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月销破20万的同时,比亚迪还做了一件事,给出海加了地板油

不知不觉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从PC配件出口,到电脑整机代工出口,到液晶电视等家电出海,到智能手机出海,以及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出海。

这里,评价君用了两个词,一个出口,一个出海。出口相对容易,可能是加工,代工,贴牌等等,而出海则要难上很多,因为出海代表着一个中国企业,用中国品牌,中国产品去征战海外。而现在,正有这么一个品牌,用着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最近几个月开启了疾速出海之旅,让人惊讶。

这个品牌就是比亚迪,让我们看看其全球速度:

10月18日,比亚迪与巴西汽车金融行业的领导者Santander银行正式达成汽车金融战略性合作;

10月17日,比亚迪携唐、汉、元PLUS(配置|询价)(当地车型名为BYD ATTO 3)三款电动车型亮相巴黎车展

10月16日,比亚迪携手当地经销商伙伴MSM集团公司,在蒙古国上市元PLUS;

10月11日,比亚迪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印度乘用车市场,并发布了第一款高端纯电SUV元PLUS;

10月10日,比亚迪携手当地合作伙伴MOK在老挝举办元PLUS上市发布会……

也就是说,还不用一个月,我们就可能看到比亚迪在海外各地的上市动作,不可谓不多。据悉,比亚迪的新车已经在南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西欧、北欧、大洋洲等众多市场遍地开花。

直到此时,很多人才明白,比亚迪的实力,中国新能源车的实力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充满活力。实际上,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当国人流行用一款国货时候,是一个评价体系,当外国人流行用一款国货时候,又是另一个评价体系。那么,在当下的出海节奏下,我们不妨对比亚迪,对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做一次再评估。

首先,我们意识到比亚迪能在国内击败全球品牌并非偶然。在9月比亚迪国内月销量突破20万,击败了众多合资品牌,实际上已经是在hard模式下完成了挑战。在中国能击败对手的话,在全球实际上都是有能力挑战对手的。

其次,我们明白了中国新能源车技术的优势之大,是可以在全球市场给用户以足够的惊喜的。比亚迪为欧洲用户准备了汉,唐和ATTO 3(元Plus),在日本则是ATTO 3、海豹(配置|询价)和海豚(配置|询价),而很多地区只用了元Plus,就已经显得相当华丽了。在很多市场看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积累的技术优势,是相当了不起的。

第三,我们也能明白,比亚迪的目标确实并不只是国内市场,而是全球市场。目前比亚迪有多种全球合作伙伴,覆盖多个维度。

比如有基础服务领域的,例如壳牌。比亚迪在3月与壳牌集团成功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及股权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能源转型。而在10月17日比亚迪携三车亮相巴黎车展之际,作为比亚迪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壳牌和比亚迪也一起宣布,将向比亚迪车主开放欧洲境内约30万个壳牌充电桩使用权。

有汽车租赁公司、出租车运营商领域的,例如SIXT。10月4日,比亚迪宣布与全球领先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合作协议,为欧洲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共同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电动化转型。根据双方协议,SIXT将在未来6年内向比亚迪采购至少10万台新能源车。车辆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第一阶段合作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荷兰。

此外,合作伙伴中也有众多的各国汽车经销商。同时,还有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9月8日,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正式在泰国落地,预计2024年运营年产15万辆。

第四,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借着新能源乘用车,中国制造确实已经升级了。

在比亚迪的新车上,不仅汇集了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创造的最新技术,还有百万产业工人的技艺展现,以及中国的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化工材料,甚至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的新技术。

有人说,比亚迪这是要走德国车企、日系车企的老路,开启全球推进了。确实,路都是一步步走的,但新一代车企发展之路并不是对原有车企的简单重复。因为对于比亚迪来说,其全球拓展不仅与中国智造的发展相同步,还与全球碳中和的产业演进相同步,与AI人工智能发展的节奏相同步,与中国开放互惠的全球贸易节奏相同步。

这样叠BUFF的竞争力,是以往德系、日系汽车品牌所没有的。这么看,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未来还是很可以期待一下的。

2022-10-24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