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油价调整对企业成本有何影响?,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报告:从油价中枢看油气央企投资价值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邓先河、吴鑫然)

一、油价展望:低库存、弱供给、稳需求,美国页岩油 成本抬升,全球油价有支撑

原油是重要的大宗商品类战略资源,其价格变化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自2020年 受疫情影响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以来,国际油价一路攀升,并于2022年6月油价触顶, 布伦特以及WTI原油结算价均突破120美元/桶;此后受欧美加息、全球经济衰退预期 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油价开始回调。据Wind数据,截止至2023.06.23,布伦特原油 结算价为73.34美元/桶,WTI结算价为69.16美元/桶,相较2022年6月价格高点分别 下滑42.0%和43.4%,分别处于2014年以来48%、66%分位。

原油的本质是一种商品,供给-需求-库存关系变化是其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我们认 为,库存端,全球石油库存降至低位,美国逐步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补库。供给端,财 政平衡油价限制、俄罗斯受欧洲制裁下,OPEC+核心国减产意愿强烈;新增供给方 面,OPEC闲置产能下降较多、美国以外石油钻机数大幅下降、上游资本开支长周期 下行导致未来长期供给弹性大幅下降;需求端,中国、印度石油产品需求恢复至近 五年峰值,欧洲需求复苏较好,美国新一轮补库周期有望拉动原油需求,未来较长 时间内全球原油供需仍继续维持紧平衡。此外,受供应链短缺、工人费用高涨等因 素影响,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上行,有望对油价形成进一步支撑。

(一)库存端:全球石油库存降至相对低位

全球石油库存降至低位。商品价格波动源于供需关系变化,供需相对强弱的结果是 库存变动。2020年上半年,全球原油库存受疫情冲击影响而大幅攀升至历史高位。 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OPEC+等主要产油国合力减产的推动下,全球原油进入主动 去库存,美国、OECD商业原油库存均已降至五年均值以下。根据IEA和EIA数据, 截止至2023年22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已降至4.59亿桶,OECD商业原油库存已降 至28.42亿桶,均已经降至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以下。


(二)供给端:OPEC+持续减产,上游资本开支长周期下行供给弹性弱

全球原油供给主要集中于OPEC、美国、俄罗斯。一方面,原油作为典型资源型行业, 供给结构相对稳定,主要集中于油气资源丰富地区;另一方面,自2010年以来,受 益于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的成熟以及开采禁令的部分解除,美国原油产量占比快速 上涨。根据EIA统计数据,截止至2022年,全球原油产量80.91百万桶/日,其中OPEC、 美国、俄罗斯三地区2022年产量分别为34.17、20.21、13.81百万桶/年,合计产量达 到68.18百万桶/日,占比由2004年63%提升至68%。

OPEC:核心国持续加大减产力度。出于对高油价的诉求,自22H1以来,OPEC保 持减产意愿,并于2022年10月第 34 届部长级会议宣布协议减产计划。2023年4月, 在协议减产计划基础上,沙特与其他部分OPEC+产油国再次推进新的自愿减产计划: 从5月开始,沙特自愿减产50万桶/日;伊拉克自愿减产21.1万桶/日;阿联酋自愿减 产14.4万桶/日;科威特自愿减产12.8万桶/日;哈萨克斯坦自愿减产7.8万桶/日;阿 尔及利亚自愿减产4.8万桶/日;阿曼自愿减产4万桶/日,并延续到2023年底。2023年 6月4日,在第 35届部长级会议中,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OPEC+)宣布将已 达成的减产协议延续到2024年年底。根据OPEC数据,截止2023年5月,OPEC国家 原油产量2807万桶/日,同比2022年减产79万桶/日,23年4月减产46.4万桶/日。

OPEC国家能接受的财政平衡油价或在70美元/桶上方。财政盈亏平衡油价是石油出 口国在特定年份平衡预算所需的平均油价,是评价国家财政对石油脆弱性的重要指 标,盈亏平衡价格越高,国家财政石油依赖性越强。如果盈亏平衡价格高于市场价 格,则无法平衡预算。OPEC国家作为当前全球原油主要出口国,国家财政石油依赖 性强。根据IMF数据,2022年OPEC国家财政平衡油价主要介于0-80美元/桶。其中, OPEC国家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平衡 油价分别为85.7、278.3、66.3、66.3、85.1、85.8、55.1美元/桶。同时,据IMF预 计,2024年上述各国平衡油价分别为111.9(+26.3(较22年,下同))、375.4(+91.7)、 76.4(+10.1)、66.3(+0)、62.2(-22.9)、75.1(-10.7)、54.8(-0.3)美元/桶,整体呈现上 涨趋势,有望对油价形成支撑。

俄罗斯:预计2024年进一步减产至932.8万桶/日。2020年,主要是新冠疫情引发全 球原油需求量暴跌以及欧佩克+减产协议的叠加影响,俄罗斯原油产量降至历史低点, 随后产量逐步恢复;2022年1月底,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冲突。2022年5月底,欧盟 决定年底前禁止90%的俄罗斯原油进口,该冲突局势和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大规模的 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原油产量再次下行。2022年12月,G7、欧盟及澳大利亚将俄罗 斯产海运原油的价格上限暂定为60美元/桶。欧洲制裁下,俄罗斯原本流向欧盟及英 美日韩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快速转向印度、中国、土耳其等国家。截止至2023年2月, 俄罗斯原油1047.71万桶/日,与2020年4月产量高点相比下降40.47万桶/日。根据新 华网资料,2023年2年,俄罗斯宣布减产宣布从3月起将日均原油产量削减50万桶; 2023年6月,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宣布将50万桶/日减产措施长至2024年底,并预计 到2024年,俄原油产量有望削减至932.8万桶/日。相较2023年2月,俄罗斯原油产量 下降空间为114.9万桶/日。


美国:产量已恢复至历史高点的94.7%。截止至2023年6月9日,美国原油产量为1240 万桶/日,相较于疫情前高点1310万桶/日,已恢复至94.7%水平。同时,根据EIA预 测数据,2023年美国原油日均产量为1253万桶/日,同比2022年仅增产64.3万桶/日, 2024年日均产量为1269万桶/日,同比2023年仅增产16万桶/日,较疫情前原油产量 高点仍有较大差距。

未完井、活跃石油钻机数下降,未来新增产量有限。按照EIA预测,2023年6月美国 七大核心页岩油产区产量合计约为933万桶/日,仍低于疫情前的927万桶/日。2022 年自疫情好转以来,美国页岩油开采钻井数量逼近完井数量,资本开支紧张情况减 缓,页岩油厂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钻井活动中提高产量。2020年8月七大核心产区 未完井数量8717座,2022以来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情况,于2022年4月降至2014年 以来的最低水平4223座后缓慢回升。伴随着2023年油价的下跌,美国活跃钻机数也 出现下降趋势。截止至2023年第22周,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减少至555座,与2019 年同期的797座差距拉大,按照当前下降速度,预计到2023年年底钻机数将降至2021 年水平。

美国以外石油钻机数下降。根据Baker Hughes的美国以外石油钻机统计统计,美全 球国以外活跃石油钻机数在2020年开始开始大幅下降。2020年年初,美国以外活跃 石油钻机数1334座,2021年4月受疫情影响下跌至753座。截止至2023年4月,美国 以外活跃钻机数逐步恢复至1056座,但低于2018年、2019年4月同期水平。

OPEC闲置产能下降较多。OPEC闲置产能往往是在供给不足时压制原油价格的缓冲 垫。从当前数据看,名义闲置产能有较大程度下降,EIA数据显示的OPEC总闲置产 能下降至316万桶/日左右,处于历史低位。


全球油气上游资本开支弹性弱。自2016年起,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开始大幅下降。2021 年上游资本开支为3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以全球66家油气企业资本支出口径 数据测算,2022年全球主流油气企业资本支撑同比2021年上涨22%,同比2013年下 降39.7%。同时,根据IEA报告预测数据,2022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投资较2021年将 增加380亿美元,但仍比疫情前水平低约20%。未来随着能源转型战略的推进,许多 勘探和生产公司将部分投资预算转向于低碳能源的生产,决定了全球油气上游资本 开支弹性长期走弱。

(三)需求端:美国需求向好,亚太需求恢复,全球需求稳定增长

全球原油需求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中国。根据EIA数据,截止至2022年,全球原 油消费为99.42百万桶/日,美国、中国、欧洲全球原油消费分别为20.40、15.95、14.25 百万桶/日,占比分别为20%、16%和14%,合计占比达到50%,是全球原油需求主 要集中区域。

美国:石油产品需求恢复至历史5年均值(2018-2022年)以上。截止至2023年第19 周数据,美国炼厂炼油量已经恢复至1659.4万桶/日,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美国石 油产品(成品汽油、燃料油、馏分油等)需求为1955.8万桶/日,已恢复至5年均值水 平以上,石油产品需求整体恢复情况同样较好。

美国新一轮补库周期有望拉动原油需求。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多次释放战略 原油,目前原油战略储备已经降至4亿桶以下。根据EIA数据,截止至2023年2月,美 国原油储备为3.7亿桶,较2010年至2020年均值7亿桶,下降3.3亿桶。自2022年以 来,美国多重计划将战略石油储备补充到俄乌冲突、拜登宣布大规模释放储备前的 水平。据美国能源部公告, 2023年5月,美国能源部向应急政府储备交付300万桶含 硫原油,并于2023年6月达成交易。


欧洲:原油需求恢复至近五年高位。欧洲原油消费具备明显季节性特征,消费旺季 主要集中于H2。自疫情恢复以来,欧洲原油消费逐步回暖,根据EIA统计数据,截止 至2023.05,欧洲原油5月需求已达到0.76百万桶/日,达到近五年5月需求高位水准。

中国、印度:原油需求已经恢复至近五年峰值。根据Wind资讯数据,我国石油产品 表观需求已经大幅超过疫情前水平,2023年5月石油产品表观需求为6200万吨,达 到近五年需求峰值;印度炼厂炼油量2023年3月印度炼厂炼油量为2300万吨,恢复 至近五年需求峰值。短期来看,伴随中国、印度经济恢复,有望进一步拉动全球原油 消费需求。

(四)成本端: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上行有望进一步支撑油价

根据上文内容,自2010年以来,受益于美国页岩油开采技术的成熟以及开采禁令的 部分解除,美国页岩油产量快速提升,拉动美国原油全球占比快速上涨,同时也成 为全球最大的油气增产来源。一方面,页岩油成本低、全球油价上涨下,开工率大 幅增长,可进一步抑制油价上涨;另一方面,页岩油低开采成本在油价下行期间也 可对油价形成成本支撑。短期来看,自2022以来,全球油价大幅上涨背景下,美国 原油钻探供应链短缺、工人费用高涨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美国页岩油新井收支平衡平 均油价迎来上涨。以美国页岩油三大核心厂区之一二叠纪盆地为例,2016-2021年间,页岩油新井收支平衡平均油价维持50美元/桶水平。自2022年初,美国页岩油新井收 支平衡平均油价开始上行。截止至2023.06,新井收支平衡平均油价涨至61美元/桶, 有望对全球油价形成支撑。

综上分析,库存端,全球石油库存降至低位,美国逐步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补库。供 给端,短期来看,财政平衡油价限制、俄罗斯受欧洲制裁下,OPEC+核心国减产意 愿强烈,EIA预测2023全球原油产量达101.2百万桶/日;长期来看,OPEC闲置产能 下降较多、美国以外石油钻机数大幅下降、上游资本开支长周期下行导致未来长期 供给弹性大幅下降;需求端,中国、印度石油产品需求恢复至近五年峰值,欧洲需 求复苏较好,美国新一轮补库周期有望拉动原油需求,EIA预测2023全球原油产量 达101.02百万桶/日,同比2022年新增1.59百万桶/日,增长1.60%,IEA预计2028年, 同比2022年增长6%。供需错配下,未来较长时间内全球原油供需仍继续维持紧平衡。 此外,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上行支撑下,全球油价有望进一步得到支撑。

二、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推动国内油气企 业增储上产

(一)全球:原油分布地缘不均,亚太地区储量低、消费高

全球原油资源呈现出分布高度不均,区域特征突出的特点。其中,北美、欧洲、中 东是核心供应地区。我们分别从储量、产量及产储比视角来分析: 储量分布方面:截止至2022年底,全球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2406.9亿吨。从区域分 布来看,全球原油资源分布高度不均。其中,中东地区原油储量全球最多为1191.2 亿吨,占比49%,美洲原油储量为810.3亿吨,占比34%,中东和美洲地区原油储量 占全球石油储量的83%。其他地区的原油储量只占全球的17%。从国家来看, 2022 年,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伊朗、加拿大、伊拉克前五名合计原油储量,占比分别 为17%、15%、 12%, 9%以及 8%,储量前十名的国家合计储量为2065.9亿吨, 占全球石油储量的86%。


产量分布方面:储量越高,产量一般也越高,中东、美洲和东欧及原苏联同样是三大 原油产区。其中,美洲地区2022年原油产量为15.68亿吨,同比增长5.7%,占全球原油产量的34%;中东地区原油产量为14.9亿吨,同比增长7.9%,占全球原油产量的 32%;东欧及原苏联原油产量为7.01亿吨,同比增长0.2%,占全球原油产量的15%。 从地区分布类看,全球前五大原油供应国分别为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加拿大 和伊拉克,2022年原油产量分别为8.95、5.91、5.48、2.8、2.2亿吨,同比增长7.4%、 9.2%、0.7%、2.4%、5.7%,分别占全球原油产量的19%、13%、12%、6%、5%。

储采比方面:原油储采比是指年末未证实储量和当年净产量的比值,可反映出油气 产量的保证程度,指标越高,表明未来石油发展潜力越大。根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数据,2022年全球原油储采比为52.1。分地区看,中东地区原油储采比为80.8,亚 太地区原油储采比为17.6。分国家来看,2022年委内瑞拉的原油储采比为1162.8, 远高于其他国家。OPEC国家中,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的原 油储采比分别为159.3、92.7、90.3、80、62,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不同于储量区域分布特征,亚太地区、北美洲和欧洲是全球三大原油消费地区,且 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量逐年提高。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原油消费量比较稳定, 而亚太地区消费量逐年提高,尤其是印度工业化程度较低,在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原 油消费量将会不断加大,因此未来印度可能贡献亚太地区主要的原油消费增长。

供给、需求分布地区差异主导全球贸易流向。从原油进口来看,中国、欧洲、印度、 美国、日本是全球五大原油进口国(地区),2021年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5.24、4.32、 2.14、1.67、1.22亿吨。从原油出口量来看,2021年全球原油出口总量为20.59亿吨, 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西非、伊拉克、加拿大是全球五大原油出口国,净出口量 分别为3.23、2.64、1.87、176、173亿吨。

(二)中国: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推动油企增储上产

低储备、高需求下,国内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超70%。根据上文内容,低储备、高 需求导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截止2022年,中国原油产量为2.05亿吨, 同比增加2.86%,原油表观消费量为7.11亿吨,同比增加0.2%;原油进口量为5.08亿 吨,同比下降0.9%,进口对外依存度为71.5%。


天然气进口依存度维持在40%。2011-202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不断提高,CAGR为 18.3%,2018-2021年平均进口依存度为44%。2022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首次下降, 进口依存度下降至42%,我国天然气增储上产效果明显。截止2022年,中国天然气 产量为217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1%,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638亿立方米,同比下 降2.72%;天然气进口量为151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9.98%,进口对外依存度为41.8%。

能源安全推动国内油企增储上产。出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加快能源储备目的,国 家积极鼓励国内油气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19 年,我国能源局组织召开大力提 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要求油气企业落实增储上产的主体责任,完成 2019-2025 的七年行动方案。2020 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提出“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2021 年,国家 能源局《2021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确保勘探开发投资 力度不减,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十四五”期间,我国现 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 2025 年国内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 2 亿吨水 平,稳中有升。

政策支撑下,各油气企业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原油储量回升。自 2020 年以来,我国原油已探明储量明显提升。截止至 2022 年,我国原油已探明储量为 263.7 亿桶,保持连续三年高增长。从国内油气央企视角来看,资本支出方面,2016 年以来,油气央企加大资本支出。2022 年,中国石油资本支出最高为 509 亿元,中 国海油资本支出为 241 亿元;储量方面,自 2017 年以来,油气央企油气已探明储 量整体不断回升。其中,自 2020 以来,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当量重回增长趋势。根据 各公司财报数据,截止 2022 年,中国石油油气当量已探明储量为 186.16 亿桶,中 国海油油气当量已探明储量为 58.60 亿桶。

三、对标海外,油气央企估值修复空间仍足

根据各公司业务布局侧重点不同,全球石油企业可划分为一体化的石油公司和业内 领先的勘探和生产(E&P)公司。相比一体化公司,E&P公司更聚焦上游油气勘探开 发,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油气上游业务关键技术。国内方面,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油 气央企掌握国内油气生产。其中,中国石油是全球一体化石油公司,业务包含原油 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中国海油业务主要为海 上油气勘探、开采和销售,属于领先的勘探和生产(E&P)公司。海外一体化的石油 公司主要有埃克森美孚、皇家壳牌、雪佛龙、英国石油、道达尔等;业内领先的 E&P 公司主要有康菲、西方石油等。我们选取国内油气央企与海外油气公司作了对比, 对标维度涉及油气资产评价指标(储量/产量规模、储量/产量增速、储量替代率、储 量寿命、桶油开采成本等)、估值指标(PB、PE、单位储量市值、单位产量市值、 分红率、股息率等)。综合来看,国内油气央企油气资产储量增速快,桶油成本低、 储量替代率高,对应单位储量市值低,估值修复空间仍足。

(一)资产对比:油气央企具备低桶油成本、高储量替代率

油气央企积极增储上产显成效,近3年储量/产量平均增速位于行业前列。从储量数 据来看, 2022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当量为18661百万桶,对比海外巨头,位于行 业领先位置,中国海油油气储量当量为4960百万桶。从储量增速来看,2019年-2022 年三桶油储量平均增速优于海外油气企业。其中,中国石油CAGR为-2.2%,中国海 油CAGR为6.4%。从产量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当量为1685百万桶 油,中国海油油气产量当量为624百万桶,2019年-2022年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油 气产量当量平均增速分别为CAGR为2.6%和7.2%,位于行业前列。


中国海油成本大幅领先,油气龙头成本仍有下降空间。2022年中国石油、中国海油 桶油作业成本分别为每桶12.4/7.7美元。其中,得益于长期降本增效战略,中国海油 成本优势明显。

油气央企龙头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储量寿命与储采比高于外企平均水平。储量替代 率是指当年新增探明储量与当年净产量的比值,反映公司储量接替能力,储采比指 年底剩余探明储量与当年净产量的比值,是指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可 反映公司或油田的开发潜力。2022年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储量寿命分别为11.07年 /10.0年,储量替代率分别为107%/182%,均在100%的可持续发展线以上,且高于 海外油气企业平均水平。

(二)估值对比:单位储量市值低,油气央企估值修复空间仍足

国内油气央企单位储量/产量市值低。中国石油与中国海油的油气开采业务占比高, 使用单位市值储量/产量指标具备代表性。单位储量市值方面,以2023年6月26日收 盘价计,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单位储量市值分别为70.4、101.6元/桶,海外企业单位 储量市值均在100-200元/桶区间,明显高于国内油气央企;单位产量市值方面,中国 石油、中国海油单位产量市值分别为779.1、811.3元/桶,与埃克森美孚(2179.1元 /桶)、雪佛龙(1880.3元/桶)等海外油气企业相比,油气央企单位产量市值低。

国内油气央企 PB 估值低。2022 年,中国海油 A 股/H 股 PB 分别为 1.21 倍/0.71 倍,中国石油 A 股/H 股 PB 分别为 0.66 倍/0.43 倍,海外油气企业 PB 均处于 1.5- 4.0 的区间内。以 2023 年 6 月 26 日收盘价计,中国海油 A 股/H 股 PB 分别为 1.35 倍/0.73 倍,中国石油 A 股/H 股 PB 分别为 0.97 倍/0.62 倍,明显低于同期沙特阿 美(3.87 倍)、康菲石油(2.57 倍)、西方石油(2.50 倍)等海外油气企业。


国内油气央企PE估值低。以2023年6月26日收盘价计,中国石油、中国海油A股PE 分别为8.9/6.1倍,H股PE为5.7/3.3倍。与沙特阿美、雪佛龙、康菲石油相比,中国 石油、中国海油PE估值低。

对比海外油气企业分红率与股息率,油气央企更注重回报投资者。从分红率来看, 油气央企分红底气充足,分红率均为海外油气企业一倍以上。根据公司财报数据, 2022年,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年度分红率分别为37%和54%。从股息率来看,中国 石油、中国海油的股息率明显高于海外油气企业。2022年,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 A股/H股股息率为8.5%/13.3%、8.5%/14.5%。以2023年6月26日收盘价计算,中国 石油、中国海油的A股/H股股息率为4.0%/8.8%、9.1%/13.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2024-01-19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