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之下,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驱动拐点

本文转自:人民中国

“车是自动泊入的,不用下车就可在车内一键启动自助换电池。如果不排队的话,一般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真的非常便捷。”春节假期临近,在北京中石化朝英站蔚来第二代换电站,正在为自驾回山东老家做准备的蔚来ES6(配置|询价)新能源汽车车主马宵(31岁)分享了自己的使用感受。“新能源汽车的每次软件升级都能让人获得更加智能、舒适的驾驶体验,而且年保养费用低,性能方面也丝毫不比燃油车差。”说起自己的爱车,马宵很是满意。

回忆起自己的购车初衷,马宵继续说道:“我2017年左右开始考虑购车,但因为北京燃油车限购,迟迟没有取得购车资格。2019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观察,我决定换成购买新能源汽车。”

马宵购入的这辆蔚来ES6价格为41.8万元,在支付时享受了自动扣减3万元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10万元的五年分期免息优惠,以及ES6首任车主无里程和期限限制的终身免费换电服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新能源汽车真的实惠了。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实际驾驶之后,新能源汽车在辅助驾驶、座舱和网关方面的智能。而且现在充电桩、换电站的数量正逐渐增多,相信不久,汽车的续航也会更有保障。所以每次有朋友向我咨询买什么车,我都会推荐他买新能源汽车。”马宵毫不犹豫地说。

政策+技术,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马宵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说是很多新能源车主的代表。如今走在北京的路上,挂着绿色牌子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商场内也经常能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展厅,消费者们可以像逛手机店一样,更近距离地体验智能绿色出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两旺,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消费者质量满意度与燃油汽车持平,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多款车型月销过万。

专家预测,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中低收入群体经济状况好转、家庭第二辆车的增购需求以及中老年人代步需求的逐步释放,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以上,甚至有望突破600万辆。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飙升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业从2014年开始进入爆发期,2014年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此后,新能源汽车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侧重点从对新能源汽车的引导,逐渐转向聚焦汽车后市场、使用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新能源汽车”一词虽未被单独提及,但与其相关的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动力电池回收等均出现在报告中。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年累计建成充电桩93.6万个、充电站1.4万座、换电站725座,同比分别提升193%、90%、356%,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新能源汽车配套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在这样的政策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新能源汽车看作是“实惠+方便”的代名词。

从消费者需求端来看,除去政策原因,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的重要因素在于汽车本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大多数消费者在购车后逐渐发现,新能源汽车在加速性能、NVH、驾乘舒适性、能耗成本等方面均有优于传统燃油车的不错体验感,目前车载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算力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有效贯通,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新能源汽车迈入市场拉动新阶段

经过了过去几年的政策引导、科技先行,目前新能源汽车已逐步迈入市场拉动的新发展阶段,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在这当中,外有欧美日韩汽车巨头正加速电动化转型,特斯拉在中国引发新能源汽车热潮;内有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百度、小米、360等跨界军团的频出,这些都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现阶段,汽车产业正处在从传统车到智能网联汽车、从交通工具到出行服务、从单车智能到智慧城市大变革的拐点期,而软件定义汽车是互联网造车的强项,也是传统车企的软肋。以北汽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狐为例。2021年4月,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配置|询价)(HI版)发布。同年9月底,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分别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互补,将智能网联、5G通信等领域的尖端技术赋能于汽车制造,并实现合作产品在华为线上、线下渠道的品牌营销合作。对于今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指出,要鼓励主机厂和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跨行业的合作,聚焦软件和安全,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测试、验证、认证体系,提高技术能力。

“双碳”目标之下,新能源汽车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1%,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但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

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实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势在必行。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新能源汽车为作为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重要抓手纳入顶层设计,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业内人士认为,碳排放问题将不仅仅是环保达不达标的问题,还可能成为一个市场准入问题、一个新的门槛和壁垒,而这必将促使新能源车企从供应链重构、生产制造工艺优化和汽车低碳材料使用等多个维度开展相关工作。为稳定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产品安全监管,确保车辆质量和信息安全。同时,为使国产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深入走向全球市场,企业也应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与国际协同并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实际的碳排放政策标准。

文:金知晓

2022-01-28

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