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的新款车型有哪些?,

作为车市后来者,上汽大通如何破局求生?

继续航里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之后,原地掉头、应急能力、设计美学等成为车企角力的新赛点。层出不穷的比拼中,有“中国汽车定制专家”之称的上汽大通,以C2B用户共创定制模式,差异化出圈。

在其研发的“蜘蛛定制”等平台上,开放所有零部件选配,让消费者参与车型设计和定价。有效选配和定价数据将作为上汽大通备货参考,进而库存成本、管理成本等都会有不同程度下降。

定制方式,倒逼上汽大通对生产车间进行持续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其南京工厂已实现从用户提出需求到汽车产出交付,最短只需要22天的周期,2019年被世界级组织评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工业4.0“灯塔工厂”。其智改数转的经验正向更多的制造企业输出。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姬婧瑛

电动化、智能化之外,按需定制,已成为汽车厂商拉动销量的一个加分项。

刚落幕的上海车展上,各大品牌携最新重磅车型惊艳亮相。无论超豪华阵营的劳斯莱斯电动新车闪灵、宾利全球限量欧陆GT S、兰博基尼新大牛Revuelto,还是国产品牌长城最新6X6驱动皮卡、吉利熊猫、东风岚图梦想家等,都在突出产品从车身颜色、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等部件的可定制特色。

传统的汽车定制,是一个从销售到制造、交付的漫长沟通反馈流程;智能制造时代,则可能只是一键完成的平台化作业。这背后,是汽车厂商向销售平台化、生产智能化的全面转型。在上海车展上亮出“定制天团”车型阵容的上汽大通,2016年即切入定制赛道,如今已跑通从销售到生产的定制闭环。

定制模式加持下,其销量2021年突破18万辆,2022年突破19万辆,成为拉动上汽集团增量的重要品牌。其C2B用户共创定制、智能化生产经验,可资制造业企业借鉴。

01

差异化定位,应变新消费浪潮

2023年3月21日,上汽大通成立12周年。12年前,这家公司的诞生,源于上汽集团发力商用车的愿景。

相较一汽集团拥有解放重卡,东风集团以重卡起家,作为国内另一大国有汽车集团的上汽集团,在2006年乘用车销量冲过100万辆大关后,提出“商乘并举”发展路线,并以内部整合、外部收购的方式扩充商用车版图。

内部整合方面,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经历了从事业部到独立公司运营的“三级跳”。

2006年,上汽集团设立商用车事业部,2011年3月将其独立,设立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2015年,该公司整合上汽集团的商用车板块资源,更名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通”)。

外部收购方面,最关键的一步是,2010年上汽集团收购LDV集团。

LDV是一家位于英国伯明翰的商用车生产商,主要产品是MAXUS系列轻型商用车和微型巴士,2009年整车产能1.3万辆。遭遇2008年经济危机后,LDV被上汽集团收购,继而成为上汽大通重要的商用车资产。

沿用LDV的定位和优势,上汽大通推出“上汽大通MAXUS”品牌,以欧美汽车的研发标准,搭配中国自主汽车配置,通过宽体轻客打开市场,并借助LDV的销售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

从宽体轻客开始,上汽大通逐步拓宽产品型谱,2014年推出MPV车型G10,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发布了V80 Hybrid混动版车型,2016年推出皮卡T60,并全面发力乘用车和新能源赛道。

2014年3月,其第一款乘用车,中级家用MPV车型G10正式下线。2017年8月初,其旗下首款中大型SUV——中大型SUV车型D90下线。在乘用车赛道不断突破,在国内海外全面布局,带动其2022全年销量达到19.1万辆,海外累积销量突破22万,多地市占率名列前茅。

通过向乘用化转型,目前,上汽大通完成了MPV、SUV、轻客、皮卡、房车等市场的全面覆盖。新品推出节奏也从刚起步的两年推一款,加速为一年推多款。

新品周期大幅缩短背后,是其南京、无锡和溧阳生产基地的产能支撑,公司总销量从成立时不足1万辆提升到2022年末的21.42万辆,2012-2022年,其总销量111.04万辆,年销量复合增长率40.7%。其中,上汽大通MAXUS单品牌总销量90.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略高于公司整体为46.7%(附图)。

数据来源:上汽集团年报、上汽大通公开数据,新财富整理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汽大通立足并不容易。其成立之初,国际品牌和自主品牌已在商用车市场建立起强大的壁垒。例如,2011年9月,上汽大通推出首款宽体轻客V80时,南京依维柯和福特全顺在国内宽体轻客市场的份额合计高达90%。

作为车市后来者,上汽大通如何破局求生?差异化,是上汽集团到上汽大通管理层的共识。

后发,可能是劣势,毕竟市场格局已定,先发者圈定了疆域;也可能是优势,因为汽车行业走到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变革关口,新厂商没有包袱,可以轻装上阵。

上汽大通的破局,即包括在生产和销售模式上展开差异化探索。其中一步,是从2016年开始,打造汽车的“C2B用户共创定制”闭环,在以B2C模式为主流的汽车行业,反向探寻差异化建立品牌标签。这一过程,用了6年多时间。

02

C2B定制,互联网时代造车新模式

造车的生意,往往是百亿元起步,高投入下,多数传统车厂都以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来达到成本和质量控制的目标。不过,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传统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细分化的需求。

上汽大通向定制化的转变,即缘起于其推出的宽体轻客的应用场景被消费者不断拓宽。基于Van Life理念,上汽大通不仅有V90、V80、V70等传统能源轻客,EV90、EV30等新能源轻客,还推出了V90墨、V90乐队车、V90机车版等多款个性化定制轻客。,各种各样的改装让其轻客产品的销售超出预期。

“我们发现,这款车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平台,客户在上面做了多种改装。”上汽大通生产启动经理对新财富表示。

改装需求也纷至沓来,直接反馈到了车厂,但是,上汽大通既有的生产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当时我们很为难,大多数客户改装的需求是通过线下销售的纸质单据反馈过来的,需求千奇百怪,我们的销售要一个一个解释哪些能完成、哪些不能。这样断断续续的反馈,工作量很大,成本很高。后来,我们的技术人员就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客户反馈的单子从线上走?然后,一线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调研,我们做了一套线上系统,开放一些配置给客户选择,客户喜欢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产品。”上述工作人员解释。

2017年8月8日,上汽大通以C2B用户共创定制模式,推出了国内首款全尺寸智能定制互联网SUV——D90,这也是全球第一款用户驱动业务、参与决策的汽车。“从4月19日上海车展定价活动开始到8月6日结束,110天时间,覆盖全国31个省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共计66万多人参与了D90定价,提交有效定价数据172.7万。这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时间跨度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区域分布最广的用户参与定价活动。” 谈到D90的定价历程,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曾对媒体如此介绍。

如今,上汽大通的互联网定制平台,从“我行MAXUS”升级到“蜘蛛定制”。新的系统从工程和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物流到财务系统全部打通,不同环节的数据实时交互,没有一个部门是数据孤岛。

定制模式改变了车型定价的核心逻辑。

传统上,整车厂按汽车的配置定价,也就是将物料、营销、管理、制造等成本核算后,再加上利润,就是最终定价。同一车型再根据配置不同,对豪华型、精英型、尊冲型、旗舰型作出价格区别。

定制车型则变成了“零件级定价”。“第一步,我们进行模拟定价,一款新车型,除了一些涉及限速、电子元器件等的必选项,其他的配置都开放选配,客户自主选择,之后是他认为这些配置的价格。参与的人多了,我们就知道了配件需求和定价区间。第二步,当我们的互联网终端收到5万个有效定价的时候,我们也收到了5万个产品数据,我们就将这些数据给供应商做备货指导,这就避免了大规模备货后产生的库存压力。第三步,我们的C2B平台拥有几百人的软件团队,数据和后台能够随时调整和迭代,例如优化掉点单率低的选项,增加大屏、智能座舱等流行的选项,以不断完善的数字化系统更好地服务客户。”其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上汽大通销售的产品中,40%-50%是定制车,所有在售车型均支持客户定制,从体系到架构到整个运营模式,都是由用户驱动。目前,其南京工厂从用户提出需求下单到汽车产出交付,最短只需要22天。

但是,定制模式下,必然出现订单不稳定的情况。为了生产线排产均衡,上汽大通开发了标准化的爆款车型,也就是35%的客户都选择的配置和车型。“定制产能不饱和、排产不均衡的时候,我们就排产爆款车型,相当于实现产能的削峰填谷,保证比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其工作人员解释。

C2B用户共创定制系统的完善过程,推动了上汽大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因为需求多样,我们的零件成本涨了,但是库存成本、管理成本、沟通成本、营销成本都下降了。”其工作人员称。

作为先行者,上汽大通智改数转的经验已成为行业标准,正在向不同制造企业输出。

03

智改数转,制造车间的细节革命

反向C2B用户共创定制模式,意味着从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到库存管理的生产全链条重整。走通这一闭环的过程中,上汽大通也在生产端展开探索。其阶段性标志是,南京工厂在2019年7月被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评为“灯塔工厂”。

这两家机构从2018年开始在全球遴选“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示范企业,每年推出灯塔工厂白皮书,获选的灯塔工厂遍布各个行业和地区。与机器取代工人的黑灯工厂不同,灯塔工厂强调规模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劳动者能力、保护环境,践行ESG发展理念。

截至2023年1月末,该体系评选的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已达到132座,中国为数最多,达到50座。从全球看,汽车行业共3家企业跻身其中,分别是福特土耳其工厂、宝马德国工厂、上汽大通南京工厂3家,上汽大通是中国整车企业中唯一一家。评委会认为,其C2B用户共创定制模式,打通了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界限,是工业4.0下全球汽车行业变革中的一个“创新样本”。

据悉,上汽大通南京工厂进行了两轮评测获评“灯塔工厂”。第一轮是在大连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评委会盲审递交的材料,第二轮是评委组到南京工厂核实了一遍。2023年3月初,新财富实地走访看到,该工厂一共有两条生产线。据了解,一期生产线产能设定是30节拍,即一个小时下线30台车,2分钟下线一台车。智能改造后的二期产能将达到60节拍,就是一分钟下线一台车。

其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整个生产线环环相扣,所以最严重的事故就是停线,停10分钟,损失5台车,一台车20万元售价的话,相当于100万元。要弥补损失,需要加班10分钟,就会额外增加10分钟的人工成本。”因此,不停线倒逼上汽大通进行产线智能化升级。

这落在不同细节中。比如,生产车间里,每个操作工位都配有显示屏,各个环节能够数据实时共享。“我们还研发了一个能够单目视觉增强现实的头盔,一方面起到提醒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帮助生产人员更好地完成人与质量管控的交互。因为选装品种很多,我们也研发了一个数字化的质量BQMS系统,可以把每台车单独的质量问题上传备案,把客户对这辆车的独特要求都梳理出来,同时将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查到的问题状态都记录下来。”上汽大通制造中心执行总监兼ME总监王颖介绍。

由于评委组两年就会对获评工厂重新复核评测一次,这在一定程度也倒逼上汽大通不断改进C2B定制系统,针对软件、硬件随时做出革新和迭代。近年来,上汽大通在智能化方面进行了多轮升级,软件全栈自研。这是车企这样不断的进化,成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全球的地位。

得益于中国在电动车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目前国内企业18个月就能产一辆新能源汽车新品,从立项、设计、工厂改造到量产,相较传统汽车40个月的周期,缩短了55%。

完善的产业链基础上,依托南京C2B工厂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制造能力,上汽大通推出了以高端纯电MPV车型大家MIFA9为代表的“大家MIFA”新能源系列,以及燃油旗舰MPV车型G90等最新产品,车内没有一个实体按键,指令操作全在智能屏上。通过与上汽集团旗下商用车智能驾驶软件供应商友道智途的合作,大家MIFA9已实现L2++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

04

品牌出海,向更大的市场要增量

近年,出海是国内车厂的一大方向。这背后,一是中国汽车业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海外市场的大容量。比如,上汽大通第一款宽体轻客V80,在国内的市场容量为20万辆,在欧洲却有100万辆;其皮卡在国内有30-40万辆的市场容量,但全球有300-400万辆。

此前进行了海外收购的上汽大通,出海也有渠道之利。截至2023年3月底,其海外累计销量突破25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达到25%。目前,其产品销售至73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澳新、墨西哥、南美、欧洲、中东5大“万辆级市场”。在全球多个发达地区细分市场,上汽大通新能源、皮卡、VAN类产品早已在当地销量榜位居前列。

出人意料的是,上汽大通汽车在海外的售价高于国内同款,也高于合资企业同等产品。这背后,是其坚持产品的“全球标准”。例如,其2022年6月上市的两款新品,大家MIFA9获得欧洲Euro NCAP、澳洲ANCAP五星安全认证,G90达到C-NCAP、Euro NCAP、ANCAP三个五星碰撞安全标准。其零部件也都采购自全世界顶级供应商,例如轮胎来自马牌、座椅来自延锋、线束来自德尔福、芯片来自高通。“海外消费者认可品牌、认可原材料,加上中国制造多年积累的口碑,我们的车在海外利润是可观的。”其工作人员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通出口中也能借助上汽集团的品牌矩阵。比如,在“皮卡文化”的发源地——北美市场,上汽大通在2022年创下中国品牌皮卡出口北美最大单一批次纪录。正因产品在当地认可度高,其出口墨西哥的皮卡,被雪佛兰选中挂了“雪佛兰”车标。

在新旧力量加速洗牌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车企开放定制服务,上汽大通也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2023年一季度,其销量51883辆,同比仅增长1.2%,完成30万销量目标的压力不小。

“在中国比较拥挤的汽车市场,上汽大通能拥有一席之地,很多创新都是被市场逼出来的。”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曾称。那么,面对新的增长压力,上汽大通将会有怎样的创新与变革呢?


2024-01-25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