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官网财报中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财报观察 | 销量下滑,利润上升,长城是如何做到的?

2022年底,长城汽车宣布了一项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欧拉和沙龙、魏牌和坦克将采用双品牌运营的模式,整合后前者专注于纯电,后者则专注于高端插混。

官方解释称,双品牌运营模式能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协同,更好应对2023年更趋激烈的竞争,打好全球化、高端化、新能源这三场战役。说人话就是精简战线,集中力量转型。

而在业界看来,上述一系列调整是长城承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是无序扩张后的主动收缩。本期「财报观察」我们不妨从2022年报中窥探出长城汽车调整背后的种种“不得已”。


销量失速,盈利不减反升

对于长城来说,2022年的失速是调整的源头。

长城汽车在2019年之后便丢掉了自主品牌第二的位置,被长安取而代之。

2022年,长城的排名加速下滑,根据乘联会的批发销量数据,长城汽车批发销量为88万辆,同比下跌16%,排名跌至出前十,至11位。除坦克品牌与海外市场销量同比正增长之外,长城旗下哈弗、魏牌、欧拉、皮卡全线下跌。

新能源方面,2022年长城销售13.18万辆,长安27.12万辆,吉利32.87万辆。进入2023年1-2月,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为14313辆,不仅掉出了前十,且与2023年新能源销量占比40%(64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

燃油车市场不断失守,而新能源目前又没有真正挑起大梁的产品,处于青黄不接状态下的长城汽车,试问又怎么会不着急呢?

但是如果从财务的角度出发,长城汽车的经营状况似乎又没有上述那么不堪。

财报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营收1373.4亿元,同比微增0.69%;归母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22.90%;毛利率19.3%,同比上升3.21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为64.8%。

就如上期分析比亚迪财报时提到的,尽管长城汽车在绝对盈利数字上不及比亚迪,但长城的优势在于拥有较高的盈利效率,我们可以从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上看到两者的区别,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长城汽车经营的理念。


重利润轻销量?

其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相较于市占率(销量),长城更在乎产品的盈利能力或“含金量”。

众所周知,2022年受到疫情和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影响,无论国内还是海外的车企,在毛利率方面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长城却是为数不多做到不降反升的车企。

财报透露,2022年长城汽车的单车平均售价为12.94万元,同比+21.47%;汽车毛利率为18.77%,同比+3.88%,单车毛利约2.1万元;20万元以上车型的占比提升至15.27%。

单车均价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坦克品牌这些高附加值车型持续热销;另一方面长城旗下的产品偏贵也是有共识的,例如魏牌以长续航PHEV为卖点,将价格区间上探至30万元;H6的PHEV版本起步价达15.98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长城的新能源车销量不高,因此也“因祸得福”,成本上涨对长城造成的冲击有限。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长城早就把不赚钱的黑猫、白猫给停产了,典型的为了保住利润而放弃销量。

但问题是若长城的销量持续下滑,那么再高的毛利率也不足以弥补销量下滑,对营收和利润方面的影响,这条数都会算吧?


海外成重要支柱

其二,海外市场俨然成为了长城汽车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全球化必须要走,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死在国内还是死在国外,我认为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魏建军早在2019年就多次强调长城布局海外的决心。

财报透露,长城汽车的海外版图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超过700家,2022年海外销量达17.22万辆,同比增长23.09%。

其中,得益于国际形势,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营收同比大增73%至85.7亿元。相比之下,长城汽车去年的总营收增长不到1%,其中在国内的营收更是下降8%。换言之,是海外市场承托住长城汽车的营收。

更夸张的是,俄罗斯市场去年实现净利润27.8亿元,占据了长城汽车82.6亿元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汇兑收益、政府补助高达22.2亿元。

这主要因为自俄乌局势升级后,卢布大幅贬值,但兑美元汇率有所反弹,也就是说巨额利润的背后有运气成分在里面。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与其在国内与自家兄弟内卷,走出去确实是更好的选择。从财报来看,长城在国外销售汽车的毛利率达到27.12%,远高于国内。

根据长城的战略,其2023年的目标是在海外销售25万辆汽车,比去年增长44%,并计划在欧洲、东盟、拉美、中东、澳洲、南非等多个地区实现全面的市场布局。


巨额研发支出,是未雨绸缪还是透支未来?

业绩数据之外,最值得关注的是长城大幅上升的研发投入。2022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121.8亿元,加上21年的90亿元,两年时间就投入了超200亿用于研发。

这是什么概念?

比如说广汽集团,2022年研发投入65.3亿元。新势力当中,蔚来2022年研发支出108.4亿元,理想和小鹏研支出则分别为67.8亿元和52.1亿元。长城一家研发开支就超过理想、小鹏之和。

加大研发投入,显示出长城汽车转型的魄力,但为了消化巨额的资金投入,长城汽车选择了较高的研发投入资本化。

2019至2022年,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分别为48.9%、55.8%、64%和62.5%。而同期比亚迪研发投入资本化率比例仅为7.76%

所谓“研发投入资本化”,是指将一部分研发投入不计入当年“费用”,而是按要求转入无形资产,并在未来逐年摊销,相当于说长城的研发支出是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支付。

这样就不会对当年净利润造成较大冲击,财报会相对好看,但也意味着,在未来几年里,长城“还贷”压力会越来越大。

长城如此操作的用意很明显了,就是在当下大举投入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用强大的技术换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以及利润。

对长城来讲,这更像是一场豪赌。


下场拼刺刀?

目前来看,这200亿的研发支出总算是砸出来了一点水花。3月10日,长城汽车发布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希望通过“低价高能”来抢夺更多新能源市场份额。

在财报中长城汽车透露,今年将有包括哈弗H-DOG、魏牌蓝山DHT-PH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全年预计再推出超10款新能源产品,冲刺160万辆全年销量目标。

正如魏建军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22年长城汽车的深蹲,是为了2023年蓄力,以实现更好地起跳。”

但基于今年“价格战”的主基调以及对新能源序列渠道的投资,长城汽车2023年净利润目标为60亿元。这意味着长城要舍弃的“重利润轻销量”的战略,下场拼刺刀了。

2024-04-03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