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元以内的车模能满足我的各种需求?,

性感的少儿车模展,正在供养恋童癖

大家好,我是田静。


车模,在大众视角中,总是与“软色情”挂钩。


穿着火辣,凹凸有致,以至于常有男性戏称,“看车展一定要带够纸巾”。


当清凉衣物下,罩着的是一具未发育的儿童身体呢?


观众的欢声笑语外,暗处的危险却被忽视了。



1.荒谬的少儿车模


不久前,一组极具冲击的图片冲上热搜。


图中,一个个身板瘦小的孩子们穿着比基尼,在台上有模有样地摆弄身姿。


它们来源于一场令人咂舌的比赛:“中国国际少儿车模大赛”。


△少儿车模大赛|图源:网络


点燃舆论怒火的,是小模特清凉的穿着。


有人认为,“小孩就该有小孩样”,不该穿着如此暴露。


有人更担心的,是“比基尼少儿车模”背后的危险:如此性化儿童,满足的到底是谁?


或许是望女成凤的父母,或许是屏幕前大饱眼福的恋童癖,但未必是孩子自己。


在这场少儿车模大赛被关注前,赛事一直进行得顺风顺水。


到去年,它已经办了整整12届。


事件发酵后,一位来自主办方“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的工作人员,接受了媒体采访。


在采访中,他们声称“比基尼穿着”只是2016年深圳赛区的个例,发现深圳赛区的情况后,他们及时与当地的承办机构解除了合作关系。


△主办方接受采访|图源:网络


一通话下来,他们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但这样的澄清并不能说服网友。


辟谣不能只凭一张嘴,况且除了深圳赛区,佛山等赛区也出现了“穿比基尼”的情况。


而且,这些少儿比基尼走秀的视频早已外流。只要在网上搜索,就能轻易看到那场深圳比赛的回放。


如果主办方意识到了问题,为何对这些外流的视频毫不理睬?


△B站上16年的比赛视频|图源:网络


一直到去年,“中国国际少儿车模大赛”仍然举办着。


他们的包装宣传变得更加精致,看起来像模像样。


但我搜索出的结果,却揭去了主办方的虚伪假面:


“中国少儿模特协会”早被点名为“山寨社团”;而出来回应,接受采访的“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也在2016年与文化部脱钩。


看来,这些非正规的组织,对自己举办的国际比赛自信满满。


△中新网公告|图源:网络


同时,我感到疑惑:把少儿和车模联系在一起的比赛,为什么可以大大方方招摇过市?


说起车模,我们很难不想到“软色情”。女性车模靠性感的打扮,贩卖容貌价值,借此吸引男性客户。


这条产业上,越是火辣清凉的衣着,越能有吸睛的效果。


将身材凹凸有致的成年女性,替换成未发育的孩子,并不能减弱其中的凝视意味。


△2012年一场车展上的模特|图源:网络


也许在观众眼中,这不过是一次“可爱有趣”的展示。


也许父母本意也不坏,希望孩子能见见“场面”,变得更自信大方。


然而,儿童并不是成人用来取悦自己的玩具。


她们在了解什么是“性感”之前,就已经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2.照搬到儿童身上的成人世界


少儿车模大赛被关注后,我看到一些网友认为:


人家孩子怎么穿都是自由,批评少儿比基尼未免大惊小怪。


逻辑链条也相当清晰,口口声声说很多比赛都有这样的比赛出现。


当年颇具盛名的香港小姐,现在的马来小姐选举不也有泳装秀的环节吗?这个车模大赛也不过照搬照抄,何必如此大惊小怪。


△香港小姐泳装秀|图源:网络


这种论调,反而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也许很多人认为,一件事情一旦有了先例,就是“存在即合理”。


但向来如此,就对吗?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质疑,选美比赛中的泳装秀是在消费女性身体,迎合男性凝视。


而车展中以身体吸引男客户目光的车模,也是一种擦边软色情。


当然,性感本身无错,但背后的运作逻辑,在很多时候并非女性的“我想要”,而是写在规则里的“你必须”。


许多人未必不知道其中厉害,但只是以此来做遮羞布,将这些搬到儿童身上,东窗事发后就以一句“考虑不周”糊弄过去。


当初,国产服饰品牌江南布衣因为在童衣中加入性暗示字样,“成年男性抚摸女孩下体”图案而被围攻。


也用了相似的开脱的理由——设计时考虑不周,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差异。


△江南布衣受争议设计|图源:网络


当成人为所欲为地替自己开脱时,承受伤害的往往是孩子。


出演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时,娜塔丽·波特曼只有13岁。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图源:网络


在影片播出后的几十年间,波特曼仍然受到数不尽的恋童癖们的信件、电话骚扰。


一直到2018的妇女大游行中,她才当众讲诉了这段往事。


△娜塔莉讲述自己的经历|图源:网络


而故事原型,来自导演吕克贝松与他的前妻。他们相识时,他的妻子不过15岁,最终二人奉女成婚。


因此,电影自问世以来,一直围绕着恋童争议。


即便如此,仍然有影迷们为其辩护,认为吕克贝松无意并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恋童癖,只是照搬了成年故事的框架,“不小心”营造出了爱情故事的假象。


只是,哪怕没有刻意性化儿童,风险依旧存在。


我们的成人世界,尚且有许多还需进一步讨论的争议:


究竟什么是穿衣自由?擦边与性感的尺度到底是什么?


没有分寸地把成年人世界一股脑照搬进儿童身上,映射出的是一种成人的喜好与决断。


就比如说,小红书上曾经流行一时的“小孩子纯欲穿搭”,小孩在家长的镜头下挥舞着小胳膊小腿。


△小孩子纯欲穿搭|图源:网络


我理解,发贴的大部分父母并非抱着性化自己孩子的初衷,或许只是想展示孩子“好看”。


只是,在跟随潮流的过程中,孩子并没有多少选择权与判断能力。


被动地出现在更多成人眼前,被评判、被审视、甚至被狩猎。



3.谈论性是为了不被性化


正如少儿车模大赛中,大多数父母也并非抱着恶意去伤害自己的孩子。


在天花乱坠的宣传话术下,家长们看到的,是商业包装后的闪亮舞台,和所谓展示自我的机会。


有时我常想,如何避免孩子们受到伤害。


既然成人世界的规则可能会给孩子们造成伤害,那是不是应该把她们关进无菌环境里?


比如,让他们“就该有孩子的样子”,只能穿着朴素,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比如,一刀切地告诉她们,“性”相关的一切都是成年人的专属。


比如,在电视剧播放到男女主角谈情说爱时捂住她们的眼睛,举报和性有关的科普读物,让她们像白纸一样长大?


不是这样的。


我们需要的,是建立清晰明确的认知。


越是对性避而不谈,孩子们对“性”就越加没有概念,就像白纸一张,毫不设防,被稍加哄骗后,就能任意涂抹的几率反而会越发提高。


在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不同的危机。


也许是家长和机构为了利益,共同哄骗她们穿上性感服装;也许是雨天,被恋童癖问能不能借把伞。


她们需要的,从来不是对性与色情毫无所知。


而是接受完善的性教育,在被要求提供色情凝视时摇头说不,然后一步步地健康地长到成年。


△电影《我的小公主》:女孩被母亲逼迫穿上性感服装拍照


需要性教育的,也不只是孩子。


我常常会遇见,许多父母即便自己生育了孩子,也仍然缺乏对性的认知,缺乏危机意识。


网络常见的骗局中,骗子往往打着招童模的名义要求发送孩子的裸体照。


而这些裸体照,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父母所发送出去的。


△ ”打着招童模旗号骗裸照“新闻|图源:网络


我常常想,如果那些父母没有按下发送键该多好,就如同家长们在提交报名表之前发现,所谓国际少儿车模大赛是多么荒谬的存在。


我们需要的,并非把儿童与一切与“性”有关的元素隔绝。


也不是在她们有了认知与决策的能力后,呵斥她们不许穿着暴露。


我期待的,是一个基于信任、知识与平等性别观的环境。


这样,才能真正让那些试图靠蒙骗来满足私欲的恋童癖们无处可藏。


2024-02-08

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