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迷信”特斯拉,智驾安全还得看埃安

上周,埃安发布了全新一代AEP 3.0纯电平台,针对车身结构、轻量化、能耗、低温续航等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平台除了将实现“赛道级后驱驾控”和“超跑级电驱技术”外,拥有的“黑科技”AICS智能底盘系统更带来了转向精度的直线飙升。

不得不说,埃安的技术实力有目共睹。事实上,作为国内首家掌握EV和ICV全栈自研能力的新能源车企,埃安始终以解决用户痛点为出发点,背靠广汽集团全球化体系资源优势,将10余年的研发经验转化为了技术储备。

而实力雄厚必然能赢得资本青睐,在近期埃安的A轮融资中,就出现了被全行业抢投的现象。逆势超募单轮融资约183亿(超募33亿)、投后估值超千亿,引发行业关注。

就在11月8日,埃安再次登上行业热搜,发布了全新一代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通过航天技术的加持,对智驾安全进行了全面升级,对新一代智能纯电车的智驾安全问题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真正解决了用户对智能驾驶“敢装不敢用”的痛点难题。

航天技术加持,智驾安全超越特斯拉

随着智能电动车的快速崛起,智能驾驶成为了其中的一大卖点,更成为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重点。然而,智能驾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尤其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派,已经在国内外发生了不少安全问题。

这也让不少人对智能驾驶失去了信心和信赖,尤其在造车新势力中,智能驾驶更像是“噱头”般的存在。

事实上,在行业内,智能驾驶存在多种技术路线,除了提到的特斯拉等纯视觉流派外,另一大阵营采用的则是多融合感知方案。

那纯视觉方案和多融合感知方案,哪一种对于智驾安全更有利呢?

上面已经提到,特斯拉通过遍布车身的摄像头实现智能驾驶已经出现了多起安全事故。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摄像头好比人的眼睛,在恶劣天气、夜间行车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很多干扰视线的障碍,因而容易出现错误识别,导致事故。

也就是说,靠纯视觉的智驾方案并不能做到百分百准确,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的智能驾驶事故频发的原因所在。

而智能驾驶的目的,无疑就是通过智能科技代替人类驾驶,而安全依旧是驾驶层面的重中之重。所以,无法做到百分百正确识别的纯视觉方案,显然就无法做到百分百智驾安全。

相比之下,多融合感知方案则能解决纯视觉方案的诸多弊端。通过多种识别系统,能够为智能汽车带来多重智能驾驶安全保障,也就进一步提升了智驾安全性。

而埃安星灵架构的关键,就在于智驾安全。

该架构除了提供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感知元件外,更首创融合了风云三号红外遥感技术及3颗第二代可变焦激光雷达在内的39个感知传感器。

先来说说红外遥感技术。该技术普遍应用于航天、军事等领域,优势就在于能够穿透大气层,进行星际级遥感探测。而用在智能驾驶上,可通过生命体热辐射成像,不受恶劣天气影响,在夜晚会车等强弱光交替、眩光等场景仍能清晰成像,进行准确识别。

而搭载的3颗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更是在智能变频刷新帧率、响应速度、智能调控分辨率上相比第一代提升不少,因而能够提前感知危险,让智驾更安全。

更厉害之处,就在于,星灵架构还融入了尖端航天科技,创新应用了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技术,结合高精地图和惯导单元,实现全域厘米级的车辆定位。

基于如此强大的多融合感知系统,星灵架构的精度和识别度均得到了大幅提升,真正做到了无惧恶劣天气、“鬼探头”等情况,很好地解决了纯视觉方案的各种弊端。

虽然我们都知道特斯拉的最大卖点就是智能驾驶,不过采用低成本的纯视觉方案,显然无法在安全方面与多融合感知方案相比。

不过,多融合感知系统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每个感知硬件之间不可能完全同步,存在着毫秒级的时间差,这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来说,也会带来识别上的偏差。

那么,埃安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自研自产、开放合作双轨并行

为了与强大的硬件进行更好地匹配,这就需要同样强大的感知软件算法。

埃安为此组建了一个实力雄厚的软件开发团队,打造出了自研的ADiGO PILOT数据闭环平台,并且通过全栈自研的软件算法,解决了以上问题。

埃安拥有一支有着多达10余名领军人才为首的ICV全栈自研团队,团队人员超2000人,超过了半数研发团队人数,其中,在阿里、百度、华为任职10年以上人员都占到了近10%。

有了这样一支软件开发经验充足、具备多位行业领军人才的软件开发团队,埃安在软件算法全栈自研方面的实力显然毋庸置疑,也为打造出ADiGO PILOT数据闭环平台提供了基础保障。

而通过对上千万张场景图片进行感知训练及仿真验证,并结合超百万公里的实车验证,不断循环迭代,结合全栈自研的算法,最终修正了硬件造成的感知场景偏差。

可以说,通过这个ADiGO PILOT数据仿真平台,通过真实采集的测试数据以及模拟出来的验证方式,解决了多融合感知硬件之间不同步的问题,才得以让埃安的这套多融合感知系统无惧任何场景。

在坚持科技自研的同时,埃安也积极与行业开放合作,比如与科大讯飞合资成立了星河智联公司,专注智能座舱开发;与中芯、粤芯、地平线、禾多等半导体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也就是说,埃安采用自研和合作双轨并行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技术的持续积累,而且还能够汲取合作方的优势,实现更快速的技术迭代和升级。

当然,合作来自于对方对埃安技术实力的认可,也正因如此,在近期的A轮融资中,就有来自电池供应链、半导体、车路协同、能源生态、资产投行等上下游协同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埃安还联合中国航天,成立了昊铂科研实验室。基于新型电池开发、空气动力学设计、电机驱动技术、AI控制技术、新型材料研发、卫星遥感技术等领域共同研究开发,而这些技术在未来,不仅会应用在航天相关领域,也将运用于埃安的Hyper系列车型上。

今年9月,埃安发布全新品牌标志“AI神箭”,并推出全新品牌Hyper昊铂以及旗下首款车型Hyper SSR。

按照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的话,“Hyper SSR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智造,是100%中国超跑。在Hyper SSR的研发过程中,埃安在一系列尖端技术和制造工艺上都有重大突破。它的出现,推动中国汽车研发和制造工艺上升到新的高度,也制订了未来中国市场超跑开发的标准。”

埃安和中国航天强强联手,都将推动双方在各自领域达到新高度。而这无疑也是开放合作的经典案例,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两大技术助力“弯道超车”

如今,在智能电动化的赛道上,埃安拥有了全新一代AEP 3.0纯电平台以及星灵电子电气架构两大利器,在自研自产、开放合作双轨并行的方式,埃安在底层技术上突飞猛进,实现了科技引领。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前段时间发布的Hyper SSR纯电超跑。这款超跑将会是中国首款量产超跑,因为它不仅在亮相后便开启了预售,而且明年10月就会开启交付。

而它的性能更是极致,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快”。Hyper SSR搭载了双电机四驱系统,并首次采用了两挡四合一驱动电机,辅以高铁同款的900V碳化硅功率输出芯片,最大功率高达1225Ps,轮上峰值扭矩更达到了惊人的12000Nm,Hyper SSR零百加速2.3秒,Hyper SSR Ultimate赛道版零百加速更快至1.9秒。

如此强悍的性能,Hyper SSR可轻松超越一众燃油超跑,即便放在电动汽车领域,那也是顶流般的存在。

事实上,AEP 3.0纯电平台在技术角度上已经领先行业一代半。同时,它在借鉴超跑低重心、轻量化车身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独有的AICS智能底盘系统,还实现了更好的操控以及制动能力。

而作为智能汽车的“灵魂”,电子电气架构决定了智能化的水平。星灵架构摒弃了过去的分布式架构体系,全面采用了集中式布局,在传输效率、算力、线束布局等方面更具优势,从而让智驾安全更有保障。

可以看到,AEP 3.0、星灵架构成就了埃安领先行业的实力。而这种从底层技术上实现的突破,才是未来智能电动时代行业不得不去考虑的方向。

也正因如此,我们能够从Hyper SSR上看到领先行业的动力性能,才能看到超越特斯拉等新势力的驾控安全,真正做到了“弯道超车”,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中具备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内燃机技术相比国外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想要超越国外,让中国的汽车技术走在世界前茅,就必须另辟蹊径。而今,汽车行业大变革带来了机遇,埃安具备前瞻思维,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涉足电动、智能等领域,多年的专研最终转化为了丰厚的技术储备,才最终带来了Hyper SSR这样的顶尖电动超跑。

试想一下,且不说30年前,就拿10年前来说,谁敢想象这一幕会在今天发生!

一直以来,埃安始终围绕消费者痛点出发,已解决了安全、快充、长续航等问题,推出了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和海绵硅负极片电池等突破性技术。如今,有了AEP 3.0和星灵架构,埃安的智能化更达行业顶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埃安在前不久发布的10月销量数据显示,其单月销量为30063辆,同比增长149%,这也是埃安继9月份以来第二个月实现销量超过三万。今年1-10月,埃安销量达到了212384辆,20万的年度销量目标,已提前两个月完成。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新技术加持的新车到来,埃安也将朝着更高的销量目标进发,同时也将为用户带来更高价值的产品体验。

2022-11-15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