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买到长城汽车,怎么样才能买到长靴子

买入长城汽车最好的时机是12年前,其次是现在

长城汽车目前已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在混动、纯电、氢能三大领域并行发展,同时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积累最好的公司,成为全球范围内产业链布局最全的车企之一。前瞻性布局和研发投入均有回报,如今即将迎来技术和产品的集中兑现期,业绩与估值拐点也近在眼前。

中国新能源车再次“爆发”。

首先是一组宏观数据引热议。今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总值7.67万亿元,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增长10.6%。其中,汽车成主要增长动力——全国汽车出口额为137万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9.2%,几乎是翻倍增长,新能源车占比近半。

出口及国内销售数据的反弹,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厂商加速拓展市场的“战果”,未来业绩放量可期,在资本市场的讨论度也再度飙升。

在这波新浪潮中,一个“反直觉”的现象是,中国自主车企正强势赶上。

今年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top10中,6家中国车企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长超100%,显示出更强成长性。其中长城汽车增长最快,同比增幅超261%。

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积极转型新能源的自主车企,正加速公布新技术、新产品,走出一条“比海外巨头更快,比新势力更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业绩与估值预期拐点将至。

为何机构看好长城汽车

横向对比全A股,长城汽车热度持续高涨。

5月第二周,长城汽车获8家机构集中给予买入评级,居全市场榜首。时间拉长到一个月,约有20份券商研报覆盖。关注点集中在财报数据透露的复苏信号。

首先,长城汽车在市场高度关注的出海板块布局积极,表现亮眼,一季度增速优于可比同行。

4月,长城汽车海外出口继续突破2万辆,公司出口21814辆,同比增长182.09%,环比微降2.15%。同期,根据乘联会数据,乘用车行业批发销量预计为178.3万辆, 同比增长87.0%,环比下降10.0%,长城汽车4月海外销量略优于行业表现。

2022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17.22万辆,同比增长23.09%,创历史新高。截止2023年4月底,出口量占集团销量比例为23.4%,增长势头良好。

4月,长城汽车有哈弗三款产品、长城炮正式在菲律宾上市,今年还将陆续进入新加坡、柬埔寨与越南市场。此外,公司正加速完善拉美地区销售网络,上半年计划在巴西扩建至50家经销商网络,持续推进出海布局。

过去五年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在全球电动汽车出口的比重增加了8倍。2021年,中国成为了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国。2022年,中国一举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额已超过日本,跃居全球首位。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中国汽车企业共出口汽车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截止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25.7%来到32.3%,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车销量则超过60%,依然在全球乘用车市场中贡献着主要增量。

更重要的是,在价格战大背景下,许多车几乎是“越卖越亏”。长城汽车却凭借优越的成本管理,实现单车利润“逆势”提升。

2022年年报显示,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承压,长城汽车净利润反而出现了22.9%的增长,因单车均价12.87万元,同比增长20.8%;单车净利0.77万元,同比大增47.5%。

这意味着,在销售增量预期下,公司有望将其转化为账面盈利,更直观地体现在业绩上。

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历经数年“蓄力”,长城汽车正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集中“亮剑”。

从专利数来看,长城汽车可能是中国车企中技术积累最多的,没有之一。

2022年,公司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6042份和4652份,同比增长62.86%和42.87%。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966份、1650份,分别同比增长51.11%和80.53%,均蝉联在华车企第一。

以整车为核心,长城汽车的“森林生态体系”在汽车先进生产制造工艺,底层燃油、纯电、混动、氢燃料等多种动力形式和线控底盘,上层智舱智驾软硬件等方面,都有自研技术能力和自产自建的全面体系布局。

方式上,则重点突出一个“自己干”。区别于纯粹的财务投资,长城汽车往往冲在一线自建自研,甚至对于参股企业也“保留外供”,以确保价格不受制于人。

在市场最为关注的新能源方面,长城汽车构建了业内领先的“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布局,在近年重点议题中深度布局,几无遗漏。

比如,长城汽车在无锡落地了被称为“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氢能领域,长城汽车是国内最早布局电解水制氢的整车企业之一;动力电池方面,孵化了明星企业蜂巢能源。

由此,长城汽车也成为中国唯一完成“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扁平化、网络化、去中心化的全产业链布局的车企,这是成本控制的核心优势,也是直面价格战的底气。

研发脚步仍在加码。2022年,长城汽车全年研发投入121.81亿元,到2025年计划投入研发1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汽车产业链中,“垂直整合”几乎是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在全球化进程中,汽车产业已发展百年,大多数环节充分分工,遍布世界各地。主机厂只是终端产品的生产者,并不完全掌握产品技术迭代量产的节奏。

行业拐点无需多言,然转型的阻力来自内外。在上一个时代领先的欧美巨头们,既有内燃机部门、燃油车渠道等内部既得利益的犹豫,也不得不面对整合全球外部供应链所将面临的巨大沟通和物流成本,这些都使“新尝试”变得举步维艰。

在全球范围内,另一家做到全产业链整合的是特斯拉。其在上海设立的超级工厂,以一年内“开工、投产、交付”震惊全球,以及如今“45s一台车”在效率维度的极致表现,都是背靠强大的产业链基础跑出的“中国速度”。

代工只需看效率,而扎根中国的自主车企,无疑在研发到生产的供应链全流程把控,以及生态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上,具有更直接的优势。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指出,新能源转型的上半场是动力市场。但下半场一定是生态和体系之争。提前做好了相关产业布局、技术布局和体系布局的企业,或者不把蓝海市场中的现象作为红海市场竞争规律的这些企业,未来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蓄势待发的2023

“不同价格区间,布局不同的产品,并发挥最大价值。“

长城汽车基于在车用动力领域的深厚积累,已构建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新能源制造体系,旗下五大品牌——哈弗、魏牌、坦克、欧拉以及长城皮卡均已全面聚焦新能源赛道。

2023年车展,长城汽车预告了超15款新能源新车型,即将开启强势产品周期。

5月15日,长城汽车发布紧凑型SUV哈弗枭龙以及中型SUV哈弗枭龙MAX,以强大实力演绎王者归来,通过“技术升维”和“价格平替”为用户带来城市家用出行最优解。该款产品也承载着明星产品线转型“燃油车+新能源“的重大战略意义,将成长城汽车征战新能源SUV市场的头把利器。

据介绍,首款搭载自研“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的哈弗枭龙MAX,主打“两驱价格,四驱体验”, 将溢价让利用户。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指出,这是比奥迪Quattro更好的四驱系统,十年之内绝对没有对手。

除此之外,哈弗和魏牌的新能源储备车型,也在今年上半年加速投放。

今年2月,哈弗推出了“可城可野可电”在动力选择上灵活多变的“二代大狗”; 魏牌的大六座舒适电动SUV“蓝山DHT-PHEV”,以及MPV车型“高山DHT-PHEV”也已在上海车展亮相,将组成高端智能新能源大六/七座双旗舰组合。

“通过价格带和产品定位的区隔,长城汽车旗下各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将‘抱团’打‘内卷之战’,通过长城汽车整体产品的规模化效应,降低技术研发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李瑞峰透露,在渠道方面,预计到2023年底,哈弗新能源将实现超800家店面在全国运营。

作为横向对比,除了“ALL in新能源”短暂超车的比亚迪,几家中国自主品牌巨头都先后推出过1-2款给人留下印象的新能源车型。但整体仍基于燃油车体系,布局不够清晰,销售进展未达规划。

在外界看来,蓄力中的长城汽车不急不缓,而面对2023年的新浪潮,一出手就是连环拳。新技术搭载新产品,长城智能新能源配合新组织、新架构、新形式、新服务,正密集投放市场,乘上国内外需求端增量,有望迈入发展快车道。

“我们认为上半场不会是有实力企业的市场,下半场才是。”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未来的品类布局依然是重点。长城汽车一定会聚焦于大众经济性市场,根据未来的产业布局、技术布局和体系布局去做高度的投入,针对新能源转型不会一条腿走路。

交付好产品,可持续盈利,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经济学中,价值不是一个单向定义,而是一个在互动中形成的双向认知。微观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让渡空间”,是指消费者总成本和总获取之间的差额。差额越大,消费满意度越高。

李瑞峰指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质量竞争阶段。长城汽车的初心,就是把利润压到最低,把价值全维拉满。这也是对“价格战”的另一种回应——比起出一款新品,比一次价,产品的价值回归更为重要。

在市场头部效应愈发明显的情况下,李瑞峰还大胆预测:到今年年底有些车企就会消失,2024年的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接下来是市场份额向头部车企聚集,尾部甚至腰部车企的市场份额都会缩小。

在这场竞争激烈,九死一生的新能源变革中,中国车企或许占据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极大挑战。作为头部自主车企,厚积薄发的长城汽车,将如何向全市场讲好新能源转型故事,值得市场关注与期待。

2023-12-26

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