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深蓝,凭什么实力破界?

规模经济是汽车企业之间竞争的底层逻辑之一。从福特开创流水线式生产方式到特斯拉不断调整市场策略,虽然两个汽车企业被视为跨越了两个汽车时代,但是在对规模的理解上基本一致。为此,除了追求单一产品的最大销量之外,多产品类型、多技术路线等措施是构建完整产品谱系的有效方式。

以中国市场为例,在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中,奇瑞、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都曾一时独领风骚,均没有长期稳定在自主销量冠军的位置上。在单一的技术路线下,企业之间的角逐在于产品。电气化技术的到来,让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复杂。一旦“点错科技树”,即选错技术路线,企业可能万劫不复或很难在短期内跟上领先者的步伐。另外,在能源安全和使用环境多样性的约束下,同时布局多技术路线成为成熟企业的共识和布局。

相较于以往,这场技术变革背后的竞争逻辑是“只有不输,才能全赢”,只有“全面布局、重点突破”才能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01 多技术路线是成熟企业的共识

电气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数年,但从全球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上看,这场变革并非与燃油车时代相同的单一路线。2014年至今,包含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和油电混动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增加,改变了燃油车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2年上半年,全球汽车市场,燃油车市场份额从97.9%下降到84.5%,纯电动从0.2%上升到8.1%,插电式混动从0.1%上升到2.8%,油电混合动力从1.8%上升到4.6%。受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规模和同比增速增长明显,但是其他能源形式的产品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依然具有强劲的增长动力。

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包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2022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达到22%,是全球11%的两倍。

不仅如此,技术路线的百花齐放局面正在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今年前十个月的上险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各能源形式占比,燃油类为71%、纯电动为19%、插电式混合动力为6%、油电混合动力为4%。一方面,燃油类占比不断下降,其他能源形式占比不断提高。这个趋势与多个汽车企业纷纷表示未来将停产传统燃油车的战略部署节奏一致;另一方面,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燃料电池销量为132辆,占比虽小,但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类似纯电动汽车发展早期。

这一点,从丰田、现代、宝马等汽车企业的战略部署上也能略窥一二。

在全球氢燃料电池市场,丰田和现代被提及较多,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不断发力。丰田对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2014年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型Mirai(配置|询价),在2020年推出第二代Mirai。同样,现代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也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2013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ix35 FECV。另外,在广州,现代还投资建设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工厂、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是中国首家大型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专用工厂。

相较于丰田和现代,宝马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布局要更早一些。1978年,宝马将超绝缘低温储氢罐放在搭载3.5L发动机的5系上,打造出一款双燃料动力系统的车型,即520h。2005年,宝马旗下首款可量产氢燃料汽车Hydrogen 7问世。2022年,宝马旗下的氢燃料汽车iX5 Hydrogen将于年内投产。

继动力电池之后,氢燃料电池成为丰富新能源汽车市场能源形式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宝马董事长Oliver Zipse判断:“在已经持续了大约十年并迅速扩大规模的电动汽车之后,下一个趋势将是氢能。”

02“一全四高” 塑造长安深蓝的技术堡垒

始于时,兴于势,谋于世,每次产业升级都必然伴随打破行业常规,并做到技术突破,深耕汽车领域多年的长安汽车明白这个道理。面对挑剔的中国新能源车用户,长安汽车尊重技术突破、尊重用户体验、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力争在这新兴广袤但又充满残酷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打造世界一线主流电动车中国品牌”是长安深蓝品牌初心。在新能源市场度过从0到1的发展后,用户对于产品的感知也从最初的设计、大屏、豪华配置等,逐渐回归到以三电系统为代表的电动车核心技术。此外,新能源发展至今呈现多种技术百花齐放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技术并行的时代,长安深蓝做好了多种技术路线储备。

基于此,长安汽车以数字纯电产品定义,凝结超集电驱与后驱基因,用“一全四高” 徐徐拉开了长安汽车征战新能源市场的大幕。具体来看,“一全”代表长安汽车的“全电数字平台”,是对EPA1平台的精确描述,也是产品发展的基础所在,兼容氢电、纯电、混电、换电四种模式,同时将驾驶、座舱、车控、生态进行数字化。“四高”意为高效率、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一全四高”的全方位突破,诞生了“全电数字轿跑”长安深蓝SL03(配置|询价)。

长安深蓝在11月30日发布了长安原力技术——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电驱,是对于高效率平台的具象表达。原力技术的特点可以用“181+95%+1200+-30”这串数字表达,即超181项专利技术、95%行业最高效率电驱总成、1200km超长续航、-30°C行业首发低温脉冲加热技术。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邓承浩认为,纯电动是长期主义,电力驱动是长安深蓝的最终的目标。但在电池技术与运营模式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更趋向于纯电动小型化、城市化,增程覆盖长途通勤、满足大车需求。

首先来看原力智能增程,其实早在行业内增程式动力普及前许多年,长安汽车便开始了技术储备,依托在EV、PHEV技术路线上积累的经验,于2018年重启了增程技术研发,在长安深蓝SL03增程版上,我们能看到高效全能增程器、无感NVH技术、智慧能量管理策略等全新技术加持。

“小体积,大功率”的高效增程器,发电机最高效率96%,CLTC工况下,可实现1L油发电约3.3度;在馈电状态下,依然低至4.5L/100km的油耗,达到行业同级领先水平,基本与HEV车型油耗一致,且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和顺畅的纯电动输出体验。

NVH也是增程式车型用户非常关注的一点,此前市售的增程式车型为了节约成本,有的采用三缸增程器,尤其是在高速、馈电环境下增程器的噪声较大,影响了驾乘感受。而长安深蓝采用了基于啸叫变频主动控制的“无感NVH”技术后,无论高速还是低速,在行车中增程器都可实现无感启停、隐声运行。为了保障产品稳定性,原力智能增程系统经历了高寒高温高原全域百万公里验证,在CLTC工况下,纯电里程200km,增程模式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200km,可满足远途出行需求。

原力超集电驱也是长安原力技术的核心,是长安汽车创领行业电驱效率新高度的最新成果。在采用各种全新技术后,电驱系统最高效率能达到95%,比亚迪与华为的多合一集成电驱系统效率多在89%左右。通过8 层扁线绕组、转子双V拓扑构型、低电阻导线,自适应控制算法、低阻力拓扑结构等多重技术和结构上的优化,相对于之前主流的X合一电驱系统,不仅效率提升,其体积减少5%、重量降低10%、功率密度提升37%、噪声降低15%,拥有专利163项。

便于消费者们理解,电驱系统可以视作传统汽油车变速箱。汽油车的发动机输出功率需要通过变速器来传递到车轮,而变速器的换挡逻辑、平顺度,以及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驾驶体验,由此可见电机系统的重要性,对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与动力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当前市场中许多品牌为了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都在简单叠加电池包容量,对于成本和安全性都是负影响。长安深蓝这套电驱系统效率高、省电,性能突出,在同等续航参数下,无需让消费者承担增加电池的成本,减少购车花销,显然对于用户更友好。而且通过集成化能进一步提升平台生产效率,甚至可以通过多种动力构型分摊成本。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许多北方用户也开始选择纯电动车通勤,但冬季低温续航“打折”一直是行业所面临的难题。长安深蓝电驱系统采用了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通过电驱与电池之间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对电池内阻进行预热,相比行业普遍采用的金属膜加热或水加热等外部加热法,效率更高、更省电,且加热更均匀。在-30℃极端环境下,每分钟电池温度提升可达4℃,车辆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全面改善电车冬季用车困难。

从高效率这点我们能看出,长安深蓝跳脱出唯数据论之外,真正去解决用户痛点,将体验做到尽善尽美。

此外,长安深蓝是行业内首家提出动力系统电效率的品牌。简单说就是车型实际输出功率与充电消耗用电的比值,这个数值越高代表车辆的充电损耗,以及转化动力电池的电量时损耗越低,将充到车里的电,尽可能的用到驾驶当中。目前行业内的主流电效率在70%-75%,但长安深蓝可以达78%。

高性能方面,该平台下的车型以后驱版为主,支持双电机四驱拓展,未来如果有高性能车型的动力需求,可以采用前三合一电驱总成匹配后多合一电驱总成,形成前后双电机的电动四驱动力。此外,EPA1平台采用H臂多连杆独立悬架系统和全新的制动双冗余系统,搭配前后50:50的轴荷比,能够极大保证平台下车型的运动性。

高智能这点上,长安深蓝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集成超过1500个核心器件,同步通信速率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同时,由于EPA1平台导入了最新一代的域控电子电气架构,整车主要由车辆控制域、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组成。

座舱方面,深蓝SL03可以实现软硬件解耦,全车OTA的升级时间也缩短到3分钟以内,还能为用户来更精准的远程诊断、更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及更准确的里程计算服务。

好处简单说就是能够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升级来完善优化车辆的使用或驾驶感受,也能在软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硬件更换来提升性能。软硬件解耦研发是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是能够适应迭代开发,并能保持整车持续进化,用户手里的车辆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程而变得落伍。

进入智能电动时代,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正是智能化水平。在这方面,长安深蓝SL03搭载了十余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拥有6颗超声波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6颗高性能摄像头等15个传感部件,高冗余的硬件也进一步提升整车的性能。

在“四高”中,最重要的特点莫过于高安全性,从推广新能源车至今,仍有许多用户不愿意选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电池与整车安全。据相关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发生约3,000起。随着保有量的迅速增长,自燃、起火事故频发,引起了大家对新一代产品安全方面的关注。

当我们提到电池安全,首先想到的就是对于电芯质量的把控,长安深蓝依托强大的供应链背景,电芯选择国际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从基础得到了保障。中国汽研针对长安深蓝在电池安全层面进行了21项测试,温度循环试验、机械安全实验、热失控实验、碰撞和浸水实验等测试时,长安深蓝均远超国标,而在整车层级底部碰撞安全试验中的正面刮底、后部刮底、托底、涉水行驶、IPX8+X9防水检测这些“超纲”测试中,长安深蓝SL03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为了电池安全,各个车企可谓绞尽脑汁,无论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亦或是岚图的琥珀电池,都在努力解决电池爆炸或热失控等难题。但长安深蓝除了被动安全外,还研发了iBC 数字电池管家技术,通过创新的安全预警防护模式来避免电池包热失控的发生,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iBC 数字电池管家采用行业创新的车+云BMS双重监控等技术,基于海量数据来构建事故特征参数,让系统模拟掌握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的规律并生成模型,来及时预测车辆的电池热失控风险并发出预警。

电池温控管理方面,长安深蓝采用航天级全电池隔热技术、醇冷高效散热、瞬态泄压技术、超压密封控制、全域防短路技术、定向感压排温和全时感温报警等技术,可以全方位的为电池守卫护航,保证用户的出行安全,进一步降低电芯和电池总成热失控概率,即使出现极端的电芯热失控情况下,也能有效规避整包热失控。

假如说车型的电池或电芯收到了损伤,那么内阻、电压等参数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车辆的损伤随着时间增加,且车主不容易发现。此时,大数据会通过这些数值的异常去提前预判车辆电池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预警,从源头解决用户核心痛点。

结语:

新势力努力塑造全新规则,传统势力破釜沉舟加速转型,一时间行业内形成百家争鸣的态势。以长安深蓝为代表了传统车企背后的技术含量优势性,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长而突显,加之老牌企业对于市场以及消费者使用痛点的理解,正以技术赋能为核心,努力推动新能源行业朝向高质量发展。

长安深蓝深知要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以技术为轴心,向外重新定义汽车,以此在“内卷”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获得机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说:“无论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还是在新兴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不再是旁观者或者简单的跟随者,而是已经成为并跑者甚至引领者。”那道属于长安的深蓝之光,正变得夺目耀眼起来。

2022-12-09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