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迪汽车座套可以DIY安装吗?,

博物馆Vol.011 | 中国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影路9号,是世界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也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自2007年2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2020年,中国电影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博物馆占地52亩,建筑面积近38000平方米,展线长度2970米,其中涉及电影1500余部、图片4300余张、介绍电影工作者450多位,有藏品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藏品8件。博物馆设有21个展厅和对外公共活动及展示区域,展览展示总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馆内还设有6个影厅,其中包括一个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观影的巨幕厅。


--- 光影抒华章 奋斗新时代 ---

博物馆一层为《光影抒华章 奋斗新时代》主题展览,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的光辉历程和走进新时代的辉煌成就。

主题展览面积2850平方米,分为“壮丽70年”和“奋斗新时代”两部分内容。展览精选出200余部影片、500余件藏品,以影为媒,记录和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光辉历程,突出展示了中国电影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向观众呈现发展着的中国电影史。

主题展览中的500余件藏品,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和观众见面。走进展厅,大家首先可以看到从摄影、洗印、剪辑到放映全流程的电影设备。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号为001号的纪录电影《北京在建设中》,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真实记录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工业、农业、水利、文化教育和公共建筑等各方面建设的情景,带观众往回穿越一个甲子。

此外,还有著名文艺理论家、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编剧于敏,以及著名电影艺术家王晓棠等20余位知名电影艺术家的手模。

在介绍“电影节”的展区,除了华表奖、金鸡奖等原先已经入藏的奖杯,还集中陈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飞鹿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传媒荣誉奖和金丝带奖,以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金飞虎奖等当前国内主要电影节的奖杯。

中央圆厅环幕采用了近1800平方米的大间距高亮度LED灯珠,是国内最大的室内锥筒结构异型曲面内挂屏,呈现出光影交汇、气势磅礴的沉浸式场景。中央圆厅还专门在石阶上铺设了软质坐垫。观众走累了,在坐下小憩的同时,或可以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经典国产影片片段,或可以感受风格多样的灯光秀。

主题展览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互动体验。馆内设置了沉浸式3D动画互动、智能配音互动、特效造型体验、VR月球梦体验等多个互动项目。观众既可以让自己的原声成为“银幕好声音”带回家细细品味,也可以化身酷酷的小哪吒、帅气的敖丙以及《美人鱼》里虽搞怪却重情重义的八爪鱼,更可以坐进航天器,完成自己的登月、探月之旅。


--- 电影艺术展览厅 ---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二层至四层为《百年历程 世纪辉煌》展览,展示了中国电影从1905年到2005年走过的百年历程,是目前中国第一次全景式、立体化、系统性呈现中国电影发展史和电影制作技术的大型综合展览。展览包含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电影的发展和广大电影工作者的重要艺术成就,揭示了电影制作的奥秘。

电影艺术展览厅包含序厅和1至10展厅,位于中国电影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以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历程和电影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为主。展览区由“电影的发明”、“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的创建与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电影”、“美术电影”、“儿童电影”、“科学教育电影”、“译制电影”、“新闻纪录电影”、“香港、澳门地区电影”、“台湾地区电影”10个展厅组成。

世界公认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电影摄影机由法国电影发明家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斯·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1895年12月28日巴黎时间晚上9点,卢米埃尔兄弟的10部短片在法国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印度厅正式放映,当晚担任放映师的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36位观众买票观看了世界上第一场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放映,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和电影时代的开始。

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引起一批有识之士对这一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产业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尝试。

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这部电影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导演,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时长30分钟。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这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8年,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A. Ramos)在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一处溜冰场,用铁皮搭建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电影院“虹口影戏园”,首映《龙巢》。这是中国第一座专业电影院,俗称“铁房子”。

1913年9月29日上映的电影《难夫难妻》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剧作和第一部故事短片。该片由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执导,讲述了由媒人说媒,最终把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送入洞房的讽刺故事。张石川和郑正秋分别指挥摄影机位置的变化和演员的表情动作,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导演。

《阎瑞生》是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共10本(一本约10分钟),1920年始摄,1921年公映,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影片取材于1920年,是根据当时上海滩发生的某洋行职员阎瑞生谋杀妓女的真实案件拍摄的。摄制完成后,放映时间不长,就由于渲染犯罪过程,遭到官方的禁映。

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电影公司相继成立,制片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到20年代末,社会片、伦理片、爱情片、神怪武侠片等各种电影创作类型都逐渐成熟。同时,电影制片业形成了“明星”、“天一”和“大中华百合”三家电影公司鼎立的格局。

20年代末,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1930年,中国电影界引进国外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有声电影的尝试制作。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有限,特别是放映环境的限制,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无声和有声共存的时期。直到1938年,中国才彻底进入有声电影时代。

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胡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 。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社会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战争等一些列重大事件。中国电影业经过左翼进步电影、抗战电影和敌后进步电影,以及建立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在战火硝烟中艰难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电影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中国电影四大制片基地相继建成。它们是: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23日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1949年10月1日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至此,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六展厅介绍了中国美术电影的诞生及早期创作和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与繁荣。动画片《三个和尚》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重要作品之一。1999年,《宝莲灯》的出现了再次照亮了中国的美术电影市场。影片具有强大的明星配音、配唱阵容及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电影制作方式,它首次采用二维、三维电脑制作,是中国首部按国际电影市场运作程序进行操作的影院动画片。

第七展厅主要介绍我国的儿童电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开始关注儿童的命运。1922年,第一部表现儿童生活的短片《顽童》拍摄完成,儿童故事片从此起步。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喜爱的《三毛流浪记》是上海进步电影工作者迎接解放军而拍摄的优秀作品。这部跨越两个时代的影片拉开了儿童电影兴盛发达的序幕。

第八展厅包括科学教育电影、译制电影和新闻纪录电影。《地道战》和《地雷战》,几乎所有的中国观众都熟悉,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其实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产的军教片。据不完全统计,影片《地道战》在四十多年里,全球观众共亿人次。是世界上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数最多的影片,八一电影制片厂已对此项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1911年,湖北杂技幻术家朱连奎和一家洋行"美利公司"合作拍摄了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片《武汉战争》。这是记载中我国最早的纪录电影。

上个世纪年代,长期追随孙中山的民新影片公司制片人兼摄影师黎民伟,拍摄了一系列纪录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的纪录片,为今天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当时,孙中山曾书赠黎民伟"天下为公"的横幅。

第九展厅是香港、澳门地区电影厅,在这里将向观众展示香港、澳门地区1805年到2005年的电影发展情况。

第十厅介绍了自1925年台湾拍摄第一部故事片起,到20世纪60-70年代是台湾电影繁荣期,一大批有影响的电影艺术家和佳作应运而生。从80—90 年代“台湾新电影”兴起,一批新导演崭露头角,到其中一些佳作在两岸四地及国际影坛上享有一定声誉。展览还包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海峡两岸加强电影文化交流,合拍影片应运而生,推动两岸电影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内容。


--- 电影技术展览厅 ---

电影技术博览区包含11-20展厅,位于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四层,由“电影拍摄”、“电影美术”、“电影特殊摄影”、“传统电影特技”、“数字特技”、“电影录音”、“电影剪辑”、“电影洗印”、“电影动画”、“形形色色的电影”10个展厅组成,以展示电影制作技术和电影知识,揭示电影制作的奥秘为主要内容。观众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博览区突出的特色,有77项互动项目,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电影文化体验。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做录音、拍短片,体验电影制作的乐趣,从拍摄、剪辑、美术、配音、配乐到特技、洗印等整个电影制作过程都有充分展示。

电影摄制厅展示了早期电影拍摄的主要设备器材、上海摄制基地的模型、摄影棚内的搭景拍摄模型和外景雪景拍摄模型等。

美术设计师工作室展厅介绍了电影美术的化妆、服装、道具部门,展示的有《甲午风云》、《大决战》、《刘三姐》、《达吉和她的父亲》等影片中角色所穿着的服装。

厅内还展示了按照美术师的设计图纸组织加工、制作和搭建电影场景《农家小景》。还有置景师为电影《林家铺子》搭建的主体场景“小镇商业街”等。

第十三展厅是电影特殊摄影展厅,介绍目前在电影中经常运用的“放大摄影”、“显微摄影”、“水箱摄影”、“水下摄影”、“定时逐格摄影”、“高速摄影”和“内窥镜摄影”等七大门类拍摄的奥秘。

电影传统特技厅展示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山崩地裂、惊涛骇浪、火山喷发、飞檐走壁、腾云驾雾、斗转星移、历史再现等奇观。

透视合成在电影制片厂中又称为“接景”。是指把绘画、照相、模型等场景元素放在离摄影机较近的位置,利用远小近大的透视原理,使这些元素与远处的实景“拼接”在一起。只要透视关系、照明、比例等处理得当,在银幕上观众看到的就是浑然一体的场景。

第十五展厅展示电影数字特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电影画面的制作,突破了传统特技的限制,使电影创作得以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将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或出现的景象令人信服地再现在观众面前。

第十六展厅展厅介绍电影录音发展的历史,从机械录音、光学录音、磁性录音到现代数字录音多个阶段,音的表现形式经历了从单音道、立体声到多声道的复杂过程。在这个厅观众还可以体验对白录制和听音测试等互动装置。

第十七展厅为电影剪辑厅,介绍电影两大类蒙太奇: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名词montage的音译,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安装、组合,后来被引申到电影中来。简单地说,蒙太奇是创作者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将镜头、场面、段落等,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组成一个有机体。展厅展示了各类蒙太奇使用片段以及电影剪辑设备,观众还可以参与体验电影剪辑的过程。

第十八展厅介绍彩色电影洗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底片冲洗、底片剪接、影片配光、印制正片和正片冲洗等主要生产过程。

第十九展厅是电影动画厅,介绍电影动画的类型和制作过程。

第二十展厅形形色色的电影厅,通过电影放映的不同样式来揭示电影科技发展过程的科普电影展厅。现在一般能看到的特种电影主要有巨幕电影、球幕电影、动感电影、立体电影、水幕电影、环幕电影、和魔毯电影等七种。


--- 电影放映厅 ---

中国电影博物馆拥有6个电影放映厅,同步放映最新电影作品,影厅可以同时放映数字电影、35毫米和70毫米胶片电影,可容纳1210位观众观影。还开辟专门影厅公益放映优秀国产影片以及按月举办主题展映活动。

馆内的巨幕影厅配备了IMAX 70毫米胶片放映系统,可放映70毫米胶片影片。七层楼高的银幕沉浸感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专门为巨幕影厅设计的声源均衡音响系统,使观众在影厅内的每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无差别的音量和音质。超大的银幕、特别定制的顶级镜头、无与伦比多声道数字音效系统,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被称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博物馆内以巨型玻璃替代了放映间的墙壁。观众在公共开放区域,就可以直接看到放映员们如何操作设备、看到一卷卷70mm胶片如何在同一套系统里走完从供片到收片的全部过程。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中国电影博物馆官网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2024-01-04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