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蚌埠人买车花了75亿

全球缺芯,产能受限。缺芯问题波及汽车终端供应并引发售价变动,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消费者购车的热情。

【最蚌埠】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居民在车市中的消费额累计超过75.01亿元,大家在本市一共买了53249辆机动车。

前三季度全球缺芯

但车市不减消费热情

全市买了5万多辆车

花了75亿元

新增9049辆,是去年消费量的1.4倍

市税务局货劳科工作人员薛瑞介绍,截止到9月底,全市累计申报缴纳车购税的新车共53249辆,与去年同比增加4416,增长9.04%。申报车辆价格合计75.01亿,税款合计6.96亿元,减免税款5360.91万元。

根据统计,截止到9月底我市申报缴纳车购税的轿车累计9049辆,车辆购置税10524.64万元。而去年同期申报车辆为6523辆,车辆购置税7357.17万元,同比增加38.72%、 43.05%。“从今年的消费数据来看,虽然全球缺芯片,多家车企缺货,很多零售终端取消了购车优惠,变相提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热情。”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从数据来看,截止到9月底老百姓购买家用轿车的数量几乎是去年的1.4倍,一方面有去年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今年消费者在车市中投入的海量消费热情。

消费升级势头不减

市税务部门统计,今年截止到9月底,我市申报缴纳车购税的轿车共9049辆,其中售价10万元以下的占4231辆,占比46.76%;10-15万元3175辆占比35.09%;15-20万元839辆占比9.27%;20-30万元546辆占比6.03%;30-50万元244辆占比2.7%;50-100万元14辆,占比0.15%。

按照总消费车辆辆数和车辆消费总额来算,53249辆机动车的消费总额75.01亿元,平均每辆车的车价已经达到14.08万元。这意味着,买辆价格15万左右的车子,目前在我市只能达到平均消费水准。

“虽然提车周期变长、不少品牌的车子还在涨价,但从数量的占比来看,汽车消费升级的势头不减。”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了另一份数字,在今年截止到9月底,我市申报缴纳车购税的所有车辆中,10万元以下的车辆增长1022辆,增幅31.85%;10-15万元增长959辆,增幅43.28%;15-20万元增长237辆,增幅39.37%;20-30万元增长225辆,增幅70.09%;30-50万元增长76辆,增幅45.24%;50-100万元增长7辆,增幅100%。显然,车辆档次越高增幅越大。

新能源车优势叠加,受市场青睐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政策最早从2014年9月开始执行,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一直是稳步增长。今年截止到9月底,我市共有1353辆新能源车办理纳税上牌,减免税款1319.72万元,申报车辆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069辆,涨幅达376.4%。

据介绍,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具体车型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购置时间为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有效凭证)上注明的日期。

根据税务部门的统计显示,在新能源车合资品牌中,我市消费者最青睐的还是特斯拉,今年上半年,本地消费特斯拉81辆,其次就是宝马29辆,随后的品牌还有威尔马斯特、大众、奥迪、东风日产等。

新能源车国产品牌中,人气最高的是五菱,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达到393辆,其次是比亚迪183辆、奇瑞165辆、长城98辆,之后还有长安、欧拉、东风、零跑、几何等品牌。

“今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车子不够卖,去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在蚌埠的市场渗透率还是1-2%,今年10月,已经达到10%了。”蚌埠小鹏汽车吾悦广场体验中心店店长姚洁说,今年明显可以感觉到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势头迅猛,多个新能源车的品牌经销商都是手握订单提不到车。如果不是受限于芯片紧张,产能有限,今年的销售报表可能更好看。

姚洁说,因为有各种税费政策的支持,再加上环保理念的推广和今年原油价格飞涨,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优势越发明显,很多车主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车。

缺芯改变了整个行业轨迹

全球缺芯,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价格普涨。以宝马为例,从去年开始,它已经发起了多次“简配加价”,但结果却是依然一车难求,经销商依然缺车,真的不愁卖。

“芯片短缺这个客观因素,让往年临近年底的价格战基本都销声匿迹了。车主买车可能成本要略提高一点,但也让车企、经销商认识到,不用那么内卷,残酷的价格战未必是最优解。”蚌埠宝利丰4S店市场经理陈丽告诉记者,疯狂内卷的结果,其实就是车企苦不堪言,消费者也未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每年的下半年,尤其是“金九银十”,就是各大车企“决战”的时刻。提升销量最直观的方式,首先就是降价,一款普通的A级车优惠四五万稀松平常。

而车企自然要通过其他方面“找补”回来,只能“降成本”。这就引发了另一种“恶性循环”,越能减配的企业,控制成本能力越强,就越能“杀价”,销量也越高,这样一来车的品质就很难把控了。

今年好了,各大车企普遍缺芯,没有“金九银十”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渠道终于不用再“卷”得那么厉害了,车企能对产品的品质有更多的掌控,也能够好好规划一下,未来到底哪条路才是合适的。

记者:陈瑶

编辑:李博 孟天舒(实习)

2021-11-16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