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成功需要多久?有没有什么窍门可以分享?,

沪上顶级小学最近一次毕业班家长会关于小升初摇号问题摘要及其他

【关于Andy韩】

魔都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英语教学10+年,奥数8年,古诗文9年,魔方3年。

幼升小及小升初“一对一”择校咨询9年以上,成功指导帮助众多学生升入理想学校。

现场讲座五百场以上,听众人次过万。常年收集整理沪上名校各种资料。


近日,沪上某所以“教学强度大作业繁多”著称的小学,召开了一次五年级毕业班家长会。


会议中就家长目前特别关心的今年7月国务院教育部出台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实施意见,作了一些解读。


有家长转述大意如下:

1. 公办学校按照对口地段就近入学,如果学生人数太多安排不下,则以户口和房产的年限为排序基准。

2. 学区房满五年,继续执行每户人家可以安排一个孩子上学,计划内二胎不必满五年,照样有权利享受学区房读书名额。

3.民办学校明年升学肯定实行摇号,具体怎么摇,有待细则公布。摇号基本百分百比例,但可能会有一些照顾名额,比如教师子女,比如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人士的子女,比如对“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高端科学家子女等。

4.不管升学择校会遭遇什么规则,首先要抓紧学生的学业,不得放松。因为不管什么学校,都会把好学生当成宝。优秀的好学生,学习习惯良好,本身德才兼备,去哪里都一样,都会出类拔萃。

以上四点中,家长比较关注的可能是第三点。


说到底,不管是统考也好,面谈也好,还是即将实施的“摇号”也罢,左右不过是一个游戏规则。既然是公开的游戏规则,只要大家都一样遵守,就有得玩。摇号大局已定,主流用心良苦,大家也在慢慢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听上去“老生常谈”的第四条。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话,说得太多也听得太多,仿佛没什么用处。相比起某些“秘诀”、“诀窍”而言,太过普通,普通到人人都懂,实在没什么稀奇。

然而,大音希声,大巧不工,大智若愚,大象无形。


往往这世界上最最值钱的道理,偏偏就是人人都懂的真理。可为什么总是会被人轻易忽视呢?


细想之下,发现凡是这样的真理都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很简单,简单到不用任何解释,人人都可以理解。没有什么层峦叠嶂的面纱将它神秘化。缺乏神秘感的真理,就像最普通平常的米饭,虽然对人重要无比,却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重视。

第二,它很难做到,达成率几乎百中无一,大家都望而却步。比如想要成功减肥,应该首先管住嘴,可没几个人能坚持长久;比如想要身体健康,应该要有规律的作息,可没几个人能持之以恒;比如想要受美女青睐,应该要先让自身优秀起来,可没几个人能脱胎换骨。


可是这些最普通的道理,恰恰真的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所以过来人年年依然老生常谈,苦口婆心;


可是这些最难做到的道理,每每就是会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所以将来人天天希望另辟蹊径,心存侥幸。

传道受业解惑十余年,我遇到过很多聪明过人智商超群的学生,也遇到明明不笨却总是读不好书的孩子。


我带过的第一届高三的学生,是1985年出生的,第一批小学生是1995年出生的。拜现代通讯技术发达所赐,他们中有些学生或父母与还我有些联系。其中有一个学生Tony,让我印象深刻。


十多年前,Tony转到上海读三年级,在一家比较不错的公立学校。刚来上海时,因为外地与上海的教学不同步,很多课程跟不上,尤其是英语。一开始比较吃力。


三年级的Tony皮肤黑黑的,圆圆的脸,一双大眼睛特别清澈。孩童的皮肤就是那种还没来得及被氧化过的光洁,特别透亮。


他不是那种一眼看去很机灵的孩子,还有些羞怯。他语速比较慢,说话声音很轻。他喜欢上我的课,只有在我插科打诨说笑话的时候,他才会毫无顾忌的朗声大笑。


他爸爸工作比较忙,学习主要是妈妈管。他很普通平常,但有一点让我很佩服的地方,他很沉得住气。他的性格很像他妈妈,说话做事不徐不疾,有自己的节奏。计划和任务一旦定下来,外界很少事情能够让他们改变。


比如学习,我记得那个时候他的功课比起班上其他同学,有些差距。他们虽然很着急,但并没有乱方寸。当时有人建议他们去报《新概念》(那时青少年版还没有出版,只有成人版),以提高英语成绩,他们知道我一直教《新概念》又比较了解他的英语程度,他妈妈带着他向我请教学习英语的计划与方法。

我当时建议他们先不着急报读《新概念》,先从音标学起,学到什么程度呢,也不用太深,只要把每个音标全部学会书写,认读,归类,能够看音标独立拼读所有英语单词。能够根据听音,把不认识的英语单词音标写出来就行。


然后呢,他妈妈问我:“然后再读《新概念》吗?”


我说:“不着急读《新概念》,然后我们可以先把学校里的英语拿下。”


“怎么拿下呢?”他妈妈继续问。


那时上海还有中小学生英语水平等级考试,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每个级别有两种考试,一种是合格卷,一种是优秀卷。小学毕业对应的是一级。


我说:“然后我们把英语一级优秀卷拿下。当然从合格卷开始刷。

同时,我们保证每天课外英语阅读二十分钟左右。当时没有那么多原版读物,比较流行的是《书虫》分级系列。但根据他的程度,我推荐用的是一本很土很应试的《小学生英语阅读一百篇》,第一个月,每天看一篇,一篇默读三遍,大声朗读三遍,交叉进行,看完读完再做做文章后面的阅读理解题。之后第二个月每天两篇。每篇文章生词再多也别管他,只要划出三个生词,摘抄就可以,该本书生词不需要记背拼写,只需要记背读音和中文意思就可以了。

《小学生英语阅读一百篇》的磁带每天反复播放当背景音乐。前一天把第二天要阅读的那篇文章,用复读机反复播放十二遍。”


“然后呢?”,他妈妈接着问,“然后再读《新概念》吗?”


“然后也不要着急读《新概念》,然后可以看《书虫》。你娃还小,英语文本句式包括单词输入都不够。泛读十本小学四年级以下级别的《书虫》吧。方法就如《一百篇》。”


“然后再读新概念吗?”他妈妈还问。


“然后就看你了,你是想娃明显提高学校里的成绩,那就刷二级《中小学生英语水平等级考试》,如果对学校英语成绩提高的诉求不那么着急,可以读新概念一。”


“韩老师建议哪样呢?”


我说:“随便吧,要不等娃完成我们第一步计划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她说:“好的。”

然后一天天过去,这孩子和妈妈一天天让我惊讶起来。


要知道,一开始学音标练音标,其实和学校里学考的内容关系不大。第一个月里他们虽然学得努力,但学校里成绩提高不明显。一般人坚持两三个礼拜,都会放弃原计划。他们没有,他们努力学习但英语成绩提高不明显的情况下坚持了两个多月,把音标弄熟。完全学到了我当初的要求。


然后(还是然后),他们开始开始计划的第二步,因为有了之前音标的基础,他们刷题、阅读、朗读,练听力,都相对容易起来。那个时候Tony的成绩虽然已经跟上了班级水平,但也只是平均线。成绩上所得的回报与他们每天认真努力的付出似乎并不匹配。


可是半年之后,他的英语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尤其是朗读与听力,明显比没有扎实学过音标的孩子强过好多。


他达到那个成绩,并不让我惊讶。真正让我从心底里佩服的是,他们母子波澜不惊平心静气地按照既定内容与既定节奏的坚持。

这时候,他妈妈也征询了我关于孩子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计划。


有了之前大家相互认可相互配合的基础,我在给他语文和英语上的建议,更为大胆。


一年后,他们把二级合格卷刷到了七十分左右。书虫看了三十多本。


按照机构的测试卷,他们可以从新概念二读起。感谢他们听从了我的意见,还是从新概念一学起。


这个娃跟我从班级到小班再到一对一,学了三年多。每周一次,风雨无阻。


到后来我在一个培训机构荣升高层,又主管了几个项目。实在分身乏术。中断了一些时间。不过一直保持联系,根据他英语学习的进度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制定一些计划,当时收费咨询尚无名目。所有上课以外的工作都是免费的。


到了2009年,我自己做机构,自己也带班,那时他已经读初中了。又来我机构和几个同学一起团我的初中英语课。他那时各科成绩已在年级里很是出挑,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在学习上的安排已经很有主见了。


在我的班上,我对他课堂课后的要求总要加压一点,他欣然接受。他依然是班上作业达成率最高的一个,依然是在我开玩笑时候笑得最开心爽朗的一个,依然是说话声音最小的一个。


后来他中考以年级前五的成绩,考进上海排名前五的高中,分数高空过线。进四校也绰绰有余。


再后来,他考进理想的上海名牌大学,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专业在上海所有高校中排名第一。


再后来,也就是前两年,他在美国读完了顶尖学校的硕士,回国就业于一家高薪又体面的大企业。最关键的是,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认识Tony母子十余年,最让我佩服的,不是他们学业上取得的成绩。最让我钦佩的是他们目标既定之后,平淡而又不平凡的坚持。


Tony的学业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期间各种状况,学校里的,家长间的,各方面的质疑和建议也一直层出不穷,和他们一起开始,天资基础都比他好的孩子,也不少。但在他那个条件和环境下,他把自己的成功做到了最灿烂。


顶尖名校就是顶尖名校,有一句话,说得再对也没有了——


不管国家规定升学采用什么办法,学生抓紧学业第一。好学生是个宝,在哪里都会被当成宝。

2024-01-16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