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福睿斯车,在哪里可以找到可靠的二手车商家,

4S店为何被骂“四儿子店”?老款改装冒充新款、事故车过不了户、维权诉讼难度大

记者|孟祥涛 编辑|王毕强


吴融被六七个彪形大汉围在中心,在接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无法离开原地,瘦巴巴的他踮起脚尖才能够到身边壮汉的下巴。两个月前,拦住他去路的男子还在笑眯眯地帮他挑车,而如今则摆出了油盐不进的扑克脸。

“你想打架吗?来,我让你打!”吴融觉得自己的情绪都快失控了。

“你抓紧去过户,要不车或者人,留下一个。”销售的语气还是冷冰冰的。

一个月前,吴融兴冲冲地去北京某家4S店去提一辆二手车(注:4S店通常也销售本品牌的二手车),在办完手续后直接前往车管所办理过户。没想到的是,这辆二手车的车架号有明显的锈迹,车管所怀疑是事故车拒绝办理,吴融无奈只好折回4S店要个说法。4S店答应得很痛快,让他先回去等消息。

可是左等右等了二十几天也没有人搭理他,好不容易销售来了个电话,却只字不提维修或者调换的事,反而一个劲儿地要求吴融尽快去过户,说是原车主要以旧换新,等不及了。“过不了户,也不是我的责任。”销售根本不接这个话茬。忍无可忍的吴融再次来到那家4S店,接下来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销售给了吴融两个选项,要么老老实实去过户,要么把车留下,钱也不退。吴融火气一下就上来了,对方则依然是那副光棍儿神情,“要么你就去报警,警察也不会管你。”不出意料的是,这一次的协商又是无疾而终。

在漫长的拉锯后,4S店才清理了车架号上的锈迹,而此时,距离吴融提车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中间原车主还打来电话质问他,是不是故意拖着,吴融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

不久前的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之所以能够引爆舆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广大车主“苦4S店久矣”,甚至把4S店蔑称为“四儿子店”,从购车到售后维修,车主们有倒不完的苦水。

有过不愉快经历的车主中很多都是他人眼中的体面人,不乏律师、大企业中层等等,他们要么与其他受害车主抱团维权,要么独自诉诸法律,但大部分人都免不了以失败告终。

在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之后,事情会向着好的方向变化吗?无一例外,大家都很悲观。

“偷梁换柱”新款变旧款,依法维权难胜诉

自从买了第一辆车以后,张楚遇到的都是糟心事儿。2017年初,他来到当地一家福特4S店,看中一款福睿斯轿车,跟着销售在仓库大概溜达了一圈,张楚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之后他将无数次懊恼于自己的粗心。

在谈价格的时候,销售经理告诉张楚,现在福睿斯出了新款叫幸福版,只是需要加价,因为加的不多,张楚想了想觉得也能接受。直到此时,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张楚还因为这家4S店的服务不错,推荐给了自己想买车的朋友。

闲聊中,朋友打开福睿斯的论坛,里面有几个帖子在比较老款和幸福版的差别,说有些4S店会私自给老款加装非原厂的导航、中控和倒车影像来冒充幸福版。在仔细对比之后,张楚发现,自己中招了。销售最开始还辩称是厂家加装的,后来才承认是4S店加装。

换车,是张楚最直接的诉求,毕竟一辆被4S店擅自改动过的车,没有问题自然万事大吉,一旦出问题,就会陷入漫长的扯皮之中。

4S店则表示换车不可能,因为一旦换车,目前这一辆瞬间就变成了二手车,损失需要4S店自己承担,但可以送给张楚六次保养。“我要你这些保养干嘛?”他想要与4S店总经理面谈,也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至于打厂家的电话,自始至终就没回复过。

在寻找当地媒体曝光仍于事无补后,张楚走上了法律维权之路。

在张楚的维权群里,有三十几位车主与他面临同样的情况,因为此前并没有类似的案件审理,大家都在等待这次的判决结果,其他法官也会以这次的判例作为重要参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如果商家涉嫌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但其中,对于如何判定商家是主观欺诈还是疏忽,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与标准。

以这件事来看,在几次开庭过程中,4S店的销售表示自己事先并不知情,也没有刻意欺骗,以为这老款就是幸福版,而总经理则表示,他以为自己改装过的车也可以算是幸福版,最终法院采信了对方的说法,张楚败诉。接下来的二审,同样以张楚败诉告终。

最后,他不得已接受了调解,对方赔偿了他2万元,仅仅只够把诉讼的费用给覆盖掉,除此之外,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他的维权之路,一无所获。受到这一判例的影响,其他维权车主对于起诉开始意兴阑珊,大部分人也都只好接受调解的结果。

躲不开的套路,各种违法、违规收费

在消费者购车阶段,遇到的坑远不止“以旧换新”“偷梁换柱”这些。最开始的选车阶段,部分4S店就开始套路顾客了,一些热门车型如果想尽快提车,除了加价别无他法。

这一现象随着2017年7月1日《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有了一定改善,其中明确要求“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

如今4S店的手段则更为柔和且隐蔽。如果消费者选择加装一些车内配件,就可以早些提车,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变相提价行为。在很多车主看来,配件早晚都要装,也就接受了。而对于豪车车主,加价行为从未远去。

不久之前,有媒体报道,在明码标价之外,加价才能提车,有些豪车品类,甚至需要加价50万元以上。而4S店本身也知道加价行为并不合规,“加价”的字眼也不会出现在相关的票据或协议之中。

即便消费者接受了加价的行为,部分4S店也不会因此在之后少宰顾客一刀。

被踢爆的金融服务费是业界早已存在的痼疾,而除此之外,甚至连优惠的保险项目,消费者都要加价才能获得。

周侃在办手续的时候,销售给他推荐了一款保险,并且表示由于这一保险项目名额有限,需要给销售个人手续费,由于是全款买车,周侃压根儿没搭理对方。但接下来他还是中招了,销售强制要求他购买盗抢险,说是国家规定,周侃当时没想太多,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强制的,“但这事谁管啊。”

当然,像周侃这样全款买车的消费者是不讨销售喜欢的。吴融介绍,只要去4S店买车,销售都会推荐贷款,只有这样,销售才能既赚到卖车提成,还能拿到分期提成和保险提成。

诸如上牌和检测费用,也有着巨大水分。据央视财经报道,有4S店开出的上牌费和检测费高达数千元,而车管所给出的价格不过是车牌费100元、驾驶证10元、登记证书10元,一共120元。还有装潢费、提车费等等,甚至有一些4S店还会收取出库费,就是他们把车从库里开出来都需要收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出意料的是,这些收费都是不合规的。

4S店联合厂家糊弄车主,保险理赔、维修都是坑

周侃对于4S店的愤怒是逐渐累积的。

一次,周侃去4S店做保养,在离开的时候接受工作人员的调度,但没想到对方是个新手,指挥得乱七八糟,导致周侃直接撞到了停放的新车。由于之前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故,周侃便全听4S店的安排,最后走的路损,由周侃车的保险来理赔,直接导致他第二年的保费上涨不少。按理说这是对方的责任,周侃当时嫌麻烦也就没计较太多。

而另一件事则是把他恶心到了。由于很难获得牌照,周侃在2015年购买了一台沃尔沃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汽油车不同的是,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要一直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空调必须时时刻刻都开着,这也就导致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的损耗很大。

而这款车型的空调压缩机在使用三年后基本上就需要更换,而厂家的保修期也只有三年。于是,大量过保修期的车主便跑到广州车展拉横幅抗议,无奈之下,沃尔沃宣布将保修期从三年改为六年,这才稍微缓和了车主们的情绪。

就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属于设计缺陷,理应召回。沃尔沃确实有过相关的动作,但既不是通过媒体广而告之,也不是通过中汽协的渠道,而是让4S店用私人电话通知车主,但事情进行到一半便再无音信。周侃和其他车主们猜测,沃尔沃可能也没想到出问题的车会这么多。由4S店出面,走非官方的途径,而并非官方宣布,导致车主们想维权都没有凭据。

之所以对4S店怒气满满,倒并不是迁怒,而是在周侃和车主们看来,买车的时候是你们不遗余力地推荐这款车,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会出问题,也都能理解,但现在在车主维权的时候,4S店不能一推六二五,自己像个没事人一样,干着脚站在河边,就一句“你们直接去找厂商”来敷衍,到最后甚至联合厂商来糊弄车主,这才是让车主们最愤怒的点。

2019年1月,周侃第一次更换了空调压缩机,没想到仅仅四个月之后又坏掉了,还正好赶在五一假期。与汽油车没有空调开个窗就可以不同,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没有空调散热就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电池过热是会爆炸的。

4S店给出的反馈是,把车开过来没问题,但暂时不能换,要等厂商同意和自家修理人员上班后再说。一来一去又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本来打算带着孩子假期出游的计划也泡汤了,“你说气不气。”

赵毅则是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在保险理赔时被4S店坑了。一天开车下班,赵毅正在等绿灯,突然后座晃了一下,是后面的车追尾了,又听到砰地一声,嗬,三连环。下车之后,赵毅四处看了看,发现除了车牌的螺丝被弄歪了一点,其余什么事都没有,他也不打算狮子大张口,让对方给他两百块意思下就成了,毕竟还着急回家。

没想到的是肇事车反而要求走保险流程,因为他被后车撞得很严重,后车盖都掀起来了,赵毅倒是无可无不可。因为心态很放松,赵毅还跟对方有说有笑的,“这么点儿小事儿,给修吗?”他心里嘀咕。

结果费用单子一出来,把赵毅吓了一跳,光修他的车就要花七千多,他转过头一看,发现那位肇事车主小脸儿都绿了。原来4S店秉持着一贯能换就坚决不修的原则,把撞车时被崩起的石子磕出小坑的排气管都给换了。“这哥们儿明年的保费大概会是个天文数字了。”赵毅看着还在拿着费用单子发呆的肇事车主摇了摇头。

同样是追尾,张楚的经历可就危险多了。一次交通事故,张楚车子的后保险杠被撞坏了,送去4S店修理,也只是换了个新保险杠而已。本以为事情翻篇了的张楚在两个多月后去另一家4S店洗车时才发现,整个刹车灯都是不会亮的。

检查之后才发现,是之前那家4S店的维修员在更换保险杠后没有给刹车灯连上电线,“这要是出了事故,我找谁说理去?”事后,张楚找到那家4S店,在闲聊的时候提起了这事,对方打个哈哈就掩盖过去了,半点也没放在心上。

专业人士也难逃4S店的陷阱

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单就每一种型号而言也有数种。但零配件的生产厂家不同,价格也相差极大。很多4S店往往将原厂的零配件用杂牌厂商的替代,但同样收取原厂配件的价格,普通消费者根本无力分辨。

消费者任人宰割的背后是信息的不对等。

吴融自己就是一位二手车从业者,在检查汽车性能的时候小心得不能再小心,结果还是中招了;张楚是一名律师,算上贷款文件和其他合同,一共十几份文件,他逐字逐句地抠细节,搞得销售烦不胜烦,结果在走上法庭的那一刻依然是弱势的。

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要么是打碎牙齿和血吞,要么是像那位奔驰维权女车主一样,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爆发出激烈行为。

张楚在开庭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之前的合同细节是被自己给忽略掉的。比如,在购车的时候,销售会说能不能低开发票,这样双方都可以少交些税,当时张楚没觉得有什么,但开庭时他才知道各地车管所都是按照每款车型的平均价格来征税,这中间其实是有偷税漏税的余地的。

虽然最后败诉了,但他不觉得自己的判例有多大的参考性,而在他看来,法律保障的其实是消费者的底线权利,而消费者自身的要求总是会比底线高一些,尽管有些4S店本身是跌破底线的。

高歌曾是一名从业多年的销售顾问,在他看来,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确实有一些4S店和其中的销售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当行为,但还有更多的4S店和销售是爱惜羽毛的,真正专业的销售是不会走那些歪门邪道的,很简单的道理,“我服务好一个客户,他总有亲朋好友,他一句话,比我费一下午的口舌都管用,口碑上来了,收入自然不会低,有些事情自然就没必要去做,当然这一两年的行情也确实艰难。”

消费者有没有摆脱4S店的方法呢?现在看来是没有的。周侃最近有换车的打算,但之前不愉快的经历又让他有些畏缩,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的最后,他自问自答,“想买车不去4S店,又能去哪里呢?”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周刊】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4-01-06

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