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兰州汽车销售市场?,

兰州出台政策,扶持文旅、汽车、地产等多个行业发展

6月28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兰州市落实加大服务业重点行业扶持全面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围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增长,结合兰州市实际,制定本工作任务清单。

任务清单涉及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加速汽车销售回暖、促进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完善养老托育体系、提振文体健康消费、升级特色餐饮消费等多个领域政策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未明确期限的,执行至2024年12月31日。

一、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一)着力构建旅游品牌体系。通过业态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方式,开展“甘肃人游兰州”“跨省游兰州”活动。设计推广兰州历史古镇游、兰州黄河风情游等10条市区旅游精品线路。整合现有 A 级旅游景区、非 A 级重点景区打造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亲子游、田园游、乡村游、徒步游、采摘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黄河之滨展演活动,引进知名歌手,培育本土明星,力争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二)培育创建旅游示范景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引导创建省级文旅乡村振兴样板村,力争创建 4A 级国家旅游景区1-2家,3A 级旅游景区3-5家,将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遗址创建成 A 级景区。

(三)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景区创建为抓手,推动旅游基础设施、从业人员技能等全面提升。鼓励全市土特产、民俗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品牌包装,鼓励具有餐饮接待能力的 A级旅游景区以及品牌农家乐开发特色菜、农家菜、山野菜等菜品,打造集特色农产品销售、文创产品展示、旅游景点宣传等为一体的平台窗口。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等纳入疗休养活动范围。

二、加速汽车销售回暖

(一)落实购车减税措施。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对购置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二)推进二手车交易改革。加大二手车交易改革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筒程序、降成本、提服务,实现交易全流程快捷化、便利化,切实提升群众企业办事方便程度。

(三)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引导鼓励在兰金融机构加大汽车消费信贷力度,优化购车贷款产品和分期付款服务,促进汽车消费。

(四)强化汽车后市场管理。坚持治理与发展并重,协同施策,加强汽车后市闭环治理,以治理促规范,以规范保权益。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汽车改装店和改装产业园区,构建规范化、透明化的消费服务模式,推动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

三、促进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一)加大住房金融税收支持。鼓励在兰银行业金融机构遵循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政策,动态调整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合理确定本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降低个人购买住房门槛,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

(二)多层次供应租赁住房。鼓励通过规划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商品住房配建、存量楼宇转化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租赁房源,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三)稳定房地产开发融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优质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四、完善养老托育体系

(一)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合市场需求,积极举办老年产业展会节会,推介智能养老设备、老年用品、适老性金融产品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养老旅居产品,提升养老服务消费水平2023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65户,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依托城市周边山系、林地资源打造一批中医药康养、避暑旅居示范基地、特色小镇,引导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产业。积极开展旅居养老合作,推动兰西城市群和兰白、兰定一小时生活圈养老服务共建共享。

(二) 加快托育服务发展。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国有企业、社区、幼儿园等提供规范化和多元化托育服务。加快构建行业标杆化服务标准,争创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示范城市,深入开展“领跑者”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托育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托位补助等制度。

(三)创新家政服务模式。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家政企业开展“互联网+社区”智慧生活家政服务。支持家政企业设置服务网点,建设实训基地培育家政服务品牌。

五、提振文体健康消费

(一)办好体育赛事活动。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举办为契机提升体育赛事活动的显示度和引领度,加速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严格落实“一赛事四方案”的原则,建立“熔断机制”确保赛事安全。

(二)优化体育健身设施。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推进市级、县区、街道 (乡镇) 和社区 (行政村)四级体育设施框架建设,完成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 4 个小型体育公园改造项目。

(三)丰富文体消费业态。在场地可用、主题契合的旅游目的地完善商业文化配套,打造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业态。鼓励场馆免费、低收费、延时开放等,优化公共文体服务。引导运动健康消费新风尚,支持运动处方、运动康复诊疗、体质测定评估等体医融合新模式。

六、升级特色餐饮消费

(一) 发展品牌特色餐饮。发展传统特色小吃,传承弘扬地方菜、民族菜,推动金城酿皮、牛奶鸡蛋酸糟、灰豆子、牛肉面等名小吃预包装化,通过集体商标注册、链式发展、流量营销打造预包装特色网红名小吃。培育多元化、大众化餐饮体系,挖掘兰州特色名菜,鼓励陇菜创新融合发展。

(二)优化餐饮消费平台。推进特色餐饮街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举办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业促消费活动和大型餐饮消费活动,活跃消费氛围。

(三)提升特色美食影响力。加强兰州地域特色美食文化官传推广,支持餐饮企业“走出去”,提升区域、国内国际影响力积极推进牛肉面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牛肉面品牌。

七、丰富民宿消费体验

(一)培育发展特色民宿。结合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特色优势资源,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融入乡村民宿产品建设,鼓励农户和返乡人员开发利用自有房屋自主经营乡村民宿,突出乡村民宿特色。鼓励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度假酒店。

(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宿、休闲农业等经营主体的融资力度,以承租的农房租金、装修工程款旅游景区效益等投入资产和预期收益作为评估基础,在租期内向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破解乡村民宿融资难问题,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住宿供给水平。

八、激发夜间经济发展活力

(一)发展夜间经济集聚区。紧盯兰州奥体中心、万达茂等夜间活动聚集中心,丰富夜间经济内涵,提升夜间消费集聚区品质。鼓励集聚区培育开发沉浸式夜演、街头表演、健身赛事、展演活动等夜间文旅体消费产品,培育一批夜游热门打卡地。

(二)强化夜间经济供给。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灵活合作方式对社会开放夜间闲置车位。引导有条件的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景区景点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创新服务,催生文化沙龙、深夜影院、音乐俱乐部、24 小时阅读空间、体育健身等时尚文化业态,激发夜间经济活力。

九、培育壮大特色产品市场

(一)完善营销体系。在商业活跃度和消费便利度相对较高地区设立“甘味”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扩大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社区、进校园、进高速服务区、进机场、进车站、进机关等销售渠道。

(二)加强产销对接。引导鼓励品牌企业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平台开设官方专卖店,扩大特色产品线上消费组织10-15家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赴海南、广州、南京、杭州等地开展“甘味”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及省内产销对接促消费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

(三)推进消费协作。抓实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持续加大与天津市宁河区、宝抵区和东丽区的消费协作力度,依托我市在津消费协作中心,指导七里河、永登、榆中、皋兰培育适合电商销售的农特产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十、丰富重点行业促销活动

(一)组织促消费系列活动。统筹安排促消费专项资金,鼓励重点商贸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组织家电系列促销双品网购节、陇上美食博览会、东西协作产销对接、农产品产销等大型促销活动,紧盯消费节点旺季,聚焦汽车、家电、家居、成品油等大宗商品消费,持续开展“畅享兰州·乐购金城”促消费系列活动。鼓励大型超市、百货、住宿餐饮企业以发放消费券、积分补贴、打折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活动。

(二)优化消费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特惠商户、出行优惠、特定景区门票、特定体育场所、特定旅游项目、旅游区属纪念品等持卡消费专项折扣活动。

十一、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一)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动汽车、家电、家具、电池、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化、精细化发展。鼓励开展绿色建材、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二)推进包装绿色化。深入推动商品货物及其流通环节的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鼓励企业研发使用可循环的绿色包装和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引导寄递企业使用合格包装产品,减少二次包装、随意包装,避免过度包装。

(三)引导绿色标准创建。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商场、绿色饭店、钻级酒家、星级旅游饭店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达标创建。

(四)加快公务用车新能源化。严格控制审核全市公务用车购置,落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购买新能源汽车要求,按 30%的配备比例推进新能源车辆配置。鼓励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结合实际,优先购买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的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用车。

十二、延伸拓展新型消费

(一)积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场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打造智慧商场、智能零售终端,鼓励线下实体零售企业建立智慧供应链,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加快智能零售终端进社区,推广应用智能家居家电、智慧康养、家用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和服务。

(二)加强产品网上销售。组织线下实体企业和线上网络销售平台互联互动,加大与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头部电商合作重点支持臻品甘肃、邮政优选、农兴云供等本地电商平台发展积极推广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短视频、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壮大网销品牌,让更多农特产品、地域品牌上网销售。

(三)完善“中央厨房”配送体系。升级改造现有“中央厨房”龙头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条,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提升“中央厨房”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完善产品配送体系,推动中央厨房与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相融合。

(四)培育网红经济。鼓励举办网红经济专题讲座、直播电商基础知识授课和直播电商技能大赛。深入挖掘和培育美食红人、旅游达人、中医药名人、行业名人、带货主播等体现兰州风土人情的地方网红,丰富我市线上名片,拓展产品上行渠道,全方位提升区域知名度、美誉度。

十三,改造升级消费平台载体

(一)优化便民生活服务。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围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一店多能”、可移动商业设施和智慧服务平台等,推动城市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加快红旗、陇之情、京东、正大优鲜等品牌便利店连锁建设,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和覆盖率,年内新增连锁店 100家以上。

(二)积极培育品牌展会。持续办好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治谈会,增强会展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整合全市会展资源,对七里河奥体中心、兰州新区丝路绿地国际会展中心 (兰州新区)、甘肃国际会展中心,由政府搭建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共赢。引导龙头展会公司探索“互联网+会展”模式,完善现代化专业会展设施,优化展会服务,发展绿色会展、线上会展,提升展会品质和成效。

十四、降低流通运输成本

(一)鼓励开展定制客运。鼓励已经取得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的经营者开展定制客运,允许其他道路客运经营者或者符合条件的车型开展定制客运创新试点。

(二)优化城市限行措施。延长货车在城市道路允许通行时间,合理设定城市货车禁限行范围,新能源轻型及以下厢式货车原则上不再限行,确需限行的每天允许通行时间不少于16小时。

十五、加强消费增长工作保障

(一) 推进居民就业增收。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通过稳定就业局势、提高社保待遇、政策性增资等措施综合发力,持续开展好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深入推进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健全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体系,延续实施稳岗返还、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在兰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构建更加专业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拓展科创企业信用贷款。组建兰州市金融专管员队伍,为小微、“三农”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精准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引导在兰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发布、金融政策宣传、银企融资对接、信用查询等涉企综合服务,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持续推动“信易贷”平台信用信息全量化归集并进行深度共享,推行“互联网+大数据”信贷模式,有效发挥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作用。

(三)提升涉企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六必访”制度,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证明互认,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和企业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

(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大诚信经营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推进缺陷消费品召回和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工作。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制定并完善住房、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清单,完善纠纷协商处理办法。对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不断提升消费供给的多样性和便利度。强化组织实施和跟踪评估,密切关注政策落实效果,及时调整、完善和优化落实举措。

2023-12-05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