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到彭水汽车需要多长时间?,重庆到彭水汽车需要多久

重庆有一座古镇中的古镇,如今却鲜为人知-探长解密

编者注: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为L探员

在重庆说到古镇,可能大多数人就会想到磁器口、濯水、龚滩之类,今天探长给大家介绍一个“古镇”中的“古镇”,它就是素有渝东南第一历史文化名镇之称的彭水县郁山镇,这里曾经因“盐”盛极一时,留下众多人文遗迹。

走!今天探长领大家去郁山古镇揭开这里尘封千年的“面纱”。#古镇##郁山#

郁山镇

郁山镇,地处彭水县(全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下文均采用简称彭水县)东北部,宋嘉定元年,因“盐泉流白玉”而置玉山镇,明景泰元年因避讳(代宗朱祁钰)更名为郁山镇,镇名沿用至今。

渝怀铁路、包茂高速(G65)在镇南部过境,G319国道东西向贯穿镇域,郁江河、中井河、后灶河在镇域西部郁山场镇汇流。

郁山镇区位图(主要交通仅展示镇域部分)

郁山镇作为渝东南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兴盛千年,那它因何而兴?因何而盛?

郁山镇因丹而兴、因盐而盛

郁山镇开采丹砂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在秦朝发展达到了顶峰,最为有名的记载属秦朝巴寡妇清对丹砂(丹砂提炼后得到水银)的开采,巴寡妇清被后世誉为历史上首位女首富。

相传,巴寡妇清的祖上在郁山掘得丹砂洞穴,世代经营丹砂开采,富甲一方,僮仆就有千人,由此可想当时郁山繁荣景象。后来,秦始皇修建皇陵她为其提供丹砂,秦始皇修筑长城她给予资金帮助,因她早年丧夫,守寡终生,秦始皇敬重她,尊其为贞妇,并为其修建了怀清台。

在郁山而言“丹”顶多算个开胃菜,接下来探长给大家介绍主菜“盐”。

盐,在古代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多数时间由最高权力机构统一管理。盐在古代的作用主要是:①日常食用调味的必须品;②设立盐税、盐政,是苛捐杂税重要来源;③商贸往来最重要的商品;④作为一种工具为统治阶级服务;⑤产盐地作为选都建城的参考指标。

郁山,制盐历史悠久。相传,约在5千年前,蚩尤(苗族信奉其为祖先)部落在伏牛山发现飞水井盐泉,并开始制盐,与巫溪县宁厂镇称为巴蜀国的古盐都,后来郁山片区发展为今“黔中文化区”,经商周、秦汉、唐宋不断的演变发展,在明清达到了顶峰。下图为根据后世盐业志找到的在郁山后灶河、中井河沿线分布密密麻麻的盐井。

郁山盐井分布图(位置供参考)

郁山年产盐量在宋、元以后有明确记载,其中,明洪武2268担(1担约100斤)/年;清嘉庆达到顶峰,约10万担/年;民国抗战时期有所减少,约5万担/年。解放初期又有所回升,约8万担/年,这其中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产量也是起伏不定。

在郁山制盐的发展历程中,制盐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大致经历了煎卤取盐、晒卤取盐、淋土取盐解放前)、蒸汽制盐(解放后)、真空制盐四种演变。

郁山泼炉印灶淋土取盐改进版)古法制盐技艺,在晚清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中国井盐制盐的技艺代表。

泼炉印灶、掘灶制卤(图片来源于网络)

读者读到这里回顾一想,探长你讲的兴盛,也感觉不出有多兴盛?那探长接下来给大家聊一聊郁山的曾经到底有多兴盛。

因盐兴盛,从郁山“走出去”的郡与县

探长在前文提到产盐地是选都建城一个指标,在郁山这里也不例外,郁山这里建的城跟重庆好些地方都有割舍不断的渊源呢!

郁山以制盐、采砂为主导产业,经商、周发展已经是商贸发达、人丁兴旺,探长把曾在郁山“选都建城”而从郁山走出去的郡县说一说。

一:2000多年前,西汉设置涪陵县,治所(按今天话就是县政府)就在今郁山镇,后经蜀汉、晋、唐数次变迁后才终定于今天的涪陵。涪陵区算是郁山一步一步的演变出去的第一个郡县。

二:1400多年前,隋朝设置彭水县,治所再次放在了郁山镇,到唐代后,又从彭水的地盘中分拆部分成为了今天的黔江区。

郁山“走出去”的郡与县

通过一、二可以看出,沿线的彭水、酉阳、黔江、武隆、涪陵等区县实际上发源的根都在郁山,足见当时郁山因盐已经成为这一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站在今天回望过去,哎,也真是委屈了郁山,郁山把自己“撂下”千年,到是让这帮搬出去的“兄弟姐妹”发展成了“气候”。

说到这里,那郁山为何总是在“做郡成县”的过程中“成人之美“呢?

探长归纳如下几点:

特定区域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当辐射半径增大的时候,郡、县管理的治所会根据综合因素有所变迁。

而郁山北有严家山,东有伏牛山,南有凤凰山,西有郁江河,再加上中井河、后灶河它两这么一“割据”,要大规模的城镇建设根本施展不开“拳脚”(今天的郁山中学、郁山镇政府的选址就是很好的例子)。

整个郁山地形主要以低山为主,种植、养殖条件一般,虽说盐是必须品,但难出粮啊。再加上郁山人文居住复杂(有汉、苗族、土家等;各地的盐商穿梭其中),不时有盐匪抢盐事件以及“赶苗拓业”等,长期稳定发展环境欠优。

郁山城镇以及周边图

前文说郁山走出去的郡、县都成了“气候”,郁山在唐宋时期还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在专收“过气明星”,接下来探长为大家介绍郁山都收了哪些“过气明星”。

因盐兴盛,收容被贬谪的皇亲国戚

我们这里指的“过气明星”当然不是指的现在形容的“过气”歌手、演员之类,而是指的是被贬谪、流放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政治人物。

据记载,唐代流放郁山太子就有4个,王侯、要臣更是多达好几十人,这其中太子以李承乾为首,王侯、要臣主要有李明、李贞、李元轨、长孙无忌等人。当时的郁山更被人誉为“小长安”,若是把流放的人汇集起来上个早朝都足够(当然这是一句笑话,虽是都在唐朝,多数不在同一时期),就今天郁山也有南京社区、南京街这样的豪气地名,足以可见这里曾经的繁华。

郁山收容过这么多的“过气明星”,在当地也留下一些人文故事,探长今选废太子李承乾在郁山的故事给大家聊一聊。

李承乾为唐太宗长子,其承乾这名已经包含长子其意,也可见唐高祖、太宗对他也是寄予厚望。他自由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唐太宗对他关爱有加,随着年龄增大性格逐渐叛逆,后因刺杀胞弟李泰失败,又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勾结发动兵变,因事情败露,唐太宗将其废为庶人流放至郁山。回顾当年太宗因“玄武门政变”而承帝位,而后太宗多数儿子都发动政变争夺权位被废或赐死,真可谓“因缘殊胜”。

被贬的李承乾越秦岭翻巴山,顺嘉陵、长江而下,逆乌江、郁江而上到达郁山,在开元寺附近“落脚”,他在郁山常以泪洗面,时常想念父皇,忧郁成疾,第二年就病逝于郁山,葬于郁山马颈子,后迁回昭陵,郁山现留有唐废太子李承乾墓遗址。相传,郁山的美食鸡豆花出自这个时期,李承乾流放到郁山,终日茶不思、饭不想,郁郁寡欢,丫鬟可心费尽心思将鸡肉剁碎与鸡蛋搅拌在一起再放入鸡汤煮熟,煮熟的成品像豆花一样,李承乾见此食欲大开,这道美食就在当地流传了下来,因形像豆花,取名为鸡豆花。鸡豆花现入选国宴中的菜品,为川中清淡醇厚的代表菜之一。

郁山马颈子废太子李承乾墓(图片来源于网络)

郁山被誉为唐朝流放之都,为何唐朝统治阶级贬谪如此“偏爱”郁山?

探长觉得归纳有2点:①郁山隔政治中心长安远在千里之外,古代受通信、交通限制,被贬人已掀不起什么“风浪”;②郁山因盐自古富饶之地,被贬人要么骨肉、要么同事,基本生活还是要让他们过的去。

另有,宋代大文豪黄庭坚被贬黔州(今彭水)期间,郁山富盐商刘瑜因仰慕其学识邀他到郁山家中堂屋讲学。讲学后刘瑜邀他为堂提名,黄庭坚见堂屋宽大明亮、书箱中典籍众多,提笔写了“万卷书堂”四大字。刘瑜找人刻成横扁,挂于堂屋之上,后演变为丹泉书院、丹泉小学堂、彭水县第二小学校,也就是今天的郁山镇中心小学校。黄庭坚去世后,郁山人为纪念其讲学育人,百姓修建衣冠冢(只埋着死者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物品的坟墓)以示怀念。

郁山黄庭坚衣冠冢(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郁山因盐不仅仅是留下诸多人文遗迹,而且在当地形成了一些特色地方文化。接下来探长带大家走进郁山地方文化篇。

因盐兴盛,形成商贸运输和独特的地方文化

郁山经5千年盐业的开发形成了独特地方文化,制盐工艺(前文已介绍)、盐业商贸运输、地方民俗文化、地方美食。下面探长着重介绍一下盐业商贸运输、地方民俗文化。

在古代,郁山盐是“抢手货”不愁卖,愁的是如何把盐运出去。郁山盐有“东以济楚(今湖南、湖北一带)、西入夜郎(今贵州、重庆一带)、南入武陵(预计至今两广一带)”这么一说,在清嘉庆年间产盐量达到10万担/年,如此多的盐怎么运出去的呢?

陆路和水路。

陆路:往西南到遵义(原播州);向西至武隆江口镇(原信宁)到南川(原南州),往北入湖北进利川;向东北经亭子关至黔江蔡家槽、冯家坝(今冯家街道)。

水路:盐装船沿郁江而下在彭水合乌江,逆乌江而上运抵贵州一带,顺乌江而下在涪陵合于长江抵达川渝一带,其次把郁盐陆运到酉阳龙潭,再顺酉水进沅江达洞庭湖。

郁山后灶河沿线古盐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郁山盐向外运输中,还在途经片区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盐客调“就是其一。在解放前从事盐运输挑夫、背夫人数就好几十个,大清早从郁山装盐出发,经亭子关、蔡家槽、梅子关、老鹰关等地,到达冯家坝,往返一趟需要4天,运输过程枯燥无味,挑夫在途中即兴创作“盐客调”解乏(盐客调是一人唱众人答的劳动歌曲,它分为上坡调、平路调、下坡调它。由领头的唱第一句,其余人唱下句。从领唱的语句中,后面的人就可以判断前面是上坡、下坡或平路。)。“盐客调”流传至今形成特有地方文化,目前被列入黔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郁山因盐不仅对外“输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在场镇内民俗文化也颇具特色。

郁山因盐居住的人口众多,数量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领先于彭水县城,镇内建有九宫十八庙,而当地“舞龙”文化地方特色明显。郁山当地百姓不仅通过舞龙的习俗 “敬天爱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还把“舞龙”发展为“舞水龙”和“舞龙灯”两种。

“舞水龙”:当久晴未雨,郁山就会组织民众舞水龙,是当地一种祈雨活动。其中人员:16人(12舞龙;1扮旱魃;2轿夫;1锣手);道具:稻草龙(用竹编,外缠稻草)、旱魃面具;牲畜:猪、羊、狗各1个。舞龙有专定的路线,沿线的居民准备一大缸水,待“水龙”游行到家门路过便用水浇灌。然后舞龙队伍一行到龙王庙,请出龙王菩萨,在渡口塘岸边放鞭炮、宣读祭文,并在鞭炮声中宰杀猪、羊、狗投入江中,同时烧掉“水龙”,祈求龙王下雨。

“舞龙灯”:又称“炸龙”,“舞龙灯”技术含量就要更高,道具龙头装有钢碳网子里装有燃烧的钢碳和松香油,只要一舞,那些火花就到处飞溅,在龙头的前方专门有人抛松香油,龙头就去抢丢出来的松香油,松香油碰到燃烧的钢碳就会火光充天,星光四溅,当地称“抢宝”,郁山人传有“上九出龙,十五炸龙”这样谚语。

此外,郁山美食也颇具特色,有鸡豆花(前文已介绍)、郁山三香、擀酥饼、都卷子等,探长这里就不介绍了,把它就“丢给”大家,有知道的朋友请在评论区说一说其做法?哪儿吃正宗?

郁山的丹兴、盐盛,探长算是介绍完了。前不久,据说在郁山组织女子舞龙,舞龙这种体力活本该男子“舞”起来效果更好,如今怎么是女子呢?

郁山镇终究还是因盐而衰

82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冲走了郁山的“所有”。其中居民的住房,盐厂制盐设备,九宫十八庙等损毁严重。

83年,国家制盐标准政策的实施,郁山盐达不到国家标准(含氟元素超标),84年间郁山盐厂关停,至此郁山祖祖辈辈制盐就此“画上了句号”,后来郁山水泥厂等乡镇也相继关停。

因各企业关停,大量居民迁居他处,后来在彭水当地传有“一座彭水城,半城的人可能都来自郁山”这样一句话,由此可想当时郁山迁出人之多。近年加上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镇内多为妇女、儿童,再回想起前文说的组织女子“舞龙”队也就不足为怪。

至此,兴盛5千年的郁山繁华落尽,一切终归于沉寂。通过郁山因物而兴,因物而衰故事,我们应该认知事与物的发展都有高低起伏,不可能一直亨通,故易云“物不可以终通”,我们只有懂得起伏发展规律,才可运用规律与时俱进。

经82年的洪水影响,郁山场镇建设范围也有一些变化,部分居民选择高处建房,主要靠天池寺一带。今天的郁山虽“风采不如当年”,但毕竟有几千年的底蕴,在彭水依然是重镇,场镇内建筑风格古朴,民风淳朴,随处可见曾经繁华的“影子”。

郁山40年代与今的场镇对比图

另外,近期相关部门在郁山规划、兴建郁山盐浴酒店位于在郁山盐业遗址群-中井坝遗址附近),再次以盐为“心”,以古融今,借助郁山千年的历史遗迹、人文底蕴为今天郁山发展助推新动力。

今天的郁山也值得大家去逛一逛,82年洪水冲走了郁山的“所有”,不过是探长写文用的一个夸张,现在那里还有太平桥(建于清雍正年间,跨于后灶河上,记载有7此翻修,现郁山镇标志性建筑)、贺龙德政碑(贺龙驻军郁山,爱民如子,深受当地老百姓拥护和爱戴,老百姓修德政碑以是怀念)等人文遗迹;有美食鸡豆花、郁山三香等着各位去品尝;更有千年“沉淀”等待你去“挖掘”。

郁山太平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03-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