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马三星驰新车的售价和配置怎么办?,12款马三星骋2.0能值多少钱

令福公下70世鼎迁石嶺裡村(休宁国塘)75世天德分迁藍渡


汪长富 汪封林 汪湧/整理



休寧邑國唐裡村族譜序

嘗謂族之有譜,所以辨支派,明世系,不容紊也。予攷世傳《家乘》,及徽郡《名族誌·宗圖遷派》,爽公支下黃陂始祖,乃祁門井亭雅公支。雅公生三子:長曰宗明公,字羲之,遷黟邑三都黃陂。宗明生光,光生輝,輝生三子:曰度,曰廩,曰應。應子:曰璉,曰珠,曰璣,曰瓘,瓘遷歙西山後。璉生六子:令禮,令祐,令禧,令裕,令祚,令禮由黃陂遷休邑黃庄,卽今之石砘,後分六族:渠西、渠東、滁村、牆裡等處是也。令祐遷東宮上宅,今名引冲。令裕世居黃陂,四傳才貴、才進。才貴生宋樞密使勃,後分五門。才進傳十世葵,分十三門支庻。蹌躋書香,簮纓甲於一郡,皆璉公之後。余祖卽珠公也,生令福,諱慶,於宋熙寧時,遷休東溪陽紫金里,四傳文璣、文瓘。瓘三傳曰應,遷歙梧竺源。璣傳三世曰緒,遷八都榔源;四世曰鼎,由溪陽紫金里,遷石嶺。鼎生雷,字惟烈,號屏山,天歴元年進士,官廣東副使。次曰互,字惟羲,號環山,官武陵縣令,四傳天德,遷居藍渡。雷生天保、天瑞、天麟、天錫、天淵。天瑞子曰周慶,洪武二年,官福建塩運司使;子社勝,官廣東提舉,乏嗣,繼天保曾孫原為後,四傳仁琯,遷怀寧縣石脾。天保生端芳,芳生良、馬、兆。良任廣東,全家在衞。馬三傳元隆、元琳,元隆遷建德邑之石塘街;元琳僅存廷章一支。兆,字世瑞,號耕野,更石嶺為國唐裡村,生仁護、仁宗、勝宗、志宗、文宗。文宗紹天錫孫佛童後,今族分為三門,仁潛公命行曰:“太、廷、仁、彥,士、輔、國、道,良、才、一、德、從、心、積、文、明、百、世、開。”質樸淳古,雖未能亢宗,亦頗堪繩武矣。特自後世脩譜之訛,以黃陂入於建公後,推其由建公支歙縣唐模,有仁雅者世代與遷井亭之雅公相近,兼以爽公支有名璋者,遂於建公支延璋下註承初、承祐、承裕、承聳等。又釋承祐,卽令祐、令裕,承初字令禮之訛,锺留心日久,考究老譜及《名族誌》等書。珠公生太乙,諱慶,卽令福公。令祐、令裕、令禮、令祚係出璉公支,皆宗明公井亭雅公後,非歙縣唐模仁雅派,其為爽公支,非建公支也明矣。以訛傳訛,世代相承,舛胃莫甚,今查閱宋季令福公世傳之譜書,自爽公以及今茲闘筍合縫,並無續入建公架下之訛。況一都龍尾山宗明公邱壟巋然在望,世代祭掃,磪有可据。奈何以後世脩譜之訛,而不急為攺正哉?況黟邑庠生嘉祺,會作“黃陂辨”明暢之至,爰同族諸君,設局纂輯,庻與黃陂家乘一脈相貫,且使我族後裔披閱了然,知其所由云。

乾隆十五年夏月上浣

令福公二十二代孫

岁進士國锺百拜撰



令福公下七十世諱鼎分迁石嶺裡村至八十七世圖 凡九圖

祺按:溪陽自令福公分遷,而後生一子,曰潤。潤生五子,次曰子松,生明,明生文璣、文瓘。文璣三傳曰千,生四子,次鼎由溪陽紫金裡轉遷石嶺裡村,今名國唐裡是也。生二子,長廣東副使雷,次武陵令宜,宜四傳天德,遷休西藍渡。雷生天瑞、天保、天錫、天麟、天淵。天瑞生監運使周慶,慶子社勝,繼馬之三子原為後,五傳仁琯遷懷寧縣石牌。天麟生德童,出繼歙邑聨墅,厥後囬宗居石嶺下,後有雲浡者,補江西淮府,掾子孫遂居餘干萬年,雲滿遷居衆埠。天保生端芳,芳生三子:曰良,曰馬,曰兆;良任廣東監課司軍籍衞所,遂居其地;馬數傳而後,或遷五陵州,或遷石塘,或遷石牌;其地蓍故處者惟兆一支也。天錫之後,則兆之五子文宗出紹者也。兆更名其地,曰國唐裡,歴今十有餘世矣。和樂怡怡,士慶工商,谷安生業,不競不凌,無媿仁厚之稱。爰表厥系。




【附注】

七十代 鼎,石嶺裡村始祖,塟太公山。

七十一代雷,仁一,天歴戊辰進士,任廣東副使,字惟烈,號屏山,塟太公山。

七十一代宜,仁二,字惟義,號環山,任武陵縣令。

七十二代天瑞,塟太公山。

七十二代天保,塟太公山。

七十二代天錫,塟太公山。

七十二代天麟,塟太公山。

七十三代周慶,任福建塩運使。

七十三代德童,出繼歙聯墅。

七十四代良,任廣東塩課司軍籍衞所。

七十五代原,馬三子,紹社勝。

七十五代原祖,回宗居石嶺下。

七十五代天德,遷藍渡。

七十九代廷魁,子仁琯,遷石牌。



【附注】

七十四代馬,塟洪塘培。

七十八代保志,兄弟俱遷東流建德石塘街。

七十九代永富,出繼料頭,今遷江西五陵州。

八十代仁昭,遷潛山縣石牌。

八十三代輔勤,一子名國銳。


鼎公下七十四世諱兆至八十六世圖

【附注】

七十四代兆,圓唐始祖,號耕野,配鮑氏,程氏,曹氏,塟洪塘培。

七十五代仁宗,字恩敬。

七十五代勝宗,字恩文,塟洪塘。

七十五代志宗,字思成。

七十五代文宗,紹佛童。

七十六代友良,仁宗長子,紹仁護。

七十六代高,配金氏,塟洪塘培。

七十七代社與,配金氏,塟塘培。

七十八代太瑚,遷桐城。

七十八代祿,號竹峯。

七十九代廷鎰,字秀峰。

七十九代廷長,遷桐城。

八十代仁潛遷桐城新開澊

八十一代時龍,遷盧江縣將軍廟。

八十一代時道,遷漢川縣。

八十一代時政,遷沔陽州。

八十一代仁潛,遷桐城新開簿。



【附注】

八十代仁憲,字明山。

八十一代彥楷,字正甫。

八十二代士煜,字子朋。

八十二代士熾,字子盛。

八十三代輔珍,字廉儒。

八十三代輔琦,字景韓。

八十四代國寧,字靜矦。

八十四代國鈺,字其章。

八十五代道基,字邦宜。

八十五代道溥,字天如。



【附注】

八十代 仁敘,字敬倫。

八十代 仁積,遷湖廣六溪口竹棉舖

八十一代彥達,字行可。

八十一代彥亨,字百達。

八十二代士任,字文遠;配程氏,貞節。

八十二代士昇,字超遠。

八十三代輔垣,字師臣。

八十三代輔晉,字康矦。

八十三代輔晳,遷浮梁縣徐芳。

八十四代國寬,字裕章。



【附注】

七十八代太錦,塟大林山;配陳氏,塟洪塘培。

八十二代士煐,字昭甫。

八十二代士燿,字光甫。

八十二代士高,鄉大賔,扁額曰:“德重鄉評”,字淮德,配陳氏,繼徐氏。

八十二代士廉,字惟清,塟莊后。

八十二代士謙,字惟益,塟上田干。

八十三代輔基,字丞于。

八十三代輔堯,字采臣;配方氏,守節,扁旌表。

八十三代輔堂,太學生,字公升,配張氏,

八十三代輔堅,字介臣,塟洪塘培。

八十三代輔埙,字叔和。

八十三代輔坤,字子厚,塟上田干。

八十三代辅墀,字子隆,又字子龙。

八十四代國鑣,遷蘇州楓橋。

八十四代國銓,太學生,字匡衡。

八十四代國鍹,太學生,字仲郢,輔基次子,紹輔堯。

八十四代國錞,字元震,塟九培坦,配黃氏,繼金氏。

八十四代國鍾,貢生,字毓靈,又字嶽靈,號松亭,倡修通譜,配佘氏,又朱氏。

八十四代國鉝,字本初,號环聖。

八十四代國銘,字子盤,塟九培坦。

八十四代國錡,字又緯。

八十四代國銊,字振千

八十四代國仁,字涵萬。

八十四代國耘,字仲彪。

八十四代國鏞,字聲遠。

八十五代道源,字其泉。

八十五代道浩,字天其。

八十五代道匯,字東彭。

八十五代道淇,字衡南,配金氏。

八十五代道泮,字聖宮,塟葉公山。

八十五代道洋,字凝士,賛修通譜,配程氏。

八十五代道湘,字海山。

八十五代道藻,字錦章。

八十五代道濂,字又溪。

八十六代良椿,字萬青。

八十六代良木,字喬望,道匯四子,紹道沂。

八十六代良林,字茂森。

八十六代良憲,字憲之,道洋長子,紹道泮。

八十六代良章,字章之。

八十六代良文,字文之。

八十六代良武,字武之。

八十六代良誠,字誠之。

八十六代良明,字明之。



【附注】

八十一代彥標,字百先。

八十一代彥善,字慶甫,配巴氏,合塟大塘山。

八十二代士蕃,字翰臣,配呂氏。

八十二代士秀,字毓美。

八十二代士學,字宗孔,配金氏,合塟九培坦。

八十三代輔鳳,字翔岐。

八十三代輔遇,字永濟。

八十三代輔祿,字永受。

八十三代輔康,字永寧,配胡氏。

八十三代輔仁,字文有。

八十三代輔信,字文彩。

八十三代輔孝,字希舜,塟塘培;配金氏吳氏,合塟九培坦;李氏,塟葉公山。

八十四代國佐,字廷賢,配胡氏。

八十四代國信,字孚萬。

八十四代國雋,字君寵。

八十四代國儀,字象賢,配胡氏、方氏、阮氏。

八十四代國勳,太學生,字大猷。

八十四代國錦,字子美,配方、佘氏,王氏,塟葉公山。

八十四代國銑,字子澤,配陳氏。

八十四代國鎬,字子京;配方氏,

八十五代道魁,太學生,字炳宇,配吳氏。

八十五代道善,字楚瞻。

八十五代道英,配張氏。

八十五代道勝,字克爵,配江氏。

八十五代道瀠,字溶川,配胡氏。

八十五代道幹、道浩、道濂,俱遷鄱陽十八都。

八十五代道滋,字蕃若,配項氏。

八十五代道涵,字海若,配吳氏、胡氏。

八十五代道治,字位五,配胡氏。

八十五代道泗,字聖章,配佘氏。

八十五代道滄,字其清,號青田,配吳氏,又周氏。

八十六代良林,字幹南。

八十六代良梅,字廈南。

八十六代良楏,字純士。

八十六代良橋,字又昇,配胡氏,繼胡氏。

八十六代良彬,配胡氏。

八十六代良驥,字馭良。

八十六代良馭,字調良。



【附注】

七十九代廷鈞,字近溪。

七十九廷鑨,字中岳,塟歙楊村。

八十代 仁濂,字如石。

八十代仁滄,遷嘉興

八十代仁沔,遷淮安。

八十代仁澄,字明□,塟九培坦。

八十代仁沾,字春臺,塟茅公園。

八十一代彥樞,廣東守備字元秉。

八十一代彥柱,字中立。

八十一代彥暘,字公渚。

八十一代彥鼎,字公和。

八十二代士爚,字吉先。

八十二代士爵,字天與。

八十二代士炡,字聖修。

八十二代士行,字篤生。

八十三代輔增,字爾益。

八十三代輔陞,字爾登。

八十三代輔琇,字爾玉。

八十三代輔琯,字岐侯。

八十三代輔瑢,字君珮。

八十三代輔益,遷浙江。

八十三代輔教,字以四。

八十三代輔圭,字桓初。

八十四代國鎮,字孔安。

八十四代國鈵,字叔堅

八十四代國鑑,字政林。

八十四代國銈,字君錫。

八十四代國鋼,字子陵。

八十四代國鍈,字惟武。

八十四代國錀,字敬五。

八十四代國鏐,字金美。

八十四代國伊,字商賢。

八十四代國俊,字用章。

八十四代國佳,字文美。

八十五代道沂,國鈵次子紹。



鼎公下七十三世諱端真至八十六世圖

【附注】

七十四代佛童,塟九郎山。

七十五代文宗,字思禮,兆五子紹,塟洪塘培。

七十六代永堅,塟洪塘培。

七十七代社旺,塟洪塘培。

七十八代太宣,字汝化,塟洪塘培。

七十九代廷添,五子俱遷貴池縣。

七十九代廷鍊,遷鄱陽縣遠山舖。



【附注】

七十九代廷懋,號在川,配程氏,合塟洪塘培。

八十代 仁浴,字又新,配朱氏,合塟九培坦上列。

八十一代彥槔,字爾功,安人程氏,合塟吉塘。

八十一代彥桂,字子元,配趙氏,合塟洪塘培下列。

八十一代彥梓,字子良,配張氏,塟吳村。

八十二代士美,字尊五。

八十二代士祐,字篤周,吳氏安人,合塟東百亨。

八十二代士禮,字義三,配程氏,合塟唐雲。

八十二代士裕,字惇成。

八十二代士正,字維周。

八十二代士祚,字永錫,配張氏,合塟染店;繼配胡氏。

八十二代士祺,字康年,配張氏。

八十三代輔瑚,字曰夏,塟九郎山。

八十三代輔璟,字玉輝,塟葉公山。

八十三代輔琛,倡修本支通譜,字廷獻,號省齋,覃恩寵錫,配程氏,又程氏。

八十三代輔琬,字西序。

八十三代輔琮,字宗玉。

八十三代輔璉,字商彩。輔琳,字廷珍。

八十三代輔瑜,字玉章,太學生,配吳氏。

八十三代輔瑋,字潤章,配吳氏。

八十三代輔珖,字虹彩,配权氏。

八十四代國安,字天民,塟九郎山。

八十四代國佶,字祥漢,輔琬次子,紹輔璟。

八十四代國億,字思萬,配胡氏,繼陳氏。

八十四代國仰,字景宜,配程氏。

八十四代國倬,字雲漢。國僚,字賢佐。

八十四代國儲,字紹賢。

八十四代國僖,字周賢。

八十四代国偀,字定远。

八十四代国傑,字逸亭。

八十四代國伉,繩祖。

八十四代國倯,字橋如。

八十四代國俅,字允恭。

八十五代道燦,字錦雲,國億次子,紹國安。

八十五代道煥,字輝宇。

八十五代道勳,字炳颺,國億三子,紹國仰。

八十五代道炬,字寶光。

八十五代道旭,國俅子,紹國倯。


鼎公下七十五世諱天德分遷藍渡至八十二世圖

【附注】

七十五代天德,藍渡始祖。

八十代武德,字誠关。



送武陵令汪君惟義歸新安序

新安夙稱多賢之邦,而汪氏之族為尤盛。自唐越國公以來,文英武俊,代不乏人。若惟義者,亦其表表者也。惟義少負鸑鷟之姿,長挾鵾鵬之志,蓋將橫翔宇宙,超絕等倫而不拘拘於凡近者。父兄當令業舉子,閱三載,而佔俾周,援翰亹亹數千言,及游鄕學,每較藝輒居先,同儕皆為之歛袵。鄕人或譽之曰:“以子之才,科甲可芥拾也,何患不富贵?”君笑曰:“夫士之學,以聖賢自期,待達則為伊周,窮則為孔孟,是吾志也。若徒飾文詞以徼利達,則陋焉耳矣,豈予所欲哉?”聞之者,皆嘖嘖。既而以超選入成均,居上舍,盡友天下士,日益淬礪,德益進,業益精,而譽日益琉。冠蓋旁午於其門,都人莫不以公輔之器。期之三試,南宮皆弗之利,乃嘆曰:“命也。”遂退而謁銓,授武陵令。武陵僻在遐陬,民性多獷,古稱難治治之者,少拂其意,則蜂然而倡亂,人皆難君之任。君曰:“朝廷為民擇官,非為官擇民。且盤錯之,投利器之別也。吾不畏其難。”遂欣然挈裝往。既至,嚴乃令,肅乃政,痛懲不軌。梟張狼顧者弗得作,踰月而民謠之曰:“矯矯汪侯,實與我仇,縶我手足,裭我戈矛。”人或謂之曰:“治亂民如治亂繩,緩之可。”君曰:“不然,治亂民如束亂薪,緊之可。君獨不見予產之治,鄭武矦之治蜀乎?”持之益力,踰年而民謠之曰:“振振汪侯,敷政優優,出我陷阱,復我田疇。”君曰:“民可教矣。”於是勸學明禮,尊德育才,旦暮風之,以詩書三年,而其俗駸駸變。民復謠之曰:“侯維父母,寔獲我所,釋我甲冑,復我章甫。”由是部使者揚之朝,將擢用,會君以數陳言於上宮,詆時政之弊,致取忤。每事齟齬之,或勸謁之,殺其怒則志可行。君嘆曰:“”仕所以致吾君,澤吾民也。奴顏婢膝以媚上官,吾豈忍為哉?於是浩然有歸志。或輓之,君曰:“五斗之折腰,孰如三徑之適意,簿書之鞅掌,豈若泉石之優游,傷華亭之鶴者,掛冠之不早也。悲上蔡之狗者,見機之弗速也。此哲人所以辟榖而歸山,吉士所以思蕁而去位,彼纞纞者,吾見其危矣。”卽解印綬而行。武陵民涕泣臥輙,弗能巳。士論甚高之。其友人吳國英氏為予道其事,且請言為君贈予,因嘆曰:“信哉,人言新安之多賢也!”汪君一命之士耳,猶能決去就,以自明其志,不少徇於人,而況於其他乎?昔孔于稱子賤曰:“晉無君子者斯焉取斯。”今予於汪君亦云。君名宜,別號環山,乃大元皇慶二年選士也。

邵菴虞集撰


耕 野 記

休之高士汪君兆者,字世瑞,雷公之五世孫也。幼嗜詩書,孝友天值,日侍父母之側,飲食必躬親之。有疾,未嘗解帶,兩居憂,哀毀骨立。出言必信,見義必為,綽然有古人風。且積而能散,族人告乏者,輙推所有以給之,恤孤扶弱,不遺餘力。倍好闘諭,以是非曲直,咸服其德,凜不可犯,或以擬之,王彥方云。所居在石嶺之里村,其山自金竹而來,岡巒起伏,左右環拱,前有緣野,矌然一望約有千畝許,君樂而隱之。因以“耕野”自號,而屬記於余。余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廊廟山林,各適其志。昔者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辭受取與,一毫不苟。及其應湯之聘而出也,遂以天下之重自任,而成堯舜君民之功。此合出處而一致者也。君之才,雖足以相天下,而所志不與存焉。囂囂自得,惟處畎畝之中,以樂堯舜之道而已。堯舜之道,允執其中,放之則彌六合,歛之則在一心,區區事業云乎哉?以是道而修其身,則言行必謹者,莫非中也;以是道而齊其家,則孝友之彌篤者,莫非中也;以是道而施於人,則賑貧周乏,解紛息爭者,莫非中也。堯舜之道,不惟能樂之,而且能行之矣。是故擇幽而處,督僕而耕,披雲為友,挈月為朋,倚嘉樹擷衆芳,麋鹿與遊,禽鳥互答,其樂之極,殆有相忘於宇宙之間,而不知其“廊廟之為顯,山林之為隱”者矣。豈冀缺龎公之流,所可同日語哉?汪君聞之曰:大哉斯言,吾何敢當?請誌於壁,以比弦韋之義。

賜進士出身朝列大夫

左參議歙邑 方勉 譔




題處士汪君巖盛像賛

容如玉潔,德比蘭馨,偉哉盛世之彥,藹乎王家之賓。寄跡江湖,樂壯年之雅趣,樓遲泉石,遂晚景之高情。惟孜孜而好善,不汲汲以沽名。澗松晚翠,徑菊秋英。誠鄕邦之儀表,洵百世之典型。

嘉靖戊戌春月之吉

進士出身亞中大夫太僕寺卿前

兵科都給事中族人東峯元錫撰



七十八代祿像賛

玉削芙蓉凌潔煙,琅竿林立盤青巔。干雲貫日頗挺出,引風送月胡灑然。白書傾洞攪風雨,疑有靈物雲中起。安得瓊林綴玉石,鳳凰至止岐山似。主人好德比武公,書屋捲簾對此峰。佳兒截管擬伶倫,將調玉燭長春風。

婺邑清溪程頊撰



七十九代

廷鄕,號見川。慷慨好義,商而通儒,凡事胸有卓見,從不妄行,以僨厥事當脩輯家乘,以昭先世之德。與漢川為莫逆交,漢川嘉其為人,因賦見川之詩以貽之:

活潑真機少見之,江雲買斷托樓遲。

半竿煙雨窺金鯉,一濯塵纓矙碧漪。

開戶正同觀海處,倚蘭猶是問津時。

東吳范蟸遨遊客,千里乘風一棹移。

賜進士湖廣漢川尹任復撰



廷 懋 传

都人士走天下,不乏慷慨狹烈者流。若在川汪翁,則尤東方之美箭、麗渚之雙南也。翁諱廷懋,號在川,生而俊爽,岐嶷軒軒乎,有若朝霞之舉。少孤,恭事北堂,晨昏伏臘,敬養備至。居常,宅心醰粹,制行醇謹,蓋古所稱古德君子也。與人交,赤心白意,不侵然諾,不設城府,一言相訂,千里必赴,蓋忠信明決人也。郎君仁浴,洵是鳳毛之器,而翁猶嚴於課督。茲繼體賢、象賢,不失翁尺寸,足徵义方之訓深矣。至挾資遨游吳楚間,權子母而息之,一惟义是視,逈異奔走若鶩、逐什一之利者,故人無不樂與之親。豈齷齪瑣屑之流,所可望其頂背耶?性憎鑚核親,故有以緩急告者,人人厭所欲以去,未嘗冷面向人也。中外有紛難,翁輙矢公為解,絕無左右袒人,皆欲得翁一言以為重。陳仲弓、王彥方何多讓焉。翁性敦篤,醇酒熙揚,恥言爪牙鱗角事,至有非分相干者,則又勁挺直戅,殊非萎薾縮肭漫為,無口瓠然矣。尤豪邁不覊,善飲好客,每于花晨月夕,觥籌迭飛,燭跋鷄號猶未衰止。更怡情林壑,每臨流寄典,活撥之懷,與鳶魚同趣,因自號曰“在川”,此物此志耳。翁周甲歴而精神,含玉蘭桂芬芳,固當代之偉流,一鄕之人瑞也。余於都人士中,習翁悉翁,雅欽重翁,因走筆而喜為之傳。

憨翁李永思拜撰


像 賛

史官文震孟

古稱孝義,惟翁克全。慷慨大度,秉性自天。煢煢早孤,母訓惟賢。儉節持身,勤劬是先。侍母盡養,樂享餘年。斷金矢石,友道寔堅。信不逾宿,怒不二遷。抑剛扶柔,仰之彌專。放情湖海,歴覧周旋。情高暢飲,斗酒便便。花晨月夕,領畧風煙。經營濟美,負郭多田。芝蘭競秀,箕裘足傳。立身行已,克遵格言。廣儲隂德,裕後光前。斯人維何?號曰在川。


英標偉抱,玉質冰姿,言坊行表,周鼎商彜。派沿越國,而箕裘足述,冑列名家,而閥閱堪儀。篤天經,而孝承菅蕚,培木本而義洽聨枝。範舟魯囷,珠玉甘施,連天布諾,金石難渝。解紛難而群推祭酒,鎭浮夸而其仰尊耆。飛觥仆斗,式睹豪雄之意趣,巖棲川詠,足徵活潑之襟期。虬幹離奇而盤礡,仙禽翕翼以追隨。斯何人歟?其古之貧孟嘗,而今之富伯夷。

同里眷弟吳臺拜題



八十代仁浴汪親翁六秩壽序

歲在元月辰次,老親翁六秩攬葵之吉。維時,萬物滋茂,薰風自南,出水荷香堪作碧筒之勸。迎風燕舞,泉來青鳥之傳。戚屬子姓世輝、彥椿等謀所以祝維祺者,屬詞於余,因颺言以進曰:翁為鄣郡名宗,海陽望族,锺黃山白岳之勝,稟質淑尤,賦姿秀惠,少攻鉛槧,一時名公鉅卿雅器重之。乃數竒不售,翁即芥視軒冕,不欲從蠧魚老,超然四方之志,棄儒而商,凡所交遊,賢達幾遍天下。千霄之品,白雲之誼,嘖嘖人口。慷慨然諾,行孚於衆,至排難解紛,與利閈害,毅然以名教為已任。義形於色,有不畏強禦之風。若比閭族党間,則恂恂自處,抑抑善下,睦婣任恤,絕不效世人儇薄態。或返故園,或游吳市,共推一鄕祭酒,奉為典型。又其大者,翁嚴君早背,事母以孝聞,仁者之栗,食報無窮。至於德配賢能,後先繼美,共舉丈夫。子三,咸遵義方之訓,皆龍鸞之姿,圭壁之器,閨秀翩翩,才堪詠絮,蘭孫濟濟,漫不咸謝庭。《玉樹詩》不云乎:“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翁之謂與?翁之懿行,史不勝書。明發有懷,則為孝子。教誨式榖,則為慈父。刑於無愧,則為莊賓。貨賄不私,則為義士。寒暄靡間,則為良友。翁之積美,若此又何必服丹砂,談引年,乃克與王喬比齡、彭籛齊筭哉?語云:“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土成山,雲雨兴焉。積善成德,壽考基焉。”若翁者,我以觀其所積矣。茲當花甲一週,稱觴者屢滿戶。余愧凡骨不仙,無由致安期,棗曼倩桃,為翁上壽,用抒黃聿,敬代紫霞,請歌“九如”之章,以申萬年之祝,翁當引滿無筭。


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前吏兵二部部侍郎眷侍生金之俊頓首拜撰



武 應 賛

勵勤儉之志,濬豊裕之源,丕前人之緒,啟後嗣之傳,處紛華之地,樂自在之天。不驕不諂,無黨無偏,噫,斯人是人中之傑,不媿鄕曲之賢!



武 德 賛

爾心惟直,爾貌惟莊,爾言惟慎,爾行惟藏。善經營而業日起,勤修省而譽日彰。此所以在家為家之棟,在族為族之綱。

隆慶辛未春二月吉日

密雲註劄直隸河澗府

通判族人南渠 湘撰



八十一代鰲賛

恂恂乎其氣,抑抑乎其容,懇懇乎其行,坦坦乎其衷。才能幹蛊,禮足華躬,故貿遷貨居,雖混市缠之跡,而好賢樂善,猶有儒者之風。

隆慶辛未孟夏月吉日

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奉勅分巡陝西寧夏道督理糧儲兼屯田塩法提刑按察司僉事族人都山 文輝撰



繩武汪公小傳

公諱彥枝,字繩武,鼎公九世孫也。越自兆公遷居國唐,第三子曰勝宗,四傳廷羽公,字近源,生仁和公,字仙泉,世德相承,代皆濟美。公自幼穎異,智識超羣,安貧樂道,孝友性成,執親之喪,哀毀骨立,乏地安葬,祠嚴停襯,越臘念四,偶遇異人指示,牛眠得妥先靈。從求姓名,寂無去向,公知神助,跪地叩拜,爰惟世世子孫莫忘。後業隆起,子秀孫蕃,享年九秩。郡守曹公召公鄕賓,額其扁曰:“齒尊德邵”。生三子:長士高、次士廉、三士謙,伯仲壎箎,鄕里欽慕,迄今滿門篤義,皆公遺風。是為之傳。

年婣家眷晚生胡國鼎頓首拜撰



子元汪先生傳

嘗謂士各有志,貴自立耳,遇處貧窶奚懼哉!海陽子元汪先生,則深有足法者。翁諱彥桂,子元其字也。昆弟三人,翁居次。甫幼卽明大義,諳世故,家本素封後,祖父仗義好施,日漸就窘,且多宿逋,翁獨切隐憂,內外人見其年幼綀達,羣器重之。年弱冠,中表程德滋委以重任,兼貸多金,資其經營。未數載,獲息頗豊。嘗語人曰:“寧人負我,我莫負人。”所獲贏餘,傾囊以償父逋及諸措應。又念椿堂晚年在客,刻弗能安,迎歸極能養志,及至兩親先後見背,喪葬盡禮。祖棺尚未歸土,復擇地以妥之。舉凡太綱節目,靡不身肩獨任。至屬纊之際,遺命凜遵祖訓,勿事浮圖,教孝勸慈,循分守身,為後嗣諄諄誨,迄今手澤猶存也。翁之生平,大畧如此,予得而論斷焉。論曰:宇宙之大,衹此綱常名教,充塞其間,大節無漸卽稱完璧。翁孝友克敦,信義克篤,皆由少年卓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者也。噫!人如是,是亦足矣。爰為之傳。



又 像 賛

欽君古貌古人心,利薄秋雲義斷金。

行履端方還內省,言詞正直等規箴。

亭亭喬嶽高人致,寂寂林泉隱士襟。

不但鄕評推月旦,舟車到處有徽音。



子良汪君像賛

黃石公,商山皓,論出處,不草草,抱天真,古二老,養太和,享壽考。桃花潭,悠悠水,字子良,聊堪比。孝於親,不求仕,第昆三,供甘旨。誦詩書,勤寒暑,篤友朋,贈高紵,睦鄕鄰,忘爾汝,行其義,無妄語。斯人也。胡不壽,喚奈何,厄陽九,有四兒,皆獅吼,大乘除,原非偶。

年家眷弟吳鎭克頓首拜撰



惟德年翁傳及像賛

翁諱士高,字惟德,廷羽公三代孫,彥枝公長子也。翁昆季三人,翁為彥枝公,元配許氏孺人,生二子,繼母胡氏孺人生翁。天姿英敏,才德兼優,十一歲同父外游,就立經營,兢業勤勞。廣積肯堂,時皆賴翁賛襄其間。且能曲體父志,承歡膝下,悉得娛心。至於奉事繼母,先意承志,因获母愛,無異親生。撫弟友于,壎箎濟美。中年喬居祁門外祖宅,村中肩挑負賣者不入,族人思之若渴,急請翁歸,翁樸魯自持,澤及貧乏。享年六旬有六,足跡不入公庭,郡太守贈以:“備重鄕評”。弟恭西席,知翁最詳,對翁容像,俚言頌揚。賛曰:

翁性溫良,翁貌端莊。坦懷率物,弗事矜張。承歡堂上,孝行堪揚。友於同氣,棠棣生香。常周貧而恤乏,競推重於鄕邦。林泉自適,遠勝廟廊,噫!覩斯像也。仰鬚眉之藹藹,而想見偉度之汪洋。

年家眷弟洪天漢拜題



惟益汪公小傳

翁諱士謙,字惟益,繩武公三子也。天姿英敏,品宇端莊,美髭髯,嗜詩書經史,父母愛之,不欲其苦志詩書。翁素性孝順,惟棄儒一節,弗敢從親命。遂負笈從師勤積學,志在成名,以報親恩。詎院場屢試,常落孫山,後因父歿母老,不敢遠離,才攺途經商,此不得已之為也。至於義方埀訓,撫姪如子,建橋梁,新道路,力所能為者,必踈財以為之,鄕人咸推重焉。長君讳坤,資學並優,父師以大器期之,顧椿堂捐館,仔家務不克成就。噫!翁之喬梓,皆有志而未遂也。

年家眷教弟張霄頓首拜撰



翰臣汪公傳

公諱士蕃,字翰臣,幼喜讀書,緣家政繁劇,未克遂志。為人磊落英多,然諾必踐。類元龍季布者流,一時鄕鄰咸心佩焉。舉子五:長鳳,次遇,次祿,次秋,次康,棣蕚壎箎,式相好也。而冡嗣才德邁羣,早世生子佐,氣宇高標,綽有祖父風。于三仲子,斂華就寔,古道照人,承考志卽以傳義方。季君康,尤似積習名教中人,厥嗣儀其繼起者也。夫源遠者,流必長,根沃者,枝自茂,揆厥所由,職是故歟?職是故歟!

年家眷教弟呂悅頓首拜撰



儀三公傳

公諱士禮,字儀三,子元公之仲子也。家承教澤,立品端方,體孱懦,幼多疾。家兄士祐,傳經史,重交遊,賦質龎厚。風鑑家均以弟之修齡,弗逮若兄遠矣。詎兄未週花甲,而乃弟已逾稀齡,始知調攝之術,保身之道不可不講也。公以多疾,故嗜岐黃,每見肘後異方,必為抄録。且捐貲修製,匪但自衞,且以濟人,家外皆賴之,間有酧之者,必固卻弗受。曰:“吾非業此資生,奚謝為?”居常淡泊,自甘仗義。撫孤始終如一,古君子也。嗣三:長曰琛;次曰琬,公痛伯兄弗嗣,摘琬二子紹之,三曰琮,俱賽風矩,而孫枝玉立,蘭蕙之姿,瑚璉之器,皆公厚德之報也。

八十四世愚 再姪歲進士國锺拜藳



汪子永錫像贊

汪子永錫,汝何人斯?衣冠甚偉,宛爾鬚眉;幼而穎異,長而岐嶷;友於兄弟,秀衍連枝;治生為急,月戴星披;天懷灑落,典籍驅馳;大衍應數,遽爾乘箕;積厚於躬,秀發佳兒;矌觀返照,顧影自怡;翱翔雲表,以游以嬉。

剡溪戴天民拜題



康年汪君傳

君諱士祺,字康年。賦性淳樸,器宇淵涵,早失怙,家計蕭然,未卒儒業,因遊吳楚,卓志經商,息日豊繼,居賈貿易。家道益日裕。君則仗義疎財,行已立立人,已達達人之事。推所有於宗族,則兄弟叔侄叨其庇也。推所有於交游,則貧困患難蒙其庥也。他如施棺槨,置義塚,刊古訓,布格言,而且有道之士下塌相延,寺院之修不惜貲斧,其慷慨樂施,毫無勉強者,大率如此。生平謹凜自持,恂恂然春風和氣,一遇友朋付讬之重,輙毅然百折不囘。昆弟四人,君居季,凡於祖宗祭祀、先人殯葬,以及徃來門戶,更獨任無旁諉。江右藩臺經歴陸公聞名,而顏其額曰:“德被千區”。惜天之之以箅,享年五十九云。淑配張氏,嗣二:長曰瑋,次曰珖,咸克家子也。東平王蒼有言:“為善最樂。”嗚呼!君其隱合歟。

年家同會弟金旻燦頓首拜撰



公升汪先生六秩壽序

國家以制科取士,三年大比,合十五國之英,而拔其尤。士之由此晉陟高位,為時名卿,固多其人,然抱負瑰竒,深藏德器,跧伏於山林巖穴者,亦伏不少。今文治光昭之日,詔督撫諸大臣薦舉有道,以示若渴之心。一時薦舉如李庚星、趙用熙諸君,朝拜夕用,深喜矌典舉行,足以舒道德之氣,開賢路顕榮之門,而薦疏寥寥,所舉無幾。竊謂國家休養生息八十餘年,豈秪如此?特節鋮之臣未盡,蹤跡故失之耳。嘗與及門柳亭農部言之,輙溯洄難已,而柳亭農部,時時為余道其門人汪子毓靈尊人公升汪君之賢,則一鄕之喬楚,而足為報事所優崇者。如孝友敦於門內,子弟之職已全;道誼篤於鄕閭,儀型之度已盡。政脩於家,是則化民善俗之本也。至其計然克裕置產,均分為仲兄,而明大義以定繼祧,周貧困而輕貲財,以恤族隣,則又仁人君子,慷慨施濟之為也。他如排解難紛,捐貲樂輸,彰彰盛德,類皆賢良方正之選也已。是以饒州郡守沈君範亭,致為欽重,手奉扁式額以 “鴻材雅望”,良非溢美。雖其時,僅名列太學,而將來上達朝廷,拔置要地以風勵天下,如李庚星、趙州熙新事君之赫奕,正未可量。又況長君元震、次君毓靈,浙籍明經三君,雖幼皆英年聰敏,超越時髦。孫枝挺秀,為時俊彥。乘運振起於制科,其為君榮者,異時定倍於今日,深喜為國家之光。今孟冬之月,為君六秩初度,柳亭農部索余一言,以晉一觴。余於是樂得而為之序。

龍飛雍正四年岁丙午孟冬月

進士出身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內閣學士戶部尚書加一級翰林院庶吉士 張廷玉 拜撰



又 詩

翰林院庻吉士沈文豪

萝峰佳氣繞蓬萊,重見清時匡濟才。

玉樹琳瑯多秀茁,蘭芽芬馥更臩開。

生伸正值陽春候,花甲還新獻壽杯。

遙望五雲光燦爛,蟠桃為進綺筵來。



像 賛

海山曹騰煥

這位老翁,是吾密友。相與最長,知心最久。坦白待人,端方自守。才堪煩劇,望傾北斗。雖未置身廊廟,克展鴻猷,而立業成家,近今罕有。庭植三槐,門栽五柳,乘時立事,本無慕於晉人風流。世莫我知聊科頭,箕踞而寄情乎杯酒。



八十三代

輔琛,字廷獻,士禮長子也。品行端方,孝友著聞,與人交恂恂寡言,而慷慨仗義,抒財恤罧,排難解紛,為時推重。乾隆二十七年躬沐皇恩:年七十以上,許一丁侍養,免離派差役,三十七年又沐皇恩:欽賜栗帛。今八十有四,猶甚瞿鑠,由其生平德之可積者深,以致福壽兼隆,益駸駸乎未有艾也。


年家眷教弟曹起鶴頓首拜

翁秉質岐嶷,至性孝友。敦門內之實行,常勤夏清冬溫;篤報本之深情,不忘春霜秋露。推肥居瘠,仁讓足風,姜被田荊,壎箎雅葉。至若敦詩說禮,心雅慕乎儒林。樂善好施,情極敦夫古道;千金一諾,咸高季布之風。排難解紛,共羡魯連之義重。交情於吳頭楚尾,長聲價于吳頭於焉。念桑梓之必恭,人有求者,已無不應。憐客途之旅況虗而徃者,俾實而歸不炫能以矜名,詎厚施之望報。爾乃精神矍鑠,年早逾乎杖朝;寵錫恩,光澤已邀乎栗帛。蘭堦秀茁,悉稱謝氏,奇姿鶴髮婆娑,允屬鹿門盛事,洵五福之兼傋,百行之克端者矣。


輔琛汪先生八秩壽序

古者年八十,則杖於朝,重壽考也。然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是壽為五福之一,而德又居三立之先。使德有未修,雖耄期頤亦虗生耳,曷足頌揚?若國唐廷翁汪先生,則德與壽有並著者焉。翁孝友相承,詩書接武,自高魯以來,代有隱德,嘖嘖人口。迄翁天姿粹美,立品端方,事父母,生則致敬,歿則盡哀,祇載之忱,始終無間。至若遠祖遠宗,春祀秋嘗之禮靡或敢忘。是德之見於孝思者,然也。昆季三人翁居長,少則分梨讓棗,長益居瘠推肥,凡綱常名教之大節,祖宗門戶之橕持,靡不身肩而獨任之。是德之見於友愛者,然也。居鄕黨患難相恤,緩急相通,家非甚豊也,而慷慨仗義不吝貲財。遇鼠牙雀角之事,則多方排解。家無生計者,必代為籌畫經營。或見囊槖蕭條,弗能歸里者,必捐貲以助,而外無矜炫之意。甚且隆師重友,雅愛儒林,不特儀型梓里。卽客遊江蘇吳楚,舟車所至,瞻豐采者,不啻泰山北斗之望,是德之見於鄕邦者,然也。德之所積,壽自徵之,豈僅以高年見重於世哉?太史公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吾廷翁誠而全之矣。邇者聖天子引年養老,一丁侍養,並免離派差役。翁蒙恩賜,不勝雀躍,而海內齒德兼隆者,必以我翁為首推也。行見蘭桂芬芳,鳳毛濟美,光大門閭,不特由耄而耋而期頤已也。家侄濟陽親炙最久,述翁之生平甚悉,余於懿好之情不能自己,爰敘數語用誌不忘,以當華封之祝。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季春月榖旦

年家眷教弟星江 施用中 拜撰




八十三代輔墀像賛

生來勁質傲龍鱗,欲向松隂便寫真。

性為躭書常在目,心非遺世肯間身。

池荷蹔甜高人蹟,庭桂還看上苑春。

此日含毫題小照,他年章甫慶埀紳。

年家眷弟吳錡拜題



脩然其貌,靜逸其神。

唯君子法,允愜其心。

意氣豪邁,挺直松筠。

唐書漢綠,古勁章程。

教子一經,岐嶷趨庭。

春風和藹,到處逢迎。

吁嘻到處有逢迎,海內誰人不識君。

錢塘陳兆崑拜題


國锺醫理絕綜序

天下之理,散於萬殊而合於一本。既博而求之不一之途,尤必約而及之至一之矩。夫然後綂有宗,會有元而綜之挈之,乃不致汜濫而無紀,此其道儒固有之,醫亦宜然。海陽嶽靈汪先生,儒林積學之君子也。生平纂言紀事,約其元而提其要,固已約而能綜矣。間於窮經,睱留心岐黃,自內經問難,旁逮諸子百家,閎意筆挺,旨靡不兼總而條貫之。如是者亦有年,未敢輕以示人,舊以諸同學莊啟,固請始諾問世,每一引手,洞開徵結,遠近風迎為利溥矣。猶慮其道之限於方隅,而不能廣暨也。爰舉數十年來得心應手者,研其同異,撮其旨趣,著為《醫理約綜》一書。書僅四冊,凡受病標本,以及方癥符應,悉為分類排纂,總歸簡括而問序於余,余受而誦之,如入建章之宮,矞矞皇皇而千門萬戶,各有所聨屬也。如涉大海之水,湯湯浩浩而千洭萬派,各有所會歸也。“思無邪”,一言可以蔽全詩三百,“毋不敬”,一言可以蔽曲禮三千。綜其約而博者,該為本此。以言醫,其為理亦若是則巳矣。此書出,凡天下疲癃殘疾軰,不必遠求醫藥,而濟世良奇,近在肘後,開卷了然,可以隨試立效,行將使痿者起、痼者愈,食息安恬熙熙然,其躋於康寧仁壽之域。然則先生此書,固積博以及約者也,其為功,則又守約而施博矣。是為序。

乾隆丁卯年 孟夏月上浣

星源學教弟江一鴻 拜藁



又 序

粵自岐軒肇造,方脉流傳,漸而《難經》《金匱》,遞及病源敘辨,各隨所長,立方著述,至詳且备,不勝屈指,要無非仁壽天下之至意存焉。後之學者,勦襲方書,弋名射利,既無攻補利導之術,復乏望聞問切之思。所謂起疴囘生渺難再覯,此豈各書不足為法也哉?抑亦拙於考究,或苦其浩博,或憚其精微,求其洞析淵源,根抵指歸,葢不可得也。嶽靈汪先生,儒林望人也。注意岐黃,綜覽百家,固已有年而探微扶奥,獨擅精奇。凡一引手,無病不瘳,闔郡推服,是處頌德,洵乎身具宿根者歟!而且精明出以謙慎,廣濟溢於同人。得心應手,輙存紀録,並集諸旨要妙,精者阐之,微者顯之,浩博者融洽之。揭領標要,纂分四冊,額其名曰:《醫理約綜》。意主簡括,理極綂該,既開卷而易明,亦切實而有序,抒獨得之閎畧,作宇宙之津梁,誠若星源江先生所云:“積博以及約”,且守約而施博也夫。

乾隆十五年庚午孟夏月中浣

樵桂谷學教弟 江之桂 拜稿



八十四代國锺傳

嶽靈先生姓汪氏,世居休寧石嶺之國唐。汪為江南望族,而先生則尤為有道君子也。少時循例貢成,均卽折節讀書。所與遊,皆當世名人。比行保舉例當道交薦先生。維時,先生在浙,驚聞乃父靜巷公得偶中之疾,晝夜星馳歸里,膝下扶持不離頃刻。越五載,而靜巷公仍以是疾終。先生哀毀過慼,痛不欲生,遂至嘔血數斗,勉依親族勸,強飲水漿,自是臥病邱園,不復萌小草之思矣。歲時宗祀,必哀形於色,其孺慕之誠,六十年如一日。晚悟岐黄之業,專以扶濟為心,延請填門,終不較以貲,其起死而肉骨者數百人。先生嘗有言曰:儒者上之不能致君澤民,下之又無他技濟衆,滿腔熱衷從何處發洩耶?予之讬是業者,將以拯急扶危也。若謂“不為良相,而為良醫”敢乎哉。嗚呼!其心若此,是真厚於仁者耶。祖祠支丁繁衍,特捐已資以备蒸嘗,凡前人未竟之志,必一一遵而行之。祖父母棺厝淺土,先生芒鞵竹杖,覓地安塟,不貽弟姪憂。平居慕魯仲連之為人,其排難解紛,仗義執言,鄕之人翕然化之。而且鄕之孤弱者周之,貧不能婚嫁者給之,喪塟缺於供者賻之。其始相德而終相軰者。往往而有,然先生終不以此故,輟其扶濟之心。雖嘗詘於財,猶買地以置義塜,脩路以便行人,蓋好行其德,天性然也。先時里閭中,多為博勝之具,先生令行禁止,雖遇豪猾弗避也。予與先生素敦世好,聞其歿而哭之。因念先生之行誼,膾炙人口者,惟予知之最悉,爰節其事而畧之。先生諱國锺,字毓靈,嶽靈其別號也。子二人:長曰泮,早夭;次洋。女二人,孫六人云。申夣璽曰:博施濟衆,聖人所難;獨富獨貴,君子恥之。先生雖不克為世用,而惇姻任卹,其表表於鄕者,足以立廉起懦。嗚呼!豈特董圃種杏,可為救溢扶衰也哉。

世教弟荊山申夣璽拜撰



國 佐 傳

汪君甫十齡,隨叔考來彭,與余同硯數載,為人敦厚,謹飭慎樞,極重然諾。居市井之地,不妄與人交,恒以老成見器於邑之先軰,余爾時切觀型焉。翁少失怙,事母以孝。受室後,卽飭其內,君曰:“吾遠客異鄕,吾母當善事之。”其內君潔修瀡、謹盤匜,至今以孝著。翁生平待人不設城府,無機心,世俗勢利之軰,輙睚眦其不合,故僑寓於彭,數十載,恒以金玉君子稱之。歲戊子,翁春秋五十九矣,謂“明年吾當謝棄塵寰”,凡一切衣衾等物親購傋焉。日治裝歸里,辭別諸交遊,訂以永訣,人始以不祥,訝之。洎明年某月某日,翁曰:“生太平之世得正寢焉,何憾之有?”乃沐浴,具衣冠,振襟危坐,召諸兒孫媳婦,黾以恢宏繼子,復手書一冊遺囑其嗣,君遂騎箕尾逝也。噫!奇矣。非具夙慧仙緣者,曷克有此也。翁逝矣,摘讀其遺訓有曰:“世路岐嶇,吾以直道行之;人情嶮巇,吾以誠意動之;毋矜驕以隘器量,毋刻薄以損壽元,毋奢華以耗物力,毋機械以剝天良。”終身由之,動罔不減。翁之宅心善後,視世人僅以金篋遺子孫者,不大相逕庭也哉?今嗣君魁恪遵先訓,凡所動履一如其翁,已援例入成均矣。諸孫軰悉恂謹,就繩墨,將來大家聲而恢前緒者,正未有艾!於以見天之所以報施善人者,理更不爽也。予與翁數十年交善,因得悉其梗槩,援筆而為之傳。翁諱國佐,字廷賢,賛亭其號也。

海門研教弟高世俊拜撰


2024-01-08

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