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源电动车适合哪些消费者群体?,

江苏15岁女孩“暴打”母亲被全网怒骂:谁能看见她的伤?


这几天全网刷屏的一个视频,看完令人愤怒又心痛。


江苏常州。


熙熙攘攘的街头。


人群中围着一对母女,女儿坐在母亲的电动车后座上,披散着头发,疯狂地对骑车的母亲推搡,怒吼。



她歇斯底里的声音,引来了无数围观的群众。


有人斥责,有人劝解。


但依然无法令女孩的行为有所收敛。


她不断地推着妈妈,看起来蛮横而失控。


而她可怜的母亲,却始终不发一语,跟身材高大的女儿比起来,显得更加弱小而无助。


这一幕,在这个寒冬中,对比尤为强烈。


,时长00:16


所有人都愤慨不已,对这个女儿的做法怒不可遏:


一定是平常被家里惯坏了,才会这样恃宠而骄!这样的人一定是缺教少养!


说真的,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我的内心跟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是怎样的铁石心肠,才会对母亲下此狠手?


母亲养育你这么多年,竟然得到的是这样的回报,你的良心到哪儿去了?


然而,当我了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后,却有些悲哀,甚至对这个女孩恨不起来。


据知情网友爆料:


这个女儿今年15岁,因为一直想要一个手机,于是跟母亲商量,自己出4000块钱,剩下2000块要母亲赞助,去买一个心爱的新款手机。


母亲答应了。


于是,女儿利用假期打工攒钱,终于挣到了4000元。


正当她欢天喜地,和母亲一起去兑现承诺的时候,母亲却半路反悔了。


因为她听别人说,旧手机修修还能用,何必浪费钱去换个新的?


听此消息的女儿,心中的委屈和愤怒,是不言而喻的。


明明已经答应的事,怎么能说变卦就变卦?


但,这还不是导致她崩溃的最直接原因。


母亲不买手机也就罢了,甚至还为了逼女儿就范,不惜在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让别人对女儿花高价买新款手机的行为指指点点,当众羞辱她。


甚至她企图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女儿把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4000元也给她。


原本内心就极度委屈的女儿,面对太多的指责和打击,顿时有些情绪失控。


记住:此时她的诉求并不是买手机了,而是赶紧离开这里,停止别人对她的羞辱,她很怕别人的指责,让母亲载着她赶紧走。


可是她的母亲呢?


就是停在那里不动,让大众数落她,嘴巴还一直念念叨叨,最终女孩情绪失控爆发了,将自己的愤怒全部发泄在母亲身上。


于是,就有了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那一幕。



这件事,让太多人看后沉默。


女儿有错吗?


当然。


她错在情绪失控,不应该当街暴打母亲,让她承受身体上的伤痛。


可是,错全在她的身上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


这件事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母亲的身上。


答应女儿的事,却出尔反尔,这是她的第一个错误。


作为一个家长,要么就不给孩子承诺,但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不管怎么样,都要做到。


这关乎一个母亲的尊严,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其次,女孩的愿望没有达成,心里委屈,但此刻,她不希望这样私人的事放到大街上去讨论,不希望别人来羞辱她,她对母亲说的是“走不走”而不是“给不给”。


但母亲最不应该的,就是利用周围人的口舌和羞辱来迫使女孩就范和妥协。


所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内心极度的气愤和委屈下,她终于失去理智,情绪全部倾泻在母亲身上。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做“反应性虐待”。


就是看起来你像是那个有暴力倾向的人,或者是那个疯子,但是只有你知道你是被对方逼出来的。


就拿这个事情来说,所有人都在怒骂这个女儿,所有人看到的都是那个暴力失控的女儿。


可是,谁又知道她被母亲伤害得有多严重?谁又看得到她的伤?



我写这篇文章,并没有任何为女儿洗白的意思。


我只是为这个母亲感到深深的悲哀。


因为,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家长的言而无信,违背诺言,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就在今年4月,浙江温州发生了一件事。


两个上五年级的小女孩,在学校一直是最好的朋友。


她们想让父母也见证这一份友谊,于是跟父母约定,陪同她们去对方家里玩。


家长们欣然应允。


但是,到了约定的那天,却爽约了。


从期待到失落,从欣喜到愤怒,这两个女孩,竟然牵手走向了四楼的雨棚,想要跳楼轻生。


幸好救援人员及时赶到,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事发之后,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可真矫情,一点点小事就受不了,脆弱到要跳楼。


可是,我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的爽约,只是导火索。


也许,在这之前,有太多人违背承诺,对孩子说的话漫不经心。


当积攒了太多的委屈和愤怒之后,孩子内心的情绪,就会像一把利剑,他们不会伤害别人,只会把矛头对准自己。


日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是空欢喜。


试想,当你为了那一个约定,全力以赴,努力奔跑到终点的时候,却发现,从头到尾都是一场谎言。


这个时候你的内心会崩塌成什么样子?最亲密的人都欺骗你,你又该去信任谁?


社会学家林·扎克说:“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太多的父母,以爱之名,做着“行骗”之实,让孩子在谎言中一次又一次地被刺伤,直到最后,他们再也不相信他人。


这才是我们教育中,最大的悲哀。



听说过一个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妻子说完便忘记了。


不料,曾子却真的把猪给杀了。


妻子又惊又怒,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煮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了呢?”


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


小时候听这个故事,不大明白,也跟妻子一样觉得曾子是小题大做。


可是,当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明白:跟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


只有当孩子发现自己说的话被重视,被听见,被人妥善安放,他们的内心,就会建立起一种极大的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将会陪伴孩子的一生。


以上是我想说的第一个点,而第二个点想说的就是:千万不要当众羞辱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自尊的。


那个在江苏街头被女儿怒吼的母亲,她最狠心的一点就是,当众伤害女儿自尊。


她没有打骂女儿,她只是在人前扮演了一个弱者的姿态,让舆论对女儿指指点点,借他人之口,对女儿施压和羞辱。


那一刻,女儿之所以崩溃,也是因为正处于敏感时期的她,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一句话:


“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深以为然。


那个在教学楼前被母亲掌掴的武汉少年,之所以跳楼,是因为母亲的那几巴掌,将他脆弱的自尊在同学面前给碾碎了...



那个被逼着在街头当众跪下的孩子,他的自尊也随着下跪那一刻碎在地上,今后这一生,也许都会有阴影。



太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羞辱就羞辱。


可是他们忘了,他们的孩子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尊,也有个性,也值得被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原本应该建立的是正向的连接,可太多的情况是,父母在这头,孩子在那头,中间隔着的,是绝望的沉默。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分享了一张图片。


一位父母在电梯口贴了一张寻物启事,寻找孩子丢失的一本卡册,寻物启事的最后写道:这是孩子攒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如果您捡到了,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



那只是一本很小的奥特曼卡册,可那却是父母对孩子的一份沉甸甸的爱。


很多网友看后内心暖暖的:这样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真的很有爱。


他们没有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心爱之物,不管这个物件是什么,他们都像珍视成人的礼物那样,给予最大的尊重和善意。


他们把孩子,当成了大人,至少在人格和爱好上,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


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好的样子。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敬爱自己,可是你自己首先要尊重孩子吗?


在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你简单粗暴地说:一边儿去!你懂什么?


在孩子因为搭建积木弄得满地狼藉的时候,你愤怒地踹走了他辛苦搭建的一切。


你在用行动告诉孩子:ta心爱的东西不重要,ta的快乐和感受不重要,你通通都看不到。


你看,你把孩子的尊严碾碎了,掰断了,践踏了,还希望孩子尊重你,敬爱你,把你高高捧起。


你说,这可能吗?



真正智慧的父母,懂得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他们平等地跟孩子站在一起,去经历成长中的一切悲与喜。


而孩子要的,正是这样一份尊重与看见,重视与理解。


关心ta的伤痛与困惑,看见ta的需求与想法,像一个大人一样,去感受自己的世界。


如此,孩子才能在爱和信任的氛围中,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强大。


以上和大家共勉。

2024-03-2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