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连涨四轮,特斯拉涨价的逻辑是什么?

11月2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Y(配置|询价)长续航版售价上调2000元至30.4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近一个月内第四次涨价。此前,特斯拉分别在11月14日,11月9日以及10月27日不同程度上调了旗下车型售价。

新能源市场「内卷」至此,价格战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促销的最佳利器。

得益于国产化,以及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曾一度被贴上「价格屠夫」标签。例如,今年年初,Model 3(配置|询价)和Model Y等车型最高降幅达到惊人的4.8万。

在这一「掀桌子」的价格降幅下,特斯拉的降价风波迅速席卷整个新能源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此之后,有接近十余家车企同步举起了「价格屠刀」。

然而,就在国内车企价格战已经打到深水区时,先带头降价的特斯拉却在短短近一个月内连续涨价了四次。

这一波反向操作的背后,特斯拉的销量逻辑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们不妨以Model Y为例,梳理一下今年以来特斯拉的调价逻辑。

今年以来,Model Y进行了7次调价,从销量转化的角度来说,前期降价是促销逻辑,后期涨价则是「逼单」逻辑。

1月6日,Model Y 长续航版降幅最大达到4.8万,比后驱版本和高性能版本都要大,反映在2-3月长续航订单的交付较后驱版本提前走高,通过更大的降价力度,达到规模效应。

2月10日,第二次,Model Y后驱版小涨2000元,挣到了一季度后驱版本迅速上量的季度利润。

5月1日第三次同理,但这一次Model Y和Model 3全系售价上调2000元,可以在大幅降价后短期内「回血」。

8月14日,第四次调价,重心在长续航版降价1.4万,长续航版本来就比后驱版本利润更高,通过出让一部分利润换取销量拔高,本身无可厚非,但让特斯拉真正承压的是糟糕的Q3财报利润率。

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营收约234亿美元,同比增长9%,为3年来最慢增速;净利润为18.5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32.92亿美元大降了44%,其毛利率甚至被其他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和理想反超。

这也说明了,到此为止,特斯拉的降价空间已经逼近成本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特斯拉来说,如果一样的降幅还只能换来一样的增量,那就说明继续降价其实已不再具有太大意义。

反而,规模效应节省的成本如果不足以覆盖降价出让的利润,甚至换来比之前更少的销量,则会相当危险。

于是,可以看到,从10月底开始,特斯拉放出了4次涨价的「连环招」。10月27日,Model Y高性能版涨价1.4万、11月9日Model Y长续航版涨价0.25万、11月14日Model 后驱版涨价0.25万。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特斯拉的每次涨价其实都暗含「套路」,并非一次心血来潮。

例如,第一步高性能版涨价,这样让本来有预算上顶配的用户降级买长续航版,第二步长续航版微涨,看看降级买后驱版本的客户意愿。

可见后驱版在本轮连续涨价中,承担的是价格锚点的作用,不论是高性能版还是长续航版,嫌弃太贵的,都可以顺便看一看性价比更高的后驱版本。

而且从11月开始,就有各方消息连番轰炸,比如,媒体报道特斯拉将要上调售价,也有特斯拉销售人员在朋友圈发布涨价预告,这一波舆论造势,都是为了更好的在年底完成促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启涨价之前,特斯拉已经通过焕新版提高了车辆售价。

9月1日,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开启预售,后轮驱动焕新版起售价25.99万元,老款高性能版取消,全新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本起售价29.59万元。

这是Model 3在6年以来首次更新,入门款价格上涨2.8万元,就在大家都期待新款「加量不加价」的同时,特斯拉狠狠给市场上了一课。

而且,由于Model 3新版本25.99万元的定价与同期Model Y的价格相差不大,导致两款车型的价差缩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内部竞争,降低焕新版Model 3的吸引力。

因此,近一个月来的四次特斯拉的涨价都主要集中在Model Y,特别是高性能版本,涨价幅度最大达1.4万元。

但无论如何,相比于以往动辄几万的降价,如今大肆宣传下结果只有一两千的小幅微涨。这些均说明只是特斯拉清库的前奏,更多的是为了向市场传递出涨价信号,减少消费者的观望态度,促使他们尽快购车。

很显然,在短期内价格战已经难以提升销量的情况下,盈利能力的提升成为其更加迫切的选择。

在特斯拉这一波连涨中,留出了让市场喘息的时间,也让中国新势力发起了年末最后一次猛攻。

与以往高价入市再优惠促销不同,新近「上架」的新势力车型,直接在上市时便给出了低于预期的价格。

大家也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要用击穿“地板价”的诚意,把特斯拉的用户薅过来。

例如,9月12日,AITO问界新M7上市,售价24.98万-32.98万元,不仅比老款(31.98万-37.98万元)下调了7万元之多,首销期还给出3.3万元的购车权益,也就是说,一款本来对标理想L7、L8的中大型SUV,直接将售价拉入了20万级。

得益于此,据官方数据,该车上市64天后,累计大定量超过了9万辆,成为了现象级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智界S7的预售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该车大定量已超过8.6万辆,也就是说,短短几日,又增加了4000辆,销量喜人。

同样,10月12日,智己LS6(配置|询价)上市,同时推出限时上市权益,权益价为21.49万—27.69万元,这同样是一款车长超5米,轴距接近3米的中大型纯电SUV,相比于紧凑级SUV的Model Y称得上是贴脸开大。

此外,如果叠上上市权益的Buff,21.49万就能拥有激光雷达+Orin X+高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25.8万就能搞定准900V高压平台+双碳化硅电驱+21000rpm峰值转速+直瀑水冷+八层Hai-Pin扁线电机,同级别30万元以上价格市场已经被智己打到了20万元左右。

如果说以前买特斯拉是在20万区间内「没得选」,那么现在,随着国产新势力品牌的价格内卷,新用户会出现更大的分流。

除了新车之外,新势力「老将」也在不断通过优惠权益和免费选装这类「变相降价」,刺激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10月16日,极氪宣布,在2023年10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品牌旗下全系车型开启限时购车、限时增购及置换等权益。

其中,极氪001最高可享受8万元的优惠,极氪X的福利最高达到5.1万元,而极氪009也可以享受至高1.6万元的限时购车福利。

上述福利包含,免费送充电桩,选装基金,限时免费升级,置换补贴等等,几乎除车价官降之外,一次性拉满了所有「周边福利」。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智能驾驶包FSD在中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能力尚未在中国市场落地,想要靠收软件费用挣钱的特斯拉,恐怕还要经历一段相对漫长的「阵痛期」。

而本土新势力们则是掐准了特斯拉的这一劣势,不少车企将智能驾驶作为企业的着重发力点,不论是将智驾能力作为免费功能全系搭载的智己LS6,还是标配激光雷达的蔚来全系车型,都在通过无图城区NOA,甚至大模型的应用,快速占领消费心智。

如今国内新能源市场,早已与特斯拉入华时期截然不同,伴随小鹏G6,智己LS6和问界M7等同价位的新玩家入局,这一波贴脸输出,不排除后续特斯拉撑不住又降价的可能。

总结来看,特斯拉的调价策略非常明晰,先通过价格大砍刀,打开市场通路,吸纳规模用户,再凭借频繁「微涨」来回收部分利润,同时向市场释放「再不买又要涨」的市场预期,进一步逼单消费者,这套组合拳,特斯拉可谓是已经操练的「炉火纯青」。

不过,如今的市场环境早已今非昔比。

随着拥有更加先进的智驾技术与800V快充技术的小鹏G6、智己LS6以及问界M7的到来,Model Y的竞争力无疑在进一步变弱。

而特斯拉近期的频繁上调价格,更是让这一批新进场的「玩家」有了更充裕的成长空间。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2023-11-25

2023-11-25