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伊兰特和悦动哪款更省油?如何评估油耗差异?,

伊兰特比轩逸到底强在哪里?设计和配置与时俱进太重要了

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所谓对比,首先是价格相差无几。因为只有在价格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由里及外的对比:样式、质地、构造、形状等等。至于家用轿车的对比,则更加简单。在车型的级别基础上划一条线,然后再根据大致相当的价格设定不同的品牌,接下来就可以品头论足了。

紧凑级家用轿车大概占据了金字塔75%的体积,是消费者关注最多的。其中,日韩两系车型占了绝大部分份额。为什么?便宜啊,而且配置能满足日常需求,油耗也能接受。所以,今天我们安排了两辆关注度相对较高的车型:北京现代第七代伊兰特(下面简称伊兰特)和东风日产轩逸2021款(下面简称轩逸)。

一.伊兰特和轩逸都先后经历了改款,目前都是最新车型,在价格方面相差无几

对于伊兰特,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北京街头黄绿相加的出租车。第一代伊兰特诞生于1990年,北京现代在2003年将第三代伊兰特引进国内,先后经历了伊兰特、悦动、朗动和领动4代车型。18年来伊兰特在国内一共销售了450万辆,扛起了北京现代的半壁江山。目前,伊兰特一共有7款车型,厂商指导价为99800—141800元之间。

轩逸正式出现在国内是在2006年,是当时的第12代产品。2012年,第13代产品亮相。2019年,第14代也就是全新一代轩逸亮相。2021款轩逸应该是第14代轩逸的改款车型,在2020年8月上市。目前,轩逸一共有8款车型,厂商指导价为99800—143000元之间。

伊兰特与轩逸在价格和车身尺寸两方面都相差无几,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至于车辆外面的因素,就是品牌号召力在起作用了。

二.外观方面,伊兰特设计时尚,轩逸略显传统,显示了不同的风格:动感和稳重

外观方面,伊兰特和轩逸都采用了各自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时尚元素与车辆本身的技术要求相结合,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见到伊兰特,脑海中再也不会与臃肿、毫无动感的出租车形象重叠了。锋芒设计的理念使得通过分割的几何形体,形成无数楔形元素,呈现出全新的感性设计——在设计上,伊兰特已经脱胎换骨了。

前脸,前格栅像一张大嘴夸张地咧着,碎钻形状的图案规则地排列着。一体式LED大灯与前格栅相连,灯腔内部有玻璃切割的设计效果。下方一体式银色护板两侧的导流孔,形象地表明了楔形元素的设计理念,同时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车身侧面,棱角分明,凹凸有致。采用宝石雕塑手法处理的车身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恰当的光线和角度下,一条明显的棱线从前翼子板延伸到C柱,与45°贯穿门板的棱线交织在一起。给人的第一反应是,对钣金师傅提出了难度最高的技术要求。整个侧面,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

根据款式的不同,第七代伊兰特的轮毂具有两种尺寸和三种样式(16英寸铝合金轮毂、17英寸双色铝合金轮毂、17英寸熏黑铝合金轮毂)。

车尾是整个车身设计的亮点,可以说浓缩了所有设计元素和技术要求。一体式H型尾灯横贯车尾,在夜晚跟车的时候有较高的识别度。各种设计拼合出大小不一的楔形图案,英文标识位于车尾的正中央。

再来到后45°的角度,一条棱线从C柱下向下延伸,与车顶的线条一起交汇到尾翼。翘起的尾翼加上溜背的造型,有点GT的感觉,运动感十足。尾标240T的意思是1.4T,从第七代伊兰特开始,北京现代今后凡是涡轮增压车型的尾标都使用数字化+T的形式来表达。

经过重新打造的第七代伊兰特被定位为“数字新生代先锋座驾”,是现代第三代技术平台i-GMP推出的第二款车型,具有短前悬、长轴距、长后悬、低重心的设计特点。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风阻系数仅为0.28,提高了其燃油经济性。

伊兰特的长宽高分别为4680X1810X1415mm ,2720mm的轴距在同级别中最长,比轩逸长8mm。为了突出运动感,在保证整体比例的协调以及内部空间的充裕的前提下,加宽车身至1810mm、降低车高至1415mm,最终获得了1.28:1的同级最大宽高比。

虽然同是“新生代”,但是2021款轩逸在外观方面多少显得有点老成了,俨然就是天籁的缩小版。尤其是前脸粗大的V型镀铬饰条,给人中年大叔的感觉。

轩逸在前脸延续了V-Motion2.0的设计语言,V型镀铬前格栅已经成为标志了。前大灯采用LED光源,造型狭长、犀利。飞行器样式的雾灯区棱角分明,采用卤素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轩逸的前格栅匹配的是主动进气格栅。电机根据空调的开闭状态、车速、冷却系统温度和压力控制开关,达到减少空气阻力和降低油耗的目的。

轩逸的长宽高分别是4641X1815X1447mm ,轴距是2712mm。车身侧面的设计相对简单,正好应了“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这句话。但是,轩逸还是对车身的弧形线条进行了优化,以有利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为0.26。另外,C柱的位置相对后移,保证了后排乘坐人员的视觉范围。

轩逸匹配17英寸轮毂,轮胎为米其林品牌,规格是215/50 R17。

日系车的设计秉承了简约的传统,一切以实用为主,尾部忠实地执行了要求。轩逸尾部的SYLPHY标识告诉人们这是一款日产车型,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特点。顺便说一句,轩逸(SYLPHY)的前身是蓝鸟((BLUEBIRD)。第一代蓝鸟诞生于1959年,在2000年,日产推出全新换代车型BLUEBIRD SYLPHY,以代替以前的BLUEBIRD系列车型。

就外观设计方面,感觉伊兰特明显更加贴近时代、接近时尚,线条大幅度夸张的运用充满了动感,跃跃欲试的形象充满了诱惑,令人心动。轩逸的外观有点以不变应万变,颇有一条路走到底的想法。传统换个名词就是保守,套娃的做法除了产生审美疲劳,还会让人们具有不思进取的潜意识。

三.在内饰设计方面,伊兰特和轩逸延续了各自外观的设计特点:时尚和传统。如果不是在同一时间进入内饰,可能会产生“隔代”的感觉

坐进伊兰特的内饰,眼前焕然一新,科技感和时尚感十足。可以感觉到,为了迎合年轻人市场,在配置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以驾驶者为中心设计而成的沉浸式座舱,具有跑车设计元素的扶手将主驾和副驾隔离开,双方都拥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其中,1.4T车型的内饰颜色为黑色。在门板内侧、方向盘以及座椅两侧都有红色双缝线,突出了运动氛围。

仪表盘和中控屏为10.25英寸的双屏联屏设计,这是目前流行的设计方式。中控屏向驾驶员方向倾斜了10°,便于在驾驶过程中操作和观察。中控屏幕采用高清电容屏,支持多点触控;三指触控时,跳转到整体菜单;四指触控时,跳转到主页面;五指触控时,息屏。

中控屏车机智能系统采用的是百度提供的第三代智能网联系统,具有百度地图、CarLife、QQ音乐、BLE蓝牙钥匙、BlueLink、位置共享等前沿便捷功能。总体来说,中控屏的内容丰富,滑动流畅,秒变。

仪表盘也是10. 25英寸大小,有三种主题背景显示。在每种主题中,采用不同的驾驶模式时

背景随之发生变化。

D型方向盘运动风格设计,四幅,只能上下移动。有方向盘加热功能,这在同级车中很少见。

另外,1.4T车型还可专享换挡拨片。

游艇式挡把设计,挡杆上配有LCD 屏幕,能够清楚显示挡杆所在挡位。个人理解这个配置纯属装饰,毕竟没有几个人在换挡时低头看显示,一般情况下仪表盘就显示了。

2720 mm的轴距为后排提供了宽裕的腿部空间,而且由于在车顶内部也进行了凹陷的处理,所以头部空间没有问题。

后排具有独立空调出风口和1个USB接口(第七代伊兰特全系标配前排2个、后排1个USB接口)。

相比之下,轩逸的内饰就显得相对朴素和传统了。家居的氛围固然让人感到亲切,但是对于使用率相当高的情况下,赏心悦目是必须的,臃肿、脱离时代感受始终像心病一样存在。

轩逸的内饰是典型的日系设计风格,黑橙两色的拼色设计。与日系节俭的风格相符,配置恰到好处,似乎找不到一处多余的。

D型多功能运动方向盘,左侧是行车信息操控键,右侧是语音和电话按键,坊间呼吁多时的定速巡航功能依然缺席。

7英寸液晶仪表是指针式的,在数字化普及的今天,依然坚持着传统。但是说实话,与数字化相比,指针式仪表更有操控感和仪式感。

8英寸中控屏也显得稍小一些,车机系统是日产自己开发的智联娱乐系统,具有导航、收音机、爱一起喝智慧加油等功能。

在2021款轩逸车型中,只有奢享TOP、智享CVT和悦享CVT 3个版本具有双区空调控制功能。

轩逸的座椅舒适度一贯拥有“移动的沙发”美誉。前排座椅包裹性好,背部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后排座椅存在着地台有点高和头枕固定的遗憾,而且椅背不支持放倒,影响了后备厢大件物体的摆放——这点设计在今天有点不合时宜了。

在内饰的设计方面,伊兰特更加时尚和人性化。对于乘客来说,目光所触及和实际接触的一定要赏心悦目,才能一路好心情。传统的设计固然节俭,但是家用轿车除了具有代步功能外,还承担着一部分脸面的作用。

四. 在动力组合方面,伊兰特虽然搭载的是1.4T涡轮增压发动机,但实际驾驶中涡轮增压的感觉并不明显。轩逸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平顺性好,动力输出平稳

伊兰特1.4T车型搭载的是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03千瓦,最大扭矩211牛·米,匹配7挡双离合变速箱。

在低速起步阶段,油门响应速度快,有一种轻快的感觉,在高速和城市道路表现都不错。7挡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平顺,降档顺捷使发动机立即以高速运转,没有顿挫的感觉。

伊兰特驾驶最大的特点,就是感觉不到涡轮临界爆发点。一般状态下,涡轮增压发动机都有临界爆发点。就是当发动机达到一定转速时,会感觉到“腾”的一下,车身骤然变轻、速度加快。但是在伊兰特车身上没有感觉到这一点,油门踏板很柔和,具有很好的线性表现。加速和刹车几次了,都没有等来具有推背感的“腾”的一下。

伊兰特的悬挂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对悬架进行了全新优化。将原来向前倾斜的减震器设置成接近垂直的角度,降低了车辆经过凹凸路面时所吸收的冲击量,改善后座的乘坐舒适性。

伊兰特整合了车身结构,更多超高强度钢材和热成型钢,使车身平均强度提高了10%以上。相对于上一代领动来说,整体减轻了84公斤,相当一位成年人的重量 。从这点说,也是降低油耗的因素。

轩逸的动力组合是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9千瓦,最大扭矩159牛·米,匹配CVT无级变速箱。

既然是无级变速箱,事情就变得简单化了。随着油门踏板力度的变化速度随之发生变化,在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和输出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线性表现。初始阶段油门敏捷,颇有小钢炮的意思。但是在中后阶段,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动力输出有点迟疑了。但是在速度起来后,动力输出又恢复到令人满意的水准。

悬挂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系统,整体的调教肯定偏向于舒适了。作为一款买菜代步车,在短距离内必须保持舒适性。况且,厚厚的座椅坐垫进一步加强了减震作用,将振动过滤干净、彻底。

就像外观设计一样,伊兰特具有动感,轩逸具有舒适性,两者可相比较的地方不多。但是从目标人群的涵盖的范围而言,伊兰特似乎更广阔一些。因为在一切都讲究速度的今天,“更快”应该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整体一番比较下来,应该是伊兰特的优势多一些。就像小时候读过的《矛与盾》一样,每个事物都存在优势和劣势。对于伊兰特来说,品牌影响力似乎是最大的短板。前方有着欧系和日系车型品牌和品质的保证,后面是不断崛起的自主品牌的性价比,处于中间位置好像每个环节都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是,竞争未必是一件坏事。在竞争中,发扬和增加自身的长处,应该可以走出一条宽敞的道路。

2024-01-14

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