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虎plus汽车网上疑问词和用户搜索需求的中文,

2022年度《美术观察》阅读反馈问卷、总目录

  亲爱的读者、作者朋友们,大家好!本刊编辑部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美术观察》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美术观察》继续聚焦当下美术事业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关注美术创作,透析美术现象。

  〖观察家〗栏目相继策划“生态保护,艺术何为?”“国家形象·视觉冬奥”“新艺术史怎样重建与视觉的关系”“艺术融汇科技,呈现怎样的景观?”“延安《讲话》在新时代”“中国边疆地区非遗现状调研”“美术史视野下的书画鉴定”“美术校考向何方?”“书法学科升级之后……”“美术经典的数字化传播”“手工艺的未来走向”“双年展和它的城市”12个热点选题,视角新颖、涉猎广阔,一经推出就引起美术界的热烈反响。〖美术学〗栏目刊发了新近在美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史论研究论文三十余篇。介绍了黄永年、蔡元培、阿尔弗雷德·萨尔莫尼、田中丰藏、黄惇、乔迅、雷圭元、苏庚春、丛文俊、扬之水、曹汛、李燮平12位做出重要贡献的史论家、理论家、出版家。发表学院论文一百三十余篇。〖国际视野〗栏目是《美术观察》关注和介绍海外美术动向的重要窗口,2022年刊发外国美术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并连载了美国五家重要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综论。〖美术家〗栏目梳理了方楚雄、杨先让、李化吉、刘巨德、安正中、叶恭绰、阿达、卢坤峰、诸乐三、曹国昌、杜大恺、张得蒂、张润垲等在近现代美术创作、美术教育领域具有典范意义和突出贡献的艺术家,还推荐了王珂、王晓辉、范存刚、丘挺、代大权、曾成钢、李象群、韩子勇、朱尽晖、刘海勇、蔡拥华、方向等当代艺术名家。“案边点滴”走进艺术家工作室,邀请康海涛、杨曦、林若熹、刘波、何家英、吴元新、杨涛、林霞、许敦平、姚鸣京、郑光旭、徐嘉爽与读者分享创作经验与案头技法,涵盖了中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方面。同时,还发表艺术评论九十余篇、艺术家创作心路一百六十余篇。

  在新的一年里,《美术观察》将一如既往,为大家呈现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术内容。在此,希望您能抽出一些时间,将您的感受和建议通过“2022年度《美术观察》阅读反馈问卷”告诉我们,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朋友的宝贵意见,期待您的参与!该调查问卷共12题,从发布之日起,60天内有效,到期将自动关闭,请您及时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调查问卷。

请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调查问卷

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2022年度《美术观察》阅读反馈问卷

调查问卷中的主观题可以参考《美术观察》总目录。


《美术观察》2022年总目录

【观察家】

[热点述评]

生态保护,艺术何为? 1

生态艺术与艺术生态:因不同而欣赏 彭锋 1

艺术的生态转向 冀少峰 1

“后人类纪”人类艺术的生态使命:走向一种“日常生态美学” 刘悦笛 1

从线性思维到循环思维:生态设计助力碳中和 郝凝辉 1

民胞物与:生态设计与差序伦理 周博 1

以“荒野”为视角的公共雕塑实践 董书兵 刘范利 1

诗意建构与修复——以愈园生态艺术行动为例 靳立鹏 1

连接责任与未来:“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展览评述 杨昶贺 赵梦琛 1

国家形象·视觉冬奥 2

面对历史和未来的冬奥会公共艺术——专访吴洪亮 孙嘉 2

奥运形象景观与冬奥会会徽设计 林存真 赵沅沣 2

北京2022年冬奥色的传统与时尚 代依莎 冷静 2

同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 杭海 林帆 2

中国元素的冬奥表达:“雪如意”与“雪飞天” 张利 庞凌波 2

从符号到观念: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设计实践 李剑叶 2

“冰墩墩”的国家形象表征 刘平云 钱磊 2

视觉冬奥——花样滑冰比赛服装的设计与表达 赵雅捷 刘莉 2

建构新时代的视觉表达——冬奥会海报设计谈 赵璐 奉涛 2

新艺术史怎样重建与视觉的关系 3

从风格史与社会史的张力到合力 周宪 3

视觉问题与方法 曹意强 3

在艺术史叙事中重建与视觉性和观看研究的关系 李公明 3

图像:即思想之方式 杭春晓 3

重申“艺术力”:超越图像与形式 鲁明军 3

它们就像镜子:T. J. 克拉克《瞥见死神》与新艺术史的图像细读 吴雪杉 3

视觉的双重性与新艺术史 唐宏峰 3

与行脚僧同行:重观《溪山行旅图》 黄小峰 3

艺术融汇科技,呈现怎样的景观? 4

张尕: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每个人自己的独特宇宙 孙嘉 4

关于元宇宙的艺术想象 彭锋 4

短暂与永恒——对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的反思 张敢 4

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技术反思——以四位艺术家的实践为例 李镇 4

科技、现实与当代艺术——面对数码时代的艺术反思与实践 李笑男 4

从“线上”到“链上”——对加密艺术身份属性的思考 王之纲 久子 4

元宇宙——未来计算艺术发展的新生态 高峰 4

生物艺术在中国 魏颖 4

延安《讲话》在新时代 5

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中的“人民性”宗旨——专访冯远 余洋 5

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与中国精神表达——专访杨飞云 魏颖 5

在纪念中重新认识历史与审视自己——专访吴洪亮 孙嘉 5

源自人民生活的艺术理论是中国现代美术自主发展的理论基石 尚辉 5

人民文艺 与时俱进——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殷双喜 李超 5

延绵于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文脉——写在延安《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 黄宗贤 5

民间新路径与主体重塑——20世纪40年代延安美术的历史性变革 郑工 5

“延安学派”与“‘鲁艺家’的艺术”——兼谈艺术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于洋 5

延安《讲话》对人民主体意识的凸显及其启发 胡斌 5

从对一头牛的刻画说起——关于“深入生活”等问题的思考 鲁太光 5

中国边疆地区非遗现状调研 6

胸怀“国之大者”,加快新时代边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伐 郝庆军 6

东北边疆地区非遗现状调研——以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传统技艺为例 赵佳琪 6

内蒙古边疆地区非遗现状调研——从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化发展说起 刘兴安 6

西藏边疆地区非遗现状调研——以服饰类项目为例 陈果 刘琦 6

云南边疆地区非遗现状调研——以滇南陶瓷烧造类项目为例 陈剑 6

美术史视野下的书画鉴定 7

文本、图像与伪好物——鉴画与写史的关系散议 薛永年 7

基于画史“文本”性质的画作多重价值刍议 陈野 7

书画鉴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薛龙春 7

鉴赏之学是中国美术研究的根本之学 吴敢 7

书画鉴定中的笔性、细节与美术史研究 邱才桢 7

重建“伟大的艺术传统”:“书画鉴定学”的成立及其历史语境 黄小峰 7

为作品“命名”:从鉴定到美术史 吴雪杉 7

美术校考向何方? 8

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世名 8

人才识别的变革——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谈美术校考如何转向 宋协伟 8

面向未来的美术人才选拔——对美术学院招生考试方式方法的思考 蔡拥华 8

浅析美术人才选拔的改革趋势——艺术类考试招生改革背景下的美术高考 段胜峰 张弛 8

采十炼一——从高校美术校考改革看大众化阶段美术精英教育 齐喆 8

守局与破局——转型期中国画专业的招培一体化建设 张捷 8

基于素养的视角——面向2035年艺术类高校美术校考的转向 孙磊 8

书法学科升级之后…… 9

“书法学”学科研究整体观 陈振濂 9

美术、书法学科的并列与人才培养 李一 9

复杂纠结的设置及应对建议——书法学科升级若干问题的思考 叶培贵 9

薪火传承——关于书法学科建设的思考 沈浩 9

“新文科”视野下书法学科升级建设的探索思考 徐海 9

书法行业的“困境”及其应对——兼论书法学科建设 陈志平 9

为“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正名 祝帅 9

当下书法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杨勇 9

作为学科的书法:观念与契机 丘新巧 9

美术经典的数字化传播 10

用数字技术讲好美术故事——范迪安院长专访 10

数字化助力美术经典的传播与重生 彭锋 10

以数字视听媒介传播美术经典的正反思考 于洋 10

数字时代:视觉艺术审美与媒介传播如何共赢? 周星 10

美术馆数字化:呈现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 陆绍阳 10

文化遗产数字艺术呈现新模式——以数字敦煌展陈理念与视觉传达为例 吴健 10

美术馆:数字化的美术经典 王绍强 10

数字展示的未来——从今日美术馆的数字化实践谈起 晏燕 10

手工艺的未来走向 11

对中国手工艺未来走向的思考 张夫也 11

手艺之道的未来之眼 李砚祖 11

建立“手工艺学”的可能 杭间 11

手工艺创造新生活美学 邱春林 11

文脉性生长与迭代性拓展——从学院教育角度谈当代手工艺发展 周武 周绍斌 11

用现代激活传统——再论学院工艺的价值 齐喆 11

手工艺的本质问题 殷波 11

重回手工艺的生活实用之道 陈日红 11

制随时变——当代手工艺的创新性探索与时代性表达 牟晓林 11

双年展和它的城市 12

双年展,城市发展的文化引擎?——专访吴洪亮 孙嘉 12

全球化、本土化与智识链接下的双年展——专访张子康 吴晶莹 12

从孤点到绵延:双年展的延续与挑战——专访吕澎 蓝庆伟 12

从策展经验看双年展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彭锋 12

“双/三年展”与城市文化 王璜生 12

双年展之路:中国语境与全球化想象 何桂彦 12

双年展的文化特色与持续发展 邵晓峰 12

从“造境”到“元境”——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与中国当代艺术策展转向 韩昆哲 12

[锐评]

从“通人之学”到“人间思想”——兼论当代中国知识与艺术状况 高世名 3

微型展览:让文物活起来的新理念和新尝试 胡媛媛 6

素描的原则与多元性 曹意强 7

“什么”“怎样”和“为什么”——推动艺术发展的三个疑问词 王端廷 8

元图像视野下MOBA神话角色的形与心——以《王者荣耀》为例 黄华三 陈睿琪 9

“双减”政策体系下的美育价值重估与功能再析 叶春辉 12

[前沿报道]

东方色彩景观的缀连与呈现——2021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综述 伯仁 1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主旨 谈晟广 1

研究方法的视觉化:“民艺地生活——中国民艺研究方法展”述评 陈亚凡 1

金石相映 书刻相传——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金石展览谈起 张彪 1

“慷慨啸歌——孟祥顺画虎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辛文 1

创造·转化·发展——“中国书法的创造精神”博士论坛暨草书四人谈活动综述 乙庄 2

问题视域中的明清绘画作品展策划——从中国美术馆近期展览谈起 朱剑 2

跨文化交流视域下的展览实践——“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策展札记 陈洁 2

身在历史的情境中——“何香凝与中国女子书画会:20世纪前半期中国女性艺术运动图景”展览纪略 王欣 2

“寄情于民——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写生创作捐赠展”在京举行 张剑 3

集大成者的可视化形象释义:浙江美术馆“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 黄寿耀 黄庭 3

重识叶恭绰——关于“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书

画·交游·鉴藏”展 刘华赞 3

瑞虎迎春 虎年谈虎——壬寅新春展览中的“虎” 孙嘉 4

美术中的冰雪运动:迎冬奥主题展览综述 魏祥奇 4

“复古与传承——赵孟頫与其时代”观展札记 黄政霖 张亚敬 4

首届“中国传统色彩研究青年论坛(2021)”综述 江奕山 4

国之华光: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之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勇 4

“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侧记 孙珂 5

博物馆中的古代女性与叙事——从近期古代女性题材展览谈起 李倩倩 任卓 5

“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策展理念 王雪峰 5

历史去蔽过程中的创造性工作——记“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苏俄设计”展览 张春艳 6

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展述评 王鑫 6

艺苑奇葩 庄严万象:感知水陆画艺术 兰维 6

在图像关系中理解黑泽明——“画家黑泽明”的展览动机与策略 王晓松 6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从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系列展览谈起 张希丹 7

穿越草原的文化图景——记“路易斯·法比尼‘高乔人’摄影展” 李孟陶 7

“博物馆的力量”如何发挥?——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纵览 蔡一晨 7

“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研讨会”在京召开 陈烨 7

器物文化研究的前沿视野与多学科观察——2022制器尚象学术论坛综述 练春海 8

大运河的洛阳故事——从洛阳、扬州两地的大运河文化展谈起 张传寿 8

立足本土文化 讲好安徽故事——安徽省美术馆开馆展览的多维呈现 郜雪倩 蒋葛礼 8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的改陈与空间再造 孙祥 8

崇古与自新——王铎书法艺术展札记 左越 9

雪域长歌——西藏博物馆新馆历史与文化民俗展览述评 赵文琪 9

书画宗师 印之于心——近期黄宾虹艺术系列展览评介 于童 9

竹石流韵 斯文有传——记“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 吴彧弓 9

为时代画像 为人民抒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纵览 辛文 10

“师范美术教育与当代美育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郑军德 钟朝芳 10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游古今,历无界”基本陈列展述评 吴妮娜 10

岭南鉴藏视野中的宋元书画——“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述论 庄程恒 10

以展览的方式“读史品诗”——“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策展小记 邓锋 白洁 10

展陈新视野下的传统文化概念解析——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 薄海昆 11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策展札记 刘剑辉 11

观物识心:记“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展览 刘韫 王亚楠 11

近代艺术留学潮的北美路径:“跨越太平洋——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研究展”策展理念与思路 杨慧丹 11

“喜迎党的二十大——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述评 刘琪 11

大美于斯 共享和合——“和合中国”策展札记 刘宁 12

古今人情相去不远——“众生百态”人物画展策展手记 施含牧 12

何谓青绿:“青绿调成见天工——山水画色彩研究展”评述 蔡祜 12

姹紫嫣红·时代意象——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主题创作学术邀请展暨启动论坛综述 耿杉 12

【美术学】

[史学]

唐太宗御撰《晋书·制曰》与王羲之经典地位的确立 赵辉 罗锐升 1

康乾时期“青地”绘画样式研究——从《平安春信图》说起 宋潞鑫 1

故宫藏《黄山图册》的鉴定与研究 王思璐 1

1930年一八艺社的分化与改组——兼及林风眠与鲁迅态度的考察 冯嘉安 2

从一八艺社到木刻讲习会——兼论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发生的历史关系 谢依阳 2

宣传与创作:木刻家胡一川的1930年代 艾姝 2

从《攻媿集》所载题跋看楼钥的书画鉴定 盛洁 3

“遣词”与“造句”:中国古陶瓷上铭文和纹饰的文化符号表达——以故宫博物院藏“清三代”青花瓷为例 刘卓群 吕成龙 3

以图证经:豳风图绘的多重意义指向 吴寒 3

“以形写神”与“传神阿堵”:汉晋人物画传神机制考辨 丛思飞 3

古物、商品与他者文化媒介——以“北堂商人”霍明志1932年中国艺术海外拍卖展为例 陈涵 4

清宫铜版战功图刻印技术研究——以《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功图》为例 张显飞 4

治学、怡情与交游场域——于非闇的书画材料研究刍论 林夏瀚 4

陵里车马——甘肃庄浪金银错青铜车马器小议 金烨欣 5

乾嘉经学与清代书学的知识化问题 张兴成 5

“汉宫乞巧”到“耕织垂范”——清代宫廷绘画对七夕图式的延续与重建 付阳华 潘莹 6

乾隆朝宫廷收藏的再创作、再装帧与流传聚散考——以四件手卷为例 鲁颖 6

清代南方民族风俗画中“牛耕图”解析 苍铭 6

绝非只是一场“混战”:喧腾众口之徐刘互詈 华天雪 7

宋台入画——香港宋王台的再发现与“宋王台图”的历史记忆 赖志强 7

矛盾的共生——从汪子美的《春夜宴桃李园图》论民国漫画与文学的互动 张慧 章锐 8

一种不可或缺的维度:以留日为例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美术留学问题研究 华天雪 8

敦煌艺术的现代性表征——1931—1945年敦煌壁画的摄影传播、临摹展览和资源转化 封小瑜 甄巍 8

中国摩崖石刻资源统计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苏士澍 陈昀 9

清末威海锡镶工艺技艺发展及其国际化记忆 耿孝臣 9

慎终追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明清祖容像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撰写小组 10

感召和气,以致丰穰:《踏歌图》新探 傅慧敏 10

抒情的在场与缺席——楝亭中的交游与情感 秦韵佳 10

启民与爱国——辛亥革命前夕周湘漫画新探 彭飞 11

作为革命历史画的风景画——1950—60年代风景画的兴起与转型 丁澜翔 11

从“异地同源”到“同图异绘”——以女性、儿童题材图像为例探讨江南桃花坞年画到海上小校场年画的衍变 赵文成 11

书中图:明代版画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 李啸非 12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的递藏与题跋考略 李雪 12

查士标与清初扬州画坛的新安画风 任军伟 12

[理论]

学术鉴定的发展趋向——论图像考据学的作用 余辉 7

“媚”之惑——“媚”作为一个书法美学概念的升降、变迁与争议 周勋君 9

[学人档案]

博学余暇,游手于斯:黄永年先生的书法篆刻研究 张铁华 1

蔡元培先生与国立中央博物院的筹建 张丹 邱雪峰 2

未完的旅程——阿尔弗雷德·萨尔莫尼的东亚艺术史研究 王珊禄 3

认识田中丰藏:以对“气韵生动”的释读为中心 杨东谕 4

黄惇与中国书法篆刻史论研究的新拓展 朱天曙 5

乔迅教授的明清艺术史研究述略 张卉 6

雷圭元中国图案学体系建构过程中“民间”视野的形成 毛宁 7

辨伪、鉴真与著述并举的书画鉴定家苏庚春 朱万章 8

丛文俊书学研究综论 陆明君 9

我的读书、问学与治学 扬之水 10

曹汛的建筑史园林史研究探踪 苏阿香 11

勘比文献,重在求真——故宫古建专家李燮平的治学之道 朱蓝 12

[学院文萃]

历代“四皓”图像模式分析 骆雪 1

意笔“大景”花鸟画管见——以崔白《双喜图》为例 裴书鸿 1

浅论宋代士大夫衣着时尚——以《听琴图》为例 吴义达 1

新中国城市空间的视觉形象演变研究 袁硕 崔敬 1

媒介间性:风格学流变中的跨媒介艺术理论建构 侯舒沥 1

《西游记》中孙悟空角色造型的构建层次 杨松 1

解构与重构——塞尚《圣维克多山系列》中现代绘画元素分析 王振 1

空间与视觉的谱系——身体感知中的视觉及其空间形式 郭建平 1

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图案的当代“再设计” 史伟争 1

“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历史流变 徐烜 1

宋高宗对南宋画院艺术的影响 鞠瑶 2

黔东南苗族服饰蝴蝶纹样造型与文化意蕴研究 丛毅敏 宁俊 2

欲变不知变而失之怪:郑燮的隶书跨界 唐昆 2

图式的意义:试论几种《赤壁图》 苏国伟 2

明清时期外销紫砂器款识研究 安丛 2

当代工笔画创作材料语言创新研究 葛晖 刘会营 2

基于文化意象的乡村环境艺术营造研究——以鄂东南錾字石村为例 傅方煜 曹宇 2

北宋尚意书风的原创性及当代意义 付红妹 2

从表征到建构:公共艺术视野之下的城市文化传达 王冲 2

“长安画派”花鸟画艺术风格探赜 王鑫 2

洛阳汉墓壁画中的巫仪图像与升仙思想 温强 3

北宋书画收藏群体及品评好尚分析 赵娟 3

试论郭熙《林泉高致》在金代的流传及影响 刘露露 3

舞蹈服装的设计原则探索 罗琪 3

钱松喦山水画构图研究 周乾华 李叶红 3

寻踪:上海美专(1918—1937)闽籍生员群体述略 邬臻浩 3

消费语境下美术馆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向 高媛 3

村民培育的乡村设计方法——来自宁波市乡村振兴实践 丛志强 张振馨 3

诗意的怀旧——马麟《秉烛夜游图》的审美特质 郝国澎 3

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因素——兼论现代美术院校中的美学 方汀 3

回响与演进:夏尔丹与莫兰迪静物油画之比较 张保平 3

唐代笔记中“画通灵”故事的书写:类型、特点及成因 冯鸣阳 赵泾铂 4

试论李嵩《货郎图》中的民俗特征 林洁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老建筑题材绘画的文化特征探析 张友强 刘洋 4

澳门初中历史教科书版式设计的守正创新 于艳 4

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艺术特性解析 南慧英 4

手工艺的品质及美学价值 张艺 4

“文人画”复兴思潮在中日美术界的传播 田建恩 刘军强 4

比赛服装色彩设计方法研究 王艺璇 刘莉 4

明清“行乐图”与华托“雅宴图”绘画主题比较研究 陈慧婷 4

笑经沧海载乾坤——沈葆桢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王晓戈 4

论蜀道山水对郭思编撰《林泉高致》的影响 王小冬 陈刚 5

《石涛画语录》中的“生生观”析义 郭俣 5

《倦勤斋通景画》和《重屏会棋图》虚实空间造境比较 贾佳 姜金军 5

20世纪人物画的发展及现代启示 戴静怡 5

论文人画的审美精神及其在20世纪的变革 屈行甫 5

清宫廷多宝格对紫砂造型设计的启迪 董亚平 5

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画应用研究 许哲 5

吴昌硕画论思想浅议 韩学宁 5

商务印书馆与20世纪早期月份牌广告的崛起 王树良 巴亚岭 5

博斯绘画作品的当代市场价值研究 王晓偶 5

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类型分析——以大阳古镇为例 于越 5

汉代玉印字形研究略谈 辛旭龙 李大旺 6

“枵腹临池”之辨——萧愻鬻画润格考证及市场地位分析 陈晨 6

从《四羊图》看陈居中绘画语言的建构 赵雪 刘瑶 6

髡残早期的绘画风格与观念来源——以《探奇索险图》为例 刘春雨 6

藏族陶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实现路径研究 刘遹菡 胡桉澍 6

设计的教育,教育的设计——关于当下设计教育的审思 吴聪 6

盛唐敦煌壁画中的山石“皴法”研究 彭汉宗 金丹 6

美术摄影的多元展开及其视觉现代性 樊航利 郑家伦 6

清代黄钺“师古”画学观略论 李秋喜 6

水墨历史画的现实意义与发展 范墨 6

莫高窟唐前期藻井宝相花中石榴纹样的艺术特征 高晏卿 7

清代佛山木版年画《武松打店》的图像解析 胡贤武 7

“书画同源”初探——以壁画《朝元图》与吴昌硕《石鼓文》为例 曹军戎 7

论徐渭画家身份的确立 周一晴 7

齐白石的动物群像图解析 齐驸 毛序竹 7

民国时期黄胄的身份转换与艺术理想 杨玉山 7

克孜尔石窟佛传壁画线条与色彩的技法特征 杨怀武 7

高丽青瓷技艺及其艺术价值探析 陈墨缘 7

浅析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牛 李文静 7

日本东方文化学院的中国美术研究 贺笑一 秦琼 7

李公麟《龙眠山庄图》中的生态意识解读 马新全 姚晓芳 8

明清时期闽浙木拱廊桥彩画的图式研究 张可永 8

辽阳壁画墓“以石造墓”的本地传统探究 刘志艳 李林 8

西方绘画中时间主题的发展与表达 邓尚 8

张大千、于非闇工笔花鸟画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 何迪 8

动态图形的中国美学形式探索 杨瑛 8

从明清绘画看江南巡视中的甲仗形制 牛萌 曹超婵 8

潘玉良油画创作中的东方色彩特质 元志东 8

中国早期造型艺术中的身体性元素 赵晨 8

蓝印花布图案的视觉语言研究 金晓伟 8

《绘事微言》的美学价值 张东芳 9

吴彬《月令图》探析 黄懿 9

浅析明代内蒙古地区的传统壁画——以庆缘寺壁画为中心 梁瑞 张可扬 9

改琦《红楼梦图咏》与孙温《红楼梦图册》比较研究 吴可嘉 张显果 9

毛泽东诗意画的叙事视角浅论 曲向红 9

论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对后印象派艺术观念的影响 戴斌 9

流行文学对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 潘伟斌 9

中国卡通油画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路径初探 孙锐 霍雯 9

浅析图像空间的形式与创建方法 傅江 张茫茫 9

西方古典绘画与现代艺术的空间构建阐释 郭世光 孟姝芳 9

书法“合体”:基于郑板桥“杂势”、张裕钊“破体”的考察 吴嘉茵 10

《洛神赋》书画知识生成研究 王盛贞 10

新金陵画派早期传播与形成(1953—1965) 陆霄虹 10

日本黄檗宗顶相画研究 彭东航 10

浅析鲁本斯“酒神狂欢”题材作品中的世俗性 唐九久 10

国家博物馆藏王官乙《小八路》雕塑小考 冯子珊 10

大型泥塑《农奴愤》的价值考证及意义评价 牛志远 杨佩璋 10

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取向——以黄土画派为例 朱建伟 10

英国艺术品市场政策法规评述 尹姮 陶宇 10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中的犍陀罗因素研究 刘昂 王路路 10

米芾观念中的李成绘画风格——以《读碑窠石图》为例 李东岳 11

王羲之小楷历史地位及审美价值分析 郄家伟 11

清代闽南宫庙石雕的“打巧”与艺术表达 孔月光 11

《越画见闻》与徐渭画史地位书写 刘洋 11

梁白波抗战时期漫画风格成因探究 罗阳 11

层累的“景”:明末清初文人视觉文化中的盆景 陆骐 11

塞尚的“修正”与“调整” 张晓红 11

德勒兹身体美学视阈下复杂性建筑的审美秩序建构 刘杨 11

论戈雅“黑画”系列的现代主义元素 赵思山 11

艺术品收藏的流行叙事模式 刘兰 11

刘松年《猿猴献果图》图像探源 贺英 12

宋元茶画的意趣之变——以赵原《陆羽烹茶图》为例 温中良 12

吴昌硕篆刻印文用典及其文化品格 刘家宜 12

郑板桥书画的创新思维 王红岩12

中国现代陶艺审美价值探析 远宏 王锐 12

试论吕凤子《迦陵填词图》变体画 方大维 12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建筑审美刍议 曾克明 曹国媛 12

从媒介转换到观演转化——以中国绘画史中的鸡形象为例 马学良 12

数字剪影动画发展初探 骆丹丹 12

中国动画电影中色彩应用初探 李方重 廖晓彤 12

从精神表达到形式塑造——浅谈光在西方绘画中的作用 孔亮 12

【国际视野】

[国际论坛]

跨文化艺术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苏立文到中国学者的多路径推进 李晶 1

海外艺术史“外来影响”研究的路径、方法及问题 宋石磊 1

女王的折扇:英国君主肖像中的东方元素 张建宇 1

从“元艺术”到“反面现代主义”——阿德里安·派珀的艺术写作 段运冬 袁媛 2

从阿斯托·特勒曲线看加速时代的当代艺术发展 梁青 2

视听联觉与康定斯基的音乐可视化 陈赟冰 徐迎庆 2

批评的力量:罗斯金、艺术与历史教育 陈书焕 3

论哈德逊河画派的审美理想 李珍珍 3

夏尔·勒布伦绘画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以《赫克里斯诛杀半人马》为例 俞乐琦 3

再造民族艺术叙事——溯源“二战”后泰特美术馆对英国艺术史的重新认识与展示 陈名 4

路德维希的“中国情结”——以“世界艺术”为理念的路德维希博物馆“双重”策略研究 苏典娜 4

海外展厅里的文化形象——韩国以博物馆国际合作推动的国家文化身份建构 胡超 4

时间、空间与符号化——从“斜倚裸女”看马蒂斯的媒介转换 张哲 5

性别与观看的权力——论19世纪末法国巴黎剧院题材绘画中的“看”与“被看” 倪文涵 5

论普桑绘画中的废墟形象 王欣 5

后民族主义、陌生化与时空观念的同构:对杜尚艺术理念的一种阐释角度 聂皓雪 6

以崇高之名——巴奈特·纽曼艺术的视觉体验与形式转向 宋寒儿 6

中外“公共艺术”的起源、发展类型比较研究 唐静菡 6

西方媒体文化中的女性图像与辛迪·舍曼的艺术实践 闫雪峰 7

从人类到“类人”:论沃斯绘画中的人文主义与反人文主义 王薇 7

物体哲学:以物影图像再探超现实物体与法国哲学 于净然 施旭升 7

美国收藏中国文物和古代书画重镇:弗利尔艺术馆 杨晓能 8

感知观念之变与德加的绘画创新 李晓宇 8

重构瞬间与永恒——19世纪科学的发展与塞尚对线性透视的超越 冯启乐 8

茛苕纹研究在中国的接受史反思 陈亮 9

梵像东来:印度密教图像志在汉藏地区的传播与实践 王传播 9

美国收藏中国文物和古代书画重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杨晓能 9

17—19世纪西方绘画中国风 廖琳达 廖奔 10

从娱神到娱人——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园林庭院剧场的设计演变 李云鹏 10

美国收藏中国文物和古代书画重镇: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杨晓能 10

嵌入与脱域:日本画中“观瀑”主题溯源与流变 高尚学 许难 11

“东方艺术理想”与近代日本美术观再释 张乐 11

美国收藏中国文物和古代书画重镇: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杨晓能 11

从场地创新到介入社会公共生活——纽约公共艺术机构“创意时刻”五十年 储楚 12

作为媒介的身体与声音——加里·希尔影像艺术语言的生成及发展 姚童哥 王之纲 12

美国收藏中国文物和古代书画重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杨晓能 12

【美术家】

[时代人物]

自然本心——方楚雄艺术谈 阴澍雨 张译丹 1

我的千里行——杨先让谈艺术与人生 高扬 2

由流入源 山外青山——李化吉艺术谈 高俊 赵兴红 3

浑沌美神的呼唤——刘巨德专访 黄国锋 4

尽在质朴无华中——安正中艺术谈 姜宝昌 5

月色如水——安正中水墨画品评 裔萼5

衣被天下谁识恩——吴洪亮谈叶恭绰的艺术人生 姜宝昌 6

中国动画电影的开拓者——徐畅谈阿达导演的艺术人生 蔡建军 刘晓峰 7

承德 念祖 借古 开今——卢勇谈卢坤峰的艺术人生 王犁 叶芳芳 8

教书育人 大道传薪——马其宽谈诸乐三艺术人生 彭德 9

“绵延”的价值:认识诸乐三 华天雪 9

把多余的去掉——曹国昌的雕塑人生 齐喆 10

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杜大恺谈艺术人生 杨东谕 11

用艺术表现人性的温暖——张得蒂、张润垲谈雕塑人生 盛静 12

[大家个案]

《东方》归来——谈刘文西中国画作品《东方》 刘万鸣 1

[本期名家]

王珂人物画中的“人间怀抱” 张鹏 1

精神图谱与水墨建构——王晓辉主题水墨人物画创作简析 许向群 2

读范存刚画随笔 韩天衡 3

存雄行健 至大至刚——读范存刚书画近作 李一 3

延月梳风——对丘挺笔、墨、情、境的思考 吴洪亮 4

刀旁纸边 代大权 5

从“自然意识”到“五要素”理论——曾成钢公共雕塑观念的跃迁 闫坤 6

传承·转化·创造——我的雕塑之道 曾成钢 6

西型东韵——谈李象群文人雕塑《元四家》 张千千 7

行走、观想与表达(三):共筑——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随想 韩子勇 8

被山水遮蔽的水墨——朱尽晖作品解读 杨锋 9

传承写意精神 践行时代审美——“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序 马锋辉 10

中国画的写意及其传习之道 刘海勇 10

氤氲云山——蔡拥华山水画品鉴 许敦平 11

被观看的自然——关于山水画创作的思考 蔡拥华 11

人心清和 风洗尘埃——谈方向近期山水画创作 卢贞 12

关于中国山水画当下困境及突破方式的思考 方向 12

[案边点滴]

心灵的光影——康海涛谈夜景绘画创作 阴澍雨 1

简雅和润 诗意江南——杨曦谈玉石雕刻技艺 林岩 阴澍雨 2

色墨交响——林若熹谈当代花鸟画创作 刘艺菲 阴澍雨 3

时代的面容——刘波谈水墨肖像创作 阴澍雨 4

大美气象——何家英谈壁画语言在工笔画创作中的转化 周涛 阴澍雨 5

守护蓝白之美——吴元新谈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徐飞 阴澍雨 6

心手双畅,方能纤毫毕现——杨涛谈书法创作中的技术、媒材与艺术表现 张彪 阴澍雨 7

巧绣心象——林霞谈台绣艺术创作 林岩 阴澍雨 8

问梅消息——传统绘画题材的形式与表现 许敦平 阴澍雨 9

笔墨当随时代——姚鸣京谈山水画创作 张倩 阴澍雨 10

绘画创作的目的、方法和过程 郑光旭 11

守护、转化、活化——徐嘉爽谈景泰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阴澍雨 12

[品评]

诗意与崇高——陈孟昕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赏析 张苛 1

西藏视像的再现与重构——韩书力作品探析 高宏媛 1

从日常媒介到水墨状态——读蒋文博《山居图》等四幅作品 孟金花 1

定格瞬间——谈张弦的超写实雕塑“朋友”系列 王浩 1

痛并快乐着——王坤昭雕塑艺术解析 郑志强 1

消解与重构——孟宪德的冬景题材水彩画 曾分良 1

为普通劳动者颂赞——评周刚的水彩画艺术 孙伟达 1

文心真趣——程明震的写意花鸟画 韩冰 2

朴拙之处的苍茫——品评蔡长平国画 管剑 2

真诚的艺术触角——浅析王志坚国画 孙铭 2

绘画是一种记录的方式——品读牛红岩油画 李玉玲 2

诗意的古典情怀——李振宇油画作品评析 乌妮 2

诗性·家园——胡林辉油画中的乡村图式 钟周 2

体验的真实——包玉荣的画语人生 曹雪飞 2

追寻艺术的生命感——陈汗青绘画艺术赏析 管顺丰 赵宸 2

“空间”:象·境·志——卢俊舟书法艺术探赜 林苗苗 2

图问图解的水墨语境——汪港清的现代水墨画 周秀 2

从书体经验到“书写性”的超越——邱正伦“自然哲学”系列作品的审美阐释 刘琛 3

太行浩气——评李明的山水画 李颖 3

澄怀观道——郭公达山水画艺术新探 韩雨杉 3

超逸脱尘 藏诗于画——赵建军国画品读 王天翼 3

泼墨惜墨成画诀——浅谈颛孙恩扬的泼墨画 芦甲川 3

精神“荒野”的探索者——解读封明清的油画创作 陈姿博 3

平民文人画——王玉平绘画品评 章暄晗 3

万趣融神思——从林晓莺漆画的“趣”谈起 王金玲 3

静水流深——解析王海鲲的水墨艺术 冯东东 4

自在抒乡情 野逸见天真——品杨培江的“杨家村”系列作品 刘怿 4

访山问道写太行——沈光成的艺术转向与探索 赵丽莎 沈颖 4

《我的父亲》:张晓刚艺术的症候之作 夏兴强 4

诗意的表达——我看庄弘醒的艺术 叶志强 4

文心匠意——吕金泉陶瓷艺术的美学表达 张毅 4

写实风格的观念表达——徐青峰油画人物评析 吴文翰 5

因景生情写黄河——记画家钟剑秋 晨朋 5

真实的力量——张宏的油画创作 郑涛 5

传统美学在现代绘画中的融合与重构——靳庆金油画语言解析 靳晓曼 5

媒介与主题性——读张振江的作品 丁澜翔 5

东方美学观照下的绘画实践——评郭树林绘画艺术 赖思佳 5

现实的重塑与意象的偏转——刘伟水墨写意释读 胡春涛 5

流畅之美——陈飞虎的水彩艺术 张凌千 蒋烨 5

眼、手、心的结合——张彦的绘画艺术 吴锦江 6

在追寻中超越自我——谈柳竞的绘画创作 黄波 侯新建 6

“心画”——浅谈刘金贵作品的工写逸趣 丁阳 6

生命礼赞——柯兴发绘画观感 冯建章 丁金芳 6

灿若星辰——李书成油画赏析 朱铿桦 6

矛盾的现实与超越性的艺术——肖丰的摄影绘画 肖般若 6

个体的真实——徐文涛作品赏析 于轶文 6

静史无言——评于静波油画创作 万丽芳 6

随物以宛转 与心而徘徊——耿翊绘画的“雅玩”之态 孙刚 王至强 6

湖光摇曳 灵气弥真——读查赛木刻版画中的“真味” 张静 6

平中求奇 机趣天成——读赖辉的中国画 李朝霞 张乙馨 7

荒寒清远——陈远东作品赏析 罗曼 7

海洋符码的意象边界——张海虹油画近作解读 吕明翠 谢海 7

重塑“文心傲骨”——孙建平油画新作探析 祁百成 张群 7

触及心灵——品读谢亚莉的油画 李洁琼 7

历史与现实的诗意镜像——读张杰的主题性油画创作 张向辉 7

寸天厘地 动感大千——读张路华的内画艺术 南楠 7

纷呈的世相与叠映的心影——柳旭日的绘画世界 贾磊磊 8

笔墨意象 抒写时代——浅谈蔡葵人物画的艺术品格 李咏梅 张克奇 8

平视的奥秘——读踪岩夫花鸟画 蒋蒲英 8

真诚与朴素的绘画——齐鸣的中国人物画创作 张明君 8

当代中国山水画中的诗词意蕴——以余敏文山水画为例 韩莹莹 8

髹漆的深度——探析李伦的漆画艺术 朱斌 8

长征记忆的史诗画卷——论沈尧伊绘画中的长征情怀 李沛泽 9

真实的生命力——评唐凝的都市水墨人物 黄靖涵 9

油画民族化中的东方韵味——品郑旭庆静物油画 郑天一 9

人性关怀与语言解放——评强光浩的油画艺术 杨卫 9

地域版画的现实主义探索——王僖山作品解读 宋阳 9

现实意蕴与物性表达——评曹丹的版画艺术 李菲 9

回归本体再出发——徐娜的版画艺术探析 杨少华 9

地域美术的当代探索——黄妍的连环画创作 吴静 9

混沌·心象——《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美学赏析 白洁 9

萧澹之致——霍春阳墨竹 王林燕 10

劳动者之歌——马国强人物画评析 王海 10

出神入化 妙手丹青——王东明写意人物画图式构成刍议 李也 10

悠悠临江 漫漫绿道——曾健勇的山水新世界 程辰 10

笔墨与自然——评王龙“墨染苍穹”系列山水画 安健锋 10

浪漫主义情怀的现代演绎——解读吴丹工笔画创作 李婕 10

温情的表述——范勃绘画语言评析 黄浣尘 10

大朴·纯真——品读古棕油画创作 李平 10

上下求索——李秀实油画品读 孙海艳 10

香远益清——评汤志义的“莲蓬”系列漆画创作 郑庆伟 10

激扬、雅逸与深沉的笔墨精神——范扬中国画释读 李楚洋 11

生命的酒歌——王孟奇写意人物画创作评析 李蓓瑶 11

回望蒙古——李学峰草原题材油画创作 白晓霞 11

时光流淌的画布——评汤岩“老道外”系列油画 李笑影 平平凡 11

留一抹乡愁——马建茂油画的情感表达 刘夙凯 11

乡土生活的美学建构——评陈川的版画创作 张丽娜 11

心画合一——论张志祥水彩画的精神特质 杨春艳 11

超位之思——黄立毅漆画创作解读 王肇兴 11

从美学视角看周韶华对传统山水画范式的突破与重构 屈行甫 12

力透纸背的“水墨雕塑”——周京新的水墨画艺术 赵蕾 12

笔墨当下化——刘明波山水画创作评析 彭丽 12

关注生命真意的情怀——吴冰花鸟画新变 孟禹男 12

以手之功 传心之意——史力如油画创作风格分析 于砚 12

草原之美——胡日查版画艺术释读 付丽春 12

东北乡土生活的礼赞——读季世成版画近作 朱昌森 12

[心路]

野性美的表达——我的新疆题材油画创作 光同敏 1

隐喻的表达——“你的样子”系列创作感想 肖旭 1

走入写生对象——漫谈肖像绘画 邱岩峰 1

表现物象背后的情感——我的乡村题材油画创作谈 王呈祥 1

抒写生长中的城市:“未来之城”系列创作谈 王岩松 1

乡景与乡情——地域风景油画中的主观叙事 骆杨 1

根茎花实 苗皮骨肉——药圃中的绘画图景 潘子申 1

超验状态下的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王涵 1

控制之外——创作自序 李婧 1

“平面性”绘画语言的呈现——静物创作感悟 赵晓丽 1

笔墨万象 得意而形——谈水墨画的创作语言 张强 1

偏离规范的实验——“大风歌”系列陶艺创作思考 王京成 1

地平线——关于陶艺现代性问题的创作思考 张学龙 1

传统情性与当代设计——平定紫砂器物创作实践 李文嘉 1

化古为己——浅谈书法创作思维 姜洋 1

林泉寄心 李秋喜 2

精神田园:自然主义情怀与乡土题材的艺术创作 刘春龙 2

试错——绘画创作的另一种思考 韩建宇 2

心灵归处的探究——“无法呵护”系列创作有感 赵素梅 2

制器尚象——耀州窑青瓷造物及语境的新表达 高黎 2

其命维新——书法创作简论 陈维 2

与古为徒——元朱文印创作的新思考 肖春光 2

自我疗愈的绘本创作 高清雪 2

劳作之美——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的源泉 李冰 2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服饰的形象设计 李亚洁 鲁晓隆 2

探索字体设计的视觉形象 吕金鸿 2

自然的生命意韵——我的工笔花鸟画创作谈 李佳桐 3

克孜尔石窟流失海外壁画临摹践行 阳艳华 3

怡志林泉——略谈我的山水画创作 冯国飞 3

以线为表达方式的“印记山石” 刘研 3

水墨创作探索与实践 李周卫 3

汉字水墨画创作探索 王云裳 3

油画写生中的情景交融 王红卫 3

空间营造与表现——油画风景创作中的中国古建筑 司继琳 3

“有意味”的美感——浅谈水彩静物创作 张利锋 3

壁画图像语言再现的路径 梁瑞 3

“不高兴的动物”——谈我的雕塑创作 孟超 3

通古·颂——东北渔猎形象新塑 张鑫 3

从“个体英雄式”走向“公共纪念性”——我的雕塑创作转型之路 洛鹏 3

乡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营造——以柳荫镇东升村为例 高小勇 郭龙 3

“以小见大”——冬奥宣传海报设计谈 孙亚飞 3

情感是山水画的本源 李启色 4

写意山水画笔墨语言现代化转向的理解与探索 陈郢 4

妙造自然——浅谈山水画的写生 李以良 4

视觉的诗歌——我对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理解 明媚 4

形与色——我的水墨创作观 赵凯昕 4

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传统绘画语言与图像的融合 李戈晔 4

具象的人文关怀——以“爱”为艺术主题 杨幼梅 4

图像之“破”——创作中图像的物质性与思想的自由性 于君 4

符号与意象——《永生之河:张爱玲系列》创作漫谈 陈明园 4

蜡画心印——冷蜡画创作初探 王晨 4

静观天际线——对城市与自然的“感性”观照 张新江 4

向阳而生:水彩艺术的隐喻之美 胡晨晨 4

“暮色”系列创作思考 魏毅 4

插画的视觉叙事探究 柳国伟 4

平面广告“社会责任”主题设计的实践表达 戴潜挺 4

笔墨构成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谢其云 5

探索新文人画的笔墨创新——以山水画创作为例 李静姝 5

人与狗的牧歌——创作中的情感与观念 李军 5

自新与超越——中国画笔墨结构的建构 王翔 5

绘画创作的自我表达与疗愈 孙伟 5

边疆新曲——《扶贫颂·报春》主题创作谈 邱琳 5

自说自画——我的油画创作之路 高霄鹏 5

求真求美——我水彩画中的边疆人民 赵燕 5

“水”与“彩”的交融 刘世元 5

器之痕·吾之道 张栋 5

书写中的自然之“势” 郭艺桥 5

“情境”的营造及传达——景观设计创作谈 李娟 5

河津转花灯“变身”记——“流光溢彩”系列灯具设计谈 李莉 5

从生活中走来——以《秋原》为例谈中国人物画创作 吕进成 6

诗性的自我表达:园林山水创作体会 吴昌蒲 6

自在飞花轻似梦——我的花鸟画创作漫谈 王亚平 6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图像建构 张曙光 6

眼与心的交流——油画风景写生中的空间诗学 杨冬 6

特定环境下的油画创作——石板岩村写生 毛思潮 6

在画布上成长——对个体化绘画的探索 李佳睿 6

为拨浮云遮望眼——“网”系列作品创作自述 罗实 6

印痕之美——略谈丝网版画创作 程亚鹏 6

艺术语言的创造性——以“浮生”系列插画创作为例 黄之芯 6

诗与远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创意丝巾设计 张晗 6

形色互动——红色文化创意设计探究 王楠 6

形式的节律——工笔画创作之我见 郭肖汝 7

谈中国古典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以“孔子”系列为例 夏颖 7

凝结与流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语言探索 梁醒生 7

融古与通今——谈贵州地域文化对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肖蓉成 7

墨彩·新象 姚旭辉 7

漫写我心——水墨人物画创作谈 王晓黎 7

借景造境——谈水墨山水写生 任清 7

以古为师——传统笔墨语言与当代山水画的创新路径 朱国栋 7

妙造自然——浅谈山水画的写生 赫涛 7

绘画中的视觉隐喻——对当下绘画的思考 戴增钧 7

绘画中空间维度的探索 张显飞 7

画面空间与心理空间的构建——我的油画创作自述 王怡 7

时代印记——“手机”系列作品创作谈 曹睿祯 7

捕捉艺术生命的本真之美 陈聪景 7

以版为媒——当代版画媒介化表达的边界实验 王霖 7

辽代服饰设计——以陈国公主为例 李亚洁 7

寻找精神的真实——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刍议 刘少宁 8

九朽一罢谈《进城》 徐展 8

从吾所好 马骏 8

我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 丁荭 8

以色写意——浅谈山水画创作的用色 王小路 8

重叠与再塑——简谈油画语言的平面表述 杨渝 8

坦培拉语境下的艺术思考 高海军 8

有无相生 佳画偶成——谈写意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融合 白丽丽 8

艺术本我的探寻与思考 李筱谦 8

浅谈唯美绘本创作 罗红 8

主题性展馆设计中叙事性设计方法的应用——无锡家艺小镇客厅展馆设计实践探索 许光辉 8

以形写意——浅析花鸟画中的笔墨语言 杨庆芬 9

当代岩彩画的肌理表现——《边嵎一偶》与《冲突与融合》创作谈 孙洁 9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探索——以《北京冬奥——群英荟萃》为例 冀晓东 9

瑶族民俗文化的图像转译与释读 周国泉 9

经造化 通心源——谈写意人物画的写生与创作 商艳玲 9

从太行山写生到创作实践——浅谈意笔山水画创作 任帅 9

笔墨随心——传统山水画程式的现代性实践 陈文瑛 9

色面造形在写生中的运用——以园林水乡系列作品为例 王文星 9

多彩贵州——浅谈地域性矿物质色彩的质地与表现 肖升阳 9

自由静谧的境界——我的风景油画创作思考 何佳 9

生活的面孔——水彩肖像绘画探索与实践 雷勇斌 9

纤维艺术中的自然之趣 张一璠 9

古意延展——“春溪知乐”系列创作谈 赵洁 9

第4届亚残运会吉祥物运动造型设计实践 李洁 9

浅谈城市风景画创作——以《城市·印象》为例 许蓦凡 10

古朴意境 乡野气息——现代都市题材绘画的创作思考与实践 邓海林 10

笔墨的时代性——我对当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认识 陆青宁 10

形神与水色之法——关于没骨人物画的几点思考 苏国强 10

以小观大 尚简存美——谈人物小品画创作 张超 10

景语·情语——工笔花鸟画创作探究 陈明 10

格物与诗意——水墨工笔花鸟画创作浅谈 叶晓兰 10

艺术创作中的地域文化烙印 姝娜 10

形色至简——我的艺术创作实践 朱杰军 10

公共记忆和个体经验——红色主题雕塑创作谈 段冬玲 10

当代雕塑的“物性”语境——磁力系列创作自述 苏阿香 10

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实践——浅谈我的创作观 王琪 10

象外之色——扎染纤维艺术作品创作实践 高山 10

气味图像 高茜 11

心灵的田园——楠溪江题材青绿山水画创作实践 翟明帅 11

遗落的旧园——谈中国画园林题材的创作 王初 11

民族形象的塑造——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实践 胡扬 11

扇形空间的视觉探索——“对望”系列作品的自我解读 云门张凝 11

可见性之真——绘画创作中的观看与实践 南渊涵 11

从表现生活到关注生命——绘画创作自述 王风华 11

情感与观念——谈我的纸本综合材料绘画创作 樊红蕖 11

绘画中的情感共鸣——我在丝网版画中的直觉和情绪传递 张达飞 11

汲古求新——现代语境下传统雕塑形式语言的转化探略 管厚任 11

马口窑当代陶艺创作的启示 杨巍 11

尊古与维新——草书创作思考 蒋全顺 11

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记忆”符号的应用——“丝路茶语”系列设计实践 董与思 11

东方诗意 中国窗口——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形象景观总体设计实践 成朝晖 11

老城印象——城市题材油画创作实践 杨晓文 12

油画《梦想成真》创作谈 程刚 12

意象表现的创作思考与实践 陆珂琦 12

都市视觉体验下的物象呈现——我对当代油画的探索 张志锋 12

城市记忆的留存——“里院建构”系列创作感谈 沈童 12

以童年、故乡和传统作底色——谈我的绘画观 刘利平 12

观念与审美——谈木刻版画的创作转向及语言特征 齐柠 12

近处的风景——花卉雕塑创作谈 吕琼雯 12

云雕图式语言的当代审美探析 张国凯 12

数字绘画艺术性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杨小蓉 12

景观的叙事性设计及其表现 张丽娟 12

哈尔滨松花江畔景观设计探索 赵国威 12

《山海玄妖》的妖怪形象与动态叙事解析 孙盈盈 12

[学院作品]

写意京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教师作品述评 王煜 黄韬 8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教师作品 8

[展厅]

孟颖作品 1

曾智焕作品 1

李晓方作品 2

卢轶作品 2

张磊作品 5

魏宁作品 5

于晓君作品 6

肖玺作品 6

李采姣作品 7

何丽作品 7

杨洋作品 8

秦建庭作品 8

梁金明作品 8

武建亭作品 8

杜跃作品 11

2024-02-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