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锻造长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转自:经济日报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65.3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从渗透率来看,由于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充电成本等问题,不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差异较大,全球范围内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受多重因素影响。

2023年3月,欧盟理事会批准一项法规,决定从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由于欧洲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面临研发投入大、利润率低等问题,近期欧盟可能考虑调整或暂停燃油车禁令。欧美知名车企纷纷推迟电动汽车发展进程,德国梅赛德斯—奔驰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下调了2030年产品规划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等多家欧美汽车企业也相继宣布,由于近期欧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企业利润下滑,将推迟部分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投资计划。综合考虑全球主要汽车集团的电动化战略和市场情况,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概率较预期放缓,同时,具有内燃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将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舒适的驾驶体验,同时可通过内燃机来弥补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还能实现优于传统燃油车的超低油耗,可规模化替代传统燃油车。因此,虽然欧洲推迟了电动化进程,但传统燃油车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将会从传统燃油车先过渡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随着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过渡到纯电动汽车。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迅速提升,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3年的30%,预计2030年或超5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核心技术、产业配套均实现国际领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格局重塑,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要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赢得更大发展空间,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依赖度较低,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油耗更低,有望成为未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通过应用超级混动技术,可以直接与国际汽车集团的燃油车同台竞争。在纯电动汽车方面,需持续关注动力电池成本控制、超快充技术、换电技术、固态电池技术等。

二是着力锻造长板,提前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一些地方相继开放指定区域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一批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大量研发测试验证,部分产品已具备一定的量产应用条件。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复杂、场景多元,需要实现人、车、路、云等多要素的融合交互,相关功能还处于快速发展、不断迭代的阶段。可考虑组建智能网联汽车专利池,主导制定国际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将产品优势升级为技术标准优势,依托移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吸引开发者、内容提供商、消费者共同构建高效融合的产业生态。

三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优化供应链布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不过,目前产业链布局和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参与国际竞争以出口为主。未来汽车产业全球化运营逐步转向在海外投资建厂,这就需要对接目标国的供应链,或者带本土供应链企业一同出海。相比整车出口,在海外投资建厂复杂度更高,需对目标国的产业基础、法律法规等方面加深了解。建议根据企业需求,建立海外服务中心、汽车行业协会等组织,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部长)

2024-05-04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