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等新势力高调进军欧洲市场,自主品牌弯道超车正在提速?

前些天,蔚来举办的NIO Berlin 2022发布会,在国内汽车圈引发了强烈关注。其实进军欧洲市场,已经是近两三年来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共识。

名爵在2019年初步打开欧洲大门;极星在2020年进军欧洲市场;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配置|询价)也在2020年以Nikrob EV的新名称远赴欧洲;威马EX5(配置|询价)在2020年与Uber达成协议,出口欧洲十余国;小鹏在2021年也杀进了欧洲腹地……

虽然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常规布局,但是作为国内新势力一线品牌,蔚来汽车这一举动,还是格外受瞩目。

在我们印象中,欧洲市场一直是个极为难攻的堡垒:美国车试图进入欧洲市场,但肌肉型、高排量的车型显然没有得到欧洲人的喜欢;中国品牌也尝试过许久,但我们一直在外盘旋,不得精髓。

那么,新势力们为什么都选择在这个节骨眼进军欧洲市场呢?

首先,欧洲市场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2021年在受到芯片短缺等因素制约下乘用车销量仍然超过了1100万辆。2022年1-8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783万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38.6%的份额,欧洲为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为27.2%。

在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欧洲市场电动车增长潜力巨大。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任何一家想要打造全球品牌的车企自然都不想错过。

第二,欧洲市场有着更为利好的环境,不像美国那样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征收高额税费。比如诸多新势力出海首站的挪威,截至2022年6月,中国品牌在挪威的电动车注册量占比是10.6%,意味着在挪威街头,平均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当然,出海欧洲其他地区必将遇到不同难题,但是新能源极高的普及率仍然十分利好。数据显示,以德国、法国、英国、挪威、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兰为主的欧洲八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21%。这意味着当地市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消费者更易于接受新能源车型,新势力们只要想着怎么卖好。

第三,进军欧洲走市场还会为“新势力”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欧洲是汽车工业腹地,对于想要打造全球品牌美誉度的车企来说,一旦拿下,就能顺流而下,对全球市场形成降维打击。同时,也能在资本市场获得青睐。

对于新势力们进军欧洲市场,网络上也不乏看衰的论调:国内没卖出几台车,就着急布局海外,迟早要凉!

当然这并非无稽之谈:一方面,许多造车新势力目前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有的车企亏损还在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包括蔚来汽车在内已经进入欧洲市场的新势力销量十分落寞,eu-evs数据显示,2021年,小鹏、蔚来在欧洲的交付量分别仅为438辆和200辆,仅占本身销售额的5‰和2‰。

尽管如此,但布局海外市场仍然要抢抓先机。

2021年,国内对欧洲出口的31万辆新能源汽车中,特斯拉共有16.3万台,占据了半壁江山。彼时,国内进入欧洲市场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多家,特斯拉之所以能够一马当先,与其2012年便布局欧洲市场带来的知名度不无关系。

如果说特斯拉名声太大没有可比性,那我们再看看国内其他品牌在欧洲销量的排名,第一和第二是吉利极星、上汽名爵,销量分别为14720辆和11821辆。这两个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可谓名不见经传,却能在欧洲成为销量排头兵,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布局较早。

总而言之,全球化大浪潮下,中国车企必须走出去,而且布局越早越有优势。

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过去我们在人力、环境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变弱,成本不断增加,过去靠性价比出口商品到全球的路子会越来越难走,所以必须转向打造全球品牌,更多地去输出品牌、设计以及服务。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想要打造一家全球知名的中国汽车品牌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随着市场格局的改变,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印象,汽车产业通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绕开传统技术壁垒向海外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大有可为。

2022-10-24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