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需要高速增长,关键在于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但实在是太难了

前不久,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其中关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同时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突破关键技术。

为何EV增长不如PHEV?

当前,拥有强劲上升势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值得关注。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销量达到了71.4万辆,同比增长81.7%,市场占有率达到28.5%。

但是,如果从动力种类的区分来看,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似乎更受消费者青睐。纯电动车型在10月共售出54.1万辆,同比增长66.6%;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则售出17.2万辆,增幅高达150%;至于燃料电池车型,由于基数较小,即使拥有达到540%的巨大增幅,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普及,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十月份,PHEV热门车型比亚迪宋PLUS DM-i(配置|询价)以50072的销量,霸榜新能源汽车销量榜。

由此看来,曾经作为新能源汽车绝对主流的纯电动车型,其地位正在被高歌猛进的插电式混动车型逐渐蚕食,这就难怪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突破关键技术。

EV亟待普及快速补能技术

对比纯电动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种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能充电,后者则能够既能用电又可烧油。因此,我们编辑部不止一次提出,受制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充电慢、充电不方便等,纯电动汽车只适合短途通勤代步,长途出行依旧需要能烧油的车型,换而言之,纯电动车型的出行自由度严重受限。

受充电、续航里程等因素影响,纯电动汽车的出行自由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并非耸人听闻,我们曾多次进行过对比实测,如果仅仅是数十公里乃至200公里出行半径——纯电动车型能够不需要在出行往返途中补能,那么出行成本、出行体验,纯电动车型的优势相当明显。然而,只要往返里程超出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上限,那么,纯电动车型在出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续航焦虑,而能够烧油的车型,出行体验并无不佳。

既能用电,又能烧油的PHEV车型,更受当前消费者青睐。

“难产”的新型电池

因此,快速补能或许是新能源汽车最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然而,限制实现快速补能的技术短板,在于电池,而这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据外媒报道,电池专业厂商StoreDot表示,固态电池大量普及还需要10年的时间。之前,能够实现超快速充电、能量密度高、耐候性强的固态电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吹捧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解决纯电动汽车补能问题的理想方案,现在它竟然难产了。

固态电池的难产并非偶然,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来,在实验室里诞生了许多性能突出的新型电池,但时至今日,均无法应用在量产车型上。

例如前些年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石墨烯电池。按照当时的说法,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345W·h/kg,远高于目前三元锂电池的200W·h/kg以及磷酸铁锂电池的110W·h/kg。不仅能量密度高,石墨烯电池还号称支持高倍率充电,能够做到充电8分钟,续航1000kg,且不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这种电池还能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自燃。无奈的是,如此优秀的电池,至今也仅能够出现在实验室中,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很期待它的量产。

被看作是纯电动汽车的“救命稻草“,””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石墨烯电池,至今仍未量产。

其实继石墨烯电池之后,新型动力电池成了不少科研团队竞相研发的项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研团队联合科技公司EC Power此前也对外宣布,已经在动力电池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明了高比能的新型电池——SEB电池。而该团队依据这种新型电池的特性,还提出了“钝化电池”和“加热使用”的全新理念,旨在通过超稳定材料来制作电池再结合加热使用,从而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性、耐候性和耐久性。同样让人惋惜的是,这款电池至今未能走出实验室。

能让动力电池安全性拉满的SEB电池,同样未能实现量产。

除了外国实验室的新型电池,国内的团队同样在拼命研发。例如广汽集团在2021年初就对外透露,在石墨烯电池以及硅负极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方阿敏取得进展。其中石墨烯电池拥有超高性能——具备6C快充能力,生产成本降低90%;而海绵硅负极电池则拥有超高的能量密度比——280W·h/kg,可使车辆续航里程突破1000km。然而,上述两款电池仅有海绵硅负极电池实现了量产,被装载在售价高达46.96万元的AION LX(配置|询价) Plus千里版上,注定与大多数消费者无缘。

搭载了新型海绵硅负极电池,续航里程高达1008km的AION LX Plus千里版,售价高达46.96万元。

电池技术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纵观历史,一款新型材料的发现,往往具有偶然性,我们只能等待能够让电池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新型材料,尽快被找到,而且它还得是廉价的。否则,真的就如许多公司和机构说的那样,在未来短时间内,能实现快速补能、续航里程充足、拥有安全的电气性能的新能源汽车,并不会到来。(文|波子)

2022-11-30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