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投资者日有关车辆交付情况的信息会公布吗?,

和海外大V聊:特斯拉投资者日,哪些必看?【大小马聊科技49】

本期视频传送门:「大小马聊科技49(上)」

话题1、特斯拉最新Master Plan发布,马斯克又画大饼?

话题2、实现财务自由,不能只靠投资?

话题3、如何读书更有效?

每周聊三个科技热点,我是小丹尼,我是大卫,我是电动 Emma。我是Ray。

今天特别高兴请到我很喜欢的油管博主: MoneyXYZ 频道的 Ray。

我是因为看 Ray 讲特斯拉视频认识的,而且我还专门花了两三天时间把 MoneyXYZ 频道视频都刷了一遍。我同事都纳闷说那几天咋总盯着一个男人的脸看。

幸亏我视频不多,才 80 多个,要不然你得刷死了。

都是精品。我觉得 Ray 讲特斯拉,讲财务自由,读书相关内容都特别好。今天我们就接着这三个话题想延伸聊聊。

我们先开始聊第一个话题:特斯拉最新 Master Plan 发布,马斯克又画大饼?

前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特斯拉 2023 年 investor day 投资者日,其中最重磅的就是 Master Plan 3。我看网上有把它简称叫 MP3 的。

哈哈哈,而且特斯拉公关也提前预热好久。

但我看发布完之后大家争议还是特别大的,因为很多人都说特斯拉投资者日直播看完了很失望,而且播完了之后股价就掉了一些。

我想先请问 Ray,你自己作为特斯拉的早期投资者,而且也是长期持有投资者,你看完特斯拉投资者日还有 MP3,有没有感觉失望呢?

说实话,看的时候中间我确实看困了,但并不是因为失望,作为我们长期投资者,它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实际上在一年前、两年前可以从Battery Day 电池日之后,后来没有再加太多新的东西。

这次实际上是在原来架构基础上,又把Gen 3 Platform(三代平台)以及包括它在 manufacturing (制造)上的 moat(护城河)。待会我们可以再详细聊,更加详细的讲了一遍,又把团队人员全都拉出来,全都溜了一遍。

我个人从投资者,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能给我对他长期投资有一个更坚定的信心。但我觉得可能是对于新投资者,尤其是希望短期股价有所影响的,尤其抱着是一种产品和消费者的态度来看的这些人,可能会感到失望。

这是投资特斯拉长期以来的一个主题,你能看到机构投资者和 retail (零售)投资者,retail 投资者里又有两种,一种是像我们这种 long term(长期) ,另一种总是有新的一波一波进来。他对有不同的看法和认知,所以总会有这样的反差,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是的。我看 Elon Musk 在 Twitter 上也回应一个网友,说华尔街分析师看完特斯拉投资者日,感觉说的东西没符合我的 spreadsheet(电子表格)。我赶紧给我的目标价下调25%。他们光讨论那么多数据和软件干啥?马斯克就回复一个哈哈,呵呵。

确实像 Ray 所说,这次马斯克还把自己的团队都拉出来遛遛。还有网友专门数了数,有差不多 16 个主持人,大卫你看了特斯拉投资者日,你觉得他真的有那么多干货吗?

我觉得首先它是为人类指明了一个方向。当然这个词说出来是不是有点大?

它是在能源利用率上,包括接下来我们如何对于可持续能源、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做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引。这件事情我觉得伟大之处就好像十几年前他说我要让交通工具,尤其家用车实现电动化一样伟大。

因为我所从事的行业,包括家里的公司从事的行业是有非常多相关的,比如船上,我们做的海洋、石油方面的。这些努力都是在朝它这个大方向走的,尤其是让飞机、船舶,包括我们工业领域都使用可持续能源。当然可持续能源不止是有电,氢也是。所以他把这个问题重新抛上来,我觉得是能盘活一个更大的市场。

我觉得 David 说这个为人类指明方向,说的其实挺好。很多人说马斯克这人画大饼,吹牛或怎么样,但实际上他的 long term plan(长期计划) 跟比如我们罗永浩老师,跟他讲的颠覆人类不一样的地方是,你能看到他实际上是一直在execute(执行)。

这个人在 track record(纪录),虽然他不是 on time(按时),但是他总是能够 in time(及时)。他给蓝本,我觉得有两个方向值得考虑。

第一个就是他给各国政府,尤其小政府有了非常明确的发展蓝图。很多政府想吸引他去投资,可能他们自己的这些产业,各方面政策都要往这个方向去靠。

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我们很多投资者总觉得特斯拉有一个Key man risk(关键人风险),Elon Musk 没了怎么办?举个不恰当例子,有点像诸葛亮当年快不行的时候,有人站旁边问后面怎么回事。他实际上也给自己公司内部一个蓝图。你能看它整个发布会,第一给人感觉像一个PR,第二个又感觉像一个团建。

每个人拉出来,把自己的述职,自己过去的东西讲一讲,把未来讲一讲。实际上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蓝图。即使将来马斯克不干了,这个公司我作为一个投资者是非常 happy 的。我知道它 long term 要干什么,而且我也很确定里面每一个人,他们都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比如氢,比如热泵技术,比如飞机船舶上使用可持续能源,无论是在 a 股还是在美股,都有非常多公司做得很出色,但往往大家把它之间变成互斥关系。

氢是不是跟电冲突,或者其他可持续能源是不是跟氢冲突?实际上在 Master Plan 当中,它是把这些东西包在了它的大框架内,在不同的领域都大有可为。它是不冲突的。

我从一开始就说氢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但不太适合家用车。果然马斯克当时发布会也讲了会在工业领域和其他方面用氢能。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他重新把这些技术又重新梳理了一遍。

刚才 Ray 说了一点,就是宏图计划 execute (执行)的能力。我觉得是不是因为跟预期有差别,所以大家觉得失望了?因为我们如果看第一个 Master Plan,是 2006 年提出来的。

他说的四点包括第一项要造出非常吸引眼球但非常贵的电动车,也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 Roadster 成功了,他拿挣到的钱再去造Model S, Model X 也成功了。之后就造更主流的电动车, Model 3 也成功了。

他说的最后一点是在太阳能方面发力,后来就有了 SolarCity。

十年之后,当他发布 Master Plan 2 的时候,上一个 Master Plan 基本上都成功了。这个时候他再发布第二个,其实是很有说服力的。

但是现在又过了 7 年,我们看他发布的第二个Master Plan。

首先第一条,他希望太阳能屋顶跟特斯拉整个电池存储能梦幻联动起来。第二点拓展电动车产品线, 占领所有的细分市场。第三个就是研发出比人驾驶更安全 10 倍的自动驾驶能力。第四个就是让你的特斯拉在你不用的时候为你挣钱,也就是Robotaxi。他这四个都没有完成的特别好。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又发布一个新的 Master Plan,而且这个 Master Plan并没有回答你会怎么样把 1234 之前 Master Plan 2 完善,还加上一些很新的,大家看来可能很虚的、很宏大的东西在里面,就会让大家觉得更难实现。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觉得特斯拉有两个问题是整个行业非常关注的,它在这一次 Master Plan 里面也没有做特别正面的回应。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常见的问题。刚才你们也有提及:纯电车到底是不是一个终极形式,大卫之前说过,他觉得氢能源车在比如商用领域,甚至一部分的乘用车领域,都会是一个更加可持续的终极形式。

以前我们都知道像日本车企在这块很强,但是现在我来了中东之后,我发现不只是日本,中东很多国家也在非常用力的发力氢能源。

对特斯拉来说是一个挺重要的阻力,因为比如沙特阿拉伯,它对氢能源非常有决心。它要在十年之内做世界上最重要的氢能出口国,因为它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按照它现在的无论是整个架构还是经济状况,如果能把 hydrogen economy(氢经济) 融入进石油工业,是一个对它国家来说更合理的选择。原来是出口石油的,现在变成出口氢能。

如果像特斯拉走的那条路,它可以出口啥?

所以氢经济对他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维持现状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结构。所以在这样一些国家层面的能源决策来看,特斯拉想走的那一条路不一定就是终极路线。对于这个问题,特斯拉是没有很有力的回应,为什么纯电车用电池来驱动是一个最终极的模式?这个是笼罩特斯拉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投资人也好,消费者也好,关心的电车市场现在这么卷,特斯拉的竞争力在哪?你凭什么还能够当领头羊?

所以这个问题就像 Ray 刚才说,很多投资人也好,消费者也好,他等待的答案非常直接明了。你告诉我你有什么牛掰的新产品,或者你给我一个时间线,FSD 也好,Robotaxi 也好,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落地,这些特斯拉都没有正面回答。

这里补充一点,其实还是 Tesla 整个公司的品牌形象确实很好。因为它所谓的Master Plan 3 当中所提到的氢,包括可持续能源讲的风能,飞机和船舶上用的可持续能源,谁也提过, BP 和壳牌石油 10 年前就提过。可是你知道一个传统能源企业,它提这些的时候,往往大家给它的反馈是不正面的,觉得你肯定有猫腻,因为你是靠石油和天然气挣钱的。

它这里面做的这些事情,中国的企业,包括中海油早就做了,中海油早就在中国做氢能了,最早做海上风能。

但是就是一个传统的能源企业,它的给大家的 image 没有特斯拉天生的好,所以特斯拉是 Master Plan占了很多公司品牌形象的便宜。

作为一个FSD 的早期购买者,我对电动 Emma 说的非常感同身受。我当时买特斯拉 Model 3 的时候也买了 FSD,当时我是真的盼着哪一天这车能给我赚钱的,结果真的是非常天真。

但是马上Hardware 4 就又要出来了。

所以它的 Master Plan part 2 还是个法语是吧?它当时写的实际上还没有完成。现在最多也就是给人感觉像一个 2. 1。

很多人所谓感到失望,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刚才电动 Emma cover 很多。第一个就是实际上它发布会所谓 investor day 是有一个context(背景),我们很多人忘了这个事。去年年底跟今年年初,它的股票跌成那样,所有人都在怀疑,所有声音都来了。车型又不行,没有什么竞争力,创新又不行,马斯克天天搞Twitter,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还有像什么 Ross Gerber 这些人不行,我要去搞一个政变式的东西,我要去里面当股东,当 board member(董事会成员),所以噪声非常非常大。

后来他们在财报上,我记得是我们要搞一个 investor day,它的 context 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在干什么。但是 context 拿到今天很快,这一个月之后就不是特别适用了。

因从它最低的时候,我可以很高兴说我幸运地抄到底了。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翻倍了。所以这些投资者从那个时候非常绝望,非常怀疑,又到了一个Euphoria(欣喜若狂)的感觉非常兴奋。

所以他期待的不是你给我讲你在干什么,我希望你能够搞出一个非常 specific(具体)的产品,能够让我股价再起来一下,让我们爽一把。但结果这个东西还是之前准备的,包括甚至有人说,你看那么大个事,墨西哥的超级工厂,都到了最后 Q& A 的时候顺嘴提了一句,你让墨西哥到场领导人脸上怎么看。所以它是有这么一个背景,我们很多人实际上随着股价的波动,总是忘了context(背景)。

第二个,Emma 提到一个刚才问长期的终极形态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里有两个事,一个说实话,长期咱们终极是什么样?咱谁也不知道什么样。它实际上就像大卫说的,应该是一个 combination(结合)。

但是有一点,很多人说 Elon Musk将来可能得打脸。包括我认识很多人说你们这些电动车就是一个中间产品,将来会被什么什么取代。但是我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一点不担心。很简单,他这东西赚钱吗赚钱,OK。

第二Elon Musk 这人从来不怕打脸。你会发现这个人实际上比我们认识的很多人都没有 ego(自我),很多人说他有 ego,其实没有。他该打脸的时候就打脸,该 pivot(转变) 就 pivot。

我们说第一性原理,最早时候我们听到这个词觉得很 fancy(花里胡哨)的一个word,什么第一性原理,但是你要去看特斯拉这几年的发展,会发现它做一切的事情真的从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对我这公司好,我能活下去,我能赚钱。包括它是公司的运作方式,我就是要减低 cost,就是要赚钱。也许是 08 年或过去经历那些事儿,把 Elon Musk 给吓怕了,但他现在植入到了基因里。第一性原则就是我得能活下去。

他里面提到一个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 surviving game(求生游戏),我最后要活下去。但是我们现在消费者都是 focus 在车型上面。

我之前听大小马节目里面也提到关于车型的问题,实际上这次他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跟他以前想的一样,在我需要的时候我才会去,等我所有都 ready 了,我才去出所谓的新车型。我现在不是为了出车型而车型, 他现在就有点像搞iPhone 一样。就这样一路要打过去,很有可能这未来的一年多到两年就没有什么新车型除了Cybertruck。

我作为消费者,我觉得它可能 Model 3, Model Y 会一直降价,价格才是它最大杀器,它的利润率是它最大的杀器。所以从这一点讲,我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不是特别担心。

这里补充一点,刚才 Ray 也讲到有很多质疑的声音:电到底是不是所谓的 ultimate energy(终极能源),最终能源形态,有些人说它是个 secondary energy(次要能源),因为你还要靠别的形态去发电。

有一天我就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说柴火作为咱们使用的所谓中间形态用了几千年,所以只要中间形态它的时间周期够长,对于投资人来说就要有充分的信心。

电池这件事情,我觉得短期之内是不会被取代的,虽然有人说核能怎么样?核能什么超导托卡马克可控核聚变, 60 年前 40 年前就在干了,苏联的黑科技到现在也可控不了。等这个东西出来说不定阿童木都出来了,但是你只要这个时间够长,留给企业的生存机会就是够多的,而且你的投资空间就够大。

换句话说,咱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那么长时间了。

哈哈哈,是的。尤其是刚才你们说的特斯拉一点都不怕被打脸。还是看它这个企业,包括马斯克,他本质有没有明显的变化。

我确实很敬佩特斯拉有一点是它对于自己发新车憋大招的能力,我觉得它真的是很能憋。比如 Model 3, Model Y,相当于去年 2022 年就一直在交老款,有一些微型的迭代,一直是没有去更新。现在甚至很多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都是拿着特斯拉这一点去打,比如 Model 3 都已经五年前的车型了,我们现在出车型肯定比特斯拉更先进,都是理所应当的。

这里插一句话,前几天也是跟做车载以太网的朋友聊,特斯拉真的是有先见之明。

当年就推车载以太网搞的整车线数这么少,现在国内很多的造车新势力,整车线数都是三四公里的,特斯拉就能做到几百米。

你说它不推出新车型,其实它在很多 fundamental 上面在努力,而且因为用了车载以太网,因为用了 unibody 一体锻造技术,在这方面是很难被很多公司超越的。我觉得倒不是外形一定要有什么大的变化。

我今天看 Twitter 看了有一个人转发的,说外国日本还是哪拆解了一个蔚来的ES8 还是什么,他们就得出一个结论。他说这个车它是你目力所及,你手能摸到的地方都是挺好的,非常注重。但如果拆开之后,你会发现最基础驾驶的部分,这些地方都给你去 cut cost (削减成本),实际上是一个所谓车型的策略。

很多消费者,包括一些新的投资者会很担心特斯拉能不能打。但还是那句话,刚才大卫说的特别好,就是一个耐心,因为造车manufacture(制造业),它就是一个长期的事。

它不是我今天憋一招,明年我跟苹果一样搞个发布会,现在你就可以 order(预订),你明天就可以ship(发货)。它不是一样的东西。所以你投资特斯拉,你必须得也跟公司能够 align(并齐) 到一起,你得有超长的耐心,得有这种慢镜头的感觉。

实际上这个事上升到国与国之间所谓的科技竞争。你没有科,你的技是很难提升的。你在基础科学上,基础的物理、数学、化学的研究不行,包括生命科学,你很难在技术上一下子搞出来。比如你看最近 ChatGPT 也好,包括所谓的 mRNA 的疫苗也好。最近还有一个什么东西比较火,除了ChatGPT。我突然忘记了。

大小马聊科技。哈哈哈不是,哈哈哈。转的好,很认真的说:不是。

我觉得它都来源于因为美国包括这些国家在基础科研的实力还是非常非常强的。有的时候我看国内包括那些军迷说我们的发动机怎么样,发动机是一个特别考验国家基础科研实力的产品,你的材料学又涉及到应用物理和基本的物理学研究,包括数学等等。

实际上这是我补充 Ray 的一点,还是要发内功,不要老在外观上或者简单的应用上抖机灵。而且在manufacturing(制造)上去抖机灵,你会死得更快。

是的,很赞同。

我也感觉为什么外界有一些消费者对这次投资者日很失望,但行业内人,觉得投资者日是有很多干货可以学习的。其实也就是对应你们说的,这次特斯拉在内功方面宣传了很多,但在新车方面就有两款新车但都盖着布,后来问答环节怎么追问他都不说。

大家本来很期待的,一个叫Robo-van,还有一个比如Model Q,反正大家传是这两款车,一个是 Van,一个是量产的更便宜的车,但就是特斯拉使劲憋着不说,就是不说。

对,准备下一个发布会的时候再说。

让比亚迪和小米长舒一口气,十几万的车还没有来。

确实是很多中国造车新势力还是长舒一口气。

刚才 Ray 说的有日本的从业者去拆蔚来的ES8,我也赞同,确实蔚来的有一些比如车型方面,包括最近传的蔚来比较火的女生被骚扰事件,也是跟它企业文化相关,像这些蔚来做的事情我都不是很赞同。

但是我们之前的有一期节目聊的,像蔚来的换电站,尤其是上次发的三代换电站,我觉得也是修炼内功,类似特斯拉投资者日的内功修炼得很好,但是像一些消费者不买单,或者不是特别能 get 到它到底有什么创新点。

这回还有一件让我很惊艳的,就是特斯拉又又又把它的制造工艺改进了一下,搞到应该是 40 多秒可以造一台车,就是分布式造车。这件事情实际上我觉得它的伟大之处跟当年亨利福特就是把所谓的流水线给搞出来是一样伟大的。

而且应该不止 40 秒,好像 40 秒是现在的 bench mark(基准),上海是 37 秒,德国是 50 多秒。

新的车型出来之后可能会更快,因为它是parallel平行来做这个事情。

我今天上午还听了一个叫什么AUTOLINE,有几个老头老化石讲车的,多少年前就搞车的。

今天讲了对于流水线的这种改进也好,或者变革也好,实际上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它里面提到一点特别有意思,现在我们流水线,比如每多少秒产辆车,它的速度实际上跟当年 Henry Ford 他们刚造的时候实际上是一样的,它没有变,这个东西是效率非常非常低的。

实际上在整个 presentation 上,它很强调一点,就是一个文化和组织,尤其是组织,就是你 assembly line(流水线),你如何去 manufacture一个东西跟你公司的组织是有密切相关的。

这一点也是我觉得是 David说的,这是内功。是很多尤其对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想去克服是一个非常大的 barrier(障碍),是非常非常难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他们现在要想去再去模仿特斯拉,你需要把你整个组织架构,甚至企业文化全都颠覆,你新的工厂全都要重新设计,这种长期的投资,从根上的变革,这个是我觉得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不可能的。

其实做生产线这件事情,日本人在全世界是特别擅长,如何装车,如何装东西,他们是自己有一套方法论的。

是的,包括刚才 Ray 说的特斯拉可以把这种不同部门,不同的职能集中在一起做事。这个也是我看这次 presentation 印象最深的。而且它其中有三张 PPT 我印象最深。2012 年造 Model S 的时候,是比较传统车的做法,它第一步是design,第二步是engineering,第三步是manufacturing,相当于把你的设计,工程还有制造量产一步一步的分成,一二三步把它分开的。

到了做 Model 3 的时候,它把你的design, engineering 还有 manufacturing 都把它放在第一步,相当于你三个部门都联合考虑一起去做 Model 3。

这样就相当于跟比如一些PPT造车公司完全不一样的,它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把量产的东西想明白了,而且是几个部门都集中在一起去做这件事情。

第二步就相当于在做 automation,这个是 Model 3 的阶段。

到了未来的阶段,它就想把这四步,design,engineering,还有manufacturing,还有 automation 这四步完全结合。这样就相当于统一的形成一体。这个确实是一个组织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业或者怎么去展示的问题,它确实是从根源上、组织上是一个根本的变革。

刚才 Ray 说了一点,我还挺好奇的,也是我个人的问题。Ray 你自己作为一个特斯拉 FSD 的老韭菜,你的 FSD 是在加拿大买的是吧?我还挺好奇的,加拿大的 FSD 体验怎么样?因为我知道中国的 FSD 是基本上用不了的,买的纯韭菜。我不知道你在加拿大, FSD beta 版本可以用吗?还是也跟中国差不多。

是可以用的。加拿大比较好的一点跟着美国。美国它先,然后是加拿大,在 FSD 上加拿大跟进的还是比较快的,好像现在是 FSD 除了美国加拿大, beta版本。

我刚开始用这个东西的时候是很兴奋的。我是长期的自动驾驶使用者。我刚买车 19 年的时候,大晚上我就开着它跑到落基山让它自己开。胆很大。而且我那时候刚出车祸一年,你就想想就挺 crazy 的一件事情,FSD 出来之后我很兴奋,我就叫了几位股东跟我一起投资特斯拉。我说股东们赶紧来我家试一试。大家去跑了一趟之后,大家就是非常 mix 的一种 feeling。

首先你觉得很amazing,这个东西能转弯了,看到停牌就停了,所以就很 amazing 的感觉。

但是你会发现它就像个楞头青一样。比如压什么马路牙子,不是那种很高的马路牙子,Roundabout 那种圆圈,环岛它会去压,蹿来蹿去就挺吓人的。

所以那个时候是我用完之后,我说这玩意我还是自己开吧。最早的时候它不是见到红绿灯能自己停吗?在 streets 上,在我们 local 上,它能停我,实际上我从来没有用过,我没敢用那个东西。FSD 一开始我是那样的,

但后来更新几次之后,我现在出门我必用 FSD,就可以告诉你它的进步有多快,而且你会发现这里面是有一个人机交互适应的过程。刚开始你是对它不放心的,因为你不知道它边界在哪,就跟我们使用常规的 autopilot 一样。

但是你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它实际上挺厉害的,很多地方都行。

所以现在我家车给起名叫 Strider,就来自于指环王的 Aragon,很有意思,只要它表现好了,我跟我老婆就拍手 good job。如果它干得不好,我就拍方向盘,就跟拍个小孩一样。你怎么回事?今天又让你爹丢人了。只要它干不好,我就得被人竖中指。哈哈哈,因为没少被人竖手指。但是现在我老婆都说,她说这个东西真的是非常 amazing。

你能看到这个东西,它一直在变化,一直在长进。所以能不能实现 automation,我觉得是可以的。也许我这一代 hardware 不行,但是它现在给我带来的这种叫谁用谁知道。这种体验,这种方便,真的是你没有用过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我想请问一个比较量化一点的问题,就是你刚开始使用 FSD,你大概用的占你使用车的时间比是多少?现在大概是占比是多少?

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占不到10%,甚至可能用完之后就不用了。但是它更新几次之后,我现在出门。因为我首先我开车就比较少。我在家工作,我去买个菜或我去的地方我都让它开。

但是我要没有去过的地方,比如Calgary downtown好多这种单行道,而且好多红脖子,我们这儿说是加拿大的红脖子省,那个时候为了防止自己被人竖中指的概率增加,我是不敢的。但是一般日常生成都会是让它用。这不光是我,还有另外一个朋友也是,也姓马,也叫小马,很早之前投资特斯拉,跟我差不多时候,他现在在多伦多,每天都用 FSD,用得很疯狂。

听完 Ray 这么说,我还是很期待之后特斯拉在中国的推送,反正现在因为完全在中国用不了,真的是谁买特斯拉,谁买谁知道。

说到这个,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 retail 投资者好多,包括很多看热闹人,他说你特斯拉股价值钱,就值在 FSD上。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因为很早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东西不靠谱,到现在很多人说你发布会也不怎么说它,也不实现,你值钱就值在 FSD 上,你 FSD 如果不行股价就得崩塌。

实际上Elon Musk 一早就说我们特斯拉的moat(护城河)就是 manufacturing,但很多人不 get,尤其是我们这种普通人,因为我们很多人没有参与过这个过程。虽然我们中国是这种制造大国,但是你逐渐看它发布会,尤其是从它的 battery day慢慢看,你就能 get 这一点。为什么它最大的moat(护城河)是manufacturing,我强烈推荐所有的新投资者。你真的应该耐着性地把这一次,包括 battery day 全都看下来,因为它往制造业打开了一个窗口。

而且他们都是非常好的老师,讲的真的是非常非常好。我以前是当老师的。我有一学生想投资特斯拉,他就问我,他说 Ray他们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是刚刚有了AI day。我说你去看一下,你看完之后,你真的是 mind blowing(令人兴奋),你能学很多东西。他说 4 个小时太长了,我不想看。我就等着 Youtuber 给我总结,等着大小马了,哈哈哈。

对,你们还是太长。我说任何一个投资者,如果你不能做第一手分析,不能去看第一手信息源。Elon Musk 在那站着也不上厕所。他讲 4 个小时你都不爱听。我不觉得你能做一个好的投资者,这是个基本功。

我很认可 Ray 说的制造业,我参观过很多船厂,也参观过波音的工厂,给我的感觉是什么?他们都是在制造业整个工艺,流水上面做了非常大的改进。

一个钻井船,可以在大连、山东、深圳分别做它的生产,最后在上海把它用一个超大龙门吊组装起来,卖给全世界,用所谓的中国制造的能力,它比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的船便宜很多。

波音就更过分了,波音生产了一个飞机,是专门运飞机的飞机,因为它在美国的北卡罗南纳和西雅图有分别的工厂。它的机身是在哪里制造的,总装是哪里,它充分利用到每一个地方最擅长的特点,最后做总装。而不是我要一个占地可能1万亩的地方,把飞机拖着往前走,来回装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实际上我在特斯拉的感觉是,看了发布会,我感觉非常好。它真的是像我喜欢的那种公司那样,在这种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我也是非常推荐。确实像 Ray 所说,第一手信息真的是需要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看。如果你想看制造业,想看AI,就看特斯拉的发布会,投资者日。如果你想看芯片,我就推荐看英伟达的。

如果你想看企业文化,我是非常推荐看苹果发布会。如果你这些无法耐着性子看,就看大小马聊科技一个小时的节目。如果你还想再看一些浓缩的精华,或者是某一方面的深度解读,就看 Ray 的 MoneyXYZ。

有一点我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因为我出国很多年了,好多国内的事情不是很清楚。这次我觉得很值得注意的就是Tom Zhu (朱晓彤)的首秀,我不知道各位你们是怎么看,尤其是大卫,你跟国内业界朋友也都认识一些,他们对他是怎么评价的?

包括 Twitter 上好多外国网友感觉Tom Zhu众望所归的样子,感觉下一任 CEO 就是他了。我看完之后,感觉这个人确实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我想先听听各位你们的想法。

我也是重点关注的这个人,这个人我们之前在大小马节目当中也聊过。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我喜欢华人能在这种公司混出个头来,相当于华人之光。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中国背景的人,能在无论是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地方,在一个这样的大型企业当中担任高管,首先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这个人一定是在语言能力,包括他的行事方法都和他所服务的这家公司是极其 matched(匹配),否则是不可能混到这么高的位置。他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本土化。

比如星巴克在西雅图是一个状态,但是它在深圳小店里的人肯定是非常中国化的,它肯定不会做到这个样子。他肯定是跟总部跟特斯拉的基因卡的非常非常死。

我觉得 Tom Zhu 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特斯拉的变化。我记得特斯拉在刚成立的那几年,他的目标是要造一个非常酷的产品,一个大家都非常渴望的产品,这是对他们最重要的事。但是你现在再听马斯克说,画风就全变了。他觉得在现在这个节点,最重要的不再是造出酷产品,而是两个 A,affordability(买得起),availability(买得到)。

是不是大家现在就能买得起,是不是现在就能买得到?说白了,性价比和产能,只要这两个够强,特斯拉就认为自己不愁销量。

这两个维度,性价比和产能都跟工厂息息相关。你能不能降低成本,能不能快速持续的量产车,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是做得最好的。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中国老大朱晓彤现在能被提拔到,他已经是 head of global production 全球生产方面的主管。

所以我觉得他的崛起,除了他个人能力很强,也反映了特斯拉的转型。他已经不再是刚刚开始要做 Cool 产品,可能比较小众的,现在就已经完全是一个面向大众的,要追求这种 affordability, availability 的公司。

我很认同电动 Emma 这么说。因为我原来是一个果粉。在 Jobs 去世和 Tim Cook 刚上来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质疑 Tim Cook 就是一个标准的 MBA 毕业生,他总是 follow what books says right,书上说什么他就那样做。而且他是供应链出来的,他不是一个所谓的设计天才。

十年过去了,苹果已经不是乔布斯当年体量的苹果了,已经比体量大了太多太多。而这一切都是 Tim Cook 和他的班底在实现的,无论是对它整个在中国的布局, 方方面面吧我觉得。

大卫说这一点让我想到了一个类比,我自己觉得朱晓彤之于马斯克,很像 Tim Cook 之于乔布斯,而且确实像 Emma 所说特斯拉,它逐渐从一个很酷产品公司过渡到了一个大众消费品公司。而且它的车型越来越便宜,越来越远离高端品牌或者是高端车的形象,尤其是在中国。

所以我觉得之后确实特斯拉会更像苹果当时出 Apple Watch,刚开始它想走那种时尚奢侈品的路线,它还把那种奢侈品的高管挖过来,但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Apple Watch 现在越来越走健康监测路线,更实用更符合大众需求。

特斯拉也同样如此,它越来越像一个大众消费品。甚至我们稍微畅想一下,最早巴菲特、查理芒格也看不起这些科技公司,最后投了苹果。它并不把苹果当成一家科技公司来看,而是当一个消费品公司来看。

我们设想一下,未来特斯拉会不会巴菲特、查理芒格也有可能投特斯拉。虽然之前他们硬刚互相看不起,但是我个人觉得不是没有可能,,有可能他们价值投资者也会去投特斯拉。

那他俩得抓紧的,毕竟马斯克比他俩年轻太多了。

David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任何科技的变革新想法,都是建立在一座一座墓碑上的。实际上我觉得可能在这两位投资者,他们在的时候概率比较低,但之后我觉得概率是很高的。

朱晓彤我想补充一点,如果你们看咱们华人社会,我们的文化是非常容易去模仿别人,尤其是在组织架构里头,企业你的老板是什么样,你下面就是什么样。你如果你想看特斯拉的企业文化,你就看朱晓彤作为一个华人背景,他表现出来是哪种?

他现在给我表现出来,第一,他非常的自信,是那种胸有成竹的自信,总是感觉脑子里是有东西的。第二,他有一个Urgency(紧迫感),就感觉就很着急,不是慌的着急,是要往前赶。所以你看他,你就能够看到他们企业文化。如果哪天朱晓彤开始油腻了,咱们就可以差不多该抛了,哈哈哈,股票。

开始带个大蜜蜡了是吗?左手大蜜蜡。

另外还有一点我想补充,以前Elon Musk老说 FSD 会把车的资产做一个变性,从一个消费品,我们从投资讲,它是一个损耗品,变成一个真正资产。但我觉得资产的转性在 FSD 之前可能就已经完成一次。

关于 affordability(买得起)这个事,很多人太忽略这个事情了。你想汽车这个东西,实际上不管是中国也好,还是欧美,都是每一个 household 每个家庭的第二大支出。除了你的房源,就是你的车,它从来都不是个 affordable 的东西。

但如果你能给我搞出一两万美金我就能买辆车,而且它能自己开,它真的完成了一个资产的转型。它从一个不是奢侈品,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支出,变成一个挺小的支出。你可能少换几个iPhone,你就能换一个车了。而这个车你能开上好多年。我们整个社会对它的demand,好多人对它没有demand。实际上这东西还是贵。

如果现在特斯拉3万加币能买一辆,我现在赶紧再买一辆。虽然我们家我一直主张只买一辆车,如果那么便宜,我会去考虑换车的。所以这个是很多人忽略的,因为我们大脑已经被驯化了这么多年,车这东西就是贵的,全家使劲得去整这一辆。它是个面子的象征,包括传统车上要把这东西搞得很豪华。又是什么女王驾座,说出来又得被喷了,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Elon Musk 在这里面说了一句,他说这些人他搞 variant(变化)是 for the sake of variant(为了变化而变化),因为他们 run out of things to do,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所以就一个劲儿在原来车架上加点弄点,16 款, 17 款, 18 款 19 款,一直这样推,但实际上他们现在把这 affordability 降高,更能去afford就完成了对汽车 category (类别)的一个从资产上的转型。

是的,我自己还有一个疑问,我也觉得是对朱晓彤能不能成为 Tim Cook 的一个最大考验,就是特斯拉之后要在墨西哥建的新工厂,因为之前朱晓彤在中国新工厂做得非常好,各种打破记录,而且各种质量保障都做得很好,而且相当于把整个中国的产业链都拉起来。我看特斯拉95% 的配件都已经本地化了。

下一步特斯拉在墨西哥工厂是不是可以复制?我们不说超越中国工厂,哪怕可以平行复制中国工厂能实现的成果,是很考验朱晓彤的,他自己到底能不能做这种相当于海外的工厂建设,能不能像中国工厂一样,把这些周围的产业链都带起来,甚至比如打开南美市场,是我特别想下一步去关注的。而且我们也有计划之后想去墨西哥考察一下,到时候去它新工厂转一转,看看到底建设怎么样。南美市场到底电动车特斯拉能不能打开局面,这是我们之后想要去重点关注的。

墨西哥天然就是北美的汽配大国,就是美国和加拿大,很多汽配都是在墨西哥做的,因为我去考察了好几次,我周围认识很多人,家里都是做这行的。

我去年去了趟墨西哥,我住的地方看到特斯拉,我当时很兴奋,在那看到特斯拉就跟我回中国老家的一个五线城市小县城看到特斯拉那种感觉是一样的,非常兴奋。

据说朱晓彤已经放出狠话了,说墨西哥工厂会比上海更短时间,他要破这个 record(纪录),是墨西哥的一家报道这么说的,所以这是我们要去观察的。

我觉得这完全有可能。第一个像 David 说他们本身就是像我们北美、加拿大给美国人产车,墨西哥也给美国人产车,这叫北美自由贸易区 。

所以他们本身就有产业配套。另外我对墨西哥也是做了一些了解,包括文化、历史,还有它政治以及它现在的总统。从各方面来说,他们对于特斯拉的重视应该比我们的上海政府还要重视,不是说我们中国政府不重视。中国政府很聪明,很懂得这个东西的厉害之处,但是他们把这个东西上升到另外一个维度,因为墨西哥你去看这个国家,它是什么都有的一个国家。

祖上阔过,那个时候我跟墨西哥同学聊天,那时候它又办了世界杯,又办了奥运会,你能感觉到这个城市是有过钱的,后来又掉到中产阶级陷阱。它急需突破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我因为比较关注中国电动车出海,所以这一次特斯拉选址在墨西哥,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中国电动车企研究一下。特斯拉选在这个地方造厂,这个地方的整个电动车产业链,包括它电车的前期市场教育都会突起的非常快,会带动整个南美电动化脚步更快,所以市场也将会是我们中国电动车应该快速进入的市场。

而且现在很多国家在电动车方面都是跑马圈地,你能第一波到,虽然刚开始感觉风险比较大,但你就是一个跑马圈地,能抓住第一波机会的人。比如我们在中东,因为特斯拉在阿联酋最早进入,最近像政府采购一批出租车,跟电动车合作都是优先想到特斯拉,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跑马圈地策略问题。

还有一点,我最近看了 MKBHD 的视频,他自己有一个专门的汽车频道叫 Auto Focus 展示了特斯拉的超冲,有一部分的超冲已经对外开放了。

很多电动车企也是自己抱有的希望,要不要自己建充电桩,建超充站。但我们看的体验视频,虽然特斯拉有一点被迫对外开放自己的超冲桩,因为想要拿补贴,而且有政府压力。但我们深究一些细节,它的这些开放的充电桩,对于其他的车来说都是体验特别不好的。

有一个小细节,比如它的超充站充电线是特别短的,你稍微的有一些,比如充电口放前面的,或者是稍微大一点的 F-150 电动车,根本就充不上电,塞不进去。

还有你车一停,其他特斯拉的车就停不了了,特斯拉车主会有意见。所以特斯拉刚开始只是把那些很冷门的超冲站稍微开放测试一下,如果体验不好,人家可以立马就关上。

这也是对应我说的,大家还是不要期望别的电动车竞争对手能对你开放什么充电站、充电桩,还是要争取第一个进入到这些跑马圈地的市场。

而且它不仅仅是卖车这么简单,它已经跟燃油车时代完全不同的。更重要的是电动车标准的一个争抢,就是充电桩充电标准的争抢。所以我们更远的去看还是很重要的。

刚才丹尼说有点跑马圈地的感觉,实际上你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讨论氢能源或怎么样,它是不是一个终极形态,意义不大了。至少在短中期来说,所有人都在跑马圈地的时候,各国政府的投入,这种 sunk cost (沉默成本)就已经够多了。

所以这个事儿我觉得站到历史的节点上,我们实际上就已经不需要再讨论未来,至少在短期未来几十年电车对于我们 consumer 来说,大多数的这种家用乘用来说,它是不是一个主流。因为这个东西,一旦 set in motion(开动),就像 manufacture,它是一个巨大机器,你一旦把它转动起来,想停下来挺难的,因为成本实在是太高。这是一点,我们看各国政府就能看出来。

第二个,你说的超充,确实太短了,连我的车像我停车技术不怎么地的,不敢特别靠近,有时候我的都插不进去。通过发布会我就能看到这一点,你会发现特斯拉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了。它做的事情太多了,又是AI,又是软件,又机器人,又超充,又是能源,做的事太多了。但是这同时公司又给你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年轻、非常简洁的公司,但是反观其他的公司,它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了,但是它运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非常臃肿、非常缓慢的机器。

话题2、实现财务自由,不能只靠投资?

话题3、如何读书更有效?

更多内容扫码查看原文:

2024-02-25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