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拍摄小汽车视频表演才有更多观众?,

《河津市新农村门楼集锦》拍摄纪实

《河津市新农村门楼集锦》拍摄纪实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河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组织专人,历时四个多月,拍摄了《河津市新农村门楼集锦》,受委托作者参加了拍摄工作。此画册已下发各个乡镇(办)。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全市共125个行政村,收集112张门楼图片。2021年6月3日开始拍摄,第一张照片是清涧三村的门楼;杀青时间是2021年10月27日。最后一张照片是黄村的门楼。实际上,拍黄村门楼这张照片时,画册排版基本结束。作者外拍路过时,看见这个门楼的工程只剩了部分修饰。随机拍了,纳入画册。
门楼拍摄,属于建筑摄影。就拍摄技术而言,由于照片是用于制作画册,所以,从前期到后期,都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务必严格要求。曝光控制上,一定要确保高光和低光的暗部细节。光圈上大多采用小光圈大景深拍摄。镜头使用上,由于大多使用了超广角镜头,因此景物畸变较大。后期处理上,除严格把握好影调和色调之外,镜头矫正尤为重要。拍摄艺术上,依照一大一小两相等构图法则。权衡画面的整体和局部。重主题轻主体,重内容轻形式,做到主体和主题的辩证统一。

拍摄期间巧逢天气炎热季节。完成下化乡的拍摄任务,是我第一次上山的。部署拍摄工作时,三晋文化研究会袁会长,特意给我安排了一名助理,除了负责路途和拍摄过程中的安全外,再就是帮我携带器材。

出发时我带上提前准备好的香蕉,苹果,小番茄,麻花和矿泉水。

下院村门楼拍完后,我们不知道走哪条路,才能通往其它村庄。大队门口欲打听一下,四周观望,却见不到人。此时,北边来了一辆出租车,问师傅能不能通往上岭村时,他说能。还没有等我细细追问,便扬长而去。心里还在嘀咕时,迎面来了一位骑摩托车的师傅。我问这条路小车能不能通往上岭村,他告诉我可以。

我们驾车向北走去。水泥路,弯弯曲曲,平平展展。越走越窄,越走越陡。我挂一档低速前行。路很窄,窄的只能通过一辆车。不仅只是下坡,而且是连转弯带下坡,而却很陡,屁股不抬起来还看不见路呢。有两个拐弯处,特别的急,不打两把方向盘是转不过弯的。我有些害怕了,万一迎面来了一辆车这可该咋办?我们走错了路了。这种路况,倒车是不可能的。此时已经是没有了退路了。我心里有些发怵。我的助理,是一名杜姓的老司机。早先开拖拉机,后来给国企开车,大车、小车、大客车、运输车都开过,而却经常走山路。他说,‘没事的’。我问;“对面来车咋办?”他说:“不是咱倒,就是他倒啊。一直倒到一个可以会车的地方,停下来。让另一台车通行啊。”听了这话我心里虽仍忐忑,但稍有了淡定。我问:“你遇到过这种情况?”“经常上山,这种情况见多了。”他反问道:“不然,你说咋办?没有办法。”

就这样一路战战兢兢的开到了山下。幸运的是,没有出现迎面来车的情况。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把车停放好后,我们下了车,伸了伸懒腰,喝了点水,吃了一点东西,稳定了一下心情。又驾车前行。一路口处,不知道往右走,还是往左走了。见有几个人干活,前去一打听,才知不是当地人。继续前行,不远处看见有户人家。篱笆院子外,“有人吗?有人吗?”我不断地呼叫着。没有人应声。我边呼叫边往院子里走去。此时,整个山谷里十分宁静,只有我的呼叫声,“响彻”了整个山川。瞬间,我毛骨悚然。我的助理也到了院子里了。他说:“窑洞里有人。”是一位七十岁左右大娘。好像她的耳朵有些背。我无论怎么说,她有些听不懂。她无论怎么说,我也有些听不懂。只能到此为止。走出院子,我俩异口同声:“这山谷里,荒无人烟,要是一个人来,真能把人吓死。”问路,问谁去,就没有人啊。于是,我想起了领导。我要感谢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助理。有了助理陪着我,就有了安全,心里踏实。

走吧,车到山前必有路嘛。下了坡的路,不再是水泥路了。道路坑坑洼洼,曲曲弯弯,高低不平,路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不时出现被雨后积水冲刷而来的深浅宽窄不同的沟曹。我俩都不说话,只听到车窗外轮胎碾压小石子“哗哗哗”的声,以及偶尔出现的轮胎与大石块撞击的“哐!哐!”声。车辆在颠簸中缓缓穿行,我凝视着前方,小心地开着车,向前行驶着。就这样凭着感觉,走出了山谷,来到了上岭村。顺利地踏上了拍摄行程。

到了上岭村,已经是大中午了。上岭村北门楼是坐南朝北,是大逆光。门楼高。门前是下坡,门前的道路,是东高西低。现场条件很不理想。对此,我在后备箱取出备用的凳子,定好机位后,却发现太阳光直射进了镜头,光晕严重,不能拍摄。于是,助理拿来了雨伞打在镜头前方,遮挡住太阳,我摁下了快门。先后四次上山,完成了下化乡的拍摄任务。

拍摄过程,因交通影响、天气影响、光线影响以及拍摄现场施工、集市、车辆、物料堆放等影响,加上拍摄前,不知道门楼的朝向,到现场才发现是大逆光,不能拍摄,只好远去别的村庄。等等因素的影响,使拍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拍清涧三村的门楼时,是画册拍摄的第一张照片。10时许的门楼脚下,卖菜的、修鞋的、卖衣服的、卖水果的,炸麻花的、琳琅满目,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杂乱无章,不能拍摄。一直等到快要一点钟时,人们陆续离开之后,完成了拍摄。

9月7日一大早,我前往庄头村拍摄。这个门楼是坐东朝西的,此时,太阳升起不是很高,门楼亮度不是很好,又是大逆光。我试拍了两张,图片模糊,色彩暗淡,即使很好的后期也不能出片。我坚守岗位,守株待兔。等了近两个小时,到太阳升起得较高,满足了拍摄条件时,才进行了拍摄。

快到西坡村的门楼前时,看见不远处迎面来了一辆小轿车,我赶紧把车停在路边准备拍照,说时迟那时快,瞬间,轿车闪过。没有拍成。门楼画册图片是属于公益类宣传性质的,门楼里有点缀的人或物作为配体,可营造人文环境,增加乡村氛围。如果是商业类广告性质的,就不一定了。门楼是静止的,图片是平面的,为了让图片活起来,摄影师总是在拍静态的图片时,想着法儿的在画面里,能够有个动态的东西出现,这样一来,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互对应。画面有了纵深感,图片也有了立体感。这一会功夫,虽然有好几个过往的车辆,有三轮车,微型小轿车,摩托车等,但这些都不能体现新农村的特征。于是,就继续等,希望有一个大气一点的轿车过来。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当你需要车的时候,硬是没有。当你不需要车的时候,一会儿来一辆,有的不等你打招呼,停在你面前,还要问一声,有事儿吗?用车吗?

此时,我想起了给北午芹门楼拍照的那天,门楼前过往的车辆真多。有小轿车,三轮车,摩托车,人骑自行车。大货车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太多的车,也不能拍。道路上,被过往车流卷起的灰尘,四处飞扬。我和助理躲在路旁,等待着灰尘落地。为了安全助理在我身后观察着背后是否有车辆过往。我站在道路的中央,调好光圈,选好机位,等待时机。远处,来了一辆大货车。车辆离的太远了,起不到点缀的效果,不能拍。车辆离的太近了抢镜头,淡化主题,也不能拍。当车辆走到我们预定位置的时候,我摁下了快门。

西坡村门楼下,仍就没有车辆过来。已经是十二点多了,肚子有点饿了。即使马上回家,还要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不等了,对着门楼,我拍了两张,决定回家。几十米后,我停了下来。心想,大老远来一趟挺不容易的,就这么回去吗?蓝天白云下,两边绿色的树林陪衬着壮观的红色的门楼。多么漂亮啊!门楼里面能有个小车那该多好啊!为了便于观察远处车辆情况,我把车横在马路上。不一会儿,老远来了一辆车,我连忙停好车,拿起相机,下了车选好机位,准备拍摄。随着车辆的临近,镜头里是一辆小货车。不是小轿车。纠结了,拍,还是不拍,等,还是不等。心想,这次不管是什么车都要拍些来了。车辆从身边驶过时,原来是一辆运送纯净水的小货车。这下,没有了希望了。就这样吧,我很不情愿地离开了。

整个拍摄中,种种原因,往返了3-4趟甚至5-6趟,才能完成拍摄。就这样几个月的艰难奔波,完成了工作任务。

翻阅画册后,细心的读者,会产生一些疑问。和画册图片对比,发现是我们村的门楼,却又不像是我们村的门楼啊。门楼上的字是我们村的,门楼整体看也是我们村的,可是,门楼周围的一些小的建筑,广告语、限高限宽防护栏、电线、电线杆、疫情期间搭建的铁皮房等等等等,咋不见了呢?原来,是后期处理时,作者把影响主体的其他部分,能删去得统统删除了。可以说,在后期处理这些照片的时候,每一张照片,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工作量都很大,难度也很大。除此,就是镜头畸变(焦平面的问题)的矫正。后期处理虽然力度很大,但不能影响主体效果。做到只锦上添花,不画蛇添足。比如:隆兴门楼,从西面拍,门楼颜色淡然而却破旧。从东面拍整体看都不错,可是,上面的“隆兴”二字,已经破损。于是,两面都拍了,后期时把好的“隆兴”二字,粘贴过来。忠信村门楼,门前有好多限高、限宽铁杆,后期时全部去掉了。小张村北门楼前和邵庄村门楼前,长时间停放多辆大货车,一停放就是好几辆,最多时竟有6辆。车上没有联系方式,即使有联系方式,几台车的主人都在家里吗?即使有一台车主联系不上,也没有办法拍摄。因此,先后跑了5-6次,才完成了拍摄任务。新赵村,门楼前疫情期间放着的铁皮房,遮挡了几乎半个门楼,加上门楼前天然气施工,第6次到现场后,才能够拍摄。后期时,把铁皮房给P掉了。门楼大多在繁华地带,影响图片效果的因素不仅太多,而却,情况复杂而严重。类似的情况出现的很多。

《河津市新农村门楼集锦》是一个壮举,是一个工程,是一个里程碑。通过新农村这个大门,使人们认识河津,了解河津,热爱河津,助推河津。让河津迈向新世纪,赶超新时代,文化更辉煌,成就更卓越。

2023-12-29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