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车企销量都破三百万了,但几乎看不见他家的充电桩?

作者:乌托之栖

写作前提:本文章所提内容及商品均为互联网整理收集,作者对文章的内容、陈述、观点说明保持中立,不对所述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提供任何保证,仅供读者参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本作者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新能源汽车不可避免的续航焦虑,只能用密集的充电桩及充电速度来解决。

对于新能源汽车,自建充电桩的好处也非常多,例如能减少车主对充电不方便的焦虑,也能提升品牌形象、更好的寻求融资发展等。例如在造车新势力的赛道上,蔚小理也都在极力自建自家的充电桩。

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很多品牌就如昙花一现,让他们在花巨资去自建充电桩,确实是不太实际。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充电桩几乎没见到,但是车却卖的非常好。例如比亚迪,比亚迪似乎也向造车新势力证明了,车卖的好不好,与自建充电桩没有啥关系。

  • 问:找不到充电桩、续航焦虑、充电时间长,这些痛点是很多纯电车主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间接的影响了很多潜在车主购买纯电车型。有如此多的问题摆在面前,比亚迪却为何却始终没有自建充电桩呢?

  • 答:自建充电桩由于成本较高,盈利周期很难预计,存在较大风险。而比亚迪除了新能源汽车,还有电池、芯片业务,这些业务方面的利润更高,所以对于很难盈利的充电桩,比亚迪自然是暂时没有规划。

不建充电桩的理由

比亚迪虽然有自建公共充电桩,但是却并非只面向个人,而是面向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在路上几乎看不到面向个人的充电桩。

而此可以看出,比亚迪并不是没有能力建设公共充电桩,而是缺少动力去自建公共充电桩。

  • 首先是公共充电桩盈利周期难预计,存在较大风险

在充电桩的管理中,一般的成本回收平均就要5年左右。例如比亚迪总部所在的深圳公共充电桩,虽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但是场地建设、人工运营成本高。而各大第三方充电桩的价格战也时起彼伏,导致了充电桩的成本回收周期长。

而作为公共充电的第一阶梯企业:特来电,也是无法避免盈利周期难预计的尴尬局面。据特来电的财报显示,特来电在2022年上半年,充电量超过26亿度,增长40%,市场占有率为30%,但是2019年至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69亿元和-1.35亿元。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曾公开表示,亏损主要原因是充电桩需要提前投资布局,等车来充电,设备利用率低。

而造车新势力的小鹏也表示,自建充电桩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便于为车主提供更方便的充电体验,而这个充电桩的初期是不具备盈利能力的,甚至是面临着亏损。

  • 其次是行业设施的完善布局

中国充电联盟有数据表示,目前的新能源充电桩是完全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仅在2022年1月—9月,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就增加了187.1万台,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456.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4,充电基础设施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作为新能源车主,可能关心的不一定是充电桩品牌,更多的是在于充电桩的数量及使用兼容程度。而第三方的充电桩却存在快充不兼容、充电桩损坏、数据管理错误等。虽然拥有众多的第三方充电桩,但是当面临着这些充电问题,车主还是希望能车企能自建充电桩并管理。

车企业务布局不同,第三方充电桩仍是主力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期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焦虑主要集中在里程焦虑,而随着时间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焦虑也转变为充电焦虑。

前期的里程焦虑,如今被电池续航提升,混动车型的推出改变了人们的焦虑。而当前的充电焦虑,则是考虑如何更快充电、更方便的充电、这样才能改变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固有印象。

在目前的充电桩行业上,入局者也非常多,有特斯拉、蔚小理这样的自建充电桩,也有特来电、国家电网这样的第三方充电桩。对于自建充电桩,车企之间虽有不同的考虑,但共性都是为了销量。

例如蔚来,自建充电桩则是为了提升服务品质。而特斯拉则是无奈,因为市面上的充电桩并不能满足其快充的功率。而小鹏则是为了完善整个用车体验。

  • 虽然车企都在自建充电桩,但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第三方的充电桩才是主力。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联盟内共上报公共充电桩163.6万根,其中快充桩(直流充电桩)70.4万根。具体而言,top5运营商特来电(19.27万根)、星星充电(9.6万根)、云快充(8.9万根)、国家电网(8.9万根)、小桔充电(8.1万根)已经占公共快充桩总数的近8成。

目前公共充电桩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整体数量多,但区域分配不均。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时,企业都会去抢占市场资源优质的地方,但是充电桩的属性更像是基础设施,在高速公路、景区、村镇这些地方同样需要布局,但是这些地方设计充电桩,对于盈利和管理都面临重大挑战。

  • 快充桩较少,要实现像加油一样,随加随走,还有一定的差距。

说个简单的例子,如你的手机支持快充功能,但是要配备专用的充电器与充电线。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快充,对车型和充电桩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当车企推出更快的充电技术时,而市面上的充电桩却无法更新。自建充电桩就成了车企的选择,当初的特斯拉自建充电桩就是一个例证。

在一些车企看来,如果这样的未来暂时等不到,那自己就先走过去。眼下的比亚迪尽管未有大规模自建公共快充的明确动作,但信号似乎已经释放了——今年3月,比亚迪与壳牌签署协议,将率先布局中国和欧洲的充电网络,预计将在深圳运营一万多个电动汽车充电终端,并有计划在未来扩展到其他城市。

2022-12-01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