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耗质量如何?,

感觉美国车那么便宜,为什么不是满街豪车?

美国地广人稀的大环境和功能区集中的分布特点决定了私家车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处于绝对优势,可以说是生活必需品。买个菜跑10公里都不算远,公交、出租车指望不上,自行车出了小区就没路可骑,基本上只能健身不能代步。摩托车?没顶棚特殊天气怎么出门?没后备厢怎么采买吃穿用度?总之,没车,你啥也干不成,哪儿也去不了。下到刚入社会的愣头青,上到拄棍才能走的耄耋老人,不人手一辆车,你就没有足够的出行自由。小卖部?社区蔬果店?不存在的(这也是美国人习惯性一次买菜买一堆囤一两周的原因)。

你以为的美国人人出门都开车:收入高车价低,人人都开得起车。

实际上的美国人人出门都开车:不开车出不了门。

再穷,你也得花一两千刀买个基本能走的N手车才能活下去。大部分中国人是上几年班攒了钱去买车来改善生活品质。但美国人一般是先买车才有腿去上班,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用前者的思维看待后者,就容易得出美国人人挣钱买车都很轻松的错误认知,其实后者不过是被迫提前消费了。

正因为几乎每个成年人都需要一辆车,所以购车的预算会被车子的数量摊薄。车子贵多不贵精,自然豪华车的比例就低。对中国来说,汽车总体上还属于改善型消费品,合全家之力买一款好车的现象比美国更普遍。像我们家现在就是5口人5辆车,购车总价值15万美元,但全是买菜车。同样的人口和资金在北京买车,两三台BBA。

买车便宜维保贵

来美国之前我也羡慕美国车价低,但来了之后发现美国只是买车(还得是大排量和档次较高的车)比较便宜,养车修车成本可不低,主要体现在配件耗材贵、工时费贵、保险费贵、维修周期长。

比如我之前的老凯美瑞,右前翼子板被一辆没牌捷豹hit and run撞了个凹坑,钣金喷漆花掉1000刀(自付500)还要等一周才能取车。靠保险租了辆低两个级别的现代Accent代步。

工时费高我能理解,毕竟美国人工比较贵,材料费也贵是为啥呢?现在开的雅阁混动,一个机油滤芯12刀、一个空气滤芯30刀、一条轮胎220刀还不含工费(都是原厂配件且非4S价格),有的中美价格差不多,有的甚至美国更贵。如果遇到三大件或者主被动安全的问题,只查不修就能收你一两百刀,维修单算。不信可以自己去美国4S店官网的Service菜单看报价,防火墙不会拦你。更扯的是,如果你查出问题但是嫌维修报价贵想换一家,那你还得给下一家店再交一笔诊断费,哪头划算还不知道呢。

上图还是9代雅阁的4S配件价格,现在通胀之后什么样已经不敢想了

再说保险,雅阁凯美瑞这种普通B级车一般是600刀/半年,而且保费随着车龄折旧和不出险时长的降幅非常缓慢。我2012年的凯美瑞和2021年的雅阁混动,上同样的险种,保费只相差不到20%,这还是在后者购买价贵30%的情况下。一家好几辆普通车,一年的维保和车险压力就不小了,何况是豪华品牌呢?


中美两国的社会支出体系不一样,不能只看单一消费品。美国人整体收入是比中国人高,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和绝对开销也更多,社交、医疗、所得税、教育、房租、物业成本都比中国高得多,还有个等同于永续债的房产税,再加上人工又很贵,意味着想省时间就要花更多的钱。就我一个无孩两口之家,住个两居室公寓,以很节省的活法,每月的固定开支都得2000多美元,还不算吃喝,更别说那些住更大房子养不止一个孩子的家庭了。这样一来,留给买车的预算就不多了。或者反过来说,如果集中预算买一辆豪车,会大幅牺牲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从而降低综合生活品质,对于非汽车爱好者家庭来说往往不划算。所有羡慕美国人不上大学随便找个工作就能挣两三千美元的人,无不是在用美国收入代入中国的消费结构。


一句话,对单身无孩人士来说,月入2万人民币在中国任何地方都可以活得比较体面。但月入3000美元在美国郊区也就是刚够温饱的水平,在一线城市不说完全活不起,也是相当艰难。


目前美国车市正处于罕见的至暗时刻,思域加价$3000,卡罗拉加价$5000,轩逸加价$7000,伊兰特加价$8000……市面上80%的车都在加价卖。

3年新冠疫情下来,中国车市和美国车市发生了大逆转。中国是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美国却是产能滑坡、需求旺盛。

2020年,我敢说2万美元或15万人民币以上的全球车型,中国版全方位不如美国版实惠;2万美元以内的车虽然是中国便宜,但动力和安全上差了一档甚至两档。

2023年,4万美元或30万人民币以内的燃油车和全价位的新能源车,都是中国版比美国版又便宜又好,选择还多。美国版全方位实惠的,只剩下5万美元以上的豪华非新能源车或3.0L以上的大排量车。

1、刻板印象。美系车在国人眼中,曾经是豪华的存在,比如卡迪拉克、林肯等在90年代婚车队伍中是固定的存在。但随我国开放程度、国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和型号进入我国,大家开始更多的接触汽车,开始购买汽车,油价不断上涨,让大家开始关注家庭用车费用的支出。尤其在2015年之前,美系车油耗高成了大家普遍的认识;质量上美系车做工相对粗糙,小毛病比日系车多;外观上相对没有太大特点,细分市场不如德系车。所以美系车在国人眼中的刻板印象就出现了:油耗高、毛病多、外观也没啥特点,车型也比较少。这样的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开过的都了解美系车挺好的,没开过的,刻板印象是去不掉的。

2、美系车的优点。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过,就是美国的地域和欧洲、日本比起来,要大的多,所以我觉得美系车更适合综合路况驾驶。首先,从配置来说:美系车配置很丰富,也可以说很良心。真皮座椅、天窗、多功能方向盘、4门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等都快成了全系标配了,同价位的车相比,其他配置也要比别的车更丰富,只多不少。操控:美系车操控综合来讲不差,但通用和福特的操控完全不一样,通用永远追求舒适和平衡,福特更追求驾驶和操控。所以,从驾驶舒适性上来讲,通用的更好一些,悬挂适中,油门很轻,方向很轻,好开,但稍微激烈一些的驾驶习惯不适合。福特现在也在改变,也在向舒适靠拢,但悬挂还是偏硬,操控好依然是福特的特点,方向指向精准,驾驶时更有人车一体的感觉。总之,美系车的操控我给80分以上,好开,还不失驾驶乐趣,和德系车车比各有特点。日系车为什么没啥操控感?因为他们的悬挂太软了,对车身的支撑(路况反馈)基本没有,不适合激烈驾驶,尤其在紧急避险的时候,会导致出现事故。毛病:2005年买的第一辆别克,确实有些小毛病,虽然不算大,不影响正常用,但三年内就出现了好几次问题,确实不能算质量好,但都是塑料件、橡胶件的问题,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2010年的福特,真好开,小毛病也没啥了,被人诟病的是内饰做工糙。但美系车也一直在改进,现在开的别克,基本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两年多,36000公里了,没啥问题,内饰做工比之前精细多了,软质材料,更有高级感。比起烧机油、机油乳化等问题,美系车原来的塑料件、橡胶件的问题真不算啥问题。油耗:我前面说了,美国地域广,油价低,所以估计造车时不会太考虑油耗这个问题。但现在随着我国排放标准提高、油价上涨,美系车在这方面也不断改进。现在我的车2.0T的,综合路况不到8.5个油(高速稍多一些)。德系车油耗也都差不多。日系车虽然油耗低,但确实动力弱,有测过轮上马力的视频大家可以看看,在同样的参数的情况下,日系车的轮上马力普遍偏低,这也是为啥日系车数据好,跑不快的原因。

综上,我认为美系车比较适合家用,尤其适合隔三差五出门旅游的家庭。现在的美系车在做工、质量上也经进步不少了,驾驶舒适度和操控没太降低,综合来看,性价比真不错。我开车的时候遇到过两次比较紧急和危险的时候,我感觉车在关键时刻,不光是要结实,更要有动力和操控,因为那两次紧急情况我都是靠加速、操控才化险为夷的,所以我会一直中意美系车。当然,德系车我也很喜欢,同样有着好的驾驶和操控,只不过我对双离合一直有点成见。日系车更适合在固定范围内的家用代步,不适合长途跋涉。

如果你经常看美剧,或者对美国的汽车文化多少有些了解,无论这些消息是来自于网络、杂志,还是朋友口中,可能你都会有以下疑问:

1、美国车怎么这么便宜?

2、为什么多数美国家庭的车都很一般?

3、美国人挣这么多钱都花在哪了?

4、车的级别在他们看来不重要吗?首先想一下国人为什么热衷于豪车。很大原因是因为面子,别不承认,目前在中国豪车是身份的象征,象征着你的经济实力。比如说同学聚会了之类的你的朋友、同学,都买了好车,你开一小破车是不是觉的没面子,那么回来之后你是不也想换辆好车其实你的小破车就够用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美国人为啥不热衷豪车了。在美国,美国人对汽车理解并不是身份的标致,而只是交通工具,只要舒适,安全就行了,所以在美国你会看到大量的皮卡。对于豪车他们并没有太大的购买欲,只要能满足他们实际生活需要就可以了,并不是特别在意品牌。这方面可以类比自行车或电脑——除了少数骨灰级玩家,多数人还是够用就行的,碳纤骨架的公路车或者双690战术核显卡的电脑也不是买不起,而是根本就没想过买这东西能有什么用。

美国人的收入是多少?

目前美国的人均年收入约为5万美元(人民币331900元)。中国以经济最发达的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的人均年收入为82872元人民币,抛开物价差异不谈,目前美国人均年收入是北京人均年收入的四倍还要多,要知道北京是中国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城市。简言之如果中美汽车售价相同的话,美国人买车经济压力仅仅是中国人的四分之一(你车的售价乘四是什么车?)。

美国车怎么这么便宜?

先来看看在美国不到4万美元(约合25.4万元人民币)能买到什么样的SUV?

在看看等等价格的三厢私家车。

为什么多数美国家庭的车都很一般?

除去面子因素,还有个原因就是美国修车贵。在美国,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维修费用比较贵,买车可能不是问题,但修车却是大问题,如果经常跑去修车所用的花销,差不多能再买一台了,人工、技术、时间对于美国人来说都很值钱的,所以买个豪华车的维修保养花的钱要远远超过普通车型。所以美国的车大都要多破有多破了。

另外美国的豪车折旧幅度太大了一般来说豪车三年就能折掉一半的价格,就比如8万美刀的车3年的时间就只值4万了,而你买个普通的车2万折一半也才折1万。一个4万,一个1万美国人也不傻也会算账。

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不同

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的人都很会享受生活,他们会发展兴趣爱好,出门旅行等等这些当然都是需要金钱支撑的,所以他们并不会把金钱过多的投入到买车当中的。而我国的消费结构目前还停留在更多的基础消费上,认为有钱了就要吃好的穿好的,开好车。不过如今国人的消费结构越来越丰富,新中产的出现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念也将逐渐改变。

在美国与中国国内相比,同款车的价格,美国确实比较便宜。但是说到美国车既然那么便宜,为什么豪车不多。这一方面是豪车定义问题,国内一般都会把BBA定义为豪车。但是在国外,一般中低档的BBA就不是豪车了。而且对于美国人来说,其生活成本要高于国内,同样车辆的养护使用成本也是高于国内的,特别是维修费用。所以虽然美国是一个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但是普通人的收入并不是想象那么高,不是我们看美国电影中那样,人人都是豪车,随时都是豪车代步。普通人的收入除掉生活成本之外,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支付豪车过高的车辆养护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是生活观念的影响,作为一个汽车只是生活工具的国家,对于车辆作为面子的思想,基本上是没有,没有把车作为身份象征的习惯,不会把车作为自己炫耀自己的载体。因此普通人都追求经济实惠,自己能负担得起使用成本的车辆作为自己的交通代步工具。那么自然在大街上看到的豪车也就少了。

为什么美国不是豪车遍地,我觉得我能够比较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如下:

1、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对于汽车的理解和体验,比我们早了几十年,汽车文化非常成熟,人人家里都有车,车就是个代步工具,和我们看待自行车的态度差不多。

2、美国虽然很发达,油价也便宜,但是美国也不是人人都有钱的,并且美国的贫富差距之大可能大于我们的想象,之前在一些报道上看到,美国80%的财富掌握在10%的人手上。

3、车就是个消耗品,除了虚伪的面子,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里子,国内现在也过了用车来装面子的时代,来广东看看,很多身价几千万的人也就开个20万左右的。

总结,车最重要的功能是通勤,用车来彰显身份的思维个人不太认同,当然这里不能代表爱车一族和部分人的想法,谢谢!

文化差异导致的消费观念不一样,比如家家配枪,是为了保命。开车的时间长了,也就知道所谓的豪车只不过是多消耗用车成本而已,也就没必要增加自己的压力。人家不会为了摆谱搞的压力山大,可以看出生活节奏理性和自然,基本可以叫实惠主义。杜绝了无畏攀比的形势主义,以及虚无缥缈的不理性的社会心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算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家已经通过时间经历过了,验证了。咱们怎么说,也应该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尝试学会把正确的东西拿过来。让一群低收入不清头的糊涂蛋,不要为了面子,伤害了自己,浪费了社会资源,拖累了一个个的借钱的个体,机构,银行系统。到头来,躲债,催款,不断恶性循环,害人害己,非要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的惨剧一遍遍的上演,然后在全国的无数个城市每分每秒被职业催款机构追的无家可归才开心吗!所以米国用时间经历过了,现在到咱们了,等痛苦的阵痛让这批人体会过了,社会效应产生了,下次就不会出现满街豪车的景象了,因为理性消费开始了。当然也不是说不应该满街豪车,只是讲消费者本来就要量力而行,自己在什么消费的空间和什么能力水平,自己舒服的的享受才是各行其道的根本。

2024-02-2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