除非这些摄像头、芯片之类的,加了还不如不加,噱头大于实际意义,不如多投点钱把超充站的超充桩扩增一些。

总的来说,理想准备开始从两条发展路线上开始发力,纯电最大的痛点就是补能体验。现在来看它的补能技术,基本都是其他品牌使用过的技术路线,不新鲜,800V和4C桩小鹏上也用过了,但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充电速度确实够快而且体验好,这些要承认;理想汽车确实是“抄作业”抄明白了,但两年3000座的力度属实有点慢,算是抄了个90分吧。目前留给理想汽车的两个问题,普及率后期能不能调整到更大的范围?充电站智能化到底怎么应用,才能显得不鸡肋?

2023-04-19

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