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的混合比例是多少?对动力有影响吗?,

五连涨后油价或下调,欧洲合成燃料,或是抑制油价的大杀器

文/王新喜

近期国内油价不断上涨,8月2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55元,这一次的油价调整,是国内近期油价的五连涨,而据最新消息,国内油价6连涨的情况或不会出现了,下一轮国内油价调整或将下跌。

而对于油价下跌消息,很多网民对未来油价走势不乐观,是一种消极的调侃姿态,因为从过去的惯例来看,涨就是几毛,降就是几分,大多数情况下是涨不降。

事实上,油价连涨背后,一方面是调价机制的问题,一方面是石油是稀缺的燃料资源,缺乏其他的燃料与之制衡。事实上,如今欧洲在大力推进合成燃料,如果欧洲的合成燃料研发成功并把成本降下来,可能将成为制衡油价上涨的大杀器。

欧洲发展合成燃料,不仅是抗衡电车,更要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为什么每次油价上涨都是几毛钱,但是人们反应那么大?这背后是因为油价调价背后是一个连锁效应。

油价涨,最终物价也跟着涨,原因不仅仅在于吃穿用度的产品需要用到石油副产品,也源于运输物流成本也要计算在内。

据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孟鹏测算,以8月24日上调的油价来看,以月跑1万公里、百公里油耗38升的重型卡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之前,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提高89元左右。运输费的上涨,带动水果蔬菜物价上涨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产品与物价上涨。

油价是支撑全社会商品流通的一个底层隐形结构成本,上涨会带来经济增速减缓、百姓消费支出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以及每个人的钱包。

这是国内面临的油价带来的生活成本问题,也是欧洲面临的问题。欧洲国家的油价平均在在每升8元至10.6元之间,其中,德法两国汽油单价均超过10元,荷兰在7月的油价超过了2欧元。而欧洲今年开始抱团发展合成燃料的背后,无疑也有这种考虑。

在今年,欧洲的燃油车禁令是乘用车和商用车2035年起零碳排放,分歧发生在对零碳排放的理解和路线选择,一派是要彻底退出燃油车,另一派(德国)是要保住内燃机,以合成燃料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方式。

德国认为使用零碳排放的合成燃料(eFuel),同样可行。所谓合成燃料,是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然后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合成类似汽油的燃料——碳氢或醇基燃料。合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必须是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

从发展路线上来说,这也影响了欧盟的决策并撤回了禁燃令。合成燃料是既保留发动机,又实现零排解决方案。

从目前来看,欧洲对于用合成燃料变革油车这件事情变得坚定,欧盟相关团体在挽救内燃机产业未来的游说方向愈加团结。欧洲有专业人士认为,碳中和的电子合成燃料未来可能低于1欧元/L。

合成燃料成功可能性多大?

欧洲尤其是德国之所以能影响欧盟禁燃令的决策,并且推动欧洲抱团研发合成燃料,是因为德国化学合成技术的雄厚基础以及存在成功的可能性。

化学合成技术最早起源于德国,在1923年,德国科学家首次使用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采用高压法建成了甲醇合成装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工业酒精。

在整个20世纪,其化工实验室开始了利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分子为原料合成各种有机物,如化肥、树脂、塑料等产品。

而这些技术其实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化肥、眼镜镜片、家电外壳、发电装置、自行车、电动车、汽车、飞机等很多设备的材料都依赖这些化工产品。

不过当时合成技术主要依赖的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相比较二氧化碳更活泼,利用催化反应更容易合成各种化合物和燃料。

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各国考虑到节能减碳等因素,二氧化碳合成技术被纳入考虑。

在目前,合成燃料就是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合成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本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捕获的大气中现有的二氧化碳,因此理论上在全生命周期内满足净碳要求。

从德国化学合成技术的应用发展来看,它有上百年的发展应用基础,在目前,德国试点工厂生产的首批15000升汽油已装车,这种合成汽油已经符合所有质量要求,可以与现有的燃料混合使用。

目前德国的合成汽油还是合成燃料的初始阶段。根据其规划,最初,合成燃料可以与传统汽油和柴油混合,比例约为 5%。但未来会逐步扩大混合比例,直到最终代替汽油。

对于欧洲来说,要让合成燃料普及,关键是把成本与价格降下来,目前合成燃料(eFuel)的价格大约为每升25-5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远高于汽油和柴油等传统燃料的售价。

那么怎么把价格打下来呢?

目前,欧洲成立了合成燃料联盟(eFuel Alliance),把eFuel(合成燃料)生产的整个价值链都拉进去了:从 Synhelion 等创新型初创企业到 Siemens Energy、Bosch、Mazda,再到 Neste 等矿物油行业,再到 Liebherr 和 ADAC 等行业协会。

根据该联盟董事会Monika Griefahn透露,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太阳能和风能明显增多,这将使电子合成燃料即eFuels:由可再生能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成燃料,价格实惠。“如果我们把它看到 2050 年,我们可能会得到不到一欧元/L价格。”

在今年7月,根据中荷商报的报道,荷兰汽油的价格在7月初超过了2欧元。也就是说,未来合成燃料可能是汽油价格的一半。

其实欧洲发展合成燃料,不仅仅是为了对抗电动汽车大趋势,也是要摆脱对对锂矿、石油等资源的依赖。

因为这个合成燃料的成本一旦降下来,相当于有了新燃料来替代旧燃料,本质是对石油的稀缺性造成了重击。

我们总结分析来看,德国有上百年的合成化学技术应用基础,这些技术的产品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合成燃料的技术是建立在原有化学合成技术的基础上。目前的问题是成本太高,太贵,而风能、太阳能的应用与发展,成本价格问题可能迟早解决。

欧洲由于汽车工业发达以及能源短缺,要保汽车工业,有非常强的动机去发展合成燃料。目前整个欧洲也在抱团推进。因此,从趋势来看,我们不能低估欧洲合成燃料成功的可能性。他们首先是想在汽车领域开辟新的竞争路线,另一方面,是要打破石油资源对外依赖度。

合成燃料才是油价的终极杀手?

一般来说,在任何行业领域,一旦出现一个在产品性能、价格层面抗衡的对手,稀缺性就打破了。稀缺性打破,原有产品的价格体系就扛不住了。

我们不能把欧洲发展合成燃料的目的仅仅放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它更大的好处是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毕竟,航空、海运、石油化工、柴油发电、甚至农业,都要用到汽油,洗发水、沐浴露、肥皂、化妆品等产品都离不开石油。如果合成燃料替代石油,价格上更便宜,石油的价格体系都会崩塌,整个世界能源以石油为核心运转的经济体系将发生重大转变。

坐拥大量石油资源的阿拉伯国家地区经济将会遭受到巨大打击,欧洲将会重新成为世界财富中心,世界经济格局将重新洗牌。

在军事方面掌握新能源的国家等于多了后备的能源储备,可以不受石油经济的限制,放开手脚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

这也是为何笔者此前建议,国内在全力发展电车的同时,可以适当分散部分精力投入合成燃料研发,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通过赛马机制,多条路线并行,不仅在于推动汽车产业的创新,更在于打破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

老百姓抱怨油价上涨背后,本质抱怨的是自己生活水平的下降。如果有替代石油的燃料出现,那么石油的稀缺性与资源的垄断性就被打破了,油价没有了上涨的价值支撑力,制衡的好处是通过竞争机制来把价格降下来。在国内,过去新技术的出现,最大的好处是把能高价产品与资源打成白菜价。

把油价这个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这个底层隐形结构成本降下来了,本质上是提升了全社会的生活水平。从目前来看,欧洲的合成燃料,可能是有希望抑制油价的大杀器。国内投入合成燃料的研发,思维不应该进军局限于汽车行业的竞争,它还有更大的战略意义,国内的领军企业或许应该在这方面上点心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2024-02-21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