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夏利车友会有提供免费停车位吗?,

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应该怎样来造车


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应该怎样来造车


------为什么只有小米雷军们才能挽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为什么中国汽车并没有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小米雷军要造车,行业震动。资深行业媒体人汪云青却出来泼冷水认为雷军这样的造车根本不可能成功!然后发现更多专业媒体也是如此观点。彻底惊叹一句:没有在汽车主机厂历练过的媒体,永远都是书生意气!


了解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应该知道,20年前,李书福们造车极难且有高门槛。20年后的现在,只要有实力,可以整合成熟的国内外配套体系为己所用,造车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被过度保护的中国车企竞争力孱弱。太多车企不思进取闭门造车。太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只有具备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的车企和企业家才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希望。


接下来本文告诉你,为什么只有小米雷军这样的才能挽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什么中国汽车并没有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目录


一、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可千万别被王传福忽悠了!

二、如果我是小米雷军,光找个吉利研发负责人是远远不够的!

三、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要真正去挑战特斯拉!

四、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不能只做纯电动!

五、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要做一款15万元增程式国民轿跑产品!

六、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搞智能网联化千万不能把自动驾驶当饭吃!

七、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怎样让小米汽车供不应求!

八、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的售后服务一定要比蔚来李斌做得更好!

九、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怎么来杜绝潜规则腐败!

十、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必须了解中国汽车这20年左右的发展状况!

十一、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要能发现其实中国车企被保护过度了!

十二、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千万不能盲目迷信时势造出来的英雄!



一、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可千万别被王传福忽悠了


自从今年王传福接受俞敏洪采访,说取比亚迪这个企业名称主要是20年前注册企业名称很容易重名太麻烦,才随便取了这么一个偏另类的企业名字,并不是现在的什么build your dreams之后,对王传福的品牌印象又降低了一点。


为什么加个又字?因为去年听比亚迪研发人员说,比亚迪现在轰动全国的超级混动技术,是十多年前被王传福彻底否定掉的,直到本田混动广受欢迎,然后研发人员一而再反复地恳请王传福重视这个技术,比亚迪研发人员才有机会重新拿起这个目前来说最优秀的混动技术。


什么?超级混动原来是比亚迪撞大运才发展起来的?太让人失望了。


为什么王传福要吓唬雷军:千万别造车,浪费百亿事小,浪费几年时间那就太可惜了。


王传福是心虚了!王传福害怕更多能造好车的企业进入造车行业,那么比亚迪日子就更难过了。华为公司一而再地声明不造车,王传福其实是最高兴的。


比亚迪不是因为超级混动、刀片电池、轿跑的比亚迪汉等股价翻两翻吗?比亚迪怎么会日子难过?那是这两年的情况。实际上这十几年中,比亚迪汽车的日子其实很难过,走了很多弯路。


十多年前,比亚迪轻易地抛弃了串联式、结合增程和混动功能的也就是现在的超级混动路线,那时候算是小事,大事情就是由于比亚迪从05-08年这三年,因为F3一款产品的火爆,让实际上缺乏造车经验的王传福头脑发热并走上了弯路:把一款F3拆分和改头换脸了五六款产品,开了四个经销商网络,在产品力非常一般的情况下,制定了一百万台,一百个亿纯利润的不现实目标,然后疯狂给经销商压货,导致经销商哗变。在奇瑞、吉利和整个行业看来,比亚迪走上了魔道。


更夸张的是,从08年起,王传福又脑子发热随便从集团中找了两个从来没接触过汽车产业的高管来负责比亚迪汽车(最重要的营销岗侯雁和舒酉星),自此比亚迪汽车浑浑噩噩发展近十年时间,直到这几年,才务实地从营销渠道岗位上提拔了专业人员来负责营销工作。


数十年时间中,比亚迪似乎仅仅是比亚迪集团的副业,研发经费严重不足,多款产品只顾着拉皮改款,在非专业人员的负责下,比亚迪在经销渠道上瞎指挥无数,经销商痛苦不堪。那些年王传福在干什么呢?内部人员说,王传福的生意实在是太多了,要造家电,要搞光伏、要造手机、要和富士康竞争!不重视汽车板块?对,内部人员说,汽车部门开大会王老板很少来,对汽车板块的支持力度很小。


因此这几年当中,随着吉利、长城、长安等车企年销售破百万,比亚迪这几年每年总销量总是在四五十万台之间徘徊,大部分产品销量最高的也总是在每月四五千台之间徘徊,月销破万的产品极少甚至没有。


王传福缺少对汽车产业的敬畏心,缺少重视力度,如果认真一点,一百万台,一百个亿纯利润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吉利和长城汽车就在实现的道路上。


王传福又一根筋地只重视新能源而忽视传统燃油车,在燃油车继续占百分之90的当下,太过重视小众且细分的纯电动市场,甚至在混动技术路线上最起码浪费了十年时间。


王传福走了这么多弯路,浪费了那么多引领中国汽车发展的机会,现在却来吓唬小米雷军?


最近王传福又反复抱怨:为什么那么多老百姓看不起自主品牌,为什么比亚迪总是被人看不起?!原因很简单,比亚迪汽车反复折腾多年,犯错无数,作为企业主的王传福非但不审视自己的不足,反而要来教训消费者没眼光。这同吓唬雷军一样很可笑。


消费者不傻的,看不起比亚迪是因为前面几年比亚迪的表现太过差劲,有果必有因。


反倒是小米这样的后来者造车,虽然晚了,但是各有利弊,如果能总结好前人的成败经验,避免走弯路,这反而是后来者的优势。




二、如果我是小米雷军,光找个吉利研发负责人是远远不够的


小米汽车说要挖角吉利汽车研发负责人胡峥楠,引发行业热议。小米汽车跨行业进入,寻找本行业精英是正确做法。小米手机起步时,雷军就挖了多位手机大拿作为合伙人。


雷军需要注意的是,汽车行业的大咖并不一定四9足金,很有可能名不副实。以胡峥楠和前任研发负责人冯勤峰为首的吉利汽车研发团队,差点把吉利汽车带到沟里去。这十多年来吉利汽车研发团队走过的弯路,并不比比亚迪少。


上世纪末的1998年,吉利汽车第一款高仿天津夏利平台产品上市,后来的五六年中,夏利平台反复拉皮改款,出了美日、优利欧、豪情三款产品,获得一定市场,但是在五六年中,低质低价的吉利老三样销量节节下滑,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还好,李书福找来韩国团队在起亚千里马平台上研发出自由舰,04年上市后靠着低价总算是缓过劲来。然后就是自由舰、金刚、远景成了吉利新三样。


吉利新三样算是中质低价,李书福07年请来了海归赵福全负责研发。没想到海归派根本不理解中国国情,研发出的多款产品滞销。还好靠着土鳖安聪慧团队研发出来的帝豪7硬撑吉利门面。08-15年这几年中,李书福主要精力放在收购和消化沃尔沃上面,对吉利本部产品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等到2015年,土鳖安聪慧团队总算是挤兑走不接地气的海归赵福全团队后,吉利总算是迎来发展曙光。2015年开始,靠着几款中规中矩、不大不小的常规化燃油车产品,吉利做到了自主第一。


比亚迪瞎折腾了十年时间?吉利同样差不多。安聪慧、冯勤峰、胡峥楠为首的吉利高管层,犯了几个大错误:


首先是三缸机战略的失败;


三缸机在工程角度是可行的,在市场角度是错误的。吉利全系产品三缸化,竟然没有同时搞三缸机和四缸机让消费者来选择,这属于大跃进。吉利搞三缸机是为了节能减排,这是短视行为,稍微认真点做研发,就会知道节能减排只能依靠混动化技术来实现。


第二就是吉利混动战略的失败;


吉利高层在2015年就宣称五年内九成产品混动化,没想到五六年后的现在一看,完全是吹牛不上税不要脸皮。甚至于到现在为止,比亚迪、长城、奇瑞、上汽、广汽等都已经明确了双电机离合器路线是最高效最合适的混动路线,而前几年吉利和长安等下重注在科力远的丰田混动路线上面,根本无法产业化。也就是说,吉利还在选择哪种混动路线上做反复折腾。


第三就是吉利产品换代迭代战略的失败;


04年吉利自由舰拯救了吉利,如此功勋产品竟然被舍弃掉了;08年帝豪7又一次拯救了吉利汽车,十多年过去,帝豪7竟然从来没有换代过,一直在拉皮。2015年suv博越第三次拯救了吉利汽车,但是六年过去,吉利高层竟然没想到为博越做换代。成熟领先的跨国车企,都在坚定传承路线,当家产品数十代以上的传承迭代,代代精益求精,而发展了才20年的中国车企,根本没有能力总结跨国车企的成功经验,对于传承迭代的科学发展路线根本没有洞察力。作为国人这是感到羞愧无比的,因为讲历史讲文化,永远都在谈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能传承下来的肯定是精华。汽车产品更讲究迭代传承,所以当作为自主第一的吉利汽车根本就没有传承迭代概念时,想想中国最优秀车企都如此弱智了,那么中国汽车的希望到底在哪里。


第四就是高端品牌领克试验战略的失败;


领克01产品造型竟然走错误的小众个性路线,产品尺寸偏小。然后领克01 02 03 04 05 06如此混乱产品规划(轿车和suv混在一起),到现在竟然还有08 09 。这叫啥?这叫不尊重消费者,这叫乱生孩子打群架,把太多产品当成了试验品,让消费者在混乱产品线中购买到了试验品、过渡产品。汽车不同于手机的型号繁杂。汽车讲究精品经典,哪个消费者都不希望自己买的产品,仅仅是厂家的试验品、过渡产品。竟然对自己的高端品牌如此战略如此无脑打法,太让人痛心。



第五就是吉利纯电动品牌几何的定位失败;


品牌名称几何定得莫名其妙,产品莫名其妙,最后就是几何的纯电动产品的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几何的负责人再三更换却难以扭转几何的颓势。


第六就是不敬畏市场并且侮辱消费者智商的失败;


说出来很可笑,在核心技术领域,吉利乏善可陈,又必须宣传吆喝。然后市场就看到了很惊诧的一幕。吉利给自己做的广告:吉利汽车如何在瓢泼大雨之下不漏水;吉利汽车的某个螺栓如何能够经受几吨重的拉力;吉利汽车的b柱位置如何能承受数吨重的压力和推力。


就是作为普通车友也能知道:这些不就是法规之下能够上市汽车的基本功能吗?不就是车企必须提供的最基础的安全性能吗?!把这些基础性能用来吆喝,不就是为了忽悠不懂车的小白鼠们然后体现出吉利的核心技术有多厉害?!这些能叫核心技术吗?吉利汽车是黔驴技穷了吗!


就像王传福吓唬雷军不要造车时底气不足害怕竞争心虚一样,没有核心技术积累心虚的吉利汽车只能装模作样地用最基础技术来冒充企业领先的核心技术。这实质上,是把消费者当成了白痴,实打实地侮辱了消费者的智商。


最终的市场反馈就是,吉利作为自主销量第一,那是有近三十款产品达成的。月销过万的只有两款产品,一款轿车帝豪7,一款suv博越。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两款吉利最重要产品,帝豪7已经13年不换代(简单拉皮),博越六年不换代,也没想过要换代,吉利永远都是在推出各种乱七八糟新产品。


相比所有跨国车企,对于自己最主要产品都是平均五年一换代,几十年来已经形成市场广泛接受的科学合理的产品迭代模式。自主品牌第一的吉利汽车,竟然对于自己最重要的两款产品如此态度,怎让人不惊叹!这种造车理念,怎么让人不痛心。


小米手机敢一年不换代吗?小米手机这十年来是每年换代,年中改款。


所以,小米雷军把自主第一的吉利研发负责人招来,就能让小米汽车研发体系健全健康?想多了,吉利汽车自己的研发体系都还在黑暗和混乱中反复折腾和摸索。



、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要真正去挑战特斯拉



新老势力都说要学习特斯拉挑战特斯拉,最终拿出的产品一看,几乎家家都是一台乏善可陈、亮点不多、造型平庸的suv。因为新老势力都说中国市场现状是suv最受欢迎。


特斯拉model s 2012年在美国市场上市,美国市场主打产品是f150这样的大块头皮卡,那为什么特斯拉第一款产品不做纯电动皮卡呢?!


特斯拉明智地选择了轿跑路线,既有跑车的流线拉风外形,又有轿车的实用功能。而做超跑的菲斯克等倒闭了。特斯拉第二款产品suv,竟然是一款轿跑型suv;第三款产品model 3 也是流线型轿跑风格;第四款model y又是轿跑风格suv。


特斯拉的成功,轿跑风格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什么?因为轿跑最好看;因为轿跑和电动机的超强加速度是绝配;因为轿跑同时具备了轿车和跑车的优点。


各类行业颜值永远占第一。有社会学家说,百分之90以上男女相亲失败,毁于颜值。


奇了怪了,国内新老势力,绝大部分纯电动产品竟然都是suv,比亚迪在汉成功之前,五六款产品都是大小不等的suv。十多年前,国内第一款纯电动产品比亚迪e6,就是一款造型平庸的suv。


六七年前,比亚迪和奔驰的合资产品腾势,更夸张的造型----"四不像" 。腾势首款产品造型既不是suv,也不是轿车,更不是跑车,也不是轿跑。说是两厢车吧,尾部多出来半个兔子尾巴那样的东西,十足的不伦不类四不像。最终,比亚迪e6和腾势首款产品的销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成了比亚迪和奔驰的试验性产品,“仅仅”几十个亿都打了水漂。


新老势力们死掉的、活着但是痛苦不堪的,款款都是造型平庸的suv,要么就是传统轿车造型,看了之后没有太多的购买欲望。


十多年前,韩国现代索纳塔八代的流体雕塑曲线震撼全球,那叫一个赏心悦目。激励着韩国现代从全球两三百万的年销量,达到了这几年七百多万的年销量。几个欧洲设计大师赏心悦目的造型设计韩国现代汽车脱胎换骨。


都说要学习特斯拉挑战特斯拉,那你倒是真正学啊。电动机的起步加速快,正好符合跑车特性;加上有轿车空间功能的轿跑设计,真正做到了求取消费者的最大公约数。这是特斯拉火遍全球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国内,广汽某款传统轿车风格纯电动,每月销量五六千很不错,那如果是更漂亮拉风的轿跑风格,会不会销量翻翻,会不会和特斯拉model 3 成为擂台对手?!比亚迪奔驰合资的首款产品腾势,如果是造型不逊于model 3 的轿跑风格,会不会每年赚取几十亿而不是亏损几十亿?!


吉利极氪01号称性能多好,一看又是suv风格,块头和model s 都差不多了,为啥不设计成model s的轿跑风格真正挑战一下!


所以,真正要学习和挑战特斯拉,首先要总结好特斯拉全球成功的精髓精华经验。





四、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不能只做纯电动


如果小米汽车只做纯电动,就类似于十年前的小米手机只用微软系统不用安卓系统。如果是这样,小米手机还能这么成功吗!


现状和事实就是:科技的进步是缓慢和逐步积累、持续渐进的!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全部消灭燃油车内燃机的。纯电动产品由于各种原因:社会配套、安全性、成本、里程焦虑等等,发展是缓慢而渐进式的。纯电动产品虽然代表了发展方向,但是在短时间内仍旧属于小众产品这是无法抗拒和辩驳的现状。


国家已经明确了节能减排战略,传统燃油车肯定是要消灭的。但是电动化并不是纯电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取得共识:最起码在十年之内,主流产品一定是混动增程产品,而纯电动只能占据一小部分市场。


当年诺基亚固执己见强推微软系统,最后品牌消失。小米在十年前务实选择了主流的安卓系统,迎来伟大发展。


现在小米雷军要造车,到底是做小众的纯电动还是如何?


让整个市场痛苦的是,到底走哪种技术路线,现在全世界都在打架,跨国车企们在打架,院士们在打架,国内专家们都在吵架打架。


我们的结论是:特斯拉蔚来等可以做纯电动,而如果不是大品牌头部品牌,千万别只做纯电动,那样死得最快。


为什么?当前的纯电动产品还有很多缺点缺陷,只有特斯拉蔚来这样的大品牌,因为有品牌魅力,可以让消费者忽视纯电动的巨多缺点缺陷。而中小品牌新品牌,没有什么品牌魅力品牌亮点,无法抵消纯电动的缺点缺陷,那么没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这样的产品。


小米是大品牌,似乎完全可以只做纯电动。但是,从为产业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真正做贡献角度来说,我们强烈建议小米汽车同时做纯电动和增程式。因为纯电动是小众市场,增程式是大众市场,对于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来说,同时做两者是最有利最有想象空间的。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几乎人手一个充电宝?因为锂电池还有续航短板。新能源汽车需不需要充电宝?实际上非常需要。


那有人问,为什么增程式的理想开始做纯电动了?因为增程式的理想第一款产品其实很成功,如果能放开渠道范围和数量,月销万台不是问题。理想做纯电动是被资本市场所威逼。因为资本市场实际上不太懂,只看到特斯拉做纯电动最成功,认为其它追赶者只有做纯电动才有前景。


实质上,应该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同一款产品,最好既有纯电动,又有增程式。充电条件好的不怕电池衰减的,可以选择纯电动;嫌弃充电麻烦、害怕电池爆炸、希望售价更低、没有里程焦虑的,可以选择增程式。


一切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吻合最大市场需求来实现的。如果我是雷军,我应该想到,小米的成功就是因为面向最广大的工薪阶层的成功。造车事业千难万难,为什么要去冒风险只做小众产品小众市场?蔚来小鹏理想等等坚持纯电动都自认死过一次,就因为消费者对纯电动这个电动爹的担心和害怕。


小米汽车要想首款产品一炮打响,面向工薪阶层,售价低于20万,轿跑风格,真正挑战特斯拉model 3 ,同时有纯电动和增程式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这才是靠谱的理念思路。





五、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要做一款15万元增程式国民轿跑产品


近期听了解小米造车团队的人说,雷军全行业调研之后,实际上小米造车团队对于产品规划定位和技术路线选择还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足够的把握。因为这实在是太难了,因为行业的正反争论太激烈了。一旦规划定位有误和技术路线选择有误,那对企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小米曾经很敏感于把主要消费对象归类为屌丝群体,实际上仅仅是叫法有点负面难听,中性一点小米手机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几亿工薪阶层。


小米手机当年两千价位实质上挑战的就是苹果手机。白领买五千的苹果手机装逼,工薪阶层(屌丝阶层)老老实实以苹果手机一半的价格购买小米手机,这是小米手机能成为国内手机行业领军者前三强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我是雷军,我的第一款产品一定不能太贵,为啥呢?小米手机起家就是面向的整个工薪阶层,雷军最大的粉丝群绝大部分也是工薪阶层。如果小米汽车定价在二三十万,则这是白领阶层能接受的价格。如果面向工薪阶层,则必须不能超过20万元。最好的策略就是,第一款产品做有性价比的中端产品,如果取得较大成功,再做高端高价产品,这在汽车行业是百试不爽的科学成功策略。


因为对行业影响力、市场影响力、资本市场关注度等来说,销量的大小远远重于利润、售价等因素。你卖得再贵但是没有销量,这是被人看不起看衰的。刚开始可以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但是只要销量能稳步提升,则规模化后肯定会有庞大的利润。


为什么是15万?因为差不多是特斯拉最畅销的model 3 二分之一价格,和小米手机成功的定价模式一样;


为什么有国民二字?因为这是亲近几亿工薪阶层的最好说法;


为什么是轿跑?因为轿跑颜值最高,因为特斯拉的成功就是轿跑的成功;


为什么是增程式?


因为小米工薪阶层是没本事没能力没耐心来伺候纯电动这个电动爹的;


因为大部分工薪阶层,整个家庭只能有一台车,这台车尽量要比较均衡,没有太多缺陷缺点。


因为增程式能够尽可能降低锂电池的使用,更安全,能够消除所有纯电动的缺点缺陷;


因为加油最方便,大部分的工薪阶层习惯了加油而不是充电,习惯这个因素会极大影响到购买兴趣。


因为经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增程式不仅不是落后技术、过度技术,反而是当前最科学高效的技术:不管是丰田混动、本田混动、日产混动、博格华纳混动,这几种混动的最核心原理都是和增程一样的油发电技术,也就是把汽油的化学能不浪费一丝一毫地转化成电流再驱动车辆。然后因为这样的产品,从各个方面来说最均衡没有短板。而均衡是太多企业、太多产品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因为增程式属于混动的一种,但是比混动更简单成本更低,对于消费市场来说,太复杂的技术是不敢买的,因为看不懂怕修不起。而增程油发电技术,节油率百分之50的同时,仅仅比燃油车增加百分之15-20的成本,可以看做是燃油车的换代升级产品。


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的工薪阶层来说,房奴遍地,一辈子买不起奔驰宝马特斯拉等30万元以上产品,更别提保时捷法拉利了。如果能有这么一款产品,动力性能不逊于保时捷宝马,又有豪华产品的造型,却只有十几万元的售价,这种产品肯定是爆款产品。


因为15万元增程式国民轿跑,电池不用配太多,单车利润能做到两万元。加速五六秒,油耗五六个(增程式的节油特性),加速性能媲美于model 3 远超宝马3,当下现有的三电技术完全能够做到且都是成熟技术。


这就是15万元增程式国民轿跑的魅力。



六、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搞智能网联化千万不能把自动驾驶当饭吃


小米汽车第一份招聘广告,必然自然地是招自动驾驶技术的。这不出意外,因为行业和资本圈现在似乎人人认为自动驾驶是最重要的。


但是消费市场并不认为自动驾驶就是如此重要,别说是关注性价比的工薪阶层,就是广大白领阶层,当前购买特斯拉model 3 最踊跃的群体,也并不认为自动驾驶是最重要的性能。原因很简单,第一怕死,第二太贵。


当前国内市场每年几十万消费者购买特斯拉model 3,最主要的购买原因是什么?这很容易调研到位:特斯拉当前代表着一种潮流;一种时髦消费文化属性;一种逼格感;马斯克是个超人,正在带领人类走向太空,魅力无穷。


当然电动机的中低速完美的加速性能是最主要原因之一,体验过电动机完美的加速特性后,确实就很难再回到传动燃油车那种难受的自动变速器工作的顿挫感中去了。


实际上自动驾驶是大品牌用来提升形象和科技属性、用来提升逼格,真正的利用率其实不高,还很贵。消费者喜欢用的最人性的功能仅仅是堵车自动跟车等等。


自动驾驶仅仅是智能化的其中一个功能。消费者到底需要怎样的智能化?有宝马3用户说,为什么几年前买的宝马3没有锁车自动升窗功能?他因为忘记关窗,晚上下大雨车都接近报废了。当前太多合资企业的产品,竟然很多都没有几十元成本的锁车自动关窗功能,使得很多用户,每次锁车都需要多按几个按键,前后左右都要看看车窗是不是都关好了。


很多年前,就有太多购车者抱怨:夏天晒了一天的汽车,刚进车内那真是太折磨人了。认为车企们太不思进取了,就不能做个手机app,能够提早一点时间让车内自动降窗通风排热吗?!


还有购车者说,既然摄像头这么便宜,为啥不能24小时都启动,他的车辆被人磕碰了都不知道谁干的。


小鹏汽车老板几年前刚准备造车时就讲过,他也认为传统造车势力实在太不思进取了,it技术这么发达了,传统造车企业竟然根本不愿意把智能化技术加载到车辆上,让汽车更智能更科技。


还有很多购车者抱怨,有些车辆竟然会没有自动大灯,导致进隧道时突然眼前一黑会有可能有安全事故,而几十元成本的根据光线调节的自动大灯,这种功能和锁车自动升窗一样,对于购车者来说是最急迫性的功能。


每年因为大型车辆倒车和驾驶盲区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全国好几万件,社会成本高昂,国家却没有强制要求大型车辆上多装几个摄像头和液晶屏。对于卡车司机来说,最重要的智能化就是几百元成本的摄像头和液晶屏。


所以如果能够做到大数据调研,很容易能够看到,智能化功能消费者确实很喜欢,但是对于其使用价值排名、急迫性需求排名是有很大不同的。老百姓强烈需求的汽车智能化功能是以上提到的能满足人性化需求的低成本的实在功能。


一旦小米汽车推向市场,没有自动驾驶的低配版本肯定销量数倍于有自动驾驶的高配版本。这也符合汽车市场的传统营销特性:中低配走量,高配树品牌形象。


如果小米汽车真的先面向工薪阶层,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智能化是消费者所最急需最有价值也愿意付钱的;哪些智能化实际没什么太大利用价值并不急需。


太多消费者其实仅仅想拥有一台有较高机械素质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如果又能有点实用的智能化功能那就最好了。




七、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怎样让小米汽车供不应求


当年为了购买供不应求的1999的小米手机,我付给了黄牛五百元为了马上能用到时髦的小米手机。心痛不是因为500元被黄牛赚走,最大的心痛是因为感觉雷军怎么那么愚蠢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为什么不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如果能拍卖,我很愿意让雷军多赚走五百元,这是作为雷军粉丝的美好愿望希望企业更成功。但是最后,太多消费者平均数百元的费用被黄牛赚走,粉丝不仅没有支持到小米企业不说,还在痛骂雷军耍猴太恶心。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几乎天天排队,节假日最好玩的游戏平均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一辈子都忘不了在一个乌漆嘛黑的山洞中,一家子整整排了四个半小时的队伍。然后突然发现,美国人太聪明了,其实不用排队,多花三四倍门票也就是几千元费用,就能享受vip服务不用排队,别人一整天只能玩到三四个项目,百分之九十时间在排队,而只要舍得多花几千元,你一天可以玩遍所有几十个项目。有钱真是爽!!!金领们不在乎多花钱,只要高效开心;工薪蓝领和办公白领们对于价格太过敏感,只能劳心劳力乖乖去排队。这种高明做法大幅提升迪士尼利润率的同时,让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享受到了vip满意的服务,各得其所。


迪士尼如此做法是因为供不应求,小米手机供不应求的时候为什么不学习一下迪士尼呢?!


很多消费者真心喜欢某个企业某个产品某个企业家,不在乎多花几百元,甚至认为自己的偶像能成为世界首富可能也有自己一份功劳;而很多消费者买手机,对价格很敏感,情愿多等几个月老手机先勉强用着,也不想多花钱这很正常,不正常的就是小米被人抨击的耍猴模式。


而如果小米手机供不应求的时候,直接合理合法地竞价拍卖,价高者得!不仅消费者各得其所求,小米公司的利润很有可能翻翻不止。


小米汽车也应该这么卖!小米只要能规划定位出一款爆款产品,采用务实的技术路线,按照小米的品牌形象,雷军的自带几千万粉丝,肯定供不应求。为了不再被骂耍猴,学学迪士尼,竞价拍卖价高者先得是最好的方式。


智能手机平均两三年一换,如果我是雷军,我会采用三年长租的模式让消费者来选择是直接购买还是三年长租。三年长租的好处是能让几千元的手机分成36月每月付租金。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从一次性花几千元购买有压力,到每月只需一两百元租金没压力,吸引力大幅提升。然后企业可以先少交点税,三年后手机必须还给企业还有数百元的残值,这大幅提升小米手机的购买吸引力的同时小米手机的利润率还会大幅提升。有了长租协议,银行会愿意贷款给企业。智能手机很容易通过软件来增加一个厂商强行关机停机的功能,不怕赖皮消费者不付租金,也不怕三年后不还手机因为这会影响到征信。


小米汽车也可以采用长租模式,让价格不再敏感。通过车机软件设置,能让车企远程停机,不怕帅赖皮的不付租金。这会使得车价更低,低廉的每月租金工薪基层应付自如,企业利润还能大幅提升。直接购买还是多年长租,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


如果我是雷军,我还会采取两大绝招让小米汽车供不应求。


买十送一。如果产品足够好,是会有很高的品牌溢价的,购车者根本不在乎车价贵个一两万或者两三万。要的就是这种品牌溢价,因为每十台小米汽车,会在经销商那里通过公平方式抽签出一个购车者,这台小米汽车15年的使用权就免费送给他了(不违法,是使用权)。今后每个经销商门店都会有获奖的购车者胸前戴着大红花眉飞色舞的大照片;每个经销商的门头都会有长条横幅恭喜某某某免费赢得一台小米汽车,这种模式比买彩票靠谱多了,百分之十的中奖几率,市场会疯狂起来还合理合法。


如果我是雷军,营销上我还会放一个大招:因为产品足够好有足够的品牌溢价,我会在每888个购车者中,用公平模式抽签出一位购车者,免费送给他一栋五百万独栋别墅70年的使用权,房奴遍地的中国当下社会,房子已经是工薪阶层最沉重的一座大山。买小米汽车竟然有机会让人免费得到独栋别墅?这不是一辈子基本不用奋斗了?这会让市场更疯狂,小米汽车会更加供不应求。


以上两大招之下,小米汽车更加需要竞价排名了,千万不能再耍猴了。让对价格不敏感的购车者多加价几万元赶紧拿到享受国民轿跑的魅力吧;让对价格很敏感的工薪阶层通过数年长租模式也能马上开上满意的国民轿跑。


总之,目标就是要让产品供不应求。十多年前,本田雅阁最供不应求的时候,在经销商那里最高加价达到每台车八万元,平均每台车加价三四万元。这些利润都被经销商赚走了而非厂家赚走。


所以如果我是雷军,我肯定会绞尽脑汁打造出最好最有竞争力的大众化汽车产品,绞尽脑汁想出最科学、最合法、最讨巧的营销模式,来让购车者满意的同时,企业快速盈利且利润丰厚。




八、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的售后服务一定要比蔚来李斌做得更好


国内新冠肺炎在某地爆发时,全民关注紧张,防护设备有钱买不到。我做了调研,哪个车企及时给用户快递口罩了,发现蔚来是有的,比亚迪和五菱等也有,大部分车企都没有。


礼轻情意重,危难时刻显真情,在用户最痛苦于有钱买不到口罩的时候,车企通过大平台优势大批量采购买到安全有保障的防护用品,赠送或者原价卖给自己的用户,那么用户是会记牢并感谢企业一辈子!


这叫人性化服务。蔚来曾经以海底捞式服务闻名,很多用户购买蔚来,就是想享受周到的服务。为啥,因为现在的奔驰宝马奥迪对于自己的用户,就是吃羊肉的态度,能多薅点毛就多薅点,能多挖口肉就多挖点,完全就是赤裸裸地尽各种可能剥削消费者。太多买奔驰宝马的其实都是分期付款的白领阶层,对价格其实也是敏感的。想尽方法要赚用户钱,却不提供等值的售后服务和超值的人性化服务,这是购车者厌恶并痛心的。


所以蔚来李斌成功了,蔚来烧钱搞服务,尽可能人性化。虽然随着企业发展,有蔚来用户抱怨蔚来的服务逐步缩水了,但是还是领先于大部分豪华车企的服务。


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一定把用户当做真心朋友而不是虚妄的上帝。小米集团发展迅速,接下来只要是招聘员工,一定先面向小米车主。因为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一份好的工作,几乎决定了一个家庭一辈子是否有幸福美好生活。只要买了小米汽车,对,你就有可能有一定几率到小米集团来工作(符合工作岗位要求),能有机会获得相对丰厚的薪水,能有机会在一个企业文化健康的企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采用这种服务模式,会有不少的小米车主加入小米集团工作,虽然不可能是百分百,但是会有很大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成为小米车主。


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一定会把小米公司法务部扩充百倍以上。为啥,要给小米手机和小米汽车用户维权和打官司用。人生在世,生活上,工作上不顺的事情太多,矛盾、纠纷、不法侵害太多了。太多的屌丝群体、工薪阶层都是普通老百姓,生活当中最痛苦最厌烦的就是被侵害权益后无处申诉。


这时候,小米汽车法务部可以来帮助你,当然是收费的,老百姓其实不怕收费只要公道价格合理。


就这样,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忙的朋友关系:消费者支持购买企业产品,企业利用自己的大平台优势,帮助自己的用户维护权益甚至还能有少许盈利,互帮互忙合作共赢。这将会提高用户极大的品牌忠诚度,如果能尽力做到这一点,意向购车者会哭着喊着都要购买小米汽车产品。


对,工作上,小米汽车尽可能多拿出一些工作岗位一定概率的满足用户的求职谋生需求;生活上,小米法务部努力维护用户的各种权益,提供各种有益维权咨询,这种服务,前无古人却有极大需求。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服务,小米汽车必将畅销国内外。



九、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怎么来杜绝潜规则腐败


反贪腐是造好车的关键因素。


有媒体报道,小米手机的小卡针曾经的采购价高达几块钱。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能知道随便拿个回形针过来就能代替卡针,而现在的小米卡针简化到比回形针还简单,成本几分钱就够了。


如果我是小米采购部人员,我一定希望继续采购成本几元钱的卡针,因为小米手机每年上亿台销量,随便吃个几分钱的回扣,一年的外快收入那就不得了。


然后当年小米采购负责人得罪了三星公司,导致雷军上门讨好请罪,这当中水就更深了。因为强势零部件供应商,企业采购部门是最讨厌的,因为根本没啥油水。而如果用国产非强势零部件供应商,那对于采购人员来说,机会就太大太大了。这不仅在汽车行业如此,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贪污腐败吃回扣,现在已经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人的身边,很少有人能抵挡住巨量利益的诱惑。


在长城汽车,魏建军严厉反腐:公司大院最显眼处有两块大石碑,上面刻着某年某人因为贪污腐败吃回扣被依法严惩,希望长城员工警钟长鸣。可以说,长城汽车的严厉反腐,在中国几百万家各行各业企业中都是绝无仅有,因为太多企业深感于贪腐是人的本性,水至清则无鱼,然后换谁上去都会如此等等,导致贪腐现象遍地,最后企业产品品质提升不了甚至严重危害企业的健康发展。


长城魏建军如此严厉反腐之下,实质上长城汽车内部还是贪腐遍地。这和朱元璋杀头扒皮贪官,但是贪官们还是层出不穷是一个道理:贪腐是人的本性,极难挡消灭。


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一定要全世界筛选下买到最好的测谎仪。因为只有测谎仪才能极大概率阻挡贪腐者的脚步,虽然不能百分百阻挡,但是主机厂和供应商的甲乙双方都来测谎,那么会有极大的震慑效果。


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什么进展缓慢甚至原地踏步,雷军如果稍微多做点调研就会发现:汽车主机厂内部能花钱的地方肯定有腐败;有权利的地方肯定也有腐败。汽车和it产品不同,it产品高度集成化,相对比较容易控制好质量。而汽车产品由几万个非集成化的零件组装而成,加上行驶工况恶劣,还关乎车主安全,这时候零部件采购如果遍地潜规则,肯定会极大影响到汽车产品品质。


最近东风汽车大反腐,已经离开东风多年的高管都被抓起来了。十来年中行业都有各种故事和小道消息:法系韩系每年数亿的宣传费用,只有百分之20花在刀刃上,另外的八成哪里去了?潜规则掉了。如此这样,企业还能有好吗?!


小米汽车要想成功,如果做到比长城汽车更好的严厉反复,那就完美了。说难是极难,找到办法就不难。但是如果像太多车企那样相信水至清则无鱼,则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发展。




十、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必须了解中国汽车这20年左右的发展状况




汽车是产业龙头,很复杂、水很深,调研到位才能少走弯路。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肯定要多花点时间深入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到底是怎么个发展状况。


中国乘用车企业发展(大众国产化不讨论),吉利和奇瑞相对最早。


奇瑞是政府出资先买了福特一条淘汰的发动机生产线,买了西班牙西雅特某款淘汰产品的车身数据,然后只能去台湾开车身模具,然后利用了捷达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总算是造出了第一款小轿车---风云。因为没有生产资质,需要大领导协调后来抱过上汽集团的大腿。


吉利李书福一开始上来要造大奔,折腾了一圈发现不现实,老老实实山寨小夏利。前期产品车身模具都没钱开,钣金都是榔头敲出来的。只能委曲求全购买夏利的发动机还要被卡脖子。为了生产资质委曲求全,李书福曾经因为造车太难而痛哭流涕多次(李身边人告知)。


一句话,20年前的奇瑞和吉利造车太不容易了,一穷二白要啥没啥。而20年后的现在,整个汽车产业是天翻地覆的变化,配套体系逐步健全,只要有钱,造车实在是太容易了,几乎是只要有钱阿猫阿狗都能来造车。


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奇瑞等为代表的自主车企,通过20年左右的发展,造出来的汽车总量已经在市场总份额的四成以上,品质也越来越好。


最近被售价低于自主同类产品的别克英朗震惊了一下:吃够三缸机苦头,恢复四缸机还是自动挡的别克英朗,竟然只卖七万块钱。而自主同类产品的长安、吉利等同类产品,均价也都还在七八万。合资产品售价低于自主产品,这是一个震撼信号。曾记得,十多年前,合资同类产品的均价翻倍于自主产品,而韩系车价格处于合资和自主之间。


到了现在,合资产品、韩系产品、自主产品竟然价格逐渐趋同了,这还让基础相对薄弱的自主产品怎么混呢?!


自主产品相比日系、韩系,发展晚了最起码30年以上,差距越来越大,是要赤脚狂追?怎么追?能有本事追上吗?!


首先要认清自我差距。粗糙、小毛病多,然后没有自动挡导致品质品牌一直上不去,这是这20年来老百姓对自主产品的主要评价看法。随着近些年的努力,这些问题已经改善很多,但是随着合资下压,自主如果找不到突破点,那么永远只是一个跟随者,永远身处中低端。


小米手机几年前买不到三星显示屏,雷军亲赴韩国谢罪讨好。却很少有人知道,行业枭雄长城汽车魏建军,几年前因为买不到现代的自动变速器,也亲赴韩国现代总部讨好。百般讨好之下,韩国人说既然长城一把手来了,那我们就卖一点,一年十万台吧。魏建军说这远远不够吧,韩国人说就十万台,爱要不要。


自动变速器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卡脖子卡得太深了,这20年中,自主产品品质品牌难以提升,没有自己的自动变速器是主要原因之一。前两年,一汽、广汽、吉利等求着双寡头之一的日本爱信国产化合作。广汽、五菱宝骏的多款车型,因为自动变速器故障使得销量大滑坡,宝骏的某款产品因为大规模自动变速器故障还上了央视315 。


虽然这两年国产双离合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在老百姓眼中,自动变速器这个自主车企最短板还在深刻地负面影响着消费者的感官感受。


电动化时代来了,让人万般震惊的是,鲜有自主车企能认识到:电动机可以完美代替自动变速器。通过对几乎所有的自主车企研究院深入调查发现,大部分车企仅仅认识到,要搞纯电动,要搞混动。很少有有识之士认识到,电动机的中低速优秀特性,正好可以真正的弯道超车舍弃掉自动变速器。


六年前吉利汽车宣称到去年也就是2020年百分之90的产品要混动化。今年一看,瞎吹牛瞎扯蛋太猖狂太丢脸,目前为止吉利汽车百分之90的产品仍旧是燃油车。本来以为吉利已经搞明白了电动机的最主要优势,却没想到认识非常肤浅:吉利和长安一起投资了科力远数亿资金搞丰田路线的混动产品,不成功。到目前为止,吉利还没有弄明白,到底应该走丰田路线,还是本田路线,还是日产路线,还是欧洲的P2路线。


吉利汽车在内的太多汽车人士没想到的是:20多年前,欧洲有一个发明家发明的双电机加离合器技术(后来被本田所采用,本田也要付专利费),实质上就是取代了传统自动变速器的功能。双电机之间的电传动软传动,代替了传统自动变速器内部的齿轮硬传动,同时,还能够有百分之50的节油率。


比亚迪也很夸张,08年就发现了双电机加离合器的好处,第一代产品没有打磨好,王传福不满意,舍弃了这条最佳路线。随着本田混动的市场验证,比亚迪技术研发人员百般恳请王传福重新重视一下双电机离合器路线,王传福的意思是你们先做着试试看。没想到今年比亚迪双电机离合器的超级混动一经问世,行业轰动。所以,一条技术路线的成功对企业的帮助是天大的。


奇瑞汽车曾经想购买日本爱信自动变速器,爱信不卖!观致汽车的失败,没有好的自动变速器是排第一的主要原因。


所有的中国自主车企,在自动变速器这个最核心零部件上吃的苦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卡脖子被卡了20年。让人痛心的是,鲜有车企能真正认识到,在电动机的配合下,汽车实际上可以不用自动变速器。


汽车发明一百多来了,其实不仅中国车企造不好自动变速器,其它跨国车企也造不好自动变速器。可以说自动变速器苦天下久矣!!!现在近乎百分之90的汽车故障,都是自动变速器所带来。而让市场欣喜的是,电动化(非纯电化)和智能化的到来,能够让中国车企直接跨越自动变速器这个最大的障碍,有机会更好发展。




十一、如果我是雷军,我要能发现其实中国车企被保护过度了


汽车制造是产业龙头,投资巨大但是魅力无穷。国家为了不让产生泡沫导致极大的产业浪费,给汽车产业设立了极高的产业门槛:生产资质制度。


当年,李书福为了拿到生产资质,痛哭流涕差点跪求国家领导;奇瑞为了拿到生产资质,动用常委级别领导关系抱上上汽大腿并最终获取生产资质。


这20年来,极高产业门槛之下,太多有识之士看到,自主车企被过度保护了。过度保护之下,导致内卷严重,竞争力严重不足。这十来年中,连消费者都感觉到,太多不思进取闭门造车的车企根本卖不动产品,但是竟然怎么死都死不掉。


如果雷军能更深入的大数据调研,应该会发现,20年之前造车极其难,20年之后造车极其容易,只要有资金,太多成熟的国内外供应链希望能和你配套合作,太多成熟有经验的研发人员能设计研发出品质不逊于跨国车企的产品。


只要能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深入倾听消费者的声音,造用户喜欢的车,而不是造老板自己喜欢的车,小米汽车要想成功并不难。


而且,整个国家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报以极大的期望,只有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才能保证,环境保护才能提升。总之一句话,造车一旦成功,会大幅增加企业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行业地位。


当下除了芯片产业,就是新能源产业最重要了。芯片产业门槛太高,小米实践下来收获并不大。而汽车产业说门槛高也很高(资金和生产资质要求),说低也很低,小米这样的雄厚资金实力,能找来最好的供应商、合作商,只要有好的理念思维,接地气的用户思维,小米后发先至完全有可能。




十二、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千万不能盲目迷信时势造出来的英雄


企业造车,首先就要招兵买马。行业传言小米十亿股份锁定了吉利研发负责人。实质上,企业造车是否能成功,并不取决于研发负责人。中国从来没缺过工程师研发型人才,国内如果不够,国外还有。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最缺少的是战略型人才。就是那种有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有行业洞察力的人才。


这几年很多人发现,如果是传统汽车人士出来创业新能源整车项目的,几乎个个必败。比如威马、天际、爱驰、云度、前途等,这些项目的操盘者,之前都是各大车企的高管,看着似乎都很厉害,都是总裁副总裁级别的。但是当他们成为创业者之后,会被行业中人看透一点:离开了好的大的平台,啥都不是。操盘的新能源项目几乎都濒临失败。


这些成功人士运气很好,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茁壮发展期全程跟随,享受了几乎所有的成功果实,问题在于这些英雄是被有车就能卖掉的时势造出来的。当下市场饱和经济下滑之下,汽车越来越难卖了,那些原来头上有光环的高管,都被发现怎么就不行了。


最典型的就是李峰,自主高管中光环最大的大腕。04年在奇瑞抄底成功,08年去北京现代也抄底成功。成功两次后运气就没有了,在北汽绅宝操盘失败,在观致和起亚都操盘失败。太多人看出来了,两次抄底成功都是在中国汽车产业最茁壮发展期,平台本身优势明显。然后去了优势不明显只有劣势的北汽绅宝和观致、起亚等,立马超能力似乎全部消失了。行业记住的只有李峰的产品大降价和会喝酒。从来没听说过李峰有对产品、对市场、对技术路线、对如何服务用户提出过哪些真知灼见。


行业太多这样有光环的职业经理人,离开了好的平台和好的形势就劣势尽显。如果我是小米雷军,我一定要做到赛马不相马。造车团队的建立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武状元打擂台模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以小米的品牌魅力,全国汽车精英会纷至沓来。




结语:


国家领导现在对节能减排战略非常关心,这涉及到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深切期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快速健康发展;


部委领导们现在都忧心忡忡,几千亿财政补贴纯电动产品后市场却没有明显发展;省市领导们现在无比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想造车都快想疯了;


行业专家和有识之士们苦恼于国内太多车企不思进取闭门造车,认为中国汽车并没有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老百姓们迫切需要既节油又有动力性又好开的新能源汽车。


整个国家、整个产业、整个市场,都非常期待更多优秀企业家能来造车,希望汽车市场能有更多好的理念思路和良性竞争来推动产业发展,更希望中国汽车能像日韩汽车那样走向全世界。


所以太多人看到消费者几乎是哭着喊着希望华为公司能来造车,因为事实上华为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公司。


手机和汽车也有类似点,都是复杂的工业产品。小米手机的巨大成功,让太多消费者对小米雷军的造车项目满怀期待。


我们相信,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全国领先的小米雷军,只要精诚所至,认真对待,敬畏市场,尊重消费者,肯定能造好车。

2023-11-26

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