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图像用什么车标才能更出彩?,

齐白石早年画一只鸟,遭网友嘲笑:这是儿童画?专家:放大看

一、齐白石其人

提到齐白石,很多人的脑海里会下意识地浮现出一个穿着长衫、留着白胡子的老者形象。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国绘画大师,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他的绘画风格主要是色彩明艳夺人眼球,造型简约又不失生动,看似简单直白的构图却流露出不凡的意境。

他才华横溢,思想通达,动物、植物、人物、山水在他的笔下如同被赋予了生命,洋溢着自然界的充沛活力。

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据他所言,他的家境比较贫寒。

“家里有几间破屋,住倒不用发愁,只是不宽敞而已……此外只有水田一亩……不外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怎么可以或许管饱呢?我的祖父同我父亲,只好去找零工活做……”

可是这零工并不好做,出于多种原因,齐白石的家乡那里做零工也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混不饱一家的肚子。

由此可见,在齐白石的成功之路中,原生家庭在经济方面对他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不过,他亲人的一些珍贵的品质却给他带去了有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性格和三观。

比如,齐白石的祖父,脾气刚直,疾恶如仇;齐白石的祖母,温顺平和,吃苦耐劳;齐白石的母亲勤俭持家,待人有礼。

相比起这几位亲人,齐白石的父亲就显得比较懦弱、窝囊了,但他在那个年代属于寿命比较久的,活了大概八十八岁。

1870年,齐白石跟着外祖父周雨若学习念书,那个时候他就萌发了对画画的爱好,常在习字本、账薄纸上作画。

那时候,一个个他亲笔绘就的或可爱或大气的形象,或许在他功成名就后再看会显得稚嫩,但正是那一张张蕴含着他赤子之心的作品,为他日后漫长又辛苦的成才之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又过了差不多八年,十二岁的齐白石拜细作木匠周之美为师。

周之美的雕花手艺在当时的白石埔一带相当有名,他采用平刀法雕刻人物、花草的技艺堪称炉火纯青,属于同行之中的凤毛麟角。

在周之美的耐心教导下,齐白石不仅学有所成,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后他在周之美平刀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明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圆刀法。

齐白石对这个给自己绘画事业带来莫大启迪的师父非常尊敬,哪怕他成名以后,都不忘常去看望周之美。

齐白石出师之后,他许许多多的书画作品中,都盖有他亲自篆刻的“大匠之门”、“鲁班之门”、“木人”等一类印章,这其中有些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做木匠的周之美先生。

自1888年开始,齐白石又先后拜民间艺人萧芗陔、湘潭名士胡沁园、书画大家陈少蕃为师,正式开始了对绘画、诗文的学习。

经过了多年的奋斗,齐白石终于成长为了一名受人敬重的知名画家,并在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还在同年被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7年,齐白石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齐白石在北京医院逝世。

对于齐白石,西班牙国籍的知名画家毕加索曾这样评价: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二、一画千金

鉴于齐白石其较高的艺术造诣和较广的后世认可度,他的画作的拍卖价格通常都比较昂贵:

比如齐白石1946年创作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2011年月22日经历了超过半小时的激烈竞拍后,以4.255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该画作气势磅礴,大气舒展,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紧密团结、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

比如齐白石题识于1942年的《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十三开)》,在2009年11月22日的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上,以9520万元的价格一锤定音。该价格甚至刷新了齐白石个人作品的拍卖记录。

比如齐白石1932年创作的《山水册八开》,这幅作品集中了齐白石山水画中的诸多技法,还有知名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题诗,可谓是价值非凡!这幅作品的最后以7130万的价格成交。

比如齐白石的《花卉四屏》。这幅作品是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创作而出的佳作。此画用大写意赋彩法描绘出了红梅、荷花、玉兰、牡丹这四种花卉,笔墨酣畅,骨势雄健。最终《花卉四屏》以5712万的价格成交。

而齐白石先生最贵的一件艺术品,《山水十二条屏》,在2017年的北京保利国际秋拍上卖出了9.315亿元的超高价格。

这幅被齐白石创作于1925年的、在拍卖时一跃成为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的画作,展现了齐白石心目中畅想过的美好家园的形象。

《江上人家》《板桥孤帆》《远岸余霞》《红树白泉》……不仅名号动听,那笔墨勾勒出来的景象也美得令人心驰神往。

三、“呆”鸟天价

不过,在齐白石诸多卖价昂贵的画作中,却存在着一幅极具争议的作品,名叫《砖石若鸟稿》。

这幅看上去十分简单,似乎并无出彩之处的小鸟,据传价值千万(但无具体的数据可以证明)。

关于这幅《砖纹若鸟稿》,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众所周知,在书画创作领域里,齐白石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最初齐白石学画的那段生涯,并不能称得上是一帆风顺。

那时候他白天去琉璃厂卖画,因为没有充裕的钱租房住旅馆,晚上他只得去法源寺借宿。

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缺乏保障,物质的匮乏与居住条件的简陋,难免会让齐白石感到沮丧,好在还有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鼓舞着他,陪伴他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日子。

1919年7月15日,齐白石的一个学生张伯任前去法源寺拜访齐白石,二人交谈期间,齐白石猛然间发现地砖上的印子很像一只小鸟,就找来一张普通的纸临摹了下来。

即便在不少现代人的眼光里,这幅画都算不上美观,甚至显得有些呆板、单调。当时齐白石待的那间屋子也因年深日久而看上去有些破旧,那块印着鸟形印子的地砖,估计也是斑斑驳驳了。

但这也丝毫不影响齐白石因为热爱绘画而不停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的动力。

1917年,齐白石的好友陈师建议他自创风格,好在超越流俗,脱颖而出。齐白石也很赞同好友的观点,开始了“衰年变法”。

自创风格,并不简单,要在多个前人先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经历、认知、格调,要借由无法确定何时会突然涌现的灵感进一步延伸、施展,要在实验多次、修改多次的基础上确定完整的模式……

创新,看似轻描淡写的两个词,用在艺术上,却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磋磨。

这变法的过程中,齐白石意识到了自然的、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动到他,他之所以注意到一块毫不起眼的地砖上的印记,就是因为这个印记让他觉得自然、富有生命力。

画稿里,在这个看似呆头呆脑的小鸟的翅膀上,齐白石挥笔记录下了“真有天然之趣”。自此以后,“天然之趣”成为了齐白石创作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幅《砖石若鸟稿》也被齐白石一直留在身边,直至他去世后,这幅作品便随着齐白石的其他作品一起被捐赠给了国家。

从这个故事中,多少可以看出,《砖石若鸟稿》的珍贵之处并不在于它是否富有艺术造诣,而在于它是齐白石开启转型时期的重要见证,昭示了齐白石关于“天然之趣”的创作理念所给他带来的启迪。

在这种理念的碰撞之下,齐白石用他那一支支沾满墨水的毛笔为无数类似于虾、螃蟹、蟋蟀、蜻蜓等小动物赋予了充盈的灵气,让原本平凡微小的它们也拥有了不凡的灵魂,给无数观画之人带去精神的滋润。

齐白石曾说过,他画这些小动物,是要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齐白石把他对小动物的细致观察、耐心解读和尽情畅想融入到他的一笔一画里,大自然的美与趣味,生命的真实与可贵,都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砖纹若鸟稿》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标志,是齐白石漫长且灿烂的艺术生涯中不可替代的辉煌。

想必它之所以被传出那么高的拍卖价格,多半也跟此有关吧。这种精神上的意义非凡的价值,是远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018年,在北京画院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中,齐白石的《砖纹若鸟稿》以它天真的神情和所蕴含的深刻的艺术理念,被选为此次文创作品中的代表,还拥有了一个可爱又不失诙谐的名字,叫做“趣儿”。

“趣儿”作为北京画院的镇院之宝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还由它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

但随着“趣儿”在网上走红后,不少网友却产生了质疑,认为这是儿童画的水平。

诚然,这“趣儿”的原作看上去确实非常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意境却十分悠远。

对于网友的质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室主任郎绍君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曾经对齐白石的画稿做过系列研究,摸索出了其中的门道。

他认为齐白石画的鸟都颇有个性,且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齐白石画的鸟虽不如他画的花草昆虫那么逼真,但这种刻意简化了的用笔,反而显得更具真趣,正应了“趣儿”这名。

郎绍君认为这幅《砖纹若鸟稿》最神奇的地方在于,画中侧目的鸟的那只眼睛,虽然那眼睛只是一个圈加一个墨点,显得此鸟憨态可掬。

但也正是如此,让这只小鸟具有了一种真实不做作的生命力,让整幅图画的境界更上一层楼。可以说,这只鸟的眼睛,是《砖纹若鸟图》的点睛之笔。

说起郎绍君,他跟齐白石也有一段不浅的渊源。据郎绍君自述,在他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曾听过他的美术老师讲过大画家齐白石。

当时郎绍君的学校在北京宣武门顺城街,那所学校原来是天主教会办的“南堂小学”。

在学校附近有个地摊市场,经常兜售一些五花八门的古董。郎绍君和其他同龄的小孩有事没事就喜欢去逛地摊市场,那时候的小人书,是他们的心头好。

一次,郎绍君正在和同学挑选武侠类的小人书。期间,一辆黑色的汽车停靠在书摊附近,紧接着,一个穿着黑袍、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人被搀扶了下来,他看上去很是慈眉善目。

在旁人的低语中,郎绍君了解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齐白石。对于众人的围观,齐白石似乎已然见怪不怪,他不紧不慢地挑了两方砚台,让随从放在后车厢。

当时,郎绍君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发现齐白石老先生的后车厢,已经堆了不少砚台。

或许正是这一次的偶遇,为后续郎绍君对齐白石的研究打下了铺垫。1984年,郎绍君参观了齐白石诞生120周年的画展,深受震撼。

在那之后,郎绍君就开始有意地搜寻并探索有关齐白石的图像与文献。这一行为也让郎绍君逐渐意识到,要想真正地认识齐白石,就需要对他的历史和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经过深入的研究后,郎绍君也创作下了丰厚的成果,比如他主编的《齐白石全集》;比如他专著的《齐白石》,还获得了首届文化部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

比如他撰写的论文《黑入太阴意蕴深--李可染的山水画》该论文还获得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四、名家轶事

绘画,是齐白石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事业,而围绕着这项毕生事业所展开的一桩桩一件件,自然也不乏一些耐人寻味的轶事。

宣统三年,齐白石正值四十九岁。二月,齐白石的师父湘绮来到了长沙,住在了当地的营盘街。

齐白石特意进省去拜访他,并当面恳求湘绮给他的祖母做篇墓志铭。这篇墓志铭,后来由齐白石亲手刻到了石头之上。

谭组安与齐白石相约在荷花池之上,请齐白石为他们先人画像。谭组安的四弟组庚逝世于宣统一年的八月,为表缅怀,齐白石也为驾鹤西去的组庚画了一幅像。

在画像期间,齐白石还用细笔在纱衣里,画出袍褂的团龙花纹,还在地毯的右角,画上了一方“湘潭齐璜濒生画像记”的小印,这是他那些年来给别人画像的标识。有了这个标识,大家就知道这是由齐白石亲笔绘就的作品。

清明的后两日,齐白石的师父湘绮在超览楼里召集了一帮友人聚餐,一边喝酒一边赏烂漫的樱花与海棠花,那滋味可谓是胜似神仙!

当时齐白石也因为收到了湘绮的邀请信而赶去了现场,在场的一些有的也是湘绮的学生。

当时一些在场的有学识有文化的人为给宴饮添趣,纷纷作了诗,齐白石不好推脱,遂也上场。过了好些日子,齐白石补作了一首关于赏海棠花的七言绝句。

此外,齐白石还在宴会中应允,画一幅《超览楼禊集图》,但后来齐白石逐渐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故这件事也终究没有做成。

原来一代大家齐白石,也会有说话不作数的时候。这虽然是个缺点,但也因其真实性,让齐白石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更多几分自然不做作的可爱。

画画,是齐白石的爱好。能把爱好发展成终身事业,并大放异彩的,到底是这世间的少数。

幸运的是,齐白石凭借着自己孜孜不倦的钻研、绞尽脑汁地思考、日积月累地精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被无数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名家。

名家,确实很耀眼,也确实很令人艳羡。但成为名家的过程,绝对比人们想象中的要更加不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愿所有勇于追梦的人都能持续不断地付出进行,最终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参考文献:

1. 《齐白石自述:出生时的家庭状况(一八六三)》 --静笃斋

2.《齐白石和雕花木匠师傅周之美》 --株洲日报数字报

3.《趣读|听齐白石讲述自己的故事》 --齐鲁壹点

4.《红袍一上,百万起藏——“大红袍”所有画家一生的终极追求!》--艺术市场

5.《没有高只有更高——齐白石画作拍卖成交价格排行》 --展会网

6.《齐白石字画作品拍卖成交价格,一只怪鸟卖了4.2亿!》 --收藏雅集网

7.《网友质疑儿童水平的这只鸟,能卖1000万?专家:你看鸟眼睛 》--艺展世界

8.《郎绍君说他对齐白石的研究,始于1984年,少白公子汤发周整理发布》--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2023-12-21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