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百利汽车的安全性能怎样?,松花江百利汽车的安全性能怎样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种地,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1948年10月,解放军入驻东北地区,国民党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起义投诚,不再做无谓的斗争,国民党时任东北剿总副司令的郑洞国也在起义之列,但是长春解放之后,郑洞国心情却是非常的沮丧。

郑洞国

后来周恩来在宴会中问郑洞国:“你以后有什么目标和打算?”

郑洞国回答:“我年龄大了,只想回到家乡老老实实种地,当一个农民。”

这个回答让周总理都笑了:“你是起义将领,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怎么能去种地?”

“你才50岁出头,现在还年轻,国家正是发展建设的时候,也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不要这么沮丧。”

周总理的话让郑洞国感动不已。

那么身为起义将领,震动过为什么会这么的不自信呢?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恩来

郑洞国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一个农民家庭里,郑洞国的父亲以种田为生,兼职裁缝赚取生活费来养家糊口,母亲则在家中照顾孩子和丈夫的生活起居,一家人的生活过的平淡幸福。

从小郑洞国就受到父亲的启蒙和影响饱读诗书,他在学校也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郑洞国对西方文化没有一点基础,所以在上学期间他学习起来就非常的吃力。

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思想还都没有完全开化,封建制度的陋习对老百姓的影响根深蒂固,在郑洞国14岁还在求学的时候,家里就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郑洞国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从来都不会违抗父母的命令。

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郑洞国早早地就成家了,婚后郑洞国和妻子也是相敬如宾夫妻和睦,郑洞国成家以后也没有放弃学业,而是继续在中学读书学习,那个时候郑洞国的家庭条件已经大不如前,他的学费都是哥哥帮忙垫付的。

在学校读书期间,郑洞国接触到了大量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书籍,这在他的心中悄然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五四运动爆发后,大量的青年学生有甚于爱国运动中,郑洞国也不例外,受到五四运动革命思潮的感召,郑洞国彻底意识到,要想保家卫国改变命运,就必须弃笔从戎。

1921年湖北陆军讲武堂正式成立招生,郑洞国闻讯参加报名,但是那时候正是军阀混战的时候,讲武堂的创办者赵恒惕的军队被打败以后,讲武堂也被迫关门了,郑洞国还没有开始正式学习就被迫退学了,他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中学读书,直到毕业。

在郑洞国21岁的时候就再次迎来了到军校学习深造的机会,他顶用了别人的名字考上了黄埔军校,顺利加入到了国民党的阵营,在黄埔军校期间,郑洞国跟随部队四处征战,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兵作战的能力逐渐被人认可并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虽然身在国民党阵营当中,但是郑国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爱国将领,也是最早加入到抗日战争中来的国民党将领。

黄埔军校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郑国栋早就已经厌倦了国民党主导的手足相残,他认为在外敌入侵中国的局势下,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放下过去的成见联合起来抵抗外敌入侵,同年3月郑洞国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带领部队坚守南天门

在和日军激烈的战斗中,郑洞国亲自提枪带头冲锋,可是经过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伤亡惨重,郑洞国誓死拼搏最终还是落得个惨败的下场,蒋介石和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协定,郑洞国也被迫带领部下撤出战场。

这让郑洞国感到无比的痛心疾首,他拼死拼活带领部下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却还是败得一塌涂地。

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郑洞国才正式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来,是个不折不扣的抗日名将,曾带领部下参加过多次大型战役。

1938年徐州会战拉开序幕,在危急关头郑洞国奉命率领第2师从河南干赶往徐州星夜驰援,但是当郑洞国赶到的时候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变的不利于我方了,负责坚守阵地的友军已经全部阵亡。

面对危急的情况郑洞国听从参谋长的建议,连夜赶往运河南岸进行增援,同时向上级汇报当时的战况,当郑洞国率领部下到达运河南岸的时候,日军已经攻下了运河北岸,正率领部队准备渡河到运河南岸抢战战略要地。

徐州会战

郑洞国带领部下炮轰正要渡河的日军,一时间炮火冲天,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窜,运河南岸成功守了下来,这一战的胜利扭转了徐州会战的战局,为我方重新进行战略部署赢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日战争后期,郑洞国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于是任命他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

当时美国军队作为中国的盟国,在作战当中总是非常傲慢无礼,这引起了中国军人的极大不满,双方的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郑洞国的任务不仅是要训练驻扎在印度的中国士兵,还要协调中国和盟国之间的矛盾,保持中国和盟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当蒋介石视察郑洞国的工作时,非常的满意,在检阅部队的时候,看到整齐划一的士兵和精良的装备,蒋介石非常满意,同时在郑洞国的努力下,中国士兵和盟国的紧张关系也趋于缓和。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队在美国空军和工兵部队的配合下,一边修路一边对印度的日军发起了进攻,并且取得了胡康河谷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完成了在环境恶劣的亚热带雨林作战的奇迹。

打败了有“丛林之王”称号的臭名昭著的日军第18师团,这其中也有郑洞国的辛勤付出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胡康河谷战役

抗日战争结束后,郑洞国被蒋介石从缅印地区召回重用并且任命为东北地区的剿总副司令,投入到解放战争中去,郑洞国是一个爱国将领,让他打日本鬼子条件再艰苦他也愿意放手一搏,如今要手足相残是郑洞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但各为其主,郑洞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蒋介石一手扶持起来的,他本来就是忠厚又老实本分的人,对于蒋介石的恩情也是要还的。

1947年解放军师势如破竹,从松花江南下逼得国民党军节节败退,面对如此的不利局势,郑洞国誓死坚守阵地,最终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是国民党军的伤亡却是非常惨重的,这一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优势,在解放军的夏季攻势中也荡然无存。

面对危急情况,蒋介石也是焦头烂额,亲自飞到沈阳去指挥战局,即便是情况得到了稍微的缓和,但是国民大势已去,战败已成定局,此时的蒋介石仍旧是不甘心,命令郑洞国誓死也要保下东北地区。

1948年,解放军率先解放了东北辽宁、鞍山等重要城市,而国民党在东北的据点只剩下沈阳、长春、锦州这几个中心城市,周边的城市和据点都被解放军成功占领,此时的国民党军已经是风雨飘摇的紧急状态了,如果还要誓死顽抗,最终的结局也会是被解放军包围,几十万国民党军受困。

面对这样的局势,总司令卫立煌多次派遣郑洞国前往长春作战,而郑洞国却认为此时放弃长春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郑洞国

郑洞国建议卫立煌:“总司令我们如今放弃长春还有生还的余地,死守一座孤城,城中的老百姓和军队都将会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啊,司令请您一定要三思啊。”

“将军不必多言,长春的存亡关乎着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长春必须要守下来,将军多年来在缅印地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修筑防御工事地当解放军的攻势即可,有什么需要和帮助第一时间联系我,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相帮。”

卫立煌的态度坚决,根本容不得郑洞国丝毫的反抗,军令如山,此时郑洞国身边的许多好友和将领都劝说郑洞国这时候就不要听从卫立煌的命令了,这种错误的决定无疑就是让你去送死。

卫立煌

郑洞国又何尝不知道,固守长春就是决一死战,丝毫没有胜利的可能,他现在去就是白白去送死,郑洞国对于这样的决定也是非常的生气和无奈,卫立煌说不通他曾致电蒋介石,将此时的情况都汇报了一边,并且建议弃守长春。

蒋介石也没有采纳郑洞国的建议,并且下了死命令:“誓死也要守住长春!”

郑洞国没有办法,只好听从命令率兵前往长春守城,而此时解放军也不愿意攻打长春,一方面会伤及无辜的群众,另一方面国民党军是下定了决定要守城,接下来一定会面临一场恶战,攻下长春解放军也会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蒋介石

当初周恩来早就已经决定要积极联系驻守在东北地区的国军将领起义投诚的事情,和平解放对双方都会带来巨大的好处,对人民也是百利无一害,在周恩来的有说下,不说国军将领都同意起义投诚,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攻打长春之前,当周恩来得知是郑洞国负责驻守长沙的时候,就非常的高兴,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周恩来还是郑洞国的老师,他就非常信上郑洞国才能,只可惜后来郑洞国却选择了加入到国民党的阵营,这对周恩来讲是一大遗憾。

为了能把郑洞国给争取过来,他曾经写信给郑洞国,让他放下武器起义投诚,本以为郑洞国是一个忠厚老实,有着赤诚之心的爱国将领,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郑洞国是一个非常轴又很认死理的人。

周恩来

即便他认为起义投诚是双方利好的事情,有周恩来这个老师做背书,他是不用害怕这样做引起的不良后果的,但是郑洞国却誓死也要完成蒋介石的命令,坚守在长春城,就算是死也不能成为叛徒。

但是郑洞国的部下可不想陪着他去白白送死,在开战之前郑洞国的部下就瞒着他这个副司令和解放军达成了协议,开战当天率领部下起义投诚。

1948年10月21日,解放军进入长春城,郑洞国部下率领军队纷纷放下武器不做任何抵抗,毫不知情的郑洞国被逼迫到一栋楼里,带领着身边的一些亲卫士兵誓死不愿意放下武器,周恩来下令包围大楼,直到郑洞国投降为止。

中间郑洞国

蒋介石得知郑洞国被围困的消息,曾经想要派遣飞机去把郑洞国给接走,但是那时候就已经为时已晚了,郑洞国已经知道了属下起义投诚的消息,他也已经放弃顽抗,才终于放下手中的武器,长春迎来了和平解放。

长春解放,郑洞国也是有功在身,他悔悟的不算太晚,选择起义投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郑洞国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在他的认知里他还是失败的,是不忠不义的人,他对解放军的要求,是不公开发表他起义投诚的消息,他也不要奖励,只想回家老老实实的当农民。

蒋介石得知郑洞国也起义投诚的消息后非常震怒,为了保住颜面,蒋介石当即下令宣布郑洞国在战斗中牺牲了,郑洞国的家人得知这一消息,哭的是伤心欲绝,他的儿子还跑到郑洞国牺牲的地方去祭奠牺牲的父亲。

后来东北全面解放,解放军路过的时候,郑洞国的儿子才得知父亲原来没有死,他还活得好好的,还是受到了解放军的嘉奖,这一消息让郑洞国的家人又喜极而泣,痛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造谣诽谤。

在庆功宴中,周恩来问郑洞国想要干什么,他却回答只想回家种田当农民,这其实也是源于他的不自信和对解放军的不了解。

后来在阅读了大量关于共产党的书籍以后,郑洞国才逐渐看清了共产党的真容,根本就不是蒋介石口中所说的那么不堪,反而是深明大义真正为国为民着想,他的细想观念也逐渐的发生了转变,心中对蒋介石的愧疚感也逐渐消失。

郑洞国

毛主席还特意邀请了郑洞国这位起义将领,一见面毛主席的亲切话语让郑洞国不好感倍增,在他抽烟的时候,毛主席还亲自给他点烟,这个小小的举动却让郑洞国感动了许久,在毛主席这里他感觉到了尊重和平等,这些是他在蒋介石那里感受不到的,更别说能和伟人一起坐下谈话了,这都让郑洞国受宠若惊,也意识到了毛主席的伟大,对毛主席的气度深深折服。

毛主席

从那以后郑洞国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跟随共产党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他也不后悔当初起义投诚的决定,那是他一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2024-02-15

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