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庞克轿车图片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如何提升?,

苏制汽车在中国

历史上,苏制汽车与中国是有很深渊源的,嘎斯、吉尔、玛斯……上了年龄的人都不会陌生甚至耳熟能详,但这些品牌的汽车进入中国较晚,都是新中国建立后,实际上,苏制汽车进入中国的时间要早得多……


苏俄早期汽车工业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国将大量汽车用于运送部队和物资之后,世界各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相继进入摩托化时代。沙皇俄国尽管被列宁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腐朽的一环”。但不容否定的沙皇俄国是世界上六大工业国,把对外扩长视为基本国策的历代沙皇都非常重视发展重工业。

早在20世纪初,沙皇俄国就在美德英法等国帮助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汽车工业,到1916年沙皇俄国已经拥有5座汽车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皇俄国已经生产了1.7万辆各种汽车,其中沙俄军队装备6000余辆,但90%的汽车都是外国品牌。尽管产量很低,但在世界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十月革命后,随之而来的帝国主义干涉和俄国国内战争,打乱俄国汽车发展的进程,原有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毁于一旦。

内战结束后,苏维埃政府看手医治战争创伤,汽车工业得到重视。1920年苏俄莫斯科阿莫汽车厂依靠在维修美国怀特军用卡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自己开始生产载质量为3吨的AMO怀特军用卡车。此后不久,又相继生产了AMOF15型卡车、雅3型卡车,其中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生产的雅3型卡车是前苏联第一款3吨军用卡车,但该车发动机功率很低,仅26Kw,最大时速低于30公里/小时。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短短几年把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冲了个稀里花拉。而前苏联却抓住这一机遇,大批进口廉价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用于“五年计划”建设,两、三个“五年计划”下来,前苏联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工业体系日臻完善,到1940年苏联汽车工业产量已达到14.54万辆,其中载重汽车13.6万辆,拖拉机年产量达3.16万台,出现了一系列至今扬名世界的汽车品牌,其中著名车型有:

雅格12型4轴全驱式军用卡车。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生产的军用卡车开始装配德国生产的奔驰发动机及大力神发动机,汽车载重量增至4吨、5吨。后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以此车为原型车,研制出了前苏联第一辆雅格12型4轴全驱式军用卡车。

吉斯5型卡车。1933年~1934年,前苏联莫斯科阿莫汽车厂以AMO3型军用卡车为基础,研制出吉斯5型卡车。吉斯5型卡车发动机为6缸化油器式,可以使用不同牌号的汽油,带有蓄电池点火系统,配备有干式双片离合器、4挡变速箱、双级主传动器以及机械传动式刹车装置,可靠性强、维修便利、耐低温性好,具有较好的作战保障能力,是二战爆发前前苏联最著名的中型卡车,其优异性能在二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后来,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对该车进行了改进,配备了动力更为强劲的56kW发动机以及轮胎压力更大的新型轮胎。



嘎斯AA型卡车。1932年,苏联高尔基汽车厂依照福特A型卡车图纸生产的载重量1.5吨的嘎斯AA型军用卡车,该车强化了离合器壳体及转向机构,可使用不同标号的汽油,天气炎热时甚至可以使用煤油。该车结构非常简单、整车质量较轻、通过性能较好,成本也较低。

嘎斯AA型卡车

嘎斯AAA型卡车。1933年,高尔基汽车厂开发出驱动形式为6×4的嘎斯AAA型3轴军用卡车。该车配备37 kW发动机,载重1.2吨,最大时速35公里,后轴可改装为装履带式,以适应前苏联广袤国土和复杂的地形,是苏联红军机械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嘎斯AAA型卡车


建国前引进的苏制车辆


苏俄汽车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中国的呢?也是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是新中国建立后,但据资料记载:十月革命胜利后,大批沙皇旧军队涌入中国东北、上海,带来了大批武器装备,包括车辆,这是苏俄汽车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这些车辆后来绝大多数留在中国,或被军阀收编,或流落民间。

二十世纪20年代,恰逢国共第一次合作,前苏联援助了大批武器装备,包括少量汽车,具体型号现在已经无从查起。中国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黄埔军校、北伐军,后发动了北伐战争。此后,前苏联出于不同考虑,还先后帮助过冯玉祥、盛世才等,援助的武器装备均包括少量汽车,其中还有当时比较先进的装甲汽车。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年侵华战争,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半个中国很快伦陷,沿海地区全被日军占领,英、美、法等国宣布“中立”,中国海外援助频临断绝。

就在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斯大林主动伸出援手,旗帜鲜明地声援中国抗战。1938年2月7日,中苏签订《军事航空协定》。3月,苏联向中国提供第一笔长期贷款,用于购买苏联的武器装备。7月,苏联又第二次提供信用贷款。以上两笔贷款各为5000万美元。1939年6月13日,中苏再次达成协议,签订了1.5亿贷款条约,一年后,苏联另外提供5000万美元。以上贷款,中国则以农矿产品作价偿还。

协定签署后,大批苏制武器装备开始源源不断来华,有力的支援中国抗战,使中国度过了抗战最困难的阶段。这笔援助一直持续到苏德战争爆发,据统计,有飞机904架,坦克82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万支等。此外,还有各类汽车2000多辆,其中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这对当时不能生产汽车的中国来讲尤为珍贵。这是因为当时中国沿海几乎全部陷落,前苏联的援助大部分是从西南、西北沿公路来华的,汽车承担了主要运输任务。为了给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抗战急需的军事物资,前苏联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仅汽车就派出5260辆。

前面讲过,吉斯5型卡车是当时前苏联最著名的中型卡车,前苏联红军在二战爆发前汽车装备数量为27.3万辆,其中仅吉斯5型就达10.04万辆,占36.7%,是绝对的主力车型。吉斯5型刚被引进中国时,被中国人称“羊毛车”。前苏联向中国运送军火用的多是吉斯5 型卡车,回程都装满了中国的羊毛,以偿还前苏联军火贷款,吉斯5 型由此得名。新中国建立后,前苏联仍然援助了中国不少吉斯5型,其中很多是特种车,如防空用的探照灯车等,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的公路上仍不时看到吉斯5型。

吉斯5型与人民军队也有渊源。早在抗战初期,就有我八路军使用吉斯5型的记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中也有少量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吉斯5型。抗美援朝爆发后,鉴于吉斯5型在军队中装备较多,中国工业部门还曾仿制吉斯5型的零配件。

嘎斯64型指挥车实际上也就是吉普车,当时苏联援华车辆中有少量这一车型。嘎斯64型采用4缸汽油机,最高公路时速每小时90公里,乘员4人。嘎斯64型配有启动手柄、前方拖曳钩、车体侧面把手、挖掘工具和轻机枪安装架。即使在泥泞的地面上,嘎斯64型也能轻松的牵引45毫米反坦克炮行进。嘎斯 64型仅生产了684辆,就被嘎斯67型所取代。嘎斯67型是嘎斯64型的改进型,基本沿袭嘎斯64型的布局,发动机相同。


嘎斯64型指挥车

在苏援车辆中,还有一批牵引车,包括轮式牵引车和履带式牵引车,包括前苏联著名的“共产国际”履带式牵引车,主要用于牵引火炮。


“共产国际”履带式牵引车


众所周知,前苏联国土广大,人烟稀少且分布失衡,给公路规划、建设及其养护带来很大困难,全部修成高等级公路不但需要高昂的投资,还需要大量人员养护,这在前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是不容易实现的,直到今天俄罗斯公路标准仍然不高,高速公路非常少,一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行进艰难,当年德国攻打莫斯科就是忽视了前苏联的道路特点而招致惨败。因此,从斯大林时代,前苏联人就笃信“与其修好路,不如造好车”,直到今天的俄罗斯,研制生产的汽车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皮实、耐用、适应粗劣道路、故障率也非常低,因为在苏制汽车上,容易出故障的部件不多。我们前面介绍的几种车型都具有这些特点。“共产国际”履带式牵引车就是前苏联制造的“好车”的代表之一。

前苏联红军是“大炮兵主义”的缔造者,直到今天的俄罗斯军队依然信奉这一信条,装备的火炮不仅种类多、性能好、而且数量大,有好的火炮就必须得有好的牵引车。“共产国际”就是用来牵引重型火炮的,该车1931年11月开始研制,1934年投产装备部队,代表了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中期履带式牵引车的最高水平。与普通轮式牵引车相比,“共产国际”采用坦克底盘,用履带取代了轮胎,是坦克和汽车相结合的产物。由于采用300马力的航空发动机,“共产国际”在载重10吨的情况下时速达30公里,牵引重炮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在20公里以上,一次加油行程超过200公里,越野能力极强,非常适合当时中国的公路,其性能优于中国较早进口的德国制造的亨舍尔TYP33G1轮式牵引车。中国军队利用这些牵引车,重新建立了在抗战初期遭到惨重损失的炮兵,并组建了很多苏械炮兵团,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新中国建立后进口的苏制车辆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政策,中国外交被迫“一边倒”,即依靠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在当时是中国唯一的、被历史证明正确的选择。作为汽车工业也同样如此,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就是前苏联帮助奠定的。提起苏制汽车,大家也往往会想起“解放”牌卡车,其实在新中国建立后,从前苏联引进的汽车无论数量还是种类,还是挺多的。在这里我们选几款比较著名的苏制汽车给大家做一介绍。

新中国成立时,全军拥有汽车24000余辆,大部分是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的美制汽车。1950年10月志愿军出国作战时装备汽车1300余辆,由于缺乏制空权,仅第一个星期就被敌机打坏217辆。汽车缺乏导致后勤运输跟不上,前线战事频频告急。当时的新中国,与前苏联签订协议,以半价或出厂价购买了100多个师的装备,每个师装备汽车261辆,特种车84辆,大部分是嘎斯51型或以其底盘的特种车。从此以后,嘎斯51 型及改进型开始大批进入中国。

嘎斯51型货车是前苏联以美制斯蒂庞克US6型货车为蓝本,结合前苏联实际情况设计制造的2.5级卡车,1946年批量生产,是前苏联生产的最为知名的卡车,同时也是生产时间最长的卡车之一,直到1975年才宣告停产。


嘎斯51型卡车

嘎斯51型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很长时间内,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车型,它体积适中,结构简单,却皮实耐用,轻便灵活,适合在狭窄崎岖的道路上行驶,并且能够长时间爬陡坡,声音非常独特的6缸汽油发动机马力强劲,特别适合朝鲜以及当时中国的公路条件,深受志愿军官兵的喜爱。朝鲜战争结束后,嘎斯51型继续在中国军队服役,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陆续退役。

由于嘎斯51型性能出众,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在前苏联的许可下,波兰、朝鲜和中国也对其进行了技术引进与批量生产。其中波兰生产的嘎斯51命名为Lublin51;朝鲜生产的嘎斯51命名为sungri58(图7);中国引进生产的嘎斯51命名为南京跃进130型卡车。


朝鲜sungri58卡车


南京跃进130型卡车


吉斯115重型防弹轿车产自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制造厂,是一辆安全性能极高的重量级豪华轿车,长6米,宽近2米的车身整体装有厚约8毫米的钢装甲,车窗上安装有厚达8厘米的防弹玻璃,可有效防护一般枪械和地雷的攻击,整车自重达7.72吨。采用直列8缸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达120公里。斯大林当年就是乘坐此款轿车。1950年毛主席首次访苏时,在前苏联乘坐的也是吉斯115型。结束访问后,斯大林把这辆车赠送给了毛主席,成为毛泽东主席长期的座驾,直到70年代国产“红旗”防弹轿车出现。

吉斯110型高级防弹轿车是以美国转让的1942年版“派克”超8系列180型轿车为基础,由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厂于1945年6月开发出的高级轿车。吉斯110型整车重5吨,具有防弹功能,采用直列8缸6L汽油发动机,140匹马力,最高行车时速140公里。吉斯110型是手工制造的,数量极少。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苏时,斯大林曾将吉斯110型作为礼物送给毛主席,后来中国又陆续引进了一批吉斯110型,作为领导人的专车。目前中国尚存3辆110型轿车,一辆在北京中南海封存,一辆在广州私人收藏家手中,一辆由武汉东湖宾馆毛泽东故居保存。


吉斯110型高级防弹轿车

提起新中国建立后进口的苏制车辆,还有很多,比如“伏尔加”牌小轿车、嘎斯69型吉普车、“玛斯”重型货车等,都是当时非常出名的汽车,直到20世纪90年代,苏制汽车都是我国运输业的代表车型。


早期的“伏尔加”轿车


嘎斯69吉普车


“玛斯”重型货车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国家汽车进入中国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苏俄制造的汽车逐步减少,目前除军队系统外,苏俄制汽车在国内已经踪迹难觅。(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2024-01-18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