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拓油耗如何节省油料?,新奥拓车速在多少省油

德国陆军最后的辉煌——哈尔科夫1943

历史有时让人发笑,有时令人恐惧,有时却让人掩卷沉思。

关注@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序幕

1943年初的东线战场上,白色的大地上到处都是黑色的坦克残骸,苏军士兵的尸体倒在冲锋的路线上。经过了两年残酷的战争考验,遭受了巨大损失的苏联红军已经逐渐复苏,在装备了数量占绝对优势的重型武器后,这支军队在漫长的战线上的各个地方向德国人发起了进攻。

新的一轮打击即将降临在南线的B集团军群头上,首当其冲的就是茫然无知的匈牙利部队。

在顿河的上游区域,戈利科夫将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实力强悍的前锋部队已经做好了突击的准备,他们的攻击目标是位于沃罗涅日以南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注:沃罗涅日方面军下辖第60、第38、第40、第69集团军,坦克第3集团军,空军第2集团军。

在发起攻击前,戈利科夫将军已经对这个地区进行了长达三周的侦察,为了不让对手发现,所有的攻击部队的调动都是在夜晚行动;精心的准备收到了奇效,对面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毫无察觉。

在这次苏联方面称为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的大规模反击攻势中,苏联红军的第三阶段目标就是在攻击长达300英里的战线上的三个重要城市,粉碎在乌克兰的“轴心国”军队薄弱的北翼。

如果苏联红军取得胜利,他们将收复哈尔科夫并控制住顿涅茨盆地(俄语名字大家更为熟悉:顿巴斯!)的煤炭和工业区。

苏联人原来的计划是在1月14日发动进攻,但是在1月12日对匈牙利人防线的一次火力侦察中,敌人的防线被轻易撕开了一个口子,苏联红军的主力部队随即抓住机会,发动全面攻击。

这次战斗中,苏联的坦克第一次撞上了““扫雷滚轧机”,类似轧路机前面的那个大滚筒,前面装着金属滚筒的坦克在雷区中可以毫发无损地迅速清理出一条条通路。步兵们跟随着坦克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

戈利科夫的部队全线开花,匈牙利人溃不成军,防线随之崩溃,两翼的德国和意大利的部队也无力支撑。

1943年1月,驻守在沃罗涅日郊外的德国第2集团军士兵。

到了1月16日,轴心国军队的通讯中心被摧毁,两天后,苏军从北侧和南侧发动的钳形攻势将13个师牢牢围住;包围圈里面的部队抵抗了一周后,苏联人粉碎了所有抵抗——86900人成为俘虏,大批军车和重型装备被缴获。

继续进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很快接触到了德国第2集团军的南翼,在这里,匈牙利人留下的防线上的大口子传递着无言的邀请;1月28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向北转入德国军队的背 后,与来自布良斯克方面军的装甲部队会合,并切断了德军第2集团军大部分部队的退路。

见势不妙的德军指挥官汉斯·冯· 萨尔慕特中将说服了希特勒,允许他率部向沃罗涅日撤退。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德国第2集团军的部队冲开一条血路,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他们的苦难并没有结束,他们还需要在冰天雪地中艰苦跋涉120英里才能够到达位于西面的新的防线。

摆在德军面前的是一个破开了巨大缺口的防线,长达200英里的破口几乎从沃罗涅日以北延伸到了南方的伏罗希洛夫格勒(乌克兰独立后,改名为卢甘斯克州)。

所有人都知道情况万分危急,但是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耗尽了储备的德国陆军一时间无计可施,似乎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步后撤,收缩防线——但是这得先得到元首的肯首。

而对于气势如虹的苏联红军来说,他们正对于接下来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哈尔科夫唾手可得。

正是基于这点,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制定了一个代号为“星球”的大胆的计划,计划分为两部分:

苏联红军的进攻路线

戈利科夫的部队将继续向西突击,兵锋直指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同时另外两个方面军即-南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将向第聂伯河下游和亚速海方向实施突击。

如果“星球”行动能够成功,苏军将会在第聂伯河以东切断曼施泰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与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从而消灭希特勒的整个南线部队。

危机四伏

苏联红军在1月29日-2月2日期间展开了新一轮攻势,斯大林希望在春天解冻前完成这次行动。因为解冻后的泥泞大地对于双方来讲都是一样的痛苦。

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国第6集团军灰飞烟灭。

2月5日,苏联红军已经将伏罗希洛夫格勒以北的轴心国部队分割成了一块又一块,这个时候,元气大伤的B集团军群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战斗,戈利科夫将军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右翼正在接近库尔斯克;方面军的左翼和中路已经进抵顿涅茨河,并且正准备围攻哈尔科夫。

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沃罗涅日和布良斯克的两个方面军击溃了匈牙利第2集团军,同时把德军第2集团军赶回了库尔斯克。

这些战役的成功在曼施泰因的顿河集团军群北部前沿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苏联红军攻占哈尔科夫的时机也成熟了。

更大的危险来自于南方——苏军已经迂回至曼施泰因的集团军群背后,并且正在逼近至关重要的第聂伯河大桥。

当曼施泰因发现局势不妙时,他立刻下达了一道命令:所有的部队从顿涅茨河后撤到位于缪斯河的一道防线上,以避免侧翼被苏军包抄。

元首得知后,马上命令德国军队“不许后退一步”,因为他实在舍不得放弃顿涅茨盆地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曼施泰因的一再坚持下,希特勒于2月6日将他召回了“狼穴”大本营。

又是一次上演过无数次的老桥段,唯一不同的是,希特勒对于他的爱将表现出来了“最大限度的镇静”,在听取了曼施泰因要求快速撤退并重整部队的要求后,元首再次摆出一副自信满满、对细节了如指掌的姿态,同时强调了意志的重要性;一如既往地大幅贬低苏军的实力——最后拒绝退出哪怕是一寸的俄国土地。

和希特勒仅仅想到了重新夺回哈尔科夫不同的是,此刻的曼施泰因已经拟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准备绝地反击的同时并扭转东线的战略主动性。

曼施泰因不得不再次耐着性子,听取希特勒冗长老套的反驳:元首断言,这位元帅苏军将要实施的军事行动的判断纯粹是无稽之谈;因为在他看来,苏军已经到达了后勤补给的极限,很快就会因为后继乏力而停止进攻,并且会在德军的反击下再度放弃哈尔科夫。

说得兴起的希特勒化身为二流战争经济学家,开始老调重弹地强调起守住顿涅茨的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还愈发兴奋地向元帅展示“极为令人惊异的关于生产数字和武器潜力的知识”。

事关重大,曼施泰因这次没有惯着希特勒,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他回国后咨询了德国煤炭生产卡特尔的总裁,得知埋藏在缪斯河以东的原煤质量相对较低,而且对于战时生产无关紧要。

无法应对的希特勒拿出了最后的法宝——天气:他争辩说,由于过早的解冻,泥泞的道路将会极大阻碍苏军的推进,因此现在撤退为时过早。

曼施泰因用一句冷冰冰的反驳堵住了元首的嘴:他不会将德国军队的命运押在自然条件的变化上。希特勒哑口无言,长达4个小时的争辩告一段落,但是元首仍旧不同意后撤。

苏联红军用自己的进攻打破了希特勒“坚守防线”的美梦,12个苏联人的集团军迅猛地突入了B集团军群溃逃时留下的巨大缺口。在南面,一支由马基恩·波波夫将军率领的强大装甲集群(隶属于瓦杜丁的西南方面军)已经向第1坦克集团军和“霍利特”集团军的侧翼迂回。这两支部队正在向着缪斯河方向后撤。

两名德军士兵躲在被击毁的T-34后面观察苏军动向。

对于那些仍旧在突破口附近的防线上坚守的德国部队而言,他们接到的命令只有一个,在没有遭到重大损失前不允许撤退。

已经逃过顿河与顿涅茨河的第1、第4坦克集团军加入了曼施泰因的防线,长期的交战,让这两支部队的实力大为削弱,最多也就能充当个团级单位使用;曼施泰因向希特勒报告说,进攻的苏军人数和德军相比,达到了8:1的压倒性优势;最高统帅部则安慰这位元帅,他们将每天发出37列火车为其补充兵员和装备,然而直到哈尔科夫陷落,每天也才勉强开过来6列。

攻防和抗命

在哈尔科夫防线上战斗的党卫队炮兵。

防守哈尔科夫这个公路枢纽与工业中心的重任落到了新近组建、由保罗·豪塞尔将军指挥的党卫队第2坦克集群身上;这名62岁的老将指挥着两支齐装满员的武装党卫队装甲师,分别是“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这两支部队在法国经过了长时间的休整,并装备了最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和改进后的IV号坦克。

2月初,这两个师协同另外几支部队,包括“大德意志”师,对突击的苏军先头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阻击,面对数量占据压垮优势的敌军,这些精锐的装甲部队也只不过起到点延缓作用罢了。

很快,德军就被赶回了哈尔科夫,他们继续在近郊和市区里面修筑工事,准备抵抗。戈利科夫指挥的大军正从北、西北和东南三个方向上逼近,希特勒却在2月11日下达了不惜任何代价坚守哈尔科夫的命令;曼施泰因仔细考虑了放弃城市的行动,元首不为所动,2月13日,他又重申了坚守的命令。

时间在流逝,苏军已经进抵了哈尔科夫的近郊,包围圈马上就要合拢,豪塞尔已经命令警卫旗队向西南方向运动,由“大德意志”师支援的“帝国”师来防守城市。

通过一系列的战斗,豪塞尔无奈地承认,哈尔科夫东部和东北部前沿的敌军部队异常强大;四周的苏军火炮已经开始向城市开火,街道上的德军车辆和士兵经常会遭到炮火袭击。他下令部队做好撤退准备,军火库、营房、沿途的交通要点都被装上了炸药。

包围圈上的口子越来越小,留给德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坚守失去了战略意义的哈尔科夫,只能白白葬送两个精锐的党卫队装甲师;2月14日下午,豪塞尔再次请求撤退,得到的回复仍旧是坚守阵地,于是,他再度坚守了一晚。防守预留撤退通道的党卫军部队,借助爆炸的火光,向着远处的一排排苏军人影不停地开火。

2月15日的中午,苏军恢复了全线进攻,包围圈留给德军的只有条缝隙了,而且苏军的火炮也将密集的炮弹倾泻在德军西边的补给线上,豪塞尔发出了最后一份通报,声称他违抗了希特勒的命令正在撤出城区。

哈尔科夫在燃烧,德军的殿后部队拼命阻击进攻的苏军部队,警卫旗队和帝国师向着西南方向,浴血突围。

毫无疑问,豪塞尔的擅自撤退让希特勒暴跳如雷,可是没有等他想出怎么收拾这个家伙,前线新的战报却证明了撤退的正确性:两个精锐的,战斗力强悍的装甲师被拯救出来,随时可以投入后期的战斗。

红军攻进哈尔科夫的同时,戈利科夫指挥着他的大军,向着西边的波尔塔瓦不断推进。

成功夺取哈尔科夫,无疑让苏军气势如虹,在红军成立25周年的讲话中,斯大林宣称“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可是,这位统帅并没有完全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私下里提醒他的将军们,德国人虽然失败了,但是尚未被征服。

等待时机

向第聂伯河迎头推进的苏联军队同样受到了来自斯大林本人的鼓舞,对于苏联的高层指挥官来讲,希特勒的精锐装甲部队主动放弃哈尔科夫无疑是德军溃败的最有力证明。

曼施泰因的确在撤退,但是他没有退过第聂伯河,他在等待,等待着过于自信的苏军超出他们的补给线。

苏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接到了命令——不要考虑补给,继续进攻——他们被要求在3月底解冻之前结束战斗。当这些部队越过了哈尔科夫继续推进时,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迅速消耗殆尽:弹药、燃料、食物,必不可少的药品和伏特加也不例外。

戈利科夫和波波夫这样的一线指挥官都非常清楚,苏军目前根本不具备对集团军规模的部队的战地补给能力,他们的部队每前进一英里,作战能力都在下降。

在整个东线战场上,德军的防线其实都在收缩,原来夺下来的土地被不断放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用捉襟见肘的部队防守住必要的阵地。

希特勒已经坐不住了,他于2月17日飞到了曼施泰因设在扎波罗日的司令部,虽然在3天前,他刚刚任命这名元帅担任重新恢复建制的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官;但是失去哈尔科夫仍旧让他备受煎熬,此时的元首满脑子都是将曼施泰因就地解职的想法。

一落地,希特勒就得知了苏军装甲部队正向扎波罗日逼近的消息,所有关于解职的想法立刻烟消云散;唯一倒霉的是兰茨将军,他成为了丢失哈尔科夫的替罪羊。

曼施泰因向希特勒简要介绍了整个局势,虽然目前他的大部分部队看上去不是在苦苦支撑防线,就是面临被突进的苏联部队包抄的危险,但是他仍旧打算执行一个大胆的反击计划:

所有的机动部队将被集中到5个坦克师中,其中的3个坦克师可以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将给那些推进得过于靠前的苏军部队迎头一击;

西格弗里德·亨里希将军的第40装甲军将负责歼灭波波夫的突进集团军;豪塞尔的党卫队第二装甲集群将和奥托·冯·诺贝尔施多夫将军的第48装甲集团军合兵一处,粉碎苏联第6和近卫第1集团军。

这次计划十分大胆,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满足反击的兵力需要,曼施泰因不得不从承受着沉重压力的缪斯河防线上抽调兵力;但是与之对应的是,一旦成功,第三帝国将打破东线最黑暗的时刻,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

希特勒不置可否,他唯一的要求居然是马上夺回哈尔科夫;两人立刻陷入了僵持,双方各说各的,会面显然又变成了一次无休止的争论;第二天,可怕的消息终止了这场辩论:

苏联红军已经攻占了帕夫洛格勒,那里距离第聂伯河不到40英里,而距离他们两人争吵的地方只有60英里了;至于被元首严令去夺回哈尔科夫的骷髅师,他们报告说陷入了沼泽,动弹不得,别无选择的希特勒只好同意了曼施泰因的反攻计划。

2月19日,最新的消息让希特勒如坐针毡——一支苏军的装甲部队攻占了距离扎波罗日仅仅40英里的铁路枢纽站,他们和缪斯河区的部队的唯一铁路交通线被切断了;更糟糕的是,现在没有任何成规模的德军部队挡在向这里突击的苏军部队前面了。

几小时后,希特勒匆忙登上了他的私人专机,在两架“ME109”战斗机的护航下飞回德国时,苏联红军冲在最前面的坦克距离机场仅有6英里。

曼施泰因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有个神经质的外行上司时时刻刻在背后盯着你,即使是指挥几十万大军的元帅也受不了啊;现在没有了监军,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反攻

就在希特勒返回狼穴后不久,第15步兵师从法国赶到了东线前线。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让曼施泰因能够马上组织力量夺回刚刚被占领的铁路枢纽站。

第一列装载着德国步兵的列车于2月19日下半夜跨过了第聂伯河,根据曼施泰因的命令,列车没有停车,而是直接驶向了他们的目标——西内尔尼科沃村;20日拂晓时分,列车停下后,3个连的德国士兵在大惊失色的苏军注视下,跳下火车发起猛攻;措手不及的苏军被赶出了刚刚占领一天的目标,还没有等苏军及时组织起反攻,第二列火车又开进了站台。

4个连的士兵和反坦克火炮从第二列火车上被卸了下来,村庄被防守得固若金汤,苏军临时组织的反击被轻松击退。

希特勒一离开,曼施泰因马上为第40装甲军开了绿灯,他们随即向波波夫的部队发动了进攻;刚刚切断了斯大利诺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之间的铁道线的苏军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前锋部队就和“维京师”展开了激烈交战。

波波夫将军的部队打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的突击集群缺乏人员补充,弹药也不足了,而更加致命的却是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的燃料几乎耗尽了;没等到他派出主力击退维京师,德军的第7和第11坦克师已经向着他的侧翼猛扑过来。

仅仅过了一个白天,原来高歌猛进的波波夫将军的部队反过来陷入了重围,他请求撤退,然而,他从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尼古莱 ·瓦杜丁将军处得到的答复是,苏军指挥部认为这只是德军为了掩护撤退而进行反突击,只要红军将士们克服困难,狠狠打击法西斯的气焰,失魂落魄的德军很快就会被击退——瓦杜丁将军同时还批评波波夫缺乏乘胜追击的勇气,并命令他马上开始新的一轮进攻。

波波夫的部队被整整三个德军师从不同方向进攻,他那脆弱的补给线也基本被截断了,油料匮乏的苏军坦克和摩托化部队被德国人一通猛揍,伤亡惨重之余,波波夫再次请求撤退。

他的上级丝毫没有意识到灾难正在降临,相反,他们一直命令波波夫“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击并歼灭敌军”。

实际上,即将被歼灭的正是波波夫的突击集群。

在另外一个方向的战线上,希特勒前脚刚刚仓惶飞离,曼施泰因就开始了他的第一轮钳形攻势,他的命令简单明了——“击败苏联的第6集团军。”

豪塞尔指挥的党卫队装甲师狠狠地打击了苏军北翼;地面部队进攻时,里奇特霍芬元帅的第4航空队出动俯冲轰炸机对苏军防线进行了猛烈轰炸;苏军第6集团军被出其不意的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完全没有做好防守准备的防线被撕开了个25英里的大口子,两个首当其冲的红军步兵师被消灭。

钳形攻势的另外一支进攻力量是第48装甲军,这支部队下辖第6、第11及第17装甲师,他们长驱直入100多英里,并在2月22日和帝国师会合,德国人的第一个(松散)的铁钳合拢了。

向着第聂伯河突进的苏军最强先锋部队已经被关进了包围圈,他们的补给线和同其他友军部队的联系都被截断了。被德军突然的反击打得混乱不堪的第6集团军司令部向前锋部队下达了一道不可能完成的命令:“恪守你们的命令,并向扎波罗日推进。”

绝望的苏军部分部队遵照命令继续前进,直到坦克耗尽燃料,被围过来的德军一辆一辆地摧毁;而更多被打散的苏军士兵利用夜色,从德军松散的包围圈中跑了出去。

为了挽救被重创的西南方面军,苏联红军试图组织一次坦克进攻来解除第6与第1近卫集团 军的压力,但是坦克部队集结的时候,德军的第4航空队对他们进行了猛烈的空袭,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苏军坦克攻击不了了之。

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西南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和包括波波夫集团军在内的8个军、10个步兵师和5个特种旅被彻底击溃,约23000名红军士兵战死,9000人被俘虏;幸运的是,德军部队在人数上并不占优,他们的包围圈到处都是漏洞,小股部队可以很轻松地跑出去。没有来得及撤过北顿涅兹河的苏军部队被第48装甲军包围在了西岸。

击碎了波波夫集团军精锐的德军部队继续向着哈尔科夫方向推进,被击败的苏军并没有认输,几支留守在后方的小部队,接手了顿涅茨河的阵地,他们居然抵挡了德军第40装甲军足足4天。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通知立删。

曼施泰因现在终于可以轻松地阅读前线的战报了,他的反击计划是如此的顺利,以至于就像按部就班的演习一样,几乎每个步骤都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德军就从最致命的危机中摆脱出来,他们保住了顿涅茨河盆地多数地区的控制权,彻底击败了战线过长的红军部队,并将苏军3个集团军残部赶过了顿涅兹河;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而导致的危局被彻底挽回。

俄国人损失了615辆坦克、400门重炮,600门反坦克炮,还有10万人阵亡或负伤;两个星期前,德国人期盼着大地早点解冻,这样“烂泥将军”就可以阻挡苏军追击的步伐,现在轮到俄国人这样祈祷了。

顿涅兹河仍旧封冻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德国人可以跨过河面,继续追击败退的苏军;曼施泰因元帅考虑再三,大地解冻在即,烂泥将军的威力让双方都闻之色变,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转头去夺取元首最想要的礼物——哈尔科夫。

3月8日,德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哈尔科夫的近郊,为了阻挡德军进攻,苏军紧急在豪塞尔前进的道路上挖了一条5米宽、2米深的反坦克壕沟,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两支军队再度在这座城市里面展开了鏖战,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争夺,逐栋房屋地战斗;到了3月11日,德军已经占领了城市广场,又过了3天,尽管城市里面仍旧有零星的战斗,柏林的电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宣布德国军队已经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

德军用火箭弹轰击苏军阵地。

第二天,承认失败的苏军统帅部命令防守部队撤出了哈尔科夫;3月18日,德军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以北的一座小城别尔戈罗德。德军就此停下了反攻的脚步。

撤退到了顿涅茨河东岸的苏军开始统计自己遭受的巨大损伤——共计有52个步兵师、旅和装甲师遭到打击;许多部队支离破碎,仅仅剩下一个骨架;惨重的人员和装备损失,让苏军不得不考虑德军在2月份面临的困境——如何来填补巨大的防线缺口并用有限的部队防守呢?

乌克兰大地解冻了,“烂泥将军”大发淫威,平原上的公路变成了一片泥沼,部队几乎无法行动;双方进入了僵持。

讽刺的是,当双方再次隔河对峙时,苏德两军脚下的阵地仍旧是一年前同样的阵地;熟悉的弹坑,同样的废墟,同样泥泞的河岸,当然,还有同样发臭的战壕。

曼施泰因虽然依靠他的天才指挥帮助德国摆脱了暂时的困境,但是他的心中非常清楚,对于德国而言,维持住现有局面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再度夺取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唯一不这么认为的人是希特勒,他仍旧坚信胜利是可能的,只要德国军队再次发起主动进攻,那么苏军的血就会彻底流干——这一次,元首的目光盯住了库尔斯克。


感谢各位阅读,喜欢这个故事的话,麻烦点个赞吧。

#二战##军事##军事趣科普##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2024-01-19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