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动机的车有哪些品牌?,永王的军队参与内战了吗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8月财经新势力

8月11日晚,雷军第三次年度演讲开启。

演讲后,雷军首次向外界公开小米汽车的研发进展。他表示,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已组建超过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首批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21年3月30日,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官宣造车,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并说“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真正动机是什么?

先看小米的发展史及所处的整个商业竞争环境。

2019 年,仅用9年时间,小米就进入了世界 500 强中的第 468 位,并且构建起拥有90余家小米关联企业的生态帝国。

战绩辉煌,但小米整个生态圈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小米手机,事实是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期。

2017年出现首次负增长,那么到2022年就很明显了。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21.7%,仅有1.34亿台。还有第三方机构预计,中国市场今年全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会明显少于3亿台,将创下10年来销量最低。

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迭代,洋品牌到国产替代,华为,ov,小米等相当争气,除了抢占市场份额,推出了低中高端,手机也不仅仅是手机,而成了连接“万物”,各种设备的中心,区域上看,甚至已拓展至海外。

但是当人口红利消失,剩下的也许只剩已有的厂商之间互相争夺市场份额了。

或许还有个大机会那就是抢占苹果全球的市场份额,苹果市值大约是18万亿人民币,约等于5个腾讯,7个茅台,9个阿里;按2020年GDP数据计算,超过英国GDP(约2.7万亿美元),仅此于美国、中国。

此时就不得不说华为,至2020年4月华为的全球智能手机占有率达到21.4%,成功登顶4月份全球手机市场第一名。

然而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美国列入贸易管制黑名单,禁止华为以及附属的70家公司与美国企业进行业务往来。随后谷歌宣布不再为华为提供GMS框架服务,导致华为手机无法在海外正常使用,同时多家美国芯片突然断供。

也许我们谁也不会想到,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居然可以被自诩标榜为市场经济祖师爷的美国,举全国之力打压。2020年11月17日,华为正式清仓了荣耀,换取超过2000亿的现金。

如不是美国打压,用不了几年,那个市值全球最高的企业,可能不再是美国的苹果,而是中国的华为。

再看看小米的研发投入。

而华为在2020年一年研发就投入1317亿元,两者10倍的差距。小米的澎湃处理器S1更是有2年没有消息。更别说华为早已在全球建立60多个基础实验室,集结了700多位数学博士、200多位物理和化学博士,从事基础理论研究。

也许是雷军是早早看到了这些,哪怕强大如华为在手机这个行业里面,被老美卡了脖子后,也只能"断子求生"。

但是梦想仍在,怎能服老美的胯下之威。

汽车产业?

先看日本,

从早年的崛起到现如今的国力,日本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强势。二战后,日本的汽车工业直接影响了如今日本经济的繁荣和国际地位。2018年,汽车产业在日本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汽车与相关产业,至少为日本提供了超过530万个就业岗位,占据日本劳动人口的10%。可以说,汽车工业是日本最主要的支配产业。

再看美国,

美国曾被誉为“汽车轮子上国家”,汽车工业年产值为7000亿美元左右,占整体GDP的3.5%,而制造业占GDP的11%,也就是说,汽车业也几乎占据了美国制造业的1/3。上

所以汽车行业100多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世界各国工业实力的发展史。汽车产业能支撑出一个繁荣的国家。

再来看中国,据相关统计显示,汽车行业可以直接拉动了国内10%的GDP,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直接就业人口超过630万人,按有关部分测算的1:7的岗位拉动效应,总就业人口近5000万人。

所以汽车工业是大国必争之地,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阵地。

好在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弯道超车机会。

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已全产业链较为完整。

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发动机,变速箱,汽车底盘。在传统汽车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已经有了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垄断了核心技术。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启动了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目前已经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也连续7年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想象空间巨大

到2022年5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6%。而在一年前的2021年1月,还仅为6%。如此惊人的成长速度,新能源替代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

有人担心汽车行业会否如手机行业那样被老美卡了脖子,国内的汽车芯片许多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前段时间的芯片荒,但我觉得汽车行业和手机行业是有巨大不同的,行业远不够成熟,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有巨大发展机会,国家布局甚早,并且我国已在一些关键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老美的汽车工业甚至社会经济已处在下降通道,全球供应链的管控能力也在衰退。

我们有时间,有主动权。

小米造车的底气?

1、资本

雷军说,小米将在10年时间中投资100亿美元,首批投资将为100亿人民币,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汽车产业的链条看,研发、制造、采购、销售各环节都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

在资金密集型的造车领域,资本,融资能力,绝对是核心竞争力。

据说“蔚小理”三大造车新势力从成立到现在融资近200亿美金,特斯拉历史融资总额也达到了177亿美金。而雷军从一开始就准备了10年100亿美元。

拥有如此庞大的资本,也就意味着创始人及其高管团队,再也不用因担心资金问题而分散巨大精力。自有资本已足够支撑车型发布并形成核心竞争力。

2、新能源汽车和手机,“车机合一”,手机与汽车的边界已经开始越来越模糊。


吉利汽车收购魅族手机,据报道蔚来现在的手机团队已经超过了300人,时不时还会爆出苹果汽车上市的时间。

李书福认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经过大量市场验证的软件创新应用载体。布局手机业务,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同时,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蔚来李斌则表示,从车的角度看手机,用户在开车门、控制车方面,已经越来越依赖手机,是以车为中心去做移动物联网设备。

为何手机巨头会去造车,造车巨头回来造手机 ,“英雄所见略同”,手机和汽车,是未来发展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需要,也都离不开硬件+软件的系统支撑。

雷军曾就小米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概括为硬件+互联网服务+新零售的铁人三项模式。

有业内专业人士说,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小米选择了从技术难度最高的自动驾驶领域切入,目前第一期规划的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测试。

汽车产业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中最复杂、产业链最长的一个。从冶金、电子、化工,到芯片、软件,汽车零部件的种类和名目非常多,一般情况下,轿车的零部件总数会超过1万个,远非手机可比,但其终归属硬件系统。

有人说汽车就是装了4个轮子的手机,雷军能将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能成功模式复制到汽车行业吗?我们拭目以待。

3、一个重要的数字:5%。

2018年,4 月 25 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小米 6x 发布会上,雷军表示:“从今天起,小米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 IOT 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 5%,如超过,我们将把超过 5% 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网上有很多解读,但我恰恰觉得这是小米模式核心竞争力最明显的外在体现形式。

是小米的“大杀招”。

目前手机整体利润率还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苹果达到了 35%,三星在 15% 左右,国产手机低一点,平均净利率大约为 10%。

不超过5%的税后净利润,就意味留下更多的份额给基础硬件,有更好的性价比,惠及消费者,渠道商,供应商等。

这里最难的是仅5%的硬件净利润,还要保持公司现在和未来的大发展,背后代表的是生产资源,生产力的规模化,效率化,人才,文化,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的配套体系,他需要小米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撑,这是个极为庞大的系统。

4、“小米未造车,但车圈早有他的传说。”

小米新能源汽车产投版图,会发现“蔚小理”的小鹏汽车,也是小米投资的一员。而除小鹏汽车之外,投资还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各个环节广泛布局,涵盖零部件、锂电、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等。

雷军跟和小鹏关系相当密切,在何小鹏UC、小鹏汽车两次创业生涯中,雷军都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入股。何小鹏更是声称,视雷军为“会一起喝酒的好大哥”。

“会一起喝酒的大哥”,足以说明两人的关系,酒席之间说了什么,或者还有M次的促膝长谈,外人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小鹏汽车创办于2014年,也许更早时间,雷军就已在酝酿,思考,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5、小米手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形成的核心人才队伍

最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提到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史。有什么风浪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一路走到了现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人才永远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小米2010年成立,一开始切入的手机市场就是红海,那时候不仅有诺基亚、苹果和三星的竞争,也有中华酷联,以及各种山寨机的冲击。10年后的今天,小米已经跻身世界500强,成为年营收2000亿的企业。

经历过这样的创业和磨难,背后必然会产生一只百折不挠的队伍。

当然了小米品牌形象,雷军的金字招牌,小米企业文化等等都会构成小米造车的底气。

小米汽车面临的挑战?

如果对小米,雷军有所分析,去了解它为什么搞大,以及搞大后?它的核心竞争力,我始终觉得目前造车的新势力,“蔚小理”,以及现在许多在转型新能源车的传统车企,可能不在一个级别上。

他真正对手应该是华为,特斯拉,苹果等这些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还有不知道从哪个维度出来降维打击的未来企业物种。

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车就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普及,他的硬件有完整的产业链,就跟组装手机一样简单,车变成了完成移动的空间工具,真正的竞争是车成为空间后,在这个空间内还能做什么?

所以车的电池,电机,芯片,座椅,外观,智能系统会一直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企业的通用基础能力”上,如顶尖人才,企业文化,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生态系统等。

在未来若干年,我觉得中国必然会诞生大众,丰田,通用这类的世界汽车行业的霸主级企业。

小米汽车会不会是其中之一?

我不知道,这个答案在未来。

2024-03-01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