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预测,大消费强势反弹,接下来医疗、半导体、新能源怎么走

1、大消费先反弹新能源汽车预测,但反弹是反转的开始,大消费将启动一拨主升浪;(当然是振荡上行)

2、医疗与大消费同根同源,是特殊的大消费,他们目前均在底部,因此,会同步主升。(当然,也是振荡上行)

3、半导体已经下跌30%,会振荡筑底,将会在消费与医药抵达顶部后,开始启动主升浪(大约2-3个月后);

4、新能源现在将启动主下跌,它将会在3个月后,完成筑底,并在6个月后,开启主升浪,来接替顶部的半导体。半导体六个月后下跌。

目前已经做到≥10万区间趋同·完全一致需要再等1~2年问:

新能源汽车预测,大消费强势反弹,接下来医疗、半导体、新能源怎么走

新能源汽车何时能完全取代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预测,大消费强势反弹,接下来医疗、半导体、新能源怎么走

不好解答吧,其实当相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与燃油车完全一致,燃油车的时代就要彻底结束了;而且一定是市场的选择,是消费者主观的淘汰掉燃油车。那么何时才能实现呢?目前看来已经不需要多长时间,因为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门槛已经拉低到了“10W”。

新能源汽车预测,大消费强势反弹,接下来医疗、半导体、新能源怎么走

新能源汽车预测,大消费强势反弹,接下来医疗、半导体、新能源怎么走

新能源汽车预测,大消费强势反弹,接下来医疗、半导体、新能源怎么走

在10-15万区间内的热销车99%都是紧凑级轿车或SUV,比如哈弗H6、博越、CS75系列、GS4、逸动PLUS、星瑞等,以及合资车辆竞争力明显减弱的卡罗拉、轩逸、朗逸、宝来等车,SUV基本没有竞争力可言,因为面对的国产燃油动力SUV就已经很强了。

可是在2021年却横空杀出了秦、宋PLUS DM-i/EV,这两台车在上市之初并没有被太看好,因为首期的销量都不算太高;然而这只是产能还没有规划好,随着产能的提升,最近一期的秦系列已经突破2.7万台(单月销量),宋PLUS面对一系列强者仍旧超过了2.3万台,超越的是一系列的国产与合资汽车。

≤15万区间的汽车市占率超7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8-15万区间,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所以10万级别的定位直接降维打击到了8-10万区间的轿车;宋系列的起售价超14万,目前还影响不到10万以内的车辆。也就是说目前8万以下的轿车、10万以内的SUV都还存在“油电不同级”的问题;在10万以内目前没有插电混动汽车可选,能选择的主要是纯电动车,车型可选项并不丰富。

定位由高至低分别有两项紧凑级的帝豪GSe,欧拉好猫、白猫、黑猫,比亚迪海豚,以及更小一些的长安e-Star、科莱威、宏光MINI、朋克多多等车。

然而相同价格区间内的燃油车有紧凑级的轿车和SUV,甚至有些准中型车可选;面对空间的差异似乎还是燃油车更有吸引力,而尴尬的是新能源汽车短期内还很难打造出纯电或混动的同级车,因为制造成本比较难控制。

「动力电池」的成本是核心问题

电动汽车的核心总成里的电机和电控单元成本并不低,相当于同级内燃机和变速箱;但还是没有动力电池组的成本高,曾经作为主要选项的镍钴锰、镍钴铝等三元锂电池的制造成本偏高,结果造成了15万以内几乎高水平的电动汽车选项的局面。随后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突破,加之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都领先于三元锂,于是这种电池逐渐被关注了;而在发现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成本可以降低一半甚至更多的时候,这种电池随即成为了最佳选项。

按照曾经的预测,应当是以磷酸铁锂电池在2021-2022年之间实现“油电同级”,可是行业变革的速度太快注定会让一些“坚持传统”的车企和整个行业无法接受;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所谓的“缺芯”与电池原材料供应价格的大幅上涨,不论材料还是电解液,成本最高都上浮了9万一吨、最低也上浮了三四万。很显然这是以燃油车为核心的欧美日韩汽车阵营的“最后的挣扎”。

不论挣扎到最后会以什么结果收场,“油电同级”的进程总会要延迟一些了;如果电池材料等问题能够在一年内缓解,预计2022年下半年会是有一个井喷期,2023年会有大量的紧凑级电动汽车、插电混动的车辆定位于10万以内,小微型车定位同步下探到5万左右,至此燃油车会在随后的两年中被新能源汽车替代,2025年的产销量会大幅逆转,拭目以待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2021-12-15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