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金龙客车厂址怎么去?,苏州金龙客车厂址

铜管大王李长杰英雄褪路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周世龙

万州西南角,近318国道。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龙集团)位于重庆万州经开区的新厂址在半山腰,盘山公路犹如贯穿万州的江水,九曲回肠。

2017年12月28日上午,在距离河南新乡两千里之遥的这个新工厂门前,一场事关企业命运的签约仪式召开。重庆万州区政府以绝对控股的条件正式重组金龙集团,让后者脱离长年债务旋涡完成涅槃。

这家曾为河南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精密铜管全球龙头企业宣告“脱豫入渝”,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重庆企业,企业性质也将从民企转为国企。一系列公司组织机构调整也将陆续展开。

百事待兴的当口,金龙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长杰脸上见不到一丝疲惫。也许为了寻个好兆头。上个月的28日仪式流程文件上,签约环节的时间被写成一个精确而吉利的数字:9:18。但企业家不信命。活动开始的真正时间,不会有人在意。

头天晚上,李长杰和重庆万州方面在当地举行碰头会。他由身为金龙集团总经理的儿子李剑平及金龙集团高管一行陪同,还与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有一次简短交流。那晚,或许是他们以老身份最后一次在媒体亮相。各种股权转换、入资细节亟待跟进。摆在李长杰面前的事情还有很多。

“能与重庆万州区政府合作,是金龙集团最好的结局。”李长杰说。

花落重庆

重组仪式进行得简短而隆重。曾经一手缔造这个全球铜管业霸主的李长杰,全程未有任何发言。

“出了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来这里快一年了,还是有点不习惯。”一位老家在河南,早早就来到重庆工作的金龙集团人员告诉记者。

2017年12月28日上午,重组仪式暨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铜合金管项目投产仪式在金龙集团位于重庆的新址举行,这标志着曾属河南新乡的大型制造业民企金龙集团正式联姻重庆。重组过后,金龙集团在河南新乡的大部分资产都将陆续迁移至重庆,包括现有管理团队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

金龙集团是总部在河南新乡的一家创新型制造企业,是制冷用精密铜管领域的龙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

这家公司还曾是“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河南排名第一的企业。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资金流断裂问题,让公司一度陷入困顿。作为金龙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长杰多方寻路,数度重组,几经周折,最终和重庆万州区达成了战略合作。

仪式进行得简短而隆重。

曾经一手缔造这个全球铜管业霸主的李长杰,全程未有任何发言。

半小时内,万州区政府方面领导上台讲话,双方正式签约。随后,所有参会者集体参观了厂区精密铜管产品的整个加工生产过程。

当日投产的金龙铜管一期工程,占地100余亩,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共建设三条精密铜管生产线。生产线设备来自于芬兰、意大利、美国、日本等著名装备制造商,加上金龙集团的专利技术,建成后预计将成为全球行业内最先进的“铸轧法”铜管生产线。

这算得上是金龙集团最引以为傲的技术链条。三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铜管产能将达到8万吨,销售收入将达35亿元,每年实现入库税金5400万元。

正在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庆,对这家世界级的制冷用精密铜管制造龙头企业的到来颇为满意。

据悉,除上述项目以外,再加上已经落户万州、投资3亿元的金龙铜贸易项目,税收以外,还将安排500余个就业岗位,有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当日参加签约活动的,也多为当地政府、银行方面人士。

与重庆的早期接触,也为金龙集团此次重组成功打下基础。这次重组也经过了近两年的对接酝酿。

万州经开区负责人表示,经过之前与金龙集团的委托加工合作、产能转移合作、资本合作,金龙集团已经实现了订单增加、盈利提升的目标。他们预计,此次重组后,将促进金龙集团进一步扩大有效产能。

一场“暴风雨”造就的危局

“公司是在大发展、大胜利中倒下的。不经意间到来的灾难,我谁都不怪罪。”李长杰坦陈自己在商业决策中对未来的风险预估不足。

金龙集团的前身是河南新乡郊区的一家集体企业——新乡无氧铜材总厂。

1994年年底,企业因经营不善,资产负债率达116%。当时的新乡市委将其作为改制试点,李长杰被员工高票选举为厂长。

这是一次临危受命。但在经过数十年发展后,金龙集团已经布局了遍布世界各地的26条铜管生产线,年铜管产量达到55万吨,最高销售收入达到38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可以说,李长杰一手缔造了这一商界奇迹,使金龙集团快速成长,一时无他。

然而,一家重资产企业发足狂奔的同时,也为之后的意外遭遇埋下伏笔。

金龙集团招股说明书中的这样一段话,反映了金龙集团在2012年左右对市场形势的研判:

“近年来,随着空调、冰箱等终端产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以及公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收到的客户订单往往超过现有产能。”

业内人士分析,当时需求旺盛的市场状况,主要得益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产业升级浪潮和家电下乡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即便资金捉襟见肘,金龙集团长期以来仍在继续扩张产能。

2014年5月28日,金龙集团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威尔考克斯县PineHill镇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竣工投产。该项目是我国铜管加工企业在美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美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这一段是金龙集团突飞猛进的时期。然而,重资产是优势,也是羁绊。

金龙集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中短期借贷,融资成本高,而无论是扩大铜管制造产能还是投资新能源新材料,都需要长期资金的支持。短贷长投,金龙集团越来越力不从心。

暴风雨倏忽而至。

2014年6月,利用铜材进口虚假仓单重复抵押骗贷的青岛港融资骗贷案事件爆发,许多银行开始对有色金属原材料缩小融资规模,作为铜加工企业的金龙集团不慎“躺枪”,银行贷款被抽回。

不到一年时间,金融机构就压缩了金龙集团的授信规模、减少流动融资20亿元以上。致使金龙短贷长投高达30多亿元,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另外,2013年金龙准备上市期间,预审会曾经通过,金龙超前使用短期银行贷款建设几个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募投项目,原计划上市募集资金到位后立即进行置换。由于IPO叫停,不仅这些项目可能半途而废,美国、墨西哥投资的铜管工厂也可能遭受超过2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在最困难的时候,李长杰也实施了自救:从内部实行管理层调整,妥善分流20%左右集团所有下属子公司非生产性员工及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保证每年减少支出3000万元;将公司的各项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到工厂、班组和个人,杜绝一切浪费等。

即使这样,资金缺口仍很大。2015年与海亮股份的重组失利,让金龙集团的未来更是充满变数。

“公司是在大发展、大胜利中倒下的。不经意间到来的灾难,我谁都不怪罪。”2017年12月27日晚,李长杰在言及这段过往时坦陈,自己在商业决策中对未来的风险预估不足。

资本的渴望与错位

金龙外嫁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链,IPO折戟成为李长杰最大的心病之一。新重组后,他依然期待金龙在三年内能够上市。

签约前的媒体见面会上,李长杰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重组完成后,金龙集团将积极谋划上市,预计在2020年前成功上市。

“上市”,是李长杰近15年来屡次提及的关键词。

李长杰对资本市场的强烈渴望,在金龙集团数十年来的发展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精密铜管行业,营收高企是常态,利润微薄也是常态。这家从亏损漩涡中脱离出来,依靠技术创新走向成功的企业,一度裹挟沉重债务,一点点敲凿着行业利润,如履薄冰。

金龙精密铜管主要从事精密铜管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电解铜的销售业务,在该行业中,流动现金对企业持续生产至关重要。2012年金龙集团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总计募资35亿元,6笔资金用于铜管项目建设,另外一笔7.5亿巨额募资是为偿还银行贷款。

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毛利率低下,是金龙集团长期囿于资金的核心原因。

2009年至2011年间,金龙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2亿元、232亿元、350亿元,但这三年的营业利润仅为1.54亿元、1.97亿元和1.50亿元,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仅为5.3%,5.02%,3.62%,资产负债率却高达77.78%、77.23%、76.40%。

这一情况,不单是李长杰心头多年来最大的痛点,也是整个精密铜管行业的特性所决定:作为一家金属零配件加工企业,上游受制于原材料供应,下游受制于家电等大型制造业市场需求,同时还要时刻面临世界范围内竞品的挑战。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难免受到压缩。

由于金龙集团的重资产、低毛利,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饥渴,李长杰至少从5年前,就开始谋划上市。

5年多前的2012年4月24日,证监会披露了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拟发行不超1.4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5.6亿股,目标是上交所。这次金龙集团拟募集35亿元人民币,投向年产5万吨精密铝材项目等六个项目。

但在这份招股说明书发布以后,却发生了几个意外,使得金龙集团的上市之路荆棘密布。

一个是报料人向媒体书面举报,称拟上市的金龙集团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年10月24日,金龙集团补充的预披露材料显示,在首次预披露后,金龙集团新增多项重大诉讼,涉及专利及名誉侵权等。此后,中介机构在招股书申报稿中更主观推断诉讼结果,且在撰写申报稿时出现错误。最终,金龙集团首次冲击A股以失败告终。

此后两年,仍是一路跌跌撞撞。2015年1月8日证监会公布的《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公众依然没有见到金龙集团的名字。

直接上市不成,又遭遇资金链危机,李长杰开始谋求与上市公司联姻曲线对接资本市场,这其中动静最大的是两年前的海亮股份并购案。

2015年11月17日,A股上市公司、国内精密铜管排行第二的企业海亮股份披露了与金龙集团的重组预案,拟作价32.5亿元购买金龙股份100%的股权。

事情却在一年后戛然而止。

对于重组失败的原因,公告解释称:因金龙股份在原交易基准日(2015年5月31日)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情况,至2015年12月31日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本金金额增加,且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同时,原交易基准日以来外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各方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就交易方案调整达成一致,交易已难以继续进行。

海亮方面披露:截至2015年5月31日,金龙股份的资金占用额为14.8亿元。通过债权债务重组后,形成了金龙股份董事长李长杰个人对这笔资金的占用债务。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获悉,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海亮股份通过支付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付款方式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即向金龙股份自然人股东支付总额共计14.8亿元的预付款,该款由李长杰代表接受并直接偿付对金龙股份的14.8亿元债务。

这不是笔小数目。

据金龙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是由于公司布局新能源产业,以期在隔膜、动力电池和锂电车辆上形成完整产业链,这笔资金长期倚靠铜管项目输血,造成了约15亿元的资金缺口。

南下之缘

重庆方面表示要“拉上一把”,不仅帮助金龙摆脱困境,也可以实现让制造业聚集重庆的战略目的。2016年5月开始,当地先后派出多个专业工作组到金龙集团调研,2017年7月正式敲定重组计划。

最终,金龙集团在危难中与重庆万州实现成功重组。这要追溯到李长杰与重庆10多年前的缘分。

2006年8月,金龙集团曾投资15亿元在重庆建成龙煜精密铜管公司,该公司年产铜管近6万吨,是重庆市知名企业。国家领导人还曾到此视察指导。

在了解了金龙集团的困难后,重庆方面表示要“拉上一把”,不仅帮助金龙摆脱困境,也可以实现让制造业聚集重庆的战略目的。

万州区政府敏锐觉察到战略性重组的契机。2016年5月开始,当地先后派出多个专业工作组到金龙集团调研,2017年7月正式敲定重组计划。

位于重庆东北部的万州,是重要的三峡移民承载区。全区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总人口176万人,是重庆市管理单元最多、人口最多、城市体量最大的区县。

虽然该地处于西南腹地,随着近几年高铁网络建设,交通区位优势也比较明显。历为渝东、川东、鄂西、黔北、陕南、湘西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拥有长江黄金水道、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码头和海关口岸。是重庆四大枢纽港之一、长江上游主枢纽港中唯一的常年深水良港,通车和在建高速铁路2条。

金龙集团落户的万州经开区,前身为重庆市万州工业园区,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万州本地的工业基础本身比较扎实,经开区也很快形成了能源建材、特色化工、汽车制造、照明电气、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集群。目前,区内入驻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

据悉,万州方面前期已经收购了金龙集团5.53%的股份(此部分股份原由海亮集团持有),同时还收购了该集团与德国合资生产高端铜板带的企业凯美龙16%的股份。金龙集团万州搬迁建设小组已经成立,金龙注册地变更为万州已经完成,财务税务登记、人资保险等变更手续也即将完结。

2017年12月下旬,万州经开区已经按照双方协议,收购了90%以上的金龙集团股份。

万州的先天条件,能够承载金龙集团的全产业链转移,对这家河南民企的到来显示出了十足诚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资金支持计划。

通过万州政府的前期帮助,金龙集团终于冲出多年亏损的阴霾,实现盈利。金龙集团总经理李剑平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2017年全年产量近50万吨,预计实现利润1.8亿元。另外,李剑平介绍,重组后的金龙集团将以调整产品、资源结构为工作重心,争取2018年完成利润翻番的目标。

反思与新生

这个71岁老人最感宽慰的是“这三年不欠银行一分钱利息”和“最困难的时候,核心团队没有散,核心技术没有流失,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无论是2008年引进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高盛和雷曼兄弟持有25%的股权,随后遭遇雷曼兄弟破产;还是屡次上市失利、“躺枪”青岛港融资骗贷案、并购海亮巧遇A股整体重挫……发展路上,金龙集团也确实少了些运气。

“灾难面前,很少有万一。”年逾七旬的李长杰回顾过往时说,“金龙集团在技术创新上是强者,但在资本运用上比较薄弱,资源整合能力不强。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我们对资本市场认识浅了,路子少了,步子慢了,而企业在粮草未行前又扩张太快了。”

随着万州方面对金龙集团达成控股,李长杰也必然失去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从国有到民营,再回归国有,在一切即将成终局时,李长杰最感宽慰的是“这三年不欠银行一分钱利息”和“最困难的时候,核心团队没有散,核心技术没有流失,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他认为,这些是公司几十年最为重要的沉淀,也是万州政府瞄准收购的最大动因。

金龙集团能够发展二三十年屹立不倒,底气在于创新力,从制造到创造到智造,实现了“三级跳”,研发出高清洁度无氟铜管、超细径、瘦高齿等系列高效传热内螺纹管等一系列高技术产品……

目前,公司新乡总部的所有职能部门、铜管技术研发的三大核心“中科院铜管工程研究中心”、“金龙集团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金龙集团博士后工作站”迁移重庆的工作正在紧密进行。可以预见的是,工程师出身的李长杰为金龙集团注入的技术基因,将在重庆得到延续。

与此同时,从2000年开始金龙集团跨行业布局的锂电新能源产业也有望展现更大能量。

17年来,金龙集团在锂电隔膜产品领域的深耕,已形成干法、湿法、涂覆三大拳头产品,全方位覆盖动力电池市场。2016年全年干法隔膜产销产量达一亿平方米以上,产量位居国内第一。动力锂离子电池年产能1.8亿安时,已批量供应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中高端市场。

按照协议,此次万州重组金龙集团,并不包括非经营性关联交易的新能源板块。而在去年上半年,长期布局新能源领域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新乡市政府的牵头下,也与金龙集团进行过对接,对其锂电相关业务表现出浓厚兴趣。

针对此次重组,金龙集团原属地新乡市的有关人士表示,新乡是国家定点新能源建设城市,金龙集团有此归属,毕竟解决了传统产业的出路问题,而金龙集团在新乡的新能源项目,目前已经展现出勃勃生机之势,新乡市政府一直在下大力气助推其发展,“如何引进战略投资,做好做大,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谋划”。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回望企业三十年历史,曾毕业于郑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李长杰吟出了这句《滕王阁诗》,“郭台铭和我讲,胜利不是未来发展的老师,失败也不要太悲观,放下,换来的是一片清醒。”

世事难料。记者从71岁李长杰的感叹中读出了些许意味。

往昔只待回味,前方山高路远,像极了巴蜀地的奇峻险峰、苍茫氤氲。

金龙集团主要节点

2017年

万州经开区按照双方协议,收购90%以上的金龙集团股份

2016年

万州区政府派出多个专业工作组到金龙集团调研,同年7月敲定重组计划

2015年

海亮股份并购金龙集团,以失败告终

2014年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竣工投产。同年“青岛港融资骗贷案”事件爆发,银行收缩贷款,金龙集团爆发债务危机

2012年

金龙集团IPO首次冲击A股,拟募集35亿元人民币,以失利告终

2009年

成立苏州龙跃锂动车辆有限公司、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

2008年

引入渣打、高盛等国外金融机构投资

2006年

设立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2004年

国有平川酒厂、新乡电动工具厂、卫辉工具厂、苏州仓环铜业公司等国企加盟,金龙集团由国有集体性质逐步改制成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1994年

李长杰任厂长,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条铸轧法ACR铜管生产线——重点国家级计划项目及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建成

1987年

新乡无氧铜材总厂(金龙集团前身)建立,引进芬兰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

来源:大河客户端

2024-03-16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