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影车换轮胎需要多长时间?,

年少有为知进退 试驾一汽-大众探影

我背后李荣浩的小迷妹们扯着嗓子嗷嗷大叫,一边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一边跟着李荣浩一起唱《年少有为》。



当一汽-大众决定把探影的「发布会」变成「演唱会」的时候,我就知道李荣浩的粉丝可能远远多过关注他身旁这台车的人。这种场面对于上了年纪的直男来说有点煎熬,每分每秒我都在想着:赶紧让我上台仔细看看车…


好在,我是个理智的直男。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引以为傲,就像我们这些编辑喜欢汽车一样,本就无所谓对错。我又有什么资格嘲笑人家呢?


尤其在我试驾过探影之后,我更确信了自己的看法。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也成为了挥着荧光棒大喊大叫的小迷弟。只不过屹立在舞台上让我欢呼的并不是李荣浩,而是探影这款车。


诚然,它不完美,但我也不是为它的完美而欢呼的。而是探影作为一款标准的小型SUV,它做到了难能可贵的「知进退」。



价格的限制使得它缺失了许多「理所应当」的配置,比如连顶配车型都没有给哪怕主驾驶一侧使用电动座椅调节。


所幸的是,它也没有用「旋钮靠背调节」来挑战我像充了气一般的肱二头肌。



一汽-大众一定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中控台这种考验材质的地方,它不能使用真皮或Alcantara让自己赔本,此时放在它眼前的只有硬塑料一种选择。


如何用普通的材质做出高级的质感?这个看起来像「伪命题」的问题,还真就让一汽-大众巧妙的解答了。


中控台的塑料装饰板与车身同色并非探影首创,此前我们在T-Roc探歌上就见过同样的设计。亮丽缤纷的色彩掩盖了材质的劣势,甚至在4S店的灯光之下会让客户产生一种“这很高级”的感觉。



然而塑料这种材质骗得了眼睛却骗不了双手,日常使用中仍然要小心尖锐的物品与其直接接触,否则就会像试驾车一样留下岁月的痕迹。


岁月?时隔许久当我再次看到机械手刹时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岁月。我不确定MQB-A0平台是否不支持电子手刹,毕竟其它同平台车型同样如此。


(手刹的力度偏重,并且有一定段落感)

以上我所讲到的,均为「知进退」中退的部分,那进的部分呢?



大众套娃脸的梗被说了多年,终于还是难逃套路,取而代之的是套娃式的液晶仪表盘。


注意!这不是贬义!


探影所配备的全液晶仪表盘完全可以看作是奥迪虚拟座舱的简化版,UI设计、操作逻辑高度相似的同时,还将此配置下放到了低配车型上。这种套娃式设计,用多少次我都不会嫌烦。



对于探影来讲,它还承载了一个「首款使用全新LOGO的大众车型」的意义。大部分人不太可能从外观上看出LOGO的变化,真正感知到变化需要你把目光落到方向盘上。


(beats音响不被发烧友认可,却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

进的部分结束了吗?不,这只是探影那些「进化」的地方,它还有一些「进步」的地方也同时戳中了我这个胖子的心。



当我没什么自信甚至有点谨慎的坐到探影的副驾驶座椅上时,我一度以为上错了车。直到同车的媒体也大夸特夸座椅舒适,我才清醒的意识到原来我瘦了。(好吧,其实是座椅乘坐感受出色)



你们看到的这张照片,是我用难以想象的狼狈姿势钻进后备箱拍摄的。理论上来讲,放倒后排之后我的旁边至少还留下了另一个拍摄人的空间。



所以图中这些书包、零食、红牛等物品并没有发挥探影后备箱的能力,只能供大家参考。有点残酷的是,这在同车人体验空间时所感受到的尴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2651mm的轴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身高1.75米的乘员,都不能用两只手填满脑袋到车顶棚的距离。大众的「大」就像是哈根达斯的「甜」一样,成为了品牌的Ace。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空间之外,探影的尺寸也遵循了「大」这个规律。



探影的「退与进」不仅诠释了一汽-大众在面对取舍时的果断,更是多年以来在中国市场耕耘,面对用户消费心理的一次精准打击。


它知道用户喜欢什么,愿意为此舍弃什么。这种深度的了解,就像是我老婆会在我生日时送我最喜欢的Switch,而我却不会因为她没有给我买一块劳力士而失望。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探影的「退与进」同样体现在了一辆车真正的本质上。比如直接引入欧版T-Cross的设计理念,没有大刀阔斧的去改变什么。



这么做虽然保守,却很聪明。一汽-大众没必要为了“仁者见仁”的地方过分纠结,毕竟喜欢西瓜和喜欢芝麻的人一样多。



再比如,探影的尾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设计。视觉上告诉你它在刹车时会全部亮起,但真正刹车时你才会发现它其实在逗你玩儿。


(如丝绸般细腻的LED尾灯精致无比)

保守并不意味着「后退」,而是没必要盲目的「跟进」。



尤其是在山路上反反复复体验了几个小时之后,我更确信了探影没有将过多的心思放在打扮自己这件事儿上,而是努力在提升自己的内涵。



150匹马力的1.4T发动机还不至于让轮胎抓不住地面,尽管这是一辆前置前驱的小型SUV。有趣的是,让我觉得有些“抓不住地面”的反而是探影的转向。



手感有些粘手的方向盘回正很快,而打轮时却有些略显沉重,有点像把两只手伸进一个装了许多蜂蜜的大缸里来回搅合。


这不算缺点,中心感强的转向手感会让驾驶员的信心十足。通俗来讲,我们会用「德味儿」来形容这种难以表达的感受。



与这个「德味儿」字眼相匹配的,恐怕只有「厚重」二字了。


确实,探影在面对小颠簸和起伏路段时底盘会发出「咚咚」的沉闷声,回弹飞快的悬架与它的大哥探岳如乘船一般的舒适取向略有不同, 紧致而更多了一些路感。


毫无疑问,探影在面对中国市场这道解答题时给出了一个正确的答案。


油门踏板的质感像是我一脚踩在了一块巨大的QQ糖上,回弹极快。与之相对的,刹车踏板更像是一脚踩在了一块在冰箱里放了一宿的巨大QQ糖上,回弹快的同时还有点硬。



探影的「进」不仅体现在了上述的特点上,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台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可能性。


从山路驶下进入城区,变速箱一路都在勤勤恳恳的把每一次换挡优化的平顺,平顺到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一台7速双离合变速箱。我不敢说这是大众在家用车上最平顺的变速箱,但说它是最「努力」的恐怕不为过。



当然,平顺的背后还是隐藏着一丝丝的瑕疵。


双离合变速箱引以为傲的换挡速度被探影放在了第二重要优先级,降挡时转速时常卡在2000转以上,大概率是因为变速箱换挡逻辑上稍欠火候。



它足够努力,却不太聪明。


但考虑到我们的顶配车型仅15.99万的售价,我只能用瑕不掩瑜来形容探影的一切行驶感受了。


尾巴:


探影的发布会结束之后,我回头望了一下,发现李荣浩的小迷妹们仍然狂热的簇拥在舞台周围,久久不愿离去。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鼻头一酸,如果这是我最爱的汽车发布会,我还能像她们一样保持着同样的热情吗?后来当我开着探影在山路中穿梭,钻进后备箱里提心吊胆的拍摄时我才发现:


原来我还真会。


图片版权归车摄汇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2024-01-16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